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历史 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朝秦暮楚”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当时秦楚两国相互对抗,有的小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安全, 时 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这个成语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 人 才流动非常频繁。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有( ) A.井田制和分封制逐渐确立 B.生产力发展,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 C.学在官府,向学风气兴起 D.各种学术流派兴起,纷纷著书立说 2.《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 A.启发诱导 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 3.《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 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 )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已复礼 D.礼法并用 4.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 下也, 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 A.燕国 B.齐国 C.秦国 D.楚国 5.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6. 管仲认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孟子指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墨子 主张,“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故选 择天下 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这反映了当时社 会( ) A.众多学术流派思想趋同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等级森严、追求国家统一 D.重建统治秩序成为社会诉求 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 派的思想( )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8.史书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它反映了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 A.两者统治思想不同 B.都是加强中央集权需要 C.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不同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10.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实际上源自先秦哪家学派(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11.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 武群臣 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 渊源于( )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 12.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 事天 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目的是( ) A. 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 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 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 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13.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 面又重 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1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 东汉中 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 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 B.太学生成为做官主要途径 C.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D.完整的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15.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的解释权,确定 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世界的权威。这反映出唐代( )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理学主流思想空前强化 D.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 16.“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 失去 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 不能完全 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于新的环境。”材料所阐述历史 阶段是( ) A.战国 B.秦朝 C.唐宋 D.明清 17.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 取 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子弟遵从纲常伦理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 18.朱熹认为,“道不远人,理不外事”,他不赞同学者把精力仅仅用在从内心中寻找终极意 义。 这说明朱熹( ) A.推崇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B.反对内心自省 C.主张理学原则的生活化 D.提倡知行合一 19.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 本, 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从这材料中能得出 的结论是( ) 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B.儒家思想的宗教化 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 20.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21.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 乱”。 其意在强调 ( ) A.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D.佛道兴盛冲击儒家伦理道德 22.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 大进 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 王学派在 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23.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 异 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24,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这些言论 ( ) 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 25.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应以“各得其私,各得其利”的原则制定“天下之法”,取 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这一主张体现了( ) A.“儒法并用”的治国主张 B.废除君主制度的民主思想 C.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2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 美其 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27.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 表现 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该思想家应该 是( )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 28.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 )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 权 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 流 29.有人指出,他们(智者)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其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也没有统一 的学说, 但是其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这里的“共同之处”是指 ( ) A.探索自然奥秘 B.强调人的价值 C.注重人性研究 D.关注道德知识 30.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 着历史 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这反映出他主张( ) A.不断地认识自我 B.不必遵守法律判决 C.肯定美德的作用 D.人人生而自 由平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 传统道 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 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 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 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5 分) 32.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 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 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 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雪夜私奔。 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 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4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的历史影响。 (4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与李贽对卓文君追求爱情这一行为的 评价,(2 分)说明出现不同评价的原因。(4 分) 3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废科举、兴学堂的急剧变革中,其发展轨迹深受特定 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 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 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 名湖南留日女学生, 年龄在 20 岁以上者 13 人,其中最大者已 48 岁,最小者仅 14 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 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 29.1 岁。…留 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 年, 中国留日 1300 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 1100 余人,学武科者 200 余人。1909 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 225 人,即有 168 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 举贡监者 128 人),占总数的 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者中习法政专 业者均占 60%以上。 ——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 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留学教育的特点。(6 分) (3)根据材料三,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总体呈什么变化趋势?(1 分) 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趋势对中国女性发展的意义(3 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5 BCACA 6-10 DDBDB 11-15 BADAB 16-20 CDACA 21-25 ACCBD 26-30 CDBB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 (1) 根本:孝悌。(1 分)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 分,每点 1 分) (2) 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4 分,每点 2 分) (3) 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 发展。(5 分,每点 2 分,三点满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32. (1)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4 分,每点 2 分) 历史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 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4 分,任两点满分) (2)评价:宋明理学家反对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李贽肯定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2 分,每点 1 分) 原因:宋明时期,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理学家强调妇女要保持贞节,用“三纲五常” 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明朝末期,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李贽主张人有追求幸福 的权利,因而他肯定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4 分,每点 2 分) 33. (1)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 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2 分,每点 1 分) 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2 分) (2) 特点:留学生群体涵盖面广泛;留学生来源广,年龄层次跨度大;在留学科目结构上, 法政科盛极一时。(6 分,每点 2 分) (3)变化趋势:逐年增加。(1 分) 意义:整体上提高了女性的文化素质;逐步实现中国社会男女平等,为世界妇女解放 运动做出了贡献;女性更多的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3 分,每 点 2 分,任两点满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