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 ‎1.民主开放的雅典,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同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两者共同的原因或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宽松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政治发展的需要 ‎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古希腊的雅典推行民主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频繁,急需大量人才。故第①、②两项的表述正确;古希腊的雅典工商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铁犁牛耕的出现,经济得到发展。故第③项的表述正确;古希腊的雅典学园不断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私学兴起,故第④项的表述正确。本题应选C项。‎ ‎【详解】‎ ‎2.在编演“诸子百家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荀子的同学的台词应当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的思想主张有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故D正确;A是孔子的思想,排除;B是老子的思想,排除;C是孟子的言论,排除。‎ ‎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A. 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 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 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 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迎合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意愿,故选D。‎ ‎【名师点睛】‎ 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迎合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意愿。‎ ‎4.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D. 树立理学统治地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 ‎【名师点睛】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的评价。如“二程”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5. 有人问程颐:“寒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 A. 李势 B. 颐炎武 C. 黄宗羲 D. 王夫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程颐的观点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事大”,在大节面前,人的私欲应该忽视,所谓的大节即所谓的“天理”,。而李势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故A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表现 ‎【详解】‎ ‎6.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可知,这是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这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A正确;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追求对现世生活的追求,B错误;文艺复兴追求个人幸福,但材料无法体现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排除C;文艺复兴批判教会的神学思想和世俗权威,D错误。‎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其中“三权”是指 ‎①财政权 ‎②行政权 ‎③立法权 ‎④司法权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即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故C. ②③④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三权分立学说,根据所学,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以防止专制独裁。‎ ‎8.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A. 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 B. 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 三项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D. 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马克思强调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火药为资产阶级战争骑士阶层提供了条件;罗盘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故马克思认为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项正确;中国古代文明不可能孕育了西方文明,排除A项;印刷术与侵略扩张没有关系,且材料没有体现西方资产阶级对外扩张,排除B项;资本主义的发展因素主要是资金、生产技术、自由劳动力、市场等,与三大发明无关,故排除C项。‎ ‎9.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A. 傩戏 B. 京剧 C. 元杂剧 D. 粤剧 ‎【答案】B ‎【解析】‎ ‎【详解】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并吸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新剧种——京剧,因此选B;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联系所学京剧形成的过程分析解答。‎ ‎10.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 李煜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成就。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士词”词风是豪放派,而辛弃疾的词风也属于豪放派,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李煜属于婉约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李清照也属于婉约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陆游属于诗人而非词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词风 ‎11.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 A. 哥白尼 B. 波义耳 C. 拉瓦锡 D. 牛顿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所以说这句话的科学家只能是牛顿而非哥白尼、波义耳、拉瓦锡等科学家,例如,哥白尼是提出了日心说的科学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2.证明“造物主”即神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使人的思想上发生跃进的学说是 A. 血液循环学说 B. 细胞学说 C. 现代进化论学说 D. 生物进化论学说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提到,证明“造物主”即神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否定了神创说,使人的思想上进一步解放,故D正确;血液循环学说没有否定“造物主”的存在,故A错误;细胞学说与否定神创说无关,故B错误;现代进化论学说不等于生物进化论学说,故C错误。故选D。‎ ‎1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哪国发明的 A. 苏联 B. 英国 C. 美国 D. 德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在信息技术的基础,故C正确;ABD均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 ‎14.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主要是指 A. 西方军事技术 B. 近代科学技术 C. 近代政治制度 D. 近代思想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即近代科技,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中的西学指的是近代西方科技,故B正确;ACD均与洋务派主张的西学不符,排除。‎ ‎1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 A.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成立 B. 各地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C. 陈独秀等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D正确;ABC均是其影响,但与题干“最重要”的要求不符,排除。‎ ‎16.1925年,蔡元培在悼念一位伟人时说:“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他悼念的应是 A. 康有为 B. 袁世凯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可以得出所述涉及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由此可知其悼念的伟人为孙中山,故C正确;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与材料无关,故A不正确;袁世凯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独裁统治,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 ‎1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经过实地调查研究,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了中国革命中心问题是 A. 农民问题 B. 土地问题 C. 现代化问题 D. 城市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时期,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故B正确;土地问题的提出旨在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因此二者相比土地问题更重要,故A不正确;当时中国还处于民主革命时期,现代化问题还不是革命的主题,故C不正确;城市问题与中国的国情不想符合,故D不正确。‎ ‎18.《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故选C; 1982年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排除A;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的,时间不符,排除。‎ ‎19.20世纪5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维护国家安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了 A. “科教兴国计划” B. “863计划”‎ C. “星火计划” D. 两弹一星的战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敌视、封锁和包围,为加强国防建设,实施了两弹一星战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防能力,故D正确;ABC均是科技发展计划,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20.对党的“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 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 大力提倡自由争论 C. 继承传统文化,批判颓废文化 D. 尽适用于文学艺术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的内涵 ‎【易错警示】“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是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它同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双百方针是针对不同的领域,百花齐放是在文艺领域,百家争鸣是在学术领域,不要将其内涵混为一谈,否则本题容易错选B或D项。‎ ‎21.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①现代化;‎ ‎②人类;‎ ‎③世界;‎ ‎④未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故C.①③④正确。‎ ‎22.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是文学和美术的主流。下列各项作品中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是 A. 《人间喜剧》、《日出·印象》‎ B. 《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 C. 《大卫·科波菲尔》、《格尔尼卡》‎ D. 《等待戈多》、《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日出·印象》属于印象主义画派;C项《大卫·科波菲尔》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格尔尼卡》属于立体画派;D项《等待戈多》属于荒诞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选B项。‎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心灵的激荡、向自由前进 ‎23.在新古典主义美术中有一部作品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满结合。这部作品是 A. 《马拉之死》 B. 《蒙娜丽莎》 C. 《泉》 D. 《播种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古典主义美术中,法国安格尔的《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满结合,故C正确;《马拉之死》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但与题干作品特点不符,故A不正确;《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故B不正确;《播种者》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故D不正确。‎ ‎24.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A. 传播资讯 B. 最快捷地获得信息 C. 娱乐和歌唱 D. 休闲和排遣郁闷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视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传播资讯,故A正确;电视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最快捷的方式,故B不正确;CD是电视的功能,但不是最重要的,排除。‎ ‎2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答案】D ‎【解析】‎ ‎【详解】梁启超在《 变法通议》中引用《周易》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以此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必要性。结合所学,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出现于19世纪末,与题目中时期一致,而且其思想符合时代潮流,故D项符合题意;“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主要存在于在19世纪中后期,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末”不符,故AB项不符合题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末”不符,故C项不符合题意。‎ ‎26.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 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B. 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 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 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伏尔泰”、“卢梭”、“18世纪”等信息可知,罗丹称赞的是启蒙思想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宗教和封建专制,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和法制等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内容;C选项是卢梭的主张,不是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D选项中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7.李大钊在《庶民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社会主义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马克思主义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大力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主张学习苏俄,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故B符合题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与《庶民的胜利》反映的社会主义潮流不符合,故排除AC;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这里的“潮流”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结合所学李大钊是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的知识点分析解答。‎ ‎28. 几位同学在学习了鸦片战争及林则徐和魏源的有关历史知识后,感慨万千。甲说:“真可惜,如果林则徐不被免职,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就不会失败。”乙说:“是的,林则徐.魏源全面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丙说:“那不一定,林则徐.魏源充其量不过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所处的封建制度抵挡不了资本主义制度。”以上认识 A. 甲乙对,丙错 B. 甲错,乙丙对 C. 甲乙丙都有道理 D.‎ ‎ 甲乙错,丙对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在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而非个人因素,故甲错,丙对。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应对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实践,故乙错。故D项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9.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解读题干:从题干“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体现了人们对西方的认识逐步加深,向西方学习层次也不断加深。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表述均是对题干信息的曲解和误读,排除BC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30. 目前,全球已建成26所孔子学院,分布已远远超出历史上儒家思想影响较大的东亚而到达了美国、瑞典、德国等西方国家。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孔子已不仅仅是中国的了,他属于整个世界”。但是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两人看似相反的行为,相同目的却是:‎ A. 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B. 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C. 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D. 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不敢去放手发动群众,所以不可能借助“尊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另外,“尊孔”不是否定孔子,是利用孔子的权威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所以B、C两项的说法错误。康有为和陈独秀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进行思想启蒙而分别选择了“尊孔”和“排孔”,这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因此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点评:思想家是推动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的主要发动者、宣传者,因而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对思想家主张、特点的考查。如2010年北京卷第15题对早期维新派代表王韬主张的考查;2010年江苏卷第7题、2008年广东卷第6题、2008海南卷第16题等对康有为思想主张、特点的考查;2009年广东卷第6题、天津卷第4题对梁启超思想主张的考查;2010年福建卷第16题、2008年江苏卷第7题对严复主张的考查;2010年江苏卷第8题对陈独秀观点主张的考查;2010年福建卷第17题对李大钊观点的认识的考查等。复习时在归纳主要思想家主张的基础上,多运用相关史料,分析主要思想家主张的特点及差异,认识思想家主张体现的时代特征。‎ 二、非选择题 ‎3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并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主张,对欧洲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1)孔子:仁、礼和中庸。苏格拉底:理性,美德即知识。相通的地方: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原因: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反对郡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材料提到,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分别是孔子:仁、礼和中庸。苏格拉底:理性,美德即知识。两者相通的地方是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2)本题材料提到,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至于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学生需结合知识作答: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 (3)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落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和卢梭还有伏尔泰关于“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构想。其意义在于意义: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规,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夹而作,为师夷长接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说之说,无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字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同俄国学习。‎ ‎(1)报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 ‎(4)根据上述材科,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 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 ‎(2)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联系:材料四是材料三中所述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人深、不断深化的过程。‎ ‎【解析】‎ ‎【详解】(1)从材料 “师夷长技以制夷”可得出其认为对中国的威胁在于外来侵略,从“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可看出其认为威胁中国稳定的是国内民权思想。‎ ‎(2)依据材料“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材料四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材料三的关系就是它是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内容,引导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我们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次就要谈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这样作答即可。‎ ‎(4)有上述材料和回答可以得出,洋务运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浅人深、不断深化的过程。‎ ‎3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 在牛顿力学中,时钟或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其指针摆的速率、物体的大小和重量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与这们日常生活经验是一致的。而相对论却认为,运动的时钟会变慢,运动的物体会收缩,重量会增加。这些看起来荒诞不经的事情却在许多实验中得到了证实。科学家利用高能加速器把电子的速度提高到十分接近光速的程度,这时候,尺变短、钟变慢、物体变重这些高速世界的奇景就展现在科学家们眼前了。‎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牛顿怎样的一种时空观?这种时空观是基于什么建立的?‎ ‎(2)材料中的实验证明了什么效应?它属于相对论中的哪一种?相对论与牛顿力学有何关系?‎ ‎(3)相对论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相矛盾,但最终还是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说明了什么?‎ ‎【答案】(1)绝对时空观。狭隘经验。‎ ‎(2)尺縮效应和钟慢效应。狭义相对论。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3)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解析】‎ ‎【详解】(1‎ ‎)第一小问,由材料“在牛顿力学中,时钟或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其指针摆的速率、物体的大小和重量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为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即时间和空间是不变的。第二小问,据材料“这与这们日常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可以得出,是就狭隘的经验。‎ ‎(2)据材料“尺变短、钟变慢、物体变重这些高速世界的奇景就展现在科学家们眼前了”可以得出尺縮效应和钟慢效应。即时间和空间是可变的,属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虽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矛盾,但其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状态下是客观存在的,说明真理往往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其被接受也说明了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不断发展的。‎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