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山东专用):第49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山东专用):第49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

第49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考点一 走向世界大战 知识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影响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2)建立 ‎(3)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2)建立 ‎(3)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知识点二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1.表现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加上英、法等西方国家的纵容,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西班牙人民在一些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下,英勇抗击德意法西斯的进攻。1939年马德里被叛军攻陷,西班牙建立起法西斯独裁政权 ‎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原因:法西斯国家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过程 ‎(3)影响:初步形成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威胁世界和平。‎ 知识点三 走向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 ‎(1)表现 ‎(2)影响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后果 ‎(1)对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强权政治的体现,应予以否定。‎ ‎(2)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加速二战爆发。‎ ‎(3)对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失败,绥靖政策初步破产。‎ 知识点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1)波兰迅速溃败 ‎①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②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 ‎③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④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 ‎(2)法国迅速溃败 ‎①主要原因:军事理论落后,对“闪电战”认识不足,主攻方向判断失误;迷信阵地战和马其诺防线。‎ ‎②根本原因: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备战不足,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③‎ 外部原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兵力于西线,意大利趁火打劫。‎ ‎3.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 ‎(1)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马奇诺防线,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法国东北的敦刻尔克。英军将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反攻保存了实力。‎ ‎(2)不列颠之战:1940年,德国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不断空袭英国本土,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英军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德国被迫推迟“海狮计划”。‎ ‎【图解历史】 大危机的爆发及各国的选择 信息提取: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直接的联系。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摆脱危机的方式和道路,直接影响后来大战双方敌对力量的形成。‎ ‎【漫画说史】 “三头怪兽”‎ 信息提取:漫画中①是希特勒形象;②是墨索里尼和广田弘毅形象。形象体现了德、日、意法西斯建立了同盟(三国轴心同盟)。‎ ‎【漫画解史】 慕尼黑阴谋 信息提取:漫画形象地讽刺了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史实。‎ ‎【漫画解史】 “友好”的干杯 信息提取:漫画分别是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形象,反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大大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图表解史】 法西斯的屡屡得逞 信息提取:不列颠之战以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能够屡次得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 ‎1.法西斯专政 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公开独裁统治、对外疯狂侵略的资产阶级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德先后于1922年、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也于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化。西班牙、匈牙利等国也推行过法西斯主义。其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专制和恐怖统治。‎ ‎2.绥靖政策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竭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非常害怕战争,它们处处退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求得自身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这种姑息养奸的做法,统称为“绥靖政策”。‎ 德、意、日法西斯兴起的社会根源不包括(  )‎ A.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 B.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C.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 D.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 解析 本题考查对法西斯主义兴起的理解,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本题。一是关键词“社会根源”,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只是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并不是社会根源。二是意大利于1922年已经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显然不是受“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 答案 D 探究2 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                   ‎ ‎1.下列关于德国法西斯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希特勒组织纳粹党 ②德国法西斯上台 ③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④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解析 ①在经济危机发生后出现,②在1933年,③在1932年,④在1935年。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2.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 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解析 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判断,让意大利向非洲沙漠扩张,减少其对西欧国家的威胁,正是绥靖政策的体现。‎ 答案 C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法西斯集团的形成及绥靖政策 ‎1.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后,希特勒对他的党羽说:“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核心论点:德日意法西斯建立了同盟(三国轴心同盟)。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还可以蒙骗西方国家,换取西方国家的中立甚至支持。‎ ‎2.绥靖政策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1938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 核心论点:英国为了自身利益,实行避战的绥靖政策,企图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的侵略,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东引。‎ ‎(2017·浙江4月选考)《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 ‎,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家伙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大国为了自保而出卖了小国的事件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答案 B 考法1 绥靖政策 ‎【考题1】 (2018·浙江4月选考)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  )‎ A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B.慕尼黑协定签订 C.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 D.美国出台中立法案 答案 B ‎『』‎ ‎★明立意 从历史人物演讲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关注史料关键信息:“……失败”、“德国独裁者……”、“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等。‎ ‎★清误区 材料“法国所遭受的打击……更甚,德国……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伺候”等信息可推知此处为绥靖政策。由“彻底的、全面的失败”易误选C项。‎ 考法2 二战爆发前的国际形势与中国 ‎【考题2】 (2013·山东文综)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思考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①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②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③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 ‎④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 ‎『』‎ ‎★关键信息 信息:①“不会”②“妥协外交”③“不会”④“无力”分别说明对苏、英、美及国联的预测依据。‎ ‎★思路点拨 第(1)问,题干关键信息“1938年”,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全面爆发,并联系绥靖政策等内容,结合“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从苏俄、英国、美国及国联角度回答题干预测的现象。第(2)问,主要考查二战时期苏、英、美三国的绥靖政策对远东局势的影响,从助长日本侵略角度回答。‎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程及影响 知识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的爆发 ‎(1)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战争扩大。‎ ‎(2)影响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2)影响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原因 ‎(2)形成:1942年元旦,在华盛顿,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3)意义 知识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莫斯科战役(1941年9~12月):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 的破产(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以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具有深远影响。‎ ‎3.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4.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知识点三 盟军的反攻和大战的结束 ‎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瓜岛战役(1942年8月):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到1945年初,美军收复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等战略要地,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4)诺曼底战役(1944年6月,代号“霸王行动”):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法西斯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了其灭亡。‎ ‎2.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主要内容 作用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中、美、英 ‎《开罗宣言》:日本归还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 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认可;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 德黑兰会议 ‎1943年11~12月 苏、美、英 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的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合作的宣言;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苏、美、英 ‎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 ‎②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 ‎③战后成立联合国。‎ ‎④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①加速了德国的灭亡。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 苏、美、英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3.德国、日本的投降 ‎(1)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欧洲战争结束。‎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知识点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1.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 ‎(1)德国:希特勒实施种族主义理论,疯狂迫害犹太人。‎ ‎(2)日本:①在中国的罪行:南京大屠杀、使用生化武器。②在东南亚也犯下滔天罪行。‎ ‎2.正义的审判 ‎(1)纽伦堡审判:1945年11月,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纳粹党的领导机构、秘密警察和党卫军等得到应有的惩罚。‎ ‎(2)东京审判: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东条英机等战犯受到惩罚。‎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①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①给人类造成空前的浩劫。‎ ‎②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④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促进了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2)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对侵略行为不能姑息纵容,应及时制止;肩负起大国责任和义务。‎ ‎(3)一些国家墨守成规的代价——创新、发展才是出路,要与时俱进。‎ ‎(4)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图片解史】 美国二战时期的海报 信息提取:图示中①美国的国旗已残缺不全,表明美国的利益遭受到直接的损失;②是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白白牺牲。”以此号召美国人民积极支持反法西斯的斗争。‎ ‎【漫画说史】 斯大林的晚餐 信息提取:图片中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将纳粹头子希特勒当做盘中的晚餐,表达出苏联必将战胜法西斯的乐观主义精神。‎ ‎【图片解史】 “团结的力量”‎ 信息提取:《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①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②绝不同敌人单独媾和。‎ ‎【构图解史】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信息提取: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告诉我们: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一定条件下可以合作。‎ ‎【图片解史】 “警钟长鸣”‎ 信息提取:奥斯维辛和南京作为永恒的纪念碑,将世世代代诉说那段人类最惨痛的历史,不断提醒后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残害无辜生灵的暴行是永远也不能宽恕的。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群体性的人性“出轨”,大屠杀值得永远纪念。‎ 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 ‎1.“巴巴罗萨计划”‎ 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该计划主要内容有:一、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二、先以突袭的办法歼灭苏联西部各军区的部队,使其无法退往内地,然后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并辅之以空军支援,分三路向苏联腹地进攻,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该计划的实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标志。‎ ‎2.欧洲第二战场 ‎“第二战场”是指英美在欧洲开辟反德国法西斯的战场。确切地说,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直接对德军作战的战场。这个战场就是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德军防御薄弱的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法西斯德国处于两线夹击之中,加速了法西斯走向灭亡。‎ ‎1.苏德战争开始之初,苏联遭受重大损失,士兵伤亡惨重,国土大片丢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 A.德军实力强大并准备充分 B.苏联最高领导层错误估计了战争爆发的时间 C.战争爆发后苏军的作战态度消极 D.苏军的防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解析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进行了英勇的作战,顽强抵抗了法西斯的侵略。C项表述错误,所以选C。‎ 答案 C ‎2.1944年6月,盟军实施了“霸王行动”作战计划,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这次行动(  )‎ A.加速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 B.导致了意大利法西斯的溃灭 C.使法西斯德国处于夹击之中 D.改变了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解析 “霸王行动”作战计划的实施就是诺曼底登陆,这次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武装力量处于东、西、南三面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溃灭。‎ 答案 C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地位和影响 ‎ (1)对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上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德军在会战中损失惨重,是德国自战争以来所遭到的最沉重的打击。‎ ‎(2)对法西斯集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希特勒灭亡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企图,打击了德国的国际地位,其仆从国从此对希特勒的信心发生动摇,法西斯集团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3)对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增强了苏联军民迅速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信心。这次战役后,苏军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并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4)对世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给世界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典型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不列颠之战 解析 根据材料中“‎ 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一句分析,该战役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 答案 B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二战中的转折性战役及其重要文献 ‎1.二战进程中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 虽然我丝毫不想贬低英军的功绩,然而我仍不得不给他说明:阿拉曼战役只是一个集团军规模(英军约为23万,德意军10万)的战役,而参加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却有好几个方面军。它们进行的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战役,其结果是……消灭了人数众多的德军及其盟军的集团。如同大家所知道的那样,这一战役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的开端……‎ ‎——《朱可夫元帅回忆录》下册 核心论点:朱可夫认为阿拉曼战役规模小,不具有二战转折意义,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才具有转折意义。‎ ‎2.历史不容篡改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 核心论点:开罗宣言主要议题是协商对日本法西斯的协调作战及申明对日战争的目的。表明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 国际的认可;中国收回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为以后处理中日领土争端提供了强有力的国际法理依据。‎ ‎1.(2018·浙江绿色教评联盟联考)二战期间的某个外交文件指出:“‎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该文件是(  )‎ A.《雅尔塔协定》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解析 从文件涉及美英中三国首脑可知该文件应是《开罗宣言》。故选C项。‎ 答案 C ‎2.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相比,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特点主要有(  )‎ ‎①开庭最晚,结束最早 ②审讯时间最长 ③审讯规模最大 ④判处绞刑人数最多 ⑤对法西斯罪犯的审判最彻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 D.④⑤‎ 解析 ②③表述正确,①④⑤不是针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答案 C 考法1 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中的作用 ‎【考题1】 (2018·浙江4月选考)右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 ‎★明立意 从历史图片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海报名称“苏军攻克柏林”、“苏联军民”等。‎ ‎★清误区 ③和④属于英美盟军的贡献,应排除。‎ 考法2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考题2】 (2015·山东文综,49)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2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思考 据图1和图2,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答案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 ‎★关键信息 信息1:图1有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和共产党镰刀斧头旗及“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字样,体现了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中国人民抗日。‎ 信息2:图2为(中国)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合作的重要性。联系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于中国而言,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合作,一个是国内层面的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合作,一个是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合作。这两个合作对争取抗日战争和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尤其对于中国意义更为重大。‎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德国法西斯上台前,宣扬“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这说明(  )‎ A.法西斯势力打出社会主义旗号以拉拢工人 B.法西斯势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法西斯势力打出民族主义旗号以蛊惑人心 D.法西斯势力与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一致 解析 民族优越论是法西斯势力蛊惑人心的手段,通过欺骗宣传,法西斯势力获得了德意志民族各阶层的广泛信任,从而赢得了大选,取得了统治地位。‎ 答案 C ‎2.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希特勒)对莱茵区的突然行动还起了使以往一向敌对的‘元首’和‘领袖’言归于好的作用。……墨索里尼对此深表感激”。墨索里尼对希特勒的行动表示“感激”主要是因为(  )‎ A.希特勒的行动转移了国联的注意力 B.德国和意大利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C.希特勒的行动使其与国联彻底决裂 D.德国的扩张行为彻底打破了凡尔赛体系 解析 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这一行动吸引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国联的注意,转移了他们对埃塞俄比亚局势的关注,这在客观上配合了意大利的侵略行径,因此引起了墨索里尼所谓的“感激”。‎ 答案 A ‎3.(2019·浙江杭州学军中学3月模拟)学者在评论某事件的影响时说:“加快了徳、意法西斯的勾结步伐,促成德、意法西斯联合阵线的形成。欧洲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法西斯而不利于民主进步力量的变化。”该事件最有可能是(  )‎ A.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西班牙内战 C.德国吞并奥地利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解析 结合欧洲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法西斯而不利于民主进步力量的变化信息,可知该事件是指西班牙内战。‎ 答案 B ‎4.(2018·浙江台州高三期末)某国际协定规定:“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根据该条款(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德国割占苏台德地区 C.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答案 B ‎5.(2018·浙江宁波十校期末联考)有学者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欧洲某历史事件时说:“这是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顶峰,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材料中称为“顶峰”的事件(  )‎ A.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 C.使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D.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 解析 由材料时间“20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侵略性”指德国的目的,“防御性”是指苏联的避战自保,“民族利己主义”说明符合各自国家利益,因此被称为“顶峰”的事件是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该条约的签署,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A项正确。‎ 答案 A ‎6.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这种结局(  )‎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 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英、法、苏谈判的破裂,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归于失败,这种结局有利于德国侵略计划的实施,也促使苏联对英法更不信任,从而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此,本题的四个组合项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答案 D ‎7.(2018·浙江金华十校期末调研)1940年,同盟国预料(德军)像1914年那样,主要的进攻将发生在比利时中部地区。德国人原来也是这样计划的,只是在几个月前作了改变。因此,法英两国把他们装备最好的军队都调往比利时。德军改变后的军事方案代号是(  )‎ A.“黄色方案” B.“施里芬计划”‎ C.“曼施坦因方案” D.“巴巴罗萨计划”‎ 解析 1939年10月德国开始制定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进攻计划,故A项错误;“施里芬计划”制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1940年”、“比利时中部地区”可知德军改变后的军事方案是曼施坦因方案,故C项正确;“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与材料中地理位置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3月联考)“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故事,因为敌人越来越靠近了,而当年的历史英雄们,他们处于困境当中,看不到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说这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这是根据二战时期真实历史改编的故事。该故事描述的战役是(  )‎ A.敦刻尔克大撤退 B.不列颠之战 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战役 解析 根据“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故事,因为敌人越来越靠近了”可知该故事描述的是撤退事件,结合所学可知是敦刻尔克大撤退,故A项正确;不列颠之战是空战,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诺曼底登陆是盟军反攻德国的战役,与材料“处于困境当中”不符,故C项错误;中途岛战役是二战时期太平洋地区战争的转折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9.(2016·浙江4月选考)1938年9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1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 B.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 D.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 解析 材料主题是“民意测验”,并不能反映美国官方立场,排除B、C项;赞成向英法出售战略物资并不是参战,A项理解错误,排除;数据的变化体现了美国民众对法西斯扩张的态度变化,故选D项。‎ 答案 D ‎10.(2017·浙江11月选考)《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这反映了(  )‎ A.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C.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 D.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 解析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支持苏联,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故选D项。‎ 答案 D ‎11.(2016·浙江10月选考)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  )‎ 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 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解析 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此之后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答案 B ‎12.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我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这一现象说明(  )‎ A.苏联的实力最为强大 B.罗斯福称霸野心最大 C.三国的争霸意图显现 D.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 解析 美、英、苏三国在“世界主宰”和“宇宙主宰”问题上的斗争,反映了它们争夺世界霸权的企图。‎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2019·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战后法国对德国一直采取强硬政策,力图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法国社会厌战和恐德思想并行,各阶层纷纷组织反战活动。鲁尔危机后,根据道威斯计划,解决德国问题的主导权由法国转归美国,法国所获赔偿额大大减少,道威斯计划体现了英国打击法国扶植德国的意图,法国在欧洲舞台上日益孤立。希特勒为避免与英法等国过早直接对峙,上台伊始就公开宣称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英法等国虽对德国扩张抱有戒心,但最终相信了希特勒的表态,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迟迟不能建立。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法国政府无人过问此事;1938年9月法国总理达拉第参加了慕尼黑会议,会议强行把捷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至此,希特勒完成开战的准备。‎ ‎——摘编自夏洪亮《法国推行对德绥靖政策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在20世纪三十年代对德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 答案 (1)原因:一战后法国产生反战思想(和平主义思想);经济危机的影响;法国丧失德国问题主导权;英国(大陆均衡政策)对法国的牵制;希特勒的欺骗宣传。‎ ‎(2)影响:打击了反法西斯力量;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牺牲了小国利益;加速了二战爆发;二战中法国消极抵抗,迅速亡国。‎ ‎14.(2009·山东文综)材料 ‎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最上空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答案 (1)寓意:合作。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2)军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 意义: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也可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