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社会热点3 强国之策——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社会热点3 强国之策——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作业)

社会热点3 强国之策——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等,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认识中国工业化进程是理解“中国道路”的关键。新世纪,中国提出两个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中流行“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研。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年”的说法,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以上现象说明上海(  )‎ A.成为全国时尚中心 B.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C.学生普遍崇洋媚外 D.西式生活方式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可知,西式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故D项正确。‎ ‎2.如图为近代中国两个时期的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 B.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迅速发展 C.外商企业压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D.20世纪前后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答案:D 解析:在近代中国,外商企业依仗着不平等条约长期保持着对民族企业的压制状态,二者之间并不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始于1924年,与图中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通过图中数据不难看出,与1872~1894年相比,民族企业在1895~1913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增幅甚至大于外商创办的企业的增幅,故C项错误;通过图中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民族企业在20世纪前后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 ‎3.‎ ‎[2019·江苏南通二模]如图,时事漫画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漫画作者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着(  )‎ A.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过急 B.农轻重产业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答案:C 解析:“一夜风吹一尺长”反映改造基本完成后渴望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的愿望,故选C项;寓意不反映讽刺,排除A项;改造不涉及产业比例,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D项。‎ ‎4.[2019·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材料中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增强企业活力 C.扩大对外开放 D.提高区域工业地位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的目的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B项;放权让利的具体内容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排除A项;放权让利是对内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排除C项;放权让利与提高区域工业地位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5.[2019·四川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四市一模]改革开放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许多国产品牌被市场淘汰。中国汽车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早已超过了国家计划控制的产量,并大量供应世界市场。这说明(  )‎ A.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 B.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 D.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反映了汽车行业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象,故选B项;从材料“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可知合资企业占主导是指汽车制造业,排除A项;我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除C项;中国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但不能体现中国拥有最先进的汽车核心技术,不能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排除D项。‎ ‎6.[2019·云南昆明二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同点是(  )‎ A.市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 B.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C.形成过程具有自发特点 ‎ D.劳动产品分配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主张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发挥市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故选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不具有自发特点,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7.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 A.标志着城市经济改革的开始 B.有利于实现城乡人员的交流 C.解放了个体劳动者,活跃了市场 D.建立了市场经济新格局 答案:C 解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故A项错误;城镇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的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交流而非人员交流,故B项错误;允许个体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这就冲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必然有利于市场的活跃,故C项正确;市场经济的新格局出现在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 ‎8.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公告表示:“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意味着(  )‎ A.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 B.改革从农村深入到城市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D.开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答案:B 解析: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故B项正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是在1992年十四大,故C项错误;开始全面深化改革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后,故D项错误。‎ ‎9.[2019·河南百校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外资经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截止到1996年底,外商实际投资累计总额已达到1 748.84亿元,总产值也达到了10 972.8亿元。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深化 B.全球化趋势加强 C.新经济体制建立 D.思想进一步解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我国冲破了“计划”与“市场”的束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故A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趋势加强,但属于外部原因,不起主导性作用,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我国理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思想观念得到极大地解放,但1978年起,我国的主旋律始终是改革开放的问题,故D项错误。‎ ‎10.[2019·邹城模考]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对政策作出了重要调整,主要表现在(  )‎ A.开始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C.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 D.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答案:D 解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国际和国内新的形势变化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南方谈话”、浦东新区的开设、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政策都极大地深化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故D项正确。‎ ‎11.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合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C.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隶属地位 D.摆脱了全球经济危机痼疾 答案:A 解析: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材料中“‘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有利于打破这种国际经济旧秩序,故A项正确;“区域集团”与材料中“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不符,故B项错误;“改变了”与材料中“合作构想”不符,故C项错误;“摆脱了”与材料中“合作构想”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要加快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标志着(  )‎ A.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出现 ‎ B.90年代国家经济重大战略步骤出台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要加快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可知,国家在90年代出台国家重大战略,故选B项;根据所学,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根据所学,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排除C项;根据所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57年中国城市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从长远以及从城市化本质来看,导致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并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后来城乡二元结构的“种子”已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只不过由于“时滞”,在“一五”时期尚未充分显示出来。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积累方式等左右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经济框架已经形成,后来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政策选择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这一框架的补充和延伸。‎ ‎——摘编自付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订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新型城镇化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 ‎——摘编自肖金成《实施新型城镇化 的四大重要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与影响。(13分)‎ 答案:(1)问题: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节;存在城乡二元结构。‎ 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主要依靠抽取农业积累为工业化提供资金。(12分)‎ ‎(2)新现象:城镇化。‎ 原因: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影响:推动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1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并滞后于工业化”“城乡二元结构”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积累方式等左右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经济框架已经形成,后来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政策选择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这一框架的补充和延伸”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信息“城镇化”可得出结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建设成就和经济体制变革等方面思考。第三小问,从经济发展和解决材料中的相关问题等角度来思考。‎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现代化的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和动力机制等都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说过去时代的相关变数相对来说要少一些,那么今后世界相互依存性的增长将要使相关变数更多更复杂,发展的方式将是多线的,现代化是多模式的。‎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现代化的模式与发展”自行拟订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答案:示例 现代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2分)政治上,现代中国开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民主政治逐渐完善;在经济上,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制有机结合,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思想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10分)(任选一例进行分析即可)‎ 解析:本题探讨的是不同国家的现代化模式,考生首先要将现代化的模式进行分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与之对应的国家,并联系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