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做06+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做06+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1.(2016年浙江卷)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材料二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三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1)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3)侧重①: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侧重②: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平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3)问,可任选一种认识进行阐述,选择第①种认识可结合孙中山民权平等思想的发展变化进行阐述,选择第②种认识可结合孙中山民权平等思想的来源回答。‎ ‎2.(2016年天津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毛泽东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设置材料考查考生对近现代农民问题的认识,典型的体现了新高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思路。从能力考查上来说,题目设置的并不太难,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考试时考生需要平心静气,细致分析。本题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加强对材料阅读和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3.(2016—2017河南安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中国应当设法避免出现资本主义社会那种贫富不均,防之道为何?即凡天然之富源,如煤、铁、水力、矿油等,及社令之恩惠,如城市之土地、交通之要点等,与夫一切垄断性质之事业,悉当归国家经营,以所获利益,归之国家公用。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按价征稅,价重者税也重,而价轻者税也轻,得享平均之利益,至公平也。中国乃是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据《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表示:“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铁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这里节制的“资本”即指私人资本、也指外来资本,最重要的目的是发展国家资本。孙中山节制资本,仍然是为了保障多数人的权益,发展国家资本,让全国人民得益。‎ ‎——摘编自冯洁《“科学社会主义”概念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主张实行民生主义的依据及其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及其提出的原因。‎ ‎【答案】(1)依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但贫富悬殊较大,社会矛盾尖锐。‎ 措施:国家控制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源和产业,收益归国家公用;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振兴实业。‎ ‎(2)思想:发展实业;节制资本。‎ 原因:中国工业落后的现实;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孙中山在欧美的经历及与时俱进的精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的信息“节制资本”即可得出“节制资本”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发展国家资本”即可得出“发展实业”的结论。第二小问,结合相关所学可从中国工业落后的现实、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孙中山在欧美的经历及其与时俱进的精神等角度思考作答。‎ ‎4.(2016—2017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老师制作的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图示 材料二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材料三 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运用近代化史观对材料一中的信息加以解读。其中19世纪末和1900—1915年两个阶段中国出现的主流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3)这里的“精神枷锁”指的是什么?为解决那些“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哪些理论创新?‎ ‎【答案】(1)史观解读: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独立和现代化。‎ 主流思想:维新思想(或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或三民主义思想)。‎ ‎(2)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特色: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3)精神枷锁:“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 理论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思想解放的相关内容。‎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四人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判断出应该是对“文革”的认识,其精神枷锁应该是“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第二小问,结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去分析归纳即可。‎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在伦敦蒙难期间,开始萌发了社会主义思想”。后来他对张国焘说:“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派。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渊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答案】(1)社会条件:满清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西学东渐,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探索与实践。思想渊源: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西方的民主启蒙思想;社会主义思想。‎ ‎(2)民族主义:推翻满清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实行立宪;民生主义:发展经济。不同:西方的民族、民权、民生思想历经千年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先后被提出并得到实践;孙中山则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的含义。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3)材料三所示的两篇著作,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理论贡献,简要分析毛泽东此时是如何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的。‎ ‎【答案】(1)含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屠杀政策,这必将激起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的反抗。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革命胜利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发展前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3)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些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结合国民大革命失败的背景分析;第二小问,可从毛泽东的文章中感悟出来。‎ ‎7.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引领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从国内外形势两个方面分析“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说明“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答案】(1)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意义: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国际:苏东剧变。‎ 国内:经济上通货膨胀;出现政治风波;“市场改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 ‎(3)观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变化: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可以总结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总结出答案。‎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可以总结出答案。第二小问,解答的关键是“南方谈话”以来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角度可以总结出答案。‎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以来,西方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和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同时还对未来社会提出基本原则,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潮萌发是开明的封建地主阶级关心世界的一股思潮,但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救运动,是希求不变革政治制度只革新技术的一场革新运动;戊戌变法则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但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还是封建性质的阶级;辛亥革命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但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不能完成推翻封建制度,摧毁封建残余的历史使命,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但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异端。‎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形成的,这一思想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旗帜;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共的重大战略思想;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产生的不同效果及原因。‎ ‎(2)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及原因。‎ ‎【答案】(1)效果:西方的思想解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转型,中国的思想解放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原因:①西方的思想解放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中国的思想解放时间短暂,且不成熟;②西方的思想解放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且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③西方当时主要都是民族独立国家,而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国家。‎ ‎(2)影响:推动中国发展并引领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原因:20世纪的思想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注重结合本国的实际,反映人民利益,得到人民支持;与民族独立和国家经济发展相协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西方的思想解放。‎ 第(2)问,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重大的理论成果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的发展成熟与民族独立和国家经济发展相协调,核心目标均是“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据此即可作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