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波峰中学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场 考号 ‎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密 封 线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份月考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材料旨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必要性 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 D.世袭制的重要性 ‎2.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 C.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 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 ‎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 ‎4.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礼文来维系。此种礼文,在当时乃为霸业所屏(凭)。这表明当时 A.周礼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 B.周礼对诸侯国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C.周礼已沦为各国玩弄权术的工具 D.尊崇周礼是诸侯国称霸的决定因素 ‎5.《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黜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材料反映战国时期 A.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 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C.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 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6.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  )‎ A.由重才学到重品德 B.由不公平到公平 C.由重血缘到重才学 D.由封闭到开放 ‎7..比较规范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存在于唐朝前期。自唐玄宗时起,一种名为“使职差遣”的制度被推广开来,如盐铁使、户部使、度支使取代户部财政权,监选使、监考使分割吏部人事权等。这一做法 A.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 B.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成熟 C.有助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D.推动了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 ‎8、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 反映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 B. 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C. 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D. 反映了统治者一直重视廉政建设 ‎ ‎9.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10.李克强总理强调 “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指明了历代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从秦汉起,中国政府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政府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解决“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对官场的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瓦解 ‎11.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 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12、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 ‎13、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 A.军机大臣位卑权重具有决策权 B.军机处取代了南书房 C.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组成 ‎14.《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理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现念 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 ‎15.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 A.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B.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创新】16.雅典的立法规定“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选举权”。材料说明了 A.立法具有随意性 B.公民享有的权利不完整 C.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D.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 ‎17.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指出,雅典不仅维护了梭伦改革的原则,还向民主化方面继续跨出了一大步。这里的“原则”主要指(  )‎ A.打破世袭特权的垄断地位 B.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 C.扩大民主政治范围和途径 D.满足工商业者和平民要求 ‎1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里写道:(梭伦把)法律颁写在木板上,竖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人都发誓恪守它们,9名执政官还要在那块石头跟前起誓,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他们将献塑一座金像。这一记载说明梭伦为雅典执政官时(  )‎ A.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处处维护平民的利益 C.使雅典成为了民主国家 D.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 ‎19.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表述符合雅典“最高民主阶段”的是(  )‎ A.成立四百人会议 B.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C.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 D.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20.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男人就是城邦。”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公民自由受限的体现 ‎21.亚里士多德说:“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第三则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据说,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 A.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B.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C.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22.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 B.宣扬公民参政的平等原则 C.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 D.暴露直接民主形式的弊端 ‎23.德国法学家耶林格曾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是古代世界最早、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B.经历了公民法、万民法到自然法不断成熟的过程 C.在促进帝国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蕴涵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的永恒价值 ‎2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基督教影响了罗马法的发展 ‎25.《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 A.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含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 C.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 D.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26.“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古代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得出符合材料并与材料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C.中国古代科举制 D.《权利法案》‎ ‎27.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28.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不能够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贵族间的矛盾 ‎29.“罗马社会早期,妇女处于男性的绝对统治之下,没有自己能独立支配的财产。但是到了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的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女性的独立财产权利。”这段话说明 A.妇女在政治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道德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财产继承权符合正义的原则 D.妇女权利的变化体现了罗马法的演进 ‎30.罗马早期的《十二铜表法》注重诉讼程序的“正义与不正义”之分;而罗马帝国时期査士丁尼《法学总论》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问题上。这一变化表明(  )‎ A.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法律调整 B.帝国法律体系趋于完备 C.皇帝的好恶影响法律的制定 D.国家政体制约法律制定 ‎31.《民法大全》规定: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原则是(  )‎ A.依法治国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自由平等 D.保护私有财产 ‎32.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容准许犯罪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A.维护特权 B.纵容犯罪 C.重罪轻罚 D.强调证据 ‎33.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 B.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C.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 D.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34. 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的商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到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 A. 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实用 B.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 C. 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 D. 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35.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规定:“‎ 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 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  )‎ A.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B.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 C.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 D.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 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6.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质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徒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期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井为官籍、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旨籍贯研究》等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有关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3分)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4分)并分析其原因。(4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公元前594年,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实行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这些年,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民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2009《人民日报:鲜明的特色独创的优势》‎ ‎【创新】(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早期政治发展趋势。分析梭伦改革如何动摇贵族统治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雅典民主制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进行评价。(9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6分)‎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答案 一单选:‎ ‎1-----5: BDDAC ‎6----10: DBBBA ‎11---15:DCDBA ‎16---20:CADBA ‎21---25:CADDB ‎26---30:BDCDA ‎31---35:ADBBB ‎36.参考答案:‎ ‎(1)特点:同封建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家庭为本位;社会功能多样:持续时间长;科学制度与之密切结合。(3分,3 点即可)‎ 历史作用: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强化了儒家伦理观念(答出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等观念也可);一定程度限制了人口流运。(4 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 点即可)‎ ‎(2 )新变化:体现人格平等;突出私权保障;户籍管理法制化;解除人身束缚。(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或民族工业的发展);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民主思想传播的推动;‎ 政府的政策调整。(2点2分,答出其中2 点即可)‎ ‎37.(1)趋势:从君主政体发展为寡头政治(贵族政治), 到向民主制转变 ‎ 措施: 按财产多寡确定政治权利,取代血缘出身。 ‎ ‎ 评价: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 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 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 ‎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