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命题:高二历史组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权力的追求》中说:“中国在一千年前后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颠覆了世界史的一个关键性的平衡。我相信中国的例子启动了人类的一个千年探索,去发现在协调大规模行为这一点上,从价格和私人或小团体(合伙或公司)对私利的看法出发,会有些什么成果能够体现材料中“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的观点的是( ) A.唐朝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B.宋朝交易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C.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D.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2.新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场“读书热”,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长者也勤奋学习、不甘落后,誓言“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处于饥渴阅读状态之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重任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世纪之交,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各大媒体专门辟出版面,向公众推荐适合观看的“疗伤影片”。被当年的罗斯福总统赞为“微笑天使”的秀兰·邓波儿的影片,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亦敌亦友的“猫和老鼠”,并列排在了第一位。据此可知 A.美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B.新政已使美国重现繁荣景象 C.经济危机对美国发展破坏严重 D.心灵慰藉是缓解危机的手段 4. 依据如图材料中所列事件,该时间轴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工业化进程中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 B.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C.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与演变的过程 D.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5.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该思想属于(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6.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 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7.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是他的座右铭。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他主张君主专制独裁 B.他认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C.他认为一切人应服从法律 D.他认为君主的意见高于法令 8. 2011年6月16日 凌晨,我国大部分天空逐渐出现一轮红月亮,成为11年来月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和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 A.“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B.“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C.“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9. 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此话强调,君主应()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强化王权 D.顺应天意 10.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 )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 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 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11. 古代历史上,儒家先哲曾留下无数的睿智言论。下列引文中甲、乙、丙、丁对应的思想家是( ) 甲: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为有天理人欲夹杂着。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不为主,君为客。 丙: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太虚本动,天地日新。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朱熹、黄宗羲、董仲舒、王夫之 A. C.顾炎武、朱熹、李贽、黄宗羲 D.王夫之、黄宗羲、朱熹、顾炎武 12. 史书记载:“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对。”魏晋南北时期,编辑家法、谱牒蔚然成风,唐宋以降,这种风气尤其炽烈。这说明( ) A.秦“焚书坑儒”不足信 B.选官及婚姻取决于门第 C.儒学成意识形态的主流 D.儒家思想影响逐步扩大 13. 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诗句的内涵判断,岳飞的思想来源于( ) A.道家思想 B.三教合一 C.经世致用 D.程朱理学 14.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D.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15.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出宋代婚聘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理学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科举制度盛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16.宋代理学对儒学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更加重视《论语》《孟子》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⑤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7. (原创)中国古代一学者认为,“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与该学者思想相似的是( ) A.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B.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C.天下唯器物而已矣 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8.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记载:“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据此可知作者 A.主张复古格守臣道 B.对君主制度的否定 C.提倡君臣共治天下 D.反对传统君臣之道 19. 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网文序》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20. 《明夷待访录》中载:“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民为邦本 B.天下为公 C.民贵君轻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1.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 A.“天之立君,本以为民” B.“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C.“君臣友朋,相为表里”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22. 李贽在其《童心说》中说:“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乃道学之口实……断断乎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其主要用意在于( ) A.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 B.反对史官和臣子褒赞儒学 C.批判道家学说的欺骗性 D.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3. 某中学高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反映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24.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不包括( ) A.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满清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B.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C.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D.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 25.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儒学是不断吸收融合、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不同时代赋予其不同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二 从北宋的周、张、二程,到南宋的朱子,再到明代的王阳明,理学的领军人物,其学问的成就确实多与佛、老脱不了干系。……如此集中、突出地用心性之学来体证、描述儒学义理,无疑是宋以后在佛、老刺激下的结果。理学在工夫论及心性本体论上,均与佛、老颇多相似之处,以至于自始便蒙受“阳儒阴佛”、“阳挤之而阴助之”之类的讥刺,甚至理学内部各派之间也互相以佛、老相诋。 ——陈多旭《宋明理学与佛教、道教的关系》 材料三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社会,一般都具有一些显见的道德教条及行为教条(尤其在公共场合);但是在私人场合,儒家对其治下的个体只要求自我反省,与其他很多宗教相比,这种自我反省并不具有排他性。儒家的这种开放导致了儒家具有一些宗教所不具有的包容性,这是儒家与一般宗教的一个重要区别。 ——维基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儒学的内涵 (2分),并指出董仲舒这一做法的政治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家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2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态度的思想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思想相比其他宗教相比突出特征。(4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时代论证这一特征及其影响。(4分)(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27. 李贽(1527—1602年),出生于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①。是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②。李贽的进步思想,首先表现在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方面,他认为,千百年来“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③。这就是说,人们对是非的评论,本来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人的评论,也没有固定的结论,是非如同岁月一样,日夜不停地发展变化,而衡量的标准也应该随着社会前进而发展变化④。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⑤。他还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曾说“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产者但说生产,力田者便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⑥。他公开为商人辩护,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⑦”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⑧。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请回答: (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材料中划线的部分,哪些属于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历史评价),请写出序号。(8分) (2)结合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你认为李贽思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6分) 28. 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 (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6分) 【答案】 1.B 2.C 3.D 4.D 5.B 6.D 7.C 8.B 9.D 10.C 11.B 12.D 13.D 14.C 15.A 16.A 17.D 18.D 19.D 20.B 21.B 22.A 23.A 24.A 25.A 26. (1)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神化君权,限制君权。 (2) 既有吸收融合同时又批判驳斥;丰富儒学内容,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3) 特点:儒家思想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论证:汉代董仲舒的儒学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学说,从而被统治者采纳,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吸收道教和佛教思想,成为官方哲学。(或者:近代维新派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相结合,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27. (1)史料:③⑤⑥⑦;史料解释:④;历史叙述:①;历史观点(历史评价):②⑧。 (2)政治: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新兴市民阶层壮大;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成为一潭死水。 28. (1)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 (2)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 (3)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 (4)儒家思想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具有国际性和交流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