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模拟(文)试题 一、单选题 ‎1.《淮南子》论述先秦某思想家时说:“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该思想家 A.受教于孔子 B.重义轻利 C.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D.主张节葬、节用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记载:“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据此可知,东汉时的太学 A.发挥了一定的與论监督职能 B.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C.是社会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 D.限制了君主的集权 ‎3.明儒王龙溪认为:“良知之外别无知也。鄙夫之空空,与圣人之空空无异。空空者,道之体也。世儒不能自信其心,谓空空不足以尽道,必假于多学而识,以助发之,是疑口之不足以辨味而先漓以甜酸,目之不足以别色而先泥以铅粉……”据材料判断 A.“空空”是“天理”,亦是“人欲” B.王龙溪推崇《四书章句集注》‎ C.王龙溪推崇“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其观点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4.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5.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 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6.古希腊瓶画上画人物故事画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与世界各国古代工艺美术品上的装饰纹样(图案)迥然不同。它们戏剧性很强,生活气息很浓,富有人情味。古希腊瓶画上画的大都是人物故事画,有典故来历,大多是史诗、神话和戏剧,这种情况在世界美术史上实为罕见。这主要是因为古希腊社会 A.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 B.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C.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 D.人本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想盛行 ‎7.观察下表,①到②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项目 婚礼方式 内容 ‎①中世纪《婚姻法》‎ 用宗教仪式,需教会主持 没有证人,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甚至不公开举行婚礼即可形成婚姻。‎ ‎②新教的《婚姻法》‎ 可用世俗仪式 需要家长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必须举行公开的家长参加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 A.人文主义发展使宗教仪式简化 B.婚姻习俗逐渐摆脱宗教影响 C.社会进步使结婚程序更加规范 D.世俗权力日益高于教会权力 ‎8.如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村童闹学图》摹本。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宋代风俗画风格,描绘了村野风物人情;有人则认为画中情节反映了宋代村学管理比较松散的事实。对这副画作的不同解读,最能说明 A.绘画作品不能够反映社会现实 ‎ B.特定的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研究要以可靠史料为依据 ‎ D.历史的真相永远无法得到澄清清清 ‎9.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但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顾炎武祠,定时会祭。其也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 B.符合士大夫群体的文化品位 C.学术和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冠盖儒林 ‎10.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1.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文艺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改革文学,主张冲破传统的古文束缚,宣传“新意境”;形式上主张白话文,积极创办白话文报刊。这些思想被守旧人士指责为“异端邪说”。由此可知,“文艺革新”‎ A.动摇了封建理论的根基 B.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C.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D.促使国民走向革命道路 ‎12.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B.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13.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 A.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 B.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 C.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 ‎14.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角度 矛头 政治层面 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 思想层面 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 个人层面 批判孔予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 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 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 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 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15.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竞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C.大胆学习吸收外来文化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 ‎16.梁启超在1902年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首次将马克思介绍给中国人;同盟会成员朱执信在1905年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新青年》从1918年的第五卷第五号开始,逐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观点,并率先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专门研究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上述史实表明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已经形成系统研究 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17.20世纪初期,中国产生了国粹派,他们倡导古学复兴是以文艺复兴为蓝本的,提倡国粹的目的有二:一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鼓吹排满光复;二是从中国古代的“良法美意”中寻找某些可以克服资本主义弊端的对策,反对醉心欧化。可见国粹派 A.是封建复古主义发展的表现 ‎ B.力图从传统文化挖掘近代化需要营养 C.适应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文化需要 ‎ D.与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一致 ‎18.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0.“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21.毛泽东说:“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而不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该论述 A.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 ‎ B.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 C.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 ‎ D.认为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 ‎22.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23.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 A.“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B.“摸着石头过河”‎ C.“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D.“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4.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打破了对公有制的崇拜 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D.打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 ‎25..横向打通模块、制作年代尺有助于历史学习。根据下列年代尺归纳的史实,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B.外交成就的取得一定程度上得益于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新中国科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6.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27.1921年,列宁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直接过渡”在俄国行不通,为此他提出新经济政策,但列宁并未正面、系统地扬弃“直接过渡”的理论,而是将新经济政策的基调定为“退却”、“让步”,更使其对经典社会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列宁的这一认识 A.暗示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 B.表明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启 ‎28.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据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该法案 A.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根源 B.促进了美国就业率的上升 C.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 D.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 ‎29.某国际金融组织‎2017年12月12日在巴黎发布公报说,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该组织在2019年后将不再向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采项目提供贷款。同时表示,最贫穷国家的那些能让贫困人口受益、且符合《巴黎协定》要求的天然气项目仍将获得资金支持。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 ‎ A B C D ‎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1945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这反映了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完全受美国操纵 B.美国的经济霸权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C.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违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冷战的爆发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根本原因 二、材料题 ‎3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了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明理学是一直提倡道德至上的,推动唐宋之间意识中道德至上倾向的发展之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唐室既衰,兵戈四讲学之涂,泯焉歇绝……士大夫伤人心之陷溺,念祸乱之浸寻,乃薄词翰为末技,思践德于圣门”,但实质上则是社会体制矛盾运动。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全面提升,使得有更富裕的物质基础来支撑行政系统的扩展,即所谓专制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这为道德要求的强制性实现提供了可操作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运转这个系统所需要的大批官吏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而科举制度到了宋代才定了型。‎ ‎——陈刚《宋明理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流弊》‎ 材料二 ‎ 朱熹以其对古代礼制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结合当时的民俗,为宋代社会礼仪特别是重建家族制度设计了新的规范。他在《朱子家礼》的开篇位置就阐明了建立祠堂的最具创造性的举措。朱熹说:“今以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首,所以开业传世之本也。故特著此,冠于篇端,使览者知所以先立乎其大者。”在倡导敬宗收族的同时,朱熹在《家礼》中对于民间社会的诸如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习俗规范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以期社会有所遵行。‎ ‎——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材料三 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已超出了旧的经济制度所能够承载的范围。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仅靠教化的作用和世道人心的固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洋务派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所采取的解决之道,客观上越来越背离传统儒家的治国之道……洋务派虽非有意为之,但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传统的一元文化模式逐渐解体。‎ ‎——齐艳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文化基础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重视道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礼制的发展趋向。(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的“一元文化模式”解体的影响。(2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32.(9分)启蒙运动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备……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孟德斯鸠研究“法”的精神,其主旨也是希图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规律和法,在包括法文在内的主要西方语言中本来就是同一个词)。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十八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极其关注社会,更加具有批判的精神和意识。这些人就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在这些启蒙学者的眼中,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了。‎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三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共和国总统,由国民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摘自法兰西共和国宪法(1875年)‎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牛顿的物理学成就及对法国思想界的影响。(2分)‎ ‎(2)以法国为例,指出材料二所说“不合理的东西”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启蒙思想家为此提出的政治主张。(4分)‎ ‎(3)分析法国1875年宪法怎样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2分)‎ ‎(4)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对后世有什么意义?(1分)‎ ‎33.(11分)有人认为,近代中国汲取西学的过程是在“中体西用”的宗旨下起步的,并与教育发展紧密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当时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因此,“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后,“不废经学”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学堂的经学课程上。张之洞规划学制的经学课程时,曾经自信地表示:“若按此章程办理,则学堂中决无一荒经之人,不惟圣教不至废坠。”但是,学制执行的效果显然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算学、格致、地理、体操等实用学科受到学生的喜欢,经学却普遍成为最无聊、最不受欢迎的课程。‎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材料三 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各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教育救国论者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子,又徐徐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他们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吴玉伦《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为什么是当时“更好的宗旨”?分析其思想特征。(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规划经学课程的主要意图和客观效果。(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举例说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冲击“中体西用”宗旨的表现。(4分)‎ ‎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二 中国今天的民族革命任务,主要的是反对侵入国土的日本帝国主义,而民主革命任务,又是为了争取战争胜利所必须完成的,两个革命任务已经联系在一起了。那种把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革命阶段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 如此伟大的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抗战以前,没有抗日的政治动员,这是中国的大缺陷,已经输了敌人一着。抗日以后,政治动员也非常不普遍,更不说深入。‎ ‎——《论持久战》‎ 材料四 任何思想离开了三民主义,即不能长存于民族意识之中。所以,抗战的最高指导原则,惟有三民主义。抗战的最高指导组织,惟有中国国民党。我们可以说,没有三民主义就没有抗战。没有中国国民党就没有革命。如果中国国民党失败了,这亦就是中国国家的整个失败。简单地说: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培养国民救国道德,即是恢复我国固有的伦理而使之扩充光大。而最重要的条目,则为发扬我国民重礼尚义、明廉知耻的德性。这种德性,即,四维八德之所由表现。而四维八德乃又以“忠孝”为根本。‎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思想观点。(3分)‎ ‎(2)依据材料四指出,蒋介石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是什么?(2分)‎ ‎(3)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共性?分析二者在如何处理民族与政党利益关系问题上的区别及其对战后中国政局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A ‎3.A ‎4.C ‎5.B ‎6.D ‎7.D ‎8.B ‎9.C ‎10.B ‎11.C ‎12.A ‎13.C ‎14.B ‎15.C ‎16.A ‎17.B ‎18.D ‎19.A ‎20.C ‎21.C ‎22.D ‎23.B ‎24.A ‎25.B ‎26.D ‎27.A ‎28.C ‎29.C ‎30.B 二、材料题 ‎31.(1)原因:旧伦理道徳的被破坏;士大夫的责任感;社会变革使某些社会矛盾激化,社会需要形成道德共识;儒学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风气变化。‎ ‎(2)趋向:儒家礼制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社会礼仪日益与社会民俗相结合。‎ ‎(3)影响:为中国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一定程度上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4)认识:在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儒家思想经改造适应了社会主流的需要,客观上稳定了社会秩序;而明末清初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等需要儒家文化与时俱进,而儒家学说中的保守方面在封建社会后期却阻碍了社会发展。‎ ‎32.(1)发现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创立经典力学体系;启发法国思想家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 ‎(2)君主专制,封建等级制度;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分权制衡和提倡法治。‎ ‎(3)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属于不同的机构,并相互制约,实践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主张;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政治主张。‎ ‎(4)成为了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33.(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国人不易接受新思想;策略中庸(便于国人接受,利于西学传播)。‎ 特征:“中体”是根本,是“西用”的前提;中西文化的交融。‎ ‎(2)主要意图:维护经学(或圣教、儒学)权威。‎ 客观效果:算学等实用学科受学生欢迎;推动教育近代化。‎ ‎(3)表现: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 ‎34.(1)观点: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具有一致性;民族主义与民主革命应该结合起来;要充分发动民众起来抗战。‎ ‎(2)思想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共性:都要求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 区别:蒋介石强调维护独裁统治,把民族利益与党派利益等同起来;毛泽东把保障民众权益与实现民族主义目标相结合。‎ 影响:中共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国民党逐渐失去权威,空前孤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