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Word版
南阳市2019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历 史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部分先秦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反映出 人物 主张 孔子 将粮食看成社会财富最重要的部分。 老子 只有原始的采集、渔猎和农业才是本业。 墨子 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 商鞅 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 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 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 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 2.《诗经》的首篇《关雎》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学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关雎》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A.维护了民间文学的正统地位 B.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 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 D.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3.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用“天下之贤人”等主张。董仲舒的这些主张 A.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 B.适应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 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 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4.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 A.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 B.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 C.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 D.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 5.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 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 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 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 6.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进行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A.天人感应 B.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C.三教合一 D.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 7.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理学家在构建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而后求之于六经”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 A.植根于佛道的思想 B.是儒学发展的倒退 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 D.具有包容创新精神 8.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实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他还说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须赘述。这说明当时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依旧 9.清朝初年,官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士大夫 A.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 B.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 C.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 D.恢复儒家正统地位的决心 10.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子弟和高级官员被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内城,更有八 旗达官显贵前往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大众娱乐化解了民族矛盾 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市民文化冲击了官方价值观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11.鸦片战争结束后,有士人评价魏源的“师夷长技”时称:“今天下非无讲求胜夷之法也,不日以夷攻夷,即日师夷长技……天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这说明当时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社会变革意识比较淡薄 C.魏源思想引发世人共鸣 D.清朝政府厉行文化专制 12.有学者认为:“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这说明“中体西用”思想 A.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 B.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C.彻底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 13. 19世纪末,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 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C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D.救国思想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4.魏源在19世纪40年代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15.有学者指出,尽管维新变法运动中“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很不相同的思想,但它主要是以一种激进的倾向为特征”,这种特征反映了对国家富强问题的关注,这种激进思想 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这反映出维新变法运动 A.使思想界陷入混乱 B.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 C.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 D.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相对较多 B.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认识逐渐深入 C.资产阶级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认同 1 7.1918年,李大钊指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1919年,胡适则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因故,再造文明”。上述观点 A.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 B.论证了西方文化的合理性。 C.体现了当时知识分予的两面性 D.全面颠覆了国人道德观念 18.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这一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概念的提出 A.体现了对中俄革命性质的深刻认识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 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19.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在《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孳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 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配置。”该决定 A.成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方针 B.调整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C.全面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D.有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 20. 1955每,《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地表现。”这表明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左”的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C.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21. 1929年,毛泽东教育党员要“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1978年,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兴起,这次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需要再次讨论是因为 A.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教条主义与个人崇拜阻碍了社会进步 C.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D.改革开放的深入需要实事求是的实践 22. 1949年12月我国确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普及为主”的教育方针。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 A.扫盲教育已经基本完成 B.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出台 D.教育政策完全效仿苏联 23.下面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的折线图。这些变化 A.说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 B.表明“双百”方针得到顺利贯彻执行 C.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 D.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 24.古希腊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传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神与人的后代,是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成为古希腊人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这反映出古希 腊人 A.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 B.崇尚武力并热衷殖民扩张 C.重视城邦的集体荣誉 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25.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不相信城邦诸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行。苏格拉底申辩称: “(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各位,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轻视自己的灵魂。”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B.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C.推崇“知识即美德” D.强调入的决定作用 26.16世纪,英国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熟悉拉丁语,但崇拜英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为人们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泛传播 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27.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 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28.卢梭指出:家庭就是社会的雏形,统治者是父亲,子女是人民,婚姻家庭的出现,意味着个人应该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以前任意解释自由的人,要按照与自己不同的原则行事,听从自己的欲望之前,先要请教自己的理性。这表明卢梭 A.主张自由婚姻的神圣至上 B.赞赏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 C.崇尚符合理性的家庭关系 D.强调浪漫主义的婚姻追求 29. 15世纪开始,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0. 16世纪,“北方的文艺复兴思想家……都要求从世俗的情感和欲望解放领域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也可以说,他们都希望从思想体系上,而不是从人的情感上来清算神学 教条。”据此可知,“北方的文艺复兴思想家” A.主张否定宗教神学 B.反对君主专制 C.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化 D.倡导人非工具 31,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往往局限在“市民”范国之内,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则把平等扩大到一切人,且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市民阶层力量削弱 .B.封建专制统治加强 C.人文主义不断传播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2.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其认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那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充满谎言的历史。这反映出 A.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兴起 C.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D.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33. 18世纪末,牛顿物理学成为欧洲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有学者认为,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牛顿物理学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可以用科学的标 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表明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 C.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D.科学观念推动人文精神发展 34.在右面的画作中,一块巨石漂浮于空中,巨石下是 无垠的海洋。关于此类绘厕风格,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石头的纹理细致分明,反映出现实主义的绘画技巧 B.画中海浪、光影等元素反映出印象派的画风 C.石头悬浮于半空中,体现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D.半空中的石头蕴含巨大力量,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思维 35.西方浪漫主义早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 这种变化反映了 A.音乐家缺少浪漫情怀 B.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C.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36.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法国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罗马教的权威、 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哲学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B.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37.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 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 A.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B.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熊同时存在 C.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D.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发展 38.一位诗人在其文学创作中,回顾了法国大革命,想到了卢梭、伏尔泰等号召人民推翻封建暴政,并通过瑰丽的想象将西班牙女英雄、古希腊人等联系在一起。材料表明这位诗人 A.反对肤浅的抒情 B.擅长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C.追求理想的世界 D.强调文艺创作应遵从理性 39.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 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由此可见,这一文学流派 A.缘起于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 B.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 C.表现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 D.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 40. 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掷威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 苏联和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A.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 B。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 C。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D.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 第1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4l题10分,42题15分为必做题,43-45任选其一作答15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身不断修正完善。 材料一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 儒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董仲舒对于荀子所赞同的只有荀子的教化思想,而与孟子一致的是把圣人看成善的标本的思想。 ——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 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祈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 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人性论”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能体现其“人性观”的政治主张? (4分) (2)据材~二,指出理学的核心内涵,并从中分析出儒学思想体系在发展中体现出的特征。 (2分) (3)据材料三,明清之际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有何新发展? (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当代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书中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保护人的尊严。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伊拉斯谟反对中世纪僵化保守的经院神学。因为在这种神学的视角下,个人只是神的附属品。同时,伊拉斯谟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因为在这种科学观的视角下,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 —摘编自《伊拉斯谟: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 材料二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 材料三启蒙精神需要的并不是此岸的超越性,而是要求充分解放人人都有的理性与自然 欲望…….出于自然需要的正当立场,启蒙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在世俗生活的实际效果,是人们用理性为自己谋求利益,而肆无忌惮的欲望需求总能找到合乎人性的借口。于是,启蒙教化的结果一方面让理性变得功利化,理性被更多地用于算计利益得失;另一方面由于瓦解了宗教、习俗这些社会权威,个人的独立地位被神圣化了,尤其是所谓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将个人的私欲私利正当化了,因此,人性中欲望的部分被视为真实,尚德的部分则被视作虚伪。 ——摘编自《冷清地纪念狄德罗冷静地反思启蒙运动》 (l)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伊拉斯谟的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4分)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这些主张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5分)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其所产生的后果。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 (6分) 43-45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1题计分。 4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唐玄宗即位后,先后起用张九龄等人为相,制定了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 能之士外调为都督刺史,同时,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素质。玄宗还厉行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此外,他还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大幅增加了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玄宗还采纳张锐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并于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玄宗改革的影响。 (9分) 4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1947年3月,在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之初,法国还坚持肢解德国的立场。 然而就在会议开始后的第三天,杜鲁门主义出笼,从此美苏开始了全面的冷战对峙……美英为了拉拢法国对抗苏联,在向法国施压的同时,面对法国对萨尔问题的立场,又同意接受法国的意见……在1947年年底的苏、美、英、法四国伦敦外长会议上,法国不仅只字不提肢解德国的要求,相反法国外长皮杜尔私下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表示:法国准备与美英讨论西方三个占领区的合并问题。 ——摘编自王国范《论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法国对德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影响。(7分) 4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 1893年,赫胥黎在牛津做了一场主题为“人类进化与社会伦理关系”的演讲,后来他将这个演讲丰富后出版,取名为《Evolution and Ethics》,这本小册子提倡美德、调和人际关系,其中列举了大量生物进化论的通俗比喻,目的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他所谓的以“自我约束”取代“自行其是”,以谋取社会内部的和谐的社会伦理思想,并对当时流行的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进行了批判。严复将这个小册子的前半部分“翻译”为中文,是为《天演论》。 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横空出世。他翻译《天演论》的目的,就是用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反对顽固派的保守思想,向国人敲响祖国危亡的警钟。严复相信赫胥黎关于生物发展的规律,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为世界是一个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最强横有力,谁就是优胜者,谁就能生存,否则就要灭亡。 ——摘编自吴晖、俞松《一本书影响了几代人》等 (l)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的背景。 (7分) (2)分析赫胥黎著述《天演论》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不同目的。 (8分) 高二历史期终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60分) 1- -5 CCCCA 6--10 BDDBC 11--15 BDCDB 16--20 BAADC 21- --25 BBADB 26--30 BACDC 31--35 DCDCC 36--40 CDCDD 二、 非选择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5分,第43、44、45题中任选一题,15分,共40分) 41. (1)观点:人性有善恶之分(2分) 主张:天人感应,劝诫统治者仁政;强调三纲五常,推行教化,稳定统治秩序。(2分) (2)内涵:理是万物的本源。特征:兼收并蓄。(2分) (3)问题:儒学成为专制王权的工具(思想专制)。(2分) 发展:批判君主专制,发展工商业,经世致用。(2分) 42. (1) 特征:属于个人主义,强调人的个性和尊严。(2分)体现:伊拉斯谟反对将人视为神的附属品,反对将人与其他动物同等看待,突出强调人的独特性。(2分) (2) 主张:强调通过个人悔改实现救赎,否定神职人员的作用;强调基督在救赎中的作用,否定各种善功。(4分)发展:使个人获得了精神救赎的自主权,使宗教信仰向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1分) (3) 主张:充分解放人人都有的理性和自然欲求。(2分)后果:导致功利化倾向严重,过分追求个人的私欲私利和权利,忽视道德建设。(2分)核心:突出个人的价值和作用。(2分) 43. (1) 。措施:革新吏治,重贤用能;倡俭禁奢,开源节流;改革科举,减少冗官;变革兵制,加强边防(任三点6分) (2). 影响:进步性: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 (5分)局限性:置兵镇、设节度使,为后来的藩镇割据留下了隐患。(4分) 44. .(1) 变化:由强烈要求肢解德国到扶植德国。(2分)原因:美国对法国的拉拢与施压;对抗苏联的需要;法国需要美国的经济援助。(6分) (2) 影响:加速了德国的分裂;加剧了美苏冷战对抗的程度;为后来法德和解奠定了基础。(7分) 45.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公车上书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西方近代先进思想的传播。(7分) (2).目的:赫胥黎:支持和传播生物进化论;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谋取社会内部和谐;严复:反对顽固保守思想,提倡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亡。(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