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定远县西片三校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2018.2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 1. 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 花木兰替父从军 B. 梁祝化蝶相随 C. 商鞅变法 D. 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新思想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 李贽反对孔子和儒学的独尊权威,故 D 符合题意。又因为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倡导自由、反 对因循守旧,故 A、B、C 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 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都反映了 A.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D.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主张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封建思想的猛烈 冲击,代表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利益诉求;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 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也强调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故 C 项正 确;李贽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故 A 项错误; CD 两项显然与反映新兴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诉 求的本质特征不符。 3. 中国在 19 世纪后半期到 20 世纪 20 年代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激烈,说明 ①中国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政治力量 ②中国人民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救国真理 ③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国内政治统治黑暗 ④这些思想潮流对于中国的现实都有局限性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变化与社会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这 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政治力量,都积极探索挽救中国的道路,思想潮流更迭快。但由于时 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潮流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断被逐渐代替。近代反动统治的黑暗,人 民反抗激烈,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冲突激烈。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各种思潮·认识 4.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 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一主张不能说明顾炎武 A. 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B. 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 C. 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 D. 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A.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B.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 D.认 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这都是顾炎武的主张;C.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顾炎武本身既是儒家在明清时期的代表人物,故此题应选 C 项。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点评:顾炎武的主张: (1)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 问题。写成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 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 下”。其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 (2)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形成了“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的思想,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5. 19 世纪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两者 都 ①借鉴了前人的成果 ②是近代自然科学领域重大成就 ③对当时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④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A. ①③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和自然科学著作的影响。考查学生 的分析理解能力。②不属于对思想界的影响。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追寻生命的起源·进化论 6.孙中山在 1925 年 3 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 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 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 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 A. 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B.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 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D. 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1925 年”“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生命的最后 几年”判断,“重大转变”应当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故排除 BCD 项,A 项正确。 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孙中山 7.在 1900 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 供物质基础的是 A. 电力与蒸汽 B. 电力与钢铁 C. 蒸汽与煤炭 D. 煤炭与钢铁 【答案】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电力与钢铁 8.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 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C.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答案】D 【解析】材料“相灭亦相生”“相反而皆相成”体现的是诸子百家相反相成的一面,非“求 同存异”,故 A 项错误。材料“相灭亦相生”“相反而皆相成”体现的是诸子百家相互融合、 借鉴的一面,故 B 项正确。“稳定统治服务”指诸子百家的目的,而材料论述的是它们之间 的关系,故 C 项错误。“殊途同归”指诸子百家最终达到的效果一致,材料不能体现该观点, 故 D 项错误; 9. 某学者把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其中一个是“西方文化主导时期”。 这个时期应该是 A. 1840~1860 年 B. 1860~1894 年 C. 1895~1920 年 D. 1921~1927 年 【答案】C .............................. 10. 1875 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 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 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答案】B 【解析】“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的政 治制度为根本,不可改变,西方的科学技术等可作为具体的措施进行借鉴,这与材料中“西 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的论点不符,故 A 错误。洋务派中体西用 观点认为中国不需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 只学习了“末”,而没有学习以政治制度和法律为代表的“本”,所以中国无法达到强国的目 标,这是对洋务派思想极大地突破,故 B 正确。顽固派主张维持原有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不变, 闭关自守,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康有为奠定了维新变法思想基础,并非郭嵩焘,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 A。考生可能忽视了“其本在朝廷政教”,误选与此意思相反的“中体西 用”。本题要求考生灵活掌握中体西用思想相关含义。 11. 卢梭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寄给伏尔泰,请他评论,伏尔泰在回信中写道:“在 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灵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大作,人一心向往 四脚走路。但是,由于我已经把那个习惯丢下 60 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能再把它捡回来 了。”这说明伏尔泰 A. 运用进化论否定了卢梭的观点 B.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反对抛弃文明,返回自然的主张 D. 高度赞扬了卢梭书中的观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卢梭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人类文明越发展,不平等 就越严重, 因此只能抛掉文明,才能实现平等。但伏尔泰反对卢梭抛掉文明的主张,故选 D 项;其他各项都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1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 应当属于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百姓饥饿,是因为政府收税太多,所以饥饿;百姓难治, 是因为政府太有作为了,所以难治。言外之意,政府不要太有所作为,亦即主张“无为而 治”,是道家主张,故选 C。儒家思想强调仁政,以德治国,排除 A;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加 强中央集权,排除 B;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13.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名声大到当时远方的少数民族都知道, 此人最有可能是 A. 王羲之 B. 怀素 C. 张旭 D. 欧阳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初唐一书法 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可知中唐朝书法家主要是楷书成就,故 C 项正确; A 是东晋时期;B和C均属于草书书法家,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艺术·书法 【名师点睛】 14.有学者认为:“宋代科举官僚们希望自己的上司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临下界的君主,而是一 个与自己具有相同的人间本性、服从相同的伦理规范、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的君主”。与材料 中信息不符的是 A. 使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 目的是维护儒学的统治地位 C. 儒学在宋代有了新发展 D. 希望对君主有道德上的约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 项与 “宋代科举官僚们希望自己的上司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临下界的君主”不符;B 项由“而是一个 与自己具有相同的人间本性、服从相同的伦理规范、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的君主”可以看出 正确;C 项正确,儒学在宋代发展为理学,对君王有“正君心”方面的规范;D 项与“服从相 同的伦理规范、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的君主”相符。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15.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A.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普朗克的量子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科学知识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钱塘潮的 壮观景象”实际上是由天体之间的引力造成的,而这一成就是牛顿的研究成果,故 B 项正确; ACD 项与材料不符。故应选 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16.《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 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 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 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 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 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 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孙中山的民族 主义没有明确反帝,这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不符,排除 A;材料和提 到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排除 B;C 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 和材料“中国民族之真正自 由与独立”,相符,故选 D。 考点:20 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17. 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 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 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 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形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由题中“都尉”“汉朝官名”可知汉代在张掖地区实行行政管辖,故①正确; “张掖都尉棨信” 由汉代丝织品书写而成,说明汉代丝绸品也作为一种书写材料,故②正确; ③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因此答案为 D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 18.孙中山认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 什么主张中 A. 民生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族主义 D. 三大政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井田之法是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选项中涉及土地问题的只 有 A 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C.民族主义是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 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D.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都与题干无关。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 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补充发展)。 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思患预防”西方社会的 弊端。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封建剥削依然存在,它不 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 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19. 下列对,'211 工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针对的是高等教育的发展 ②是高等教育在 21 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 ③在全国重点办好 100 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 ④是 20 世纪提出来的 ⑤目的是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A 【解析】“211 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 21 世纪,要集中中 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 到 2000 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 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 21 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 水平的建设工程。“211 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 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 工程。1995 年 11 月“211 工程”正式启动。故①②③④⑤均正确,答案选 A。 20.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 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 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 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 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C. 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D. 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林则徐认为英国“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虽然林则徐不为英国的富强所 吓倒,主张坚决斗争,但林则徐这时对英国的认识还说不上十分深刻,在有些事情上只见其 表象,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认识谈不上清醒;B 选项只是浮于表面, 没有理解材料真实内涵;D 选项是林则徐得出的结论,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被历史证明。 21. 下列属于《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且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 A. 割圆术 B. 十进位制制计数法 C. 负数的概念 D. 圆周率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九章算术》中……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进 位制计数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科学的记数法,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 作用,故 B 项正确;割圆术、负数、圆周率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的作用明显没有十进位 制计数法的作用大,故 ACD 项都错误。故选 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九章算术》中……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我国古代数学领域的成就,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2.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 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下列与这位科学 家相关的理论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量子理论 C. 经典力学 D. 相对论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科学发展对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作用。牛顿的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中 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发人们以理性来认识世界。牛顿的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 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正确答案是 C。 23. 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①敬鬼神而远之 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③为无为,则无不治 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⑤天法道,道法自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突出表现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因此,“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包含了辨证法的思想,②④正确;“敬 鬼神而远之”是孔子的思想;“为无为,则无不治”是老子的政治思想;“天法道,道法自 然”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的思想,①③⑤错误。故答案选 B。 24. 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下,西欧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到 17、18 世纪,欧洲兴起了 一场更为激进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的激进之处突出表现为 A. 追求个性解放 B. 重视现世生活 C. 提倡生而平等 D. 构建理性王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这场“更为激进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 义,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即理性王国,D 正确。追求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提倡生而平 等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已有的要求,排除 ABC。 点睛: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7、18 世纪”,继而得出启 蒙运动。再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启蒙运动的核心、要求,即可得出答案。 25.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 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 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 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合理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答案】A 【解析】从材料来看孔子的“命运”如何取决于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即体现了“一切历史 都是当代史”,所以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历史不仅仅就是过去的人和事,”选项 B 是 对历史的片面理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自身是正确的,但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不符 合题意,排除;选项 D 说法自身就是错误的,历史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也有其真 实的面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 26. 毛泽东的下列著作撰写于国民革命时期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毛泽东字啊国民革命时期主要是分析农民问题文章,1925 年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 的分析》,故 C 正确;A 是井冈山时期;B 是建国后 1957 年;D 是抗战时期 1942 年。 点睛:本题要注意毛泽东各个时期著作及思想。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毛泽东抗战 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革命领导阶级、目标、前途等问题,阐述了政治、经济、 文化三大纲领,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 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基础。 27.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A. 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 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 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汉武帝初 立,魏其侯、武安侯、为相时就尊崇儒家,到了董仲舒时推举孔子的儒家学术,罢黜百家,设 立负责兴建学校的官员,州郡也都推举茂才和孝廉,故B项正确;A 项说法明显错误,汉代儒 学成为正统;董仲舒不是丞相,故 C 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故 D 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名师点睛】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 高了儒学的地位。 28.“秋收暴动后长期在根据地指导实际斗争,使得毛泽东不像前几任中共领导人那样注重理 论的真传,而是更多着眼于现实。”这表明 A. 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毛泽东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C. 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D. 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故 A 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 重要性,故 B 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故 C 项错误;遵义会议后, 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9.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 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是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 矣!”,韩非子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 厚。” 材料二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 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 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 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绕,亿万人心结难解 ——摘自任仲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三 1956 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 90 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 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 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治国主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做出的反应, 新文化运动后期在道路选择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 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答案】(1)老子:无为而治;孟子:施行仁政;韩非子:依法治国;墨子:以贤治国。 (2)反应:维新派: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变化: 从“走西方人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 (3)民族:推翻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 民权: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颁布《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民生: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 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实行一五计划(大力发展生产力)。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春秋时期不同思想家代表着 不同的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因此主张的是清静无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 仁政;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依法治国;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兼 爱非攻、尚贤节用。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到底有几个派别,有多少主张。结合 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有维新派,主张是君主立宪制;还有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政权。 此外,材料还有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文化知识。变化我们要从内容上看,也就 是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所谓的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 主要内容,是他的思想主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把三民主义赋予新内涵,民族方面是将民族扩 展为中华民族,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民权方面是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民生方面是经济上 使人民翻身做主人,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是主要表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主要思想流派;思想解放的潮 流·新文化运动·思想派别;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内涵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将中国古今的思想演变综合在一起的题目,涉及到了古代思想史、 近代思想、以及时代赋予思想的新内涵。这种类型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往 往还会出现历史对比性的问题,以及现实性的思考,所以在备考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时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 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 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 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簿等。 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 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 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钩《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 材料二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 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 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祖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 的一半。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菅、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 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 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队 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扬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 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材 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答案】(1)特点:设机构直接管理;分工明确,各司共职;账日管理周密;资格审查 程序严格等。 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科考制度及文官政治的推动;人房矛盾突出;市坊界 限的打破;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 (2)原因:战争的破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资木主义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 启示: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增加政府资金投入; 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 【解析】(1)特点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出来,“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 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可以看出宋朝设立机构进行专门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 务......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可以看出管理廉租房的各级官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可以看出账目管理周密;“由于店宅务公屋具 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货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可以看出,宋朝 对廉租房资格审查程序严格。背景需要结合所学来回答,考生可以从经济(如宋朝商品经济 的发展,市坊界限的打破)、政治(如科举制度和文官政治的推动)、思想(如儒家治国理政 思想)和现实需求(如人房矛盾突出)等方面来回答。 (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各国努力恢 复和发展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二战后发达国家的 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第二小问启示,根据宋朝的廉租房建设,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起的 重要作用,因此对我们的启示是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根据材料二中介绍的二 战后西方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监管, 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要增加政府资金投入,比如可以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 租金、低成本住房或者提供房屋租金补贴等。 31.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 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 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 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 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 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400 年到 1800 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 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 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 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 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 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 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 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法律, 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 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 ——据 Schleifer《关于<论美国的民主>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 素。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 进。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文化接力”观点的?说明理由。 (4)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哪些要素?按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何在 19 世 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 【答案】(1)因素: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礼崩乐坏,私学兴 起,学术下移;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活跃;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田 制的瓦解,分封制的崩溃。西方: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个人主义成长及解 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说明: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 革和文化传播。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促 进了工业的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3)观点:西方文明经历了阶段性毁灭和新生,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 新的结果; 理由:希腊民主的泛滥最终导致希腊的衰落,但罗马帝国把希腊的人文主义关怀与自身的法 律理性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中世纪欧洲的长期黑暗不仅没有毁灭西方文明,反而 呼唤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路中心的转移,意大利的地位日益下降, 但取而代之的是西欧各国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解放。 (4)要素:法律、民情、环境。 法国: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工 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前赴后继斗争。 中国:《临时约法》及其确立的政体惨遭破坏;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或“专制思想根深 蒂固”“尊孔复古逆流”);自然经济为主,民族工业占比低。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考查的是 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兴起的背景,直接联系教材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来回答即可,中 国的因素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礼崩乐坏,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 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崩溃等方面展开,西方的因素可从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 个人主义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来展开。 (2)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对西方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欧 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的信息,联系所 学知识从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来分析归纳即可,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在 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的信息,联系近代中国的史实,抓住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事件来分析归纳即可。 (3)首先从材料三中的信息概括出观点,依据“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 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 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和“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的信息可概括 出西方文明经历了阶段性毁灭和新生,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 理由可从罗马帝国对希腊人文主义的继承、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等史实来分析。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 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的信息来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原因抓住 19 世纪晚期的法国和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在法律、民情、环境等方面的史 实来分别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 的起源·智者运动·智者运动兴起的背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 大发明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潮流·向 西方学习·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2.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 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 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 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 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 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 展。 【解析】(1)材料一中文字“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明仁的根本是孝悌,即 伦理道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有关仁的表述众多,其中以孔子的仁爱和以德 治国,孟子的“仁政”最为著名。 (2)从材料二文字中可以直接概括出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是:“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 睦),端由于此”体现家庭和睦;“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 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体现宗族团结;“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 (悌).”体现乡里和谐。 (3)从材料中文字““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 为。”说明统治者借助儒家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显然统治者非常赞成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 作用;而对广大民众而言只能是遵守伦理道德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看出儒家伦理道德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其积 极作用具体表现在:材料一,二文字内容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维系家庭家族和睦;材料三 文字内容说明儒家思想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还传承民族道德,影响 思想文化发展。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 也 ——黄宗羲 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 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指出上述认识给我国经济思想带来的变化。 【答案】(1)都肯定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 “工商皆本”的思想。 【解析】第(1)问,“共同点”由材料一信息“夫私者,人之心也”、材料二信息“有生之 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材料三信息“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概括得出三人都 肯定人的私欲。 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 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认识给我国经济思想带来的变化是肯定人的私欲,使人 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