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3 发布 |
- 37.5 KB |
- 16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教法分析-第5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件(共162张PPT)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20年海淀区高一历史教研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材教法分析\n课程标准和单元主题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单元教学设想\n01课程标准和单元主题\n1.19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重点:认识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讲述工业革命的两个阶段)(由于工业革命也是初中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其具体内容不用详细讲解——《解读》)难点及要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课程标准及解读\n1.20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通过了解马克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学习要点:1.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2.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3.《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重点:《共产党宣言》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n单元框架体系\n02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n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概念\n1827年《伟大的工业革命》描述法国工业中的大量技术变革。1837,法国经济学家杰罗姆·布朗基提到18世纪末的技术发明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并使用了类似工业革命的词语。……1844年恩格斯《英国状况:十八世纪》反复使用“工业革命”一词,并赋予革命性事件的力量。阿诺德·汤因比《关于英格兰工业革命的讲座》,流传甚广。主张社会改良。工业革命(IndustrialRevolution)英国自上一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一次比其他任何国家经历的变革意义更重大的变革;这种变革越是不声不响地进行,它的影响也就越大……英国的革命是社会革命,因此比任何其他一种革命都更广泛,更有深远影响。——恩格斯\n从1780年到1850年,在不到三代人的时间里,一场史无前例的、意义深远的革命改变了英格兰面貌。从那时起,世界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历史学家经常使用和滥用革命这个词来表达根本的变化,但是,也许除了新石器时代革命外,没有哪一次革命像工业革命那样变革显著。这两次革命都改变了历史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每次都造成历史过程的间断。新时期时代的革命把人类从分散的狩猎者野蛮部落……转变为或多或少相互依赖的农业社会。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农牧民转变为无生命驱动机器的操纵者。——卡洛·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3卷吴良健等译,商务印书馆,1989,第1页工业革命断裂性与延续性\n就在这一年,瓦特成功地制造出双向联动蒸汽机,蒸汽的时代到来了。突然间,英国好像找到了阿拉丁的神灯,千百个工厂、千百根烟囱霎时拔地而起,机器的轰隆声震动大地,汽笛的尖嚣声划破长空。人成了自然的主人,蒸汽这个魔怪一经征服,它就创造出数不尽的财富。几十年间,英国的棉布象流水般涌向世界,英国的煤和铁滚滚地征服全球。世界上谁也没见过这么多财产,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充斥人间。蒸汽迅速占领一个又一个生产部门,终于扩展到所有领域。新的工业部门发展起来了,其中最关键的是机器制造业。钢铁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人为取得更多的生活资料,就必须用更大的规模先生产工具。于是,大批人走出农村,走进工厂,无数人群在飞旋的车轮旁流汗劳动,农村被遗忘了,城市成了一切。总之,农业的英国死亡了,新生的是一个工业社会。——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n它既是一系列急剧的事件,也是一个显然十分缓慢的过程,是一支乐曲在两个音域的同时演奏。——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3卷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为了准备它至少另外花了150年的革命,看上去需要一个新的名称。——希顿\n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教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的物质生产方式的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引起生产关系深刻变化的社会革命。它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变迁,社会面貌为之一新。——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工业革命vs产业革命工业革命vs技术革命技术变革+社会变革技术革命+社会革命工业+商业+农业\n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它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建立了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是近代社会各种关系存在的条件,它使现在资产阶级和现代无产阶级开始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力量的增长,资产阶级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造世界,它引起各国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的变革,观念的更新,也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资产阶级最终在各个领域里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刘宗绪《世界近代史》\n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教材)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是单纯建立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隔夜革命初级阶段(即第一阶段)的基础之上的。……这应看作是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而不单纯是技术革命。\n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概念2.条件\n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必要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局稳定、政策支持农业资本主义(圈地运动)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原材料、海外市场手工工场发展分工细致、生产工具专门化、技术纯熟科技进步理论基础、生产技术改进起因国内外市场扩大、需求增长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n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必要前提但中世纪却严格压制人的创造力,很多有创造才能的人不仅没有因卓越的发明受到尊重,反而遭受迫害,甚至罹杀身之祸。意大利许多城市就明确规定:凡擅自创造发明的人,须受严惩,其中包括罚款、驱逐甚至处死……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就不在于生产本身,而在于社会和政治的因素,不在于人有没有创造能力和必要的知识,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换句话说,社会的潜在结构是鼓励发展生产(生产的发展和这个社会的利益相一致),还是一个社会的本质必须维持现状(任何变革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因而使社会本身受到威胁)?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从社会史的角度来认识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所在。——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n农业资本主义(“农业革命”)—“圈地运动”农业改良涉及面很广,包括排干沼泽,开辟荒地,增加耕作面积等。但更重要的时改进农业技术,培育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或单位劳动量的生产效率。在这方面,大土地所有者是急先锋。唐森德勋爵曾是乔治二世的朝臣,他引退后从事农业改良,在自己的庄园上实行四熟轮播制,同一块土地上依次种植芜青、大麦、牧草和小麦,这样既可保持地力,又可充分利用土地,淘汰了过去的休耕制。……另一个政治家科克在退休后也首创向薄地施加泥灰土增加地力的技术,结果是他的庄园在40年内收入增加近10倍。……农业改良在18世纪的英国贵族中蔚然成风,连乔治三世都要以“农夫乔治”的笔名撰写文章,宣传农业改良。“芜青唐森德”“农夫乔治”1838成立皇家农业协会《农业年鉴》\n农业革命必须以大经营、大地产为后盾,只有大地产才能提供它所需要的资本……于是席卷英伦得圈地运动进入高潮。……在专制王朝时期,国王一方面要保护税收的主要来源自耕农,一方面要以全社会的监护人自居,就绝不能允许圈地发展,因而只能偷偷地进行。“光荣革命”后……贵族们摆脱了国王的束缚,便一举打破传统,用议会的立法来圈围土地……农业摆脱半村社性质的经营方式,成为完全的私人企业,就好像后来的工厂一样。在圈地中吃亏的总是较小的土地所有者。他们钱少势单,买不动官府,重新分配给他们的都是些差地,经营数年后就只好破产,卖掉土地远走他乡,其中一些成为无业游民。——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政府推动作用\n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起来,对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农村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英国的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它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原料,造就了一支自由劳动力大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而且也为工业革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按照马克思的统计,19世纪初全国总资本中有一半来自土地。——刘综绪《世界近代史》\n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自由劳动力?在工业革命前,“自由”的劳动力不可能进入手工业,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工业革命开始后,因圈地而失去的农民大部分也没有脱离农业,只不过从独立经营的自耕农变成靠工资生活的农业工人而已。这些人身份地位的改变对整个国家的职业结构并没有造成很大影响。事实上……尽管工业革命时农业劳动力的比例一直下降,但绝对数字却一直到1851年前后都在增加,这说明就社会集团而言,农民并没有离开土地。因此,过去许多书上说圈地运动把农民赶出土地,从而为工业提供现成的劳动力,这种说法是站不住的。工业产生自己的劳动力,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特征之一。……其他国家,特别是人口本来就多、生产力特别低下的国家情况就不同。它们的工业劳动力可以从剩余农业人口中吸收,过分的人口增长反而会成造成负担,不利于经济发展。——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n\n18世纪后期55年从印度搜刮50亿英镑——资料来源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8世纪末每年从奴隶贸易获利30万镑3501420殖民扩张原始资本、原材料、市场\n手工工场的作用有三:第一,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人专门从事简单的机械工作,使肢体在单方面发展,使工人劳动获得技术上日益完善的熟练程度,久之出现了对一操作具有特长和熟练工人与技师。他们经验丰富,具有发明和使用机器的能力。第二,手工工场性劳动分工,引起生产工具专门化,为由简单工具结合成的工厂机器产生创造前提。伯明翰一手工工场所使用的各种不同用途和性能的槌达500种之多。制针的手工工场有18道不同工序。劳动操作的具体简单化使机器能代替人的双手劳动。第三,手工工场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也是现代大机器工厂的先驱。总之,手工工场在劳动分工、生产专门化、大生产的雇佣劳动条件及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都为过渡到大机器生成即工业革命阶段创造了条件。——宋淑君《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探析》呢绒制造工业、棉纺织业、冶金业、采矿工业、造船业手工工场等手工工场发展\n瓦特这位英雄的发明家……是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一些教授的朋友,是英格兰一些杰出的自然哲学家的朋友,还是国外一些科学家的朋友。他钻研了数学,做过系统的实验,计算过蒸汽机的热效能。总之,他改进蒸汽机技术,是依靠了当时已积累的知识和理念。——戴维·兰斯德《国富国穷》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1666年牛顿提出力学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他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解决了行星运动、落体运动、声音和波、潮汐运动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科技进步科技与生产初步结合\n164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1608~1647年)通过著名的水银柱实验,发现并测定了大气压力。1654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1602—1686年)在马德堡进行了关于大气压力的著名的半球实验,使真空和大气压力的概念为世人所接受。\n——(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高工资+煤炭价格低其他观点\n\n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概念2.条件二、工业革命的进程\n工业革命进程一第一次技术革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纺织机械的发明为代表的工作机的革命第二阶段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革新为代表的动力革命第三阶段是以机器制造业的建立为代表。随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必须解决以机器来生产机器的问题,这样便出现了机器制造技术、钢铁冶炼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革命,从而确立了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导的工业技术体系,开创了“蒸汽时代”。——《三次伟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n工业革命为什么在棉纺织业发生?虽然羊毛加工业是英国发展最早、最兴盛的工业,但是它作为一个古老的工业部门,旧的传统、老的行会行规等限制很多,给技术革新带来很多障碍。而棉纺织业在英国是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同时,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产品便宜,市场需要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n2021/6/101733飞梭纺纱织布1769水力纺纱机粗而结实1779骡机(水力)细而结实1785水力织布机1765珍妮纺纱机细而易断\n水力纺纱机的出现要求工人必须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集中生产,且工厂使用动力告别了以往的人力或畜力这种依靠肌肉能,因此,1771年阿克莱特在克隆福德创立的水力纺纱厂被认为是近代机器大工厂诞生的标志。阿克莱特纺纱厂遗址阿克莱特工厂制度之父\n纽卡门机气缸高温蒸汽改良一:安装与汽缸分离的冷凝器高温蒸汽冷凝器气缸瓦特机\n1765年瓦特用分离冷凝器改进纽可门蒸汽机的作用,并不象一般介绍所说的那么重要,他的主要贡献应该是1784年基本完成的双作用旋转式蒸汽机,原因是在此以前的蒸汽机只能供抽矿井积水和灌溉之用,不能用作生产动力。英国工业革命并不是从蒸汽机、而是从水轮机开始的。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还有三分之一的棉纺厂仍用水力作为动力。蒸汽动力纺纱机在瓦特制成双作用旋转式蒸汽机第二年即1785年出现,蒸汽动力织布机在1789年投入使用,从而使蒸汽机进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洪流……由于蒸汽机是一种新生的和有发展前途的动力装置,可以把它看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的代表。——卡德威尔:《1860年前蒸汽动力和英国工业化》\n17501775180018251850187519001733飞梭1765珍妮机1769水力纺纱机1779骡机1705纽卡门蒸汽机1765瓦特蒸汽机工作机动力机1785水力织布机1782年复动式蒸汽机水力蒸汽动力\n1760年1800年1830年1870年1907年蒸汽机50003500016000020600009659000水车70000120000160000230000178000风车100001500020000100005000总计8500017000034000023000009842000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机容量统计表——{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单位:马力\n改良二:上下往复动力变为旋转式动力(周转齿轮/行星齿轮,1781年)改良三:双作用式产生两倍动力(1782年)改良四:利用蒸汽膨胀力驱动(1782年)改良五:三杆直线运动(1784年)改良六:锥形离心调速器(1787年)双作用旋转式蒸汽机成为实际上的标准机型。瓦特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回旋式蒸汽机——参考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4卷。\n纺织业\n富尔顿的“克莱蒙特”号1807年在美国哈德逊河上试航成功交通运输业\n1814年斯蒂芬逊研制出第一台蒸汽机车。1830年,在英国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上,正式使用蒸汽机车牵引列车。\n倘若没有机床工具工业的发展,瓦特是无法实现对蒸汽机的改良的。机床工具是用来制造机器的机器与工具。瓦特设计的蒸汽机在制造过程中要求气缸镗孔达到极高的精度,这一点是靠威尔金森发明的镗床来保障的……其他机床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在约1820年引入刨床之前,在蒸汽机的制造过程中,通过高超而又冗长的手工劳动能加工成的平面很少。……正是有了机床工具工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时代才能够被称为“机器的时代”。——严鹏等《工业革命、理论与诠释》机器制造业\n当时一家大型工厂,老板马尔接了一家轮船公司制造大型轮船的活,其中有一根用来推动蹼轮的轴,重量16.5吨,轴长907厘米,这样大的轴怎样加以锻打呢?马尔老板为此特地订做了一台特大的蒸汽锤,锤重6吨,能够升高到183厘米的高度垂落。——《工业革命的主角》\n2021/6/101851年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英国展厅的大机器\n英国成了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从1850年到1870年,英国的纺织厂从1932个增加到2483个;机器纺锭达到3000万个,比美国或法国多4倍;羊毛工厂从1998个增加到2579个。从产量上看,1848年的生铁产量为200万吨,1870已增长到60万吨;原煤1855年时产量为150吨,到1864年增长到9200万吨,铁和煤的产量都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特别是廉价的、大批生产的钢,已逐渐取代铸铁和锻铁。到19世纪中叶时,英国的铁路网的总长度达到10600公里,铁轨已采用钢材,负荷量更重。在水上运输方面,50年代时,英国有汽船1000艘,到了60年代已达到5000艘左右,造船的材料也已用金属代替木材。当时英国拥有的汽船数占全世界的一半。——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n到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发源地扩散到欧洲大陆,甚至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最初,工业革命的扩散面临各种障碍。首先,英国有一项法律,禁止机器出口。其次,欧洲大陆上各种情况不利于工业化:如政治分裂、农奴制度、政治动荡、革命和战争等,都妨碍工业革命的进行。但是,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政局趋于稳定,英国上述那项法律也在1825年被废除。而且,英国工业家到19世纪30年代已积累了大量过剩资本,开始在欧洲大陆寻找投资场所,这不可避免地带动机器的出口。阻碍工业革命扩散的其他障碍也一个一个地消失了。因此欧美诸国先后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工业革命的扩展\n2021/6/10工业革命的扩展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n国家时间特点法国1800-1870s1.进程一波三折2.传统与新兴部门齐头并进3.企业结构多元,大中小企业长期并存4.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很大5.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6.国家通过税收、经济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干预经济。美国1790-1870s1.对机器进行创造性改进;2.与西进运动密切联系3.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德国1830s-1870s1.起步晚2.重视交通,铁路先导3.政府干预,促进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在英国之后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其工业化不像英国那样是一个自发的必然的进程,而受到更多人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政府常常在其中扮演推动工业化的角色。——徐蓝《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n工业革命进程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19世纪最后30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初步工业化,为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开展提供了经济保障。自然科学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涌现,为第二次技术革命创造了良好的知识条件。\n年份国籍人物成就意义1831英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1866德西门子直流电机完成由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1879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1882法德普勒远距离输电法输电技术完善1882-1885匈戴里变压器电力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实验示意图发电机电动机\n有轨电车贝尔制造的一架早期电话1871年的英国伦敦电报总局爱迪生发明的电灯\n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狄塞尔(1858—1913年)首台用于试验的狄塞尔内燃机(1893年)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n内燃机的发明终于使农业生产技术发生了重大的革命。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农业生产发展曾比较缓慢。当城市工业普遍使用蒸汽机时,农作物的耕种和收割仍主要依靠畜力,因为蒸汽机过于笨重。甚至在19世纪中叶已发明了收割卷轧机和收割机,但动力仍为畜力。而内燃机一出现,立即就成为农业生产的动力机而取代了畜力。1892年,由汽油机驱动的拖拉机奔驰在田野上;1901年,拖拉机开始批量生产。拖拉机的使用又促进了农用工作机的大量制造,使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农业面貌大为改观,完成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从1890~1930年,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4倍,农村人口由约占总人口的60%降低到36%。\n卡尔·本茨发明的德国奔驰专利1号车亨利·福特发明的四轮汽车\n1903年12月7日的第一次飞行在飞机上操作的威尔伯·莱特\n化学工业: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1884法国人圣•夏尔东发明人造纤维,后来人们开始用粘胶丝来生产人造丝……1867年诺贝尔发明火药,80年代又改进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并在军事上广泛应用。——吴、齐《世界史•近代史编》传统工业:1871年德国钢产量为25万吨,1891年为235万吨;1880年美国钢产量为120万吨,1900年为1020万吨。\n\n机器发明者职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织工、木匠骡机克伦普顿纺纱工兼织工改良式蒸汽机瓦特具备科学知识的修理工第二次工业革命手摇发电机皮克希发明家电动机雅可比发明家自激式发电机西门子工程师电灯泡爱迪生科学家煤气内燃机奥托工程师汽车卡尔·本茨工程师汽车流水线装配亨利·福特工程师飞机莱特兄弟发明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n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n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规模局限于少数国家,时间长、进展慢在欧美发达国家同时进行,发展快开始部门轻工业重工业主要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生产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汽车飞机、电讯、石油化工、化学工业经济组织工厂制公司制、垄断组织动力机器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能源煤炭石油、电力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主交通工具火车、蒸汽轮船汽车、飞机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n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标志主要特点生产力动力能源交通工具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18世纪70年代19世纪中期万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使用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蒸汽动力电力煤电、石油火车、汽轮汽车、飞机\n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新兴工业部门工业化进程殖民扩张世界市场东西方关系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续)工厂制、中小企业大企业\垄断组织机器制造业、采煤业、铁路运输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开启工业时代,工业化进程加快重工业得到发展,主要西方国家工业化完成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最终形成\n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概念2.条件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电气时代”3.两次工业革命特点三、工业革命的影响\n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促进生产力大发展\n英国工业革命(迄1850年)\n\n世界工业发展指数(以1913年为100)1850年91860年131870年201880年271890年411900年50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61-1873年(1851-1873)3.35.03.81874-1890年1.75.2(1870-1890)2.13.51891-1900年1.63.52.64.8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吴、齐《世界近代史》\n史前时代生产力坐标时代坐标从公元1000年到1750年,西欧人均年增长率低于0.1%;18世纪,西方的国民收入提高到1%到1.5%;工业革命到二战,年增长率为3%;工业革命农业革命西方生产力发展曲线示意图\n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2.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工场制工厂制WORKSHOP→FACTORY\n一楼分拣棉花二楼纺纱三楼织布\n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生产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采用简单协作的方式组织生产,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原工业化时期的手工工场,实际上己经具备工厂制的雏形:在手工工场中,资本和劳动己实现初步的分离,即工场主不再参加劳动,成为专业的经营管理者,负责提供场地、设备、原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劳工出卖自己的自由劳动力,成为纯粹的工资劳动者;工场主占有产品并将其出售,支付给劳工的是工资。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以及机器设备的引入,大多数手工工场逐渐完成了向近代工厂过渡。\n工厂制近代工厂制制…包含了资本的使用、工人的集中、劳动的分工以及监管的运用…工厂的经济优势主要体现为使用了能加快工作速度的机器,使用了能带动机器高速运转的动力。——(英)西顿资本的高度集中特征: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力高度集中劳动分工进一步增强核心:机器生产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n经济史家兰德斯认为:大规模的技术变革是工厂制兴起的前提,“工厂不是扩大了的工场,它使用了动力机器;……在英国,工厂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欲望,而在于动力,即机器和引擎。在拥有这些东西之前,我们不可能有工厂,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让我们克服分散生产的成本优势。”1771年,阿克莱特与斯特拉特合作,在德比郡水力资源丰富的克罗姆福德建立了一家纺纱厂。这家纺纱厂安装了多台多轴纺纱机,一台水轮可同时带动多部纺纱机,300多名工人完全听从机器指挥,跟随机器节奏而劳动。由此,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即工厂制开始出现了,阿克莱特也被认为是工厂制的创立者。阿克莱特的成功,引发了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的热潮,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近代工厂纷纷涌现。1784年,兰开郡建立水力纺纱厂41家,德比郡22家,诺丁汉郡17家;到1800年,英国使用水力纺纱机的工厂达到300家,棉纺业的工厂制生产逐渐在全国推广。\n工厂制的兴起意味着资本的集中,因为厂房的建设、机器的引入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如18世纪八、九十年代,像阿克莱特那样使用水力机的工厂,总投资约为三、四千镑。1786年,大卫·戴尔位于新拉纳克的工厂投保资产为4800镑;1788年,卡特赖特位于瑞特福德的“革命工厂”的投保资产为13000镑。在工厂资本构成中,固定资本尤其是用于机器设备的固定资本占据很大比例。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意味着手工生产开始转为机器生产,分散在乡村的劳动力开始向城镇工厂聚集,生产的集中导致了工厂劳动力的高度集中。以工厂化程度最高的棉纺织业为例,如阿克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佣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但这种规模并算不大,当时罗伯特·欧文在新拉纳克的棉纺厂雇佣1600或1700人,斯特拉特在贝尔泊的纺纱厂,1815年雇佣1494人,1818年增长到1613人。阶级分化、城市化\n在近代工厂中,随着劳动力的集中,劳动分工进一步增强。以制陶业为例,在手工作坊时代,陶器制作的所有工序,如选泥、制胚、烧窑、上彩等,几乎全由一名制陶工来完成。而在近代的制陶工厂中,陶器制作工序被分割开来。在韦奇伍德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胚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所指定的一道生产工序。由于推行精细的劳动分工,前工业化时期的制陶工便不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挖泥工、运泥工、拌土工、制胚工、上釉工、装窑工、烧窑工、上彩工等,原先负责制陶生产所有工序的制陶工现在则演变为制陶工厂里的工人。不仅如此,韦奇伍德还根据每道工序需要的平均工作量,计算出每个车间需要的人数,据此给每个工人规定工作量,并按年龄、性别来安排工种。1790年,韦奇伍德的工厂共雇佣278名工人,除5名勤杂工以外,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工种的不同而分配在不同车间里。在韦奇伍德看来,劳动分工的细化,不仅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而且也加快了生产的速度。生产社会化、工人工作单一重复以纺织行业为例,17921850年间,该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3倍;在19世纪最初30年里,棉纺织品实际产量年增长率己突破5.5%,棉布出口占英国总出口的一半。这就是近代工厂制所带来的成就。生产力提高\n对于近代工厂主来说,其在工业生产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训练工人们放弃工作散漫的恶习,并与复杂的机器那永不变化的运转节奏保持一致”[43]。为实现这一目标,几乎所有的工厂都会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对工人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工厂工人必须守时,必须每天工作,必须跟随机器的节奏,总而言之,他们必须接受一种新的纪律,这对于今天的我们己习以为常”,而对于当时仍喜欢自由自在的工人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为训练工人的守时习惯,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监工早晨第一个到工厂,“工人进厂后则为他们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守时己得到关注;……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生活习惯、观念改变;人的异化;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事故频繁、童工……\n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新兴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复杂、投资巨大、需要多种设备、要求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和更加准确的市场信息等条件,企业规模从一开始就像相对较大,出现了生产的集中。同时,日益加剧的竞争也推动了生产的集中。垄断组织这种大工业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迅速发展。所谓垄断组织,一般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垄断组织既是一种攫取高额利润的独占生产与市场的经济联合,又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垄断组织\n垄断组织主要特点不同点相同点卡特尔同类企业通过签订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建立生产独立,大型企业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辛迪加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协定建立托拉斯若干生产同类产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联系的大企业合并大企业合并成的规模极大的企业和企业群康采恩共同依赖某一大金融资本集团的不同经济部门的大企业、大公司和银行联合组成\n国家典型垄断形式代表性垄断组织举例美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掌握全国石油产量的90%,美国最大垄断组织之一。美国钢铁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等德卡特尔-辛迪加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煤业辛迪加1910年集中了该地区煤产量德95.4%,超过全国煤产量的一半以上;电气总公司、西门子公司等法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西克利达辛迪加,1887年掌握全世界30%钢销售量;亚麻辛迪加控制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日本康采恩三井统辖分立的商业、矿山、银行、仓库等直辖企业,以及邮船、明治制糖、日本氮气、富士纺织等旁系企业。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n垄断并不排斥竟争……因此,发展科技、广罗人才,成为重要的竟争手段。从而使科技与生产更直接地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为了解各地和世界的市场情况,企业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得更密切,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刘宗绪编《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运到相距900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美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n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提出了“大规模生产”的管理概念,主张把动力、准确性、经济性、系统性、连续性、高速运转等原理结合起来运用到生产中去。福特汽车厂部件装配生产线(1913年)福特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汽车\n洛克菲勒吞服地球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n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小生产者、城市平民、农民3.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n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小生产者、城市平民、农民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n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势力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地增长,不少工厂主在几十年内便由一个小业主发展为百万富翁,商业、金融贵族被推向后台。但是,在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继续被排斥于议会大门之外,处于无权地位。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无权地位与其雄厚的经济势力越来越不相协调,他们迫切要求改革旧的议会选举制度,以便能够在议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与贵族分享国家统治大权。——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n\n1832年议会改革:在英格兰和威尔土,取消了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市镇所拥有的111个议席;在人口3000—4000人的30个选区中,每选区减少1个议席;将韦毛斯和麦考比·雷吉斯联合选区所拥有的4个议席降为两个,这样总共空出143个议席,然后对议席进行重新分配,以前一些没有议席的大中工业城市因此而在议会中拥有了席位。调整后的议席总体分布为:在英格兰,伦敦城区拥有18席,其他城市拥有304席,乡镇拥有142席;在威尔士,城区拥有15席,乡镇拥有17席;在苏格兰,城区拥有23席,乡镇拥有30席;在爱尔兰,城区拥有39席,乡镇拥有64席。此外,大学选区还有6个席位,共658个议席。——高岱《英国通史纲要》\n1832年以前,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1832年改革,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1867年改革,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1872年改革,秘密投票1884年改革,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1918年改革,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1928年改革,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选举权\n4.社会社会生活巨大变化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n新兴工业城市兰开夏郡\n大工业使妇女、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家庭范围以外,在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也就为家庭和两性关系的更高级的形式创造了新的经济基础。——马克思《资本论》\n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扩展、女子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及妇女受教育机会的增加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她们不再满足于只在家中相夫教子,于是开始反抗“家庭天使”的角色。……在教师、护士、专职作家、医生、科学家、打字员、接线员等工作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用她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样在社会众多岗位中表现出色。1854年10月21日,英国护士南丁格尔等为首的38名护士远赴克里米亚战场夏洛蒂·勃朗特借简·爱之口宣称:“我不是天使,我至死都不会是一个天使;我就是我自己。”\n娱乐:贵族、乡绅:打猎、赌博、喝酒——看画、听音乐、朗读诗歌、小说——修建音乐厅、剧院、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劳动人民:民间集会——杂技、说唱、驯兽、游艺、蹩脚戏剧聚赌、斗鸡、殴打、犯罪酒馆——投镖、掷铁环、摔跤…………体育:中上层:高尔夫工人:足球\n伦敦国家美术馆,成立于1824年大英博物馆1824年扩建\n19世纪20年代伦敦贫苦工人的娱乐活动:观看狗咬耗子\n5.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工业革命期间的设菲尔德伦敦工人住房绘于1869~1871年间伦敦工人住房\n6.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19C60-70S)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工革后)新航路开辟后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n1.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被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沦为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2.资本主义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依赖性空前增强,贸易往来呈现出前所有的繁荣景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n\n两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n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概念2.条件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电气时代”3.两次工业革命特点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大发展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工厂制度、垄断组织)3.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4.社会生活巨大变化(城市化、生活水平发展、人口增加)5.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疾病犯罪)6.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n03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n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n1.资本主义弊端显现目前笼罩着英国的商业危机,其尖锐程度确实超过以前一切危机。无论1837年的萧条或1842年的萧条都没有目前这样普遍的性质。英国所有的工业部门在发展的鼎盛时期,突然瘫痪下来了。到处呈现着萧条,到处都是被抛弃在街头的工人。这种情况当然使工人非常激动,他们在商业繁荣的时候受尽厂主们的残酷剥削,而现在又被大批解雇,落到听任命运摆布的地步。——恩格斯写于1847年10月23日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n社会阶层1688年的金氏估计1803年的科氏估计户平均每户收入(磅)总收入(万磅)户平均每户收入(磅)总收入(万磅)A.贵族乡绅贵族1588994157.812033778454.5乡绅15000314471260008852300B.中间阶层商人(甲)20004008020002600520商人(乙)8000200160130008001040厂商250008002000批发商50080040C.下层等级工匠6000040240445726552451.5矿山运河40000401601688-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民收入分配情况(部分摘录)————钱乘旦《工业革命与工人阶级》\n2.工人的处境恶化18131820183018331845185018611870手织机21.2242421.364.30.30动力机0.241.45.51022.5254044.1棉纺织业手织机和动力织机数消长情况单位:万台\n工业革命消灭手工工人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引进机器和实行工厂制……1812年时,“在相同时间里,一个纺工可以纺出哈格里夫斯珍妮机发明前200人纺的那么多纱”1825年前后,一个男孩可操作两台动力机,相当于手织工的15倍。到1833年,一个成年织工加上一个童工可以做手织工20倍的工作。……到1870年时,手织工已几乎消失了。————钱乘旦《工业革命与工人阶级》\n当时最为工业革命的一切阴暗面大唱赞歌的尤尔牧师也承认“工厂制的原则是用机械知识来取代手艺……在自动化生产方式中,技术工人逐渐被简单的机械看管人所接替,而最后终被取代。”木工厂的工人认为“机器只对有钱人有利,对工人阶级来说……它只不过是一种祸根,因为机器的目的正是要取代工人们赖以为生的劳动。”\n1833年有一封信说:艾尔德莱有个手织工,一家7口人,妻子和两个大孩子都工作,全部收入扣除房租工具等只剩下每星期2先令,要供7口人吃穿。写信人曾问:你们怎么能靠这么点钱过日子呢?那不是太离奇了吗?回答说:“过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假如你这么叫的话,不过我们只有往下挨吧。”“那你们吃什么呢?”“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一样,要不然来一点麦片稀饭。”————钱乘旦《工业革命与工人阶级》萨福德市靠近伯里街的区域据称有一半人抱怨工作不正常,一大批人已完全失业了。另一传教士说:“我的地域内有许多人家无米下锅,这是由失业造成的……”一传教士报告:“R·卡恩,一家五口,3个孩子,全都失业;丈夫有病,一个孩子也病了。病孩躺在地下室潮湿的角落里,身下只铺一层刨花,没有一点破烂可遮身的。地下室空无所有,丈夫说已失业16周了。”\n\n大型棉纺织厂工人……不可能在比这块更小的地方聚集着比他们更丑陋的人们了。他们脸带菜色,没有生气……身材矮小,有人曾经在不同地点和时间量过四百个成年男工人,平均身高是五英尺六英寸。他们的四肢纤瘦,行动笨拙难看,腿弯曲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少女和成年妇女走起路来……脊柱弯曲,一瘸一拐,很不雅观。几乎每个人都是平板脚,加上下踩脚步同正常生理结构所具有的脚和踝节部位的弹性动作迥然不同。……整个人的外表给外界的印象只是“似人非人”……工人一年到头都在天刚亮或者天未亮的四五点钟起床……在大多数情况下,用膳时机器继续运转,迫使工人边吃饭边照看活儿……从一点到八九点,他们又被牢牢禁锢起来……他们在一个拥挤不堪的高温车间里不停地努力干活,因此,在最后结束这一天的工作时,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疲惫不堪。\n工业居民的主食是土豆以及小麦做的面包,和着茶或咖啡勉强吞下。牛奶喝得很少。粗面粉吃得不少……三餐很少吃到荤菜,吃得东西质量都很差。……鱼也买一些,虽然并不很多,即使是鱼也只是在有点变质时才买,因为鱼先摆在市场上,到卖不掉时,才拿到偏街僻巷去叫卖,以微不足道的价格处理了事。在工业城市里,下层阶级居民居住的那些地区,房子结构是最容易损坏又最不完善的。……排水和厕所特别成问题……五十间以致五十多间房子只有一个公用厕所……经常是几家人合住一间屋子,普遍认为一个四五口人的家庭能住一个房间……——P.加斯克尔《英国的工业居民》,《被遗忘的苦难》\n\n煤矿之所以经常雇佣妇女当拉煤工,一个原因是,一个二十岁女工干一天活只要二先令或不到二先令,而一个同年龄的男工则要拿三先令六便士。——米勒先生(斯特利桥附近伍德利先生的煤矿承办人)的证词;载于《议会文件》,1842年,第15卷,第27页\n问:这些工厂有没有雇佣童工?答:我初到那里时有111名童工,离开时多至150名。……来自伦敦的徒工年龄为7-10岁,来自利物浦的是八九岁至15岁。问:劳动时间有多长?答:一年到头都是上午五点钟到晚上八点钟。问:童工们每天确实干十四个钟头的活吗?答:是的。还有一个钟头吃两餐饭(边吃饭边干活)问:总共是十五个钟头吗?答:是的问:童工们是站着干活还是坐着干活?答:站着干活……问:从头到尾都站着干活?答:是的。问:厂子里有椅子坐吗?答:一张也没有问:有没有童工被机器轧伤?答:经常有。往往是手指砸烂了,有一个人的胳膊断了。问:有没有身体畸形的?答:有,有几个。有两三个背都驼了问:厂里谁负责管他们呢?答:一般是老徒工管新徒工问:大徒工打小徒工吗?答:打,经常打——摘自关于工厂童工状况的报告;载于《议会文件》,1816年,第3卷,第178-185页。《被遗忘的苦难》p67\n一个穷苦妇女站在门口等我们,求我们去看她的丈夫。我们跟着她回家,发现她家只是一间小小的屋子,几乎没有家具,但却明亮干净。她说她丈夫以前是世界上最好最肯卖力干活的人,但两个月来他没走出过家门一步,寻找工作的努力全失败了,最后他自以为绝望,就再也不去找了。……他们现在唯一的收入是在厂里干活的儿子挣的,那一点儿工资,到现时这么高的物价下,连买她儿子自己吃的东西都不够。孩子的母亲说,孩子多数情况下是空着肚子进厂的,很少吃一顿象样的饭。她丈夫找不到工作后,起初不肯吃用儿子的钱买来的东西,说该留给儿子吃,但自从他神经错乱后他就抓住不管什么可吃的狼吞虎咽地嚼下去,贪得无比……\n工业革命时期的许多新兴产业没有旧式行会的约束,只以市场利润为尺度。企业主为了赢得利润,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生理的界限,制定了各种苛刻的规章,用低工资、罚款和解雇来迫使工人从事奴隶般的劳动。工业污染和贫民窟也得不到应有的治理。工人没有社会保障。各国政府也把工人阶级视为“危险阶级”,而且把工会活动看做是商业侵权行为或者共谋犯罪,因此禁止工人结社机会,严厉镇压工人的反抗运动。——齐世荣《世界史》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语\n卢德运动“机器只对有钱人有利;对工人阶级来说……它只不过是一种祸根,因为机器的目的正是要取代工人们赖以为生的劳动。”————钱乘旦《工业革命与工人阶级》《第一章经济地位的变迁》1992年1月第1版3.早期工人运动自发斗争\n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早期三大工人运动\n《人民宪章》提出: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列宁没有选举权,你们就只能唯他人马首是瞻……恶棍们说你们没有代表权是因为你们没有财产。我说相反,你们没有财产是因为你们没有代表权。每个勤劳而又为自己及家人生产出(在价值上)超过其自身需要的生产用品的人,都应当拥有那笔超额的财产……但你们为什么拿不到那笔差额呢?是因为法律和国家机构把它交给了制定法律的人。————钱乘旦《工业革命与工人阶级》自觉运动\n1.发现阶级斗争,但反对阶级斗争;2.主张实行实业制度,人人应当劳动,人人都有劳动权,没有失业现象。科学、工业和实业家应当承担起领导社会的责任;3.政治是关于生产的科学,政治将融化在经济中,对人的统治应当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希望得到人们的支持,甚至希望得到当时罗马教皇和国王路易十八的支持。结果四处碰壁,出于失望而举枪自杀。——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制度》4.空想社会主义\n对现存社会制度深刻批判。把有史以来所的历史分为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阶段。现存资本主义社会为文明阶段中,但却在恶性循环中运动,过剩产生贫困,个人与社会利益尖锐对立。所以傅立叶设计“和谐制度”,其基本单位是“法朗吉”在这个组织中,人们共同劳动,没有剥削,但保留了私有制,按劳动、才能和资本分配。他把自己的方案刊登在报纸上,声明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在家等待愿意出资创办“法郎吉”的富翁。结果12年遥遥无结果。傅立叶(1772-1837)《全世界和谐》\n认为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人所处的环境的产物。主要着眼于改善社会环境,发展教育。认为阻碍社会改革有三大障碍:私有制、宗教、现在的婚姻形式。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南部创办“新和谐公社”。在这里,财产共有,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产品,人人平等,实行民主管理,儿童免费受教育,商店供给社员一切必需品,种类齐全的药房免费给人们配给药品。欧文热情邀请“各国勤奋的和好心肠的人”前来加入这个“新和谐公社”。各种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但实验4年后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欧文(1771-1858)《新道德世界书》\n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贡献:批判资本主义、启发工人觉悟、设计理想社会局限性:1.唯心史观依靠人类的理性和正义改造社会,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本质2.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3.未找到强大的依靠力量和变革途径无产阶级是需要同情和怜悯的阶级,但看不到其主动性,靠天才解救。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n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1.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2.早期三大工人运动3.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n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恩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想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列宁)1.马克思理论探索\n这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恩格斯《反杜林论》\n青年1839年1844-1846年1847-1848年青年黑格尔派向唯物主义者转变1845年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1845-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1847年《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合著《共产党宣言》,正式公开提出唯物史观唯物史观\n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恩选集》第3卷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n1836年,流亡者同盟的部分激进的成员分裂出来组成正义者同盟,宗旨是以少数人的密谋活动建立财产公有的新社会。同盟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等思潮影响,在马克思、恩格斯帮助下逐步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1月,由约瑟夫·莫尔代表同盟专程到布鲁塞尔、巴黎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同盟,帮助同盟起草宣言,实现改组。1847年6月2~9日在伦敦举行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n《共产党宣言》第一版资产阶级在历史山曾经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2.《共产党宣言》\n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魔术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分析社会发展\n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确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肯定阶级斗争在推动历史中的作用;宣告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n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公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阐明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n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将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呼吁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n《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阐明规律: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明确目标:建立生产力高度发达、民主、自由的社会。指出策略: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解放自己;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内容首次完整系统阐述基本原理,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指导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意义\n经济根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长期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n“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主要是围绕着资本运动展开的,因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实质上就是要揭示资本运动的规律,或者说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规律。《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自注本3.《资本论》\n货币所有者支付了劳动力的日价值,因此,劳动力一天的使用就归他所有了。只需耗费半个工作日就能维持一天劳动力,而劳动力却能劳动一整天。因此,使用一天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劳动力自身天的价值的两倍。——《资本论》剩余价值\n假如在劳动量适当的情况下,一个正常工人平均能活30年,那资本家每天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就应该是它的总价值的1/(365*30),即1/10950.如果资本家要在10年内就消费完该工人的劳动力,但每天支付给工人的仍旧是其劳动力总值的1/10950,而不是1/3650,那就只支付了工人的劳动力日价值的1/3,也就是每天偷走了工人的商品价值的2/3.使用三天的劳动力,只支付一天的代价,其实这是违反商品交换规律的。因此,工人要和任何别的买者一样,要求正常长度的工作日,要求得到其商品的价值。……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史上,工作日的正常化过程就是以规定工作日界限的斗争为表现的,这是整个资本家阶级与整个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n1860年1月14日,郡治安法官在一次集会上表示,从事花边生产的那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是极其贫穷痛苦的……清晨2-4点钟,9-10岁的孩子就被从肮脏的床上拉起来,为了勉强维持生计,必须一直干到夜里10-12点钟,他们身躯萎缩,像石头人一样,神态痴呆,使人看一眼就感到不寒而栗。陶器业:威廉伍德,9岁,从7岁零10个月开始做工。工作时“运模子”,即把已经入模的坯子搬到干燥房,再把空模搬回来。他每周每天早晨6点开工,晚上9点左右收工。每天劳动15小时;伦敦一次惨重的车祸审理:几百人死亡的车祸原因是几名铁路员工的疏忽大意。在陪审员面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10-12年前,他们每天劳动8小时,但在最近5-6年,劳动时间却延长到了14-18甚至20小时,在旅客高峰期,他们经常还要连续劳动40-50小时,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劳动力使用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工作了。他们会感觉浑身麻木,头昏眼花。可不列颠陪审员却这样回答,定为“杀人罪”,交付巡回审判庭审理。\n剩余价值学说对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两点:一是说明阶级斗争的根源。两个阶级为什么要斗争?因为有经济利益上的冲突,而且这两种矛盾不可调和。二是寻找社会变革力量。靠谁来实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取代?只有靠现代无产阶级,因为是资本家白拿了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所以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开展有组织地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夺回劳动成果,就具有正义性、合理性和必然性。——王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n资本主义生产总是尽力克服着这些固有的限制,但它所实施的方法,却只能使这些限制以更大规模重新出现在它面前。事实上,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就是资本。……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相反。生产资料也只是不断扩大生产者社会生活过程的手段。而以广大生产者群众的被剥夺与贫困化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增值与保存,则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内运动。——《资本论》\n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近代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1)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唯物史观)、人民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n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重要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发展,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任,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3.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人类社会运动中的重要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诞生后,逐渐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n\n\n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1.资本主义弊端2.工人处境恶化3.早期工人运动4.“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2.《共产党宣言》(诞生)3.《资本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n第一国际成立大会1864年建立于伦敦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它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n巴黎公社革命期间,第一国际委员会共举行7次会议来讨论公社问题。为发动各国工人声援、支持和宣传公社革命,第一国际于3月29日派总委员会委员赛拉叶到巴黎支持革命。在赛拉叶出发前,马克思与他就公社的斗争策略,尤其是争取农民的问题进行了交流。马克思还与公社委员弗兰克尔.莱奥、瓦尔兰建立了通信联系,时刻关心和支持者公社革命。第一国际总委员会还派委员拉法格到巴黎会见了许多公社活动家。\n巴黎公社是法国无产阶级自发进行的一场革命,第一国际并没有以任何行动促使公社的诞生,而是第一国际的思想影响孕育了公社革命。第一国际及其在法国支部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重新高涨。瓦尔兰在参加第一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及接受第一国际的思想哺育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一名革命者。参加第一国际的布朗基主义者也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第一国际的思想影响。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的40名成员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国际成员。除了某些重大失误外,巴黎公社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尤其是社会经济方面的措施,都与第一国际的原则相符合。\n巴黎公社著名领袖——瓦尔兰瓦尔兰(1839-1871)是法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主席,1871年巴黎公社的著名领导人之一。1857年,瓦尔兰开始投身工人运动。1864年8月和9月,瓦尔兰两次参加组织巴黎公社装订工人罢工获胜后,威望大增。1865年加入第一国际,9月出席第一国际伦敦代表会议并结识了马克思。后来,他成为左派普鲁东主义者的代表。在1871年3月26日举行的巴黎公社选举中,他同时在第六区、第十二区和第十七区当选为巴黎公社委员。1871年3月18日,他在巴黎公社革命中担任第155营和第222营营长。5月21日凡尔赛军队攻入巴黎后,瓦尔兰始终战斗在前线。5月28日,瓦尔兰光荣牺牲。\n巴黎公社1871年3.18-5.28\n马克思说,“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恩格斯也说,“你想知道无产阶级是什么样子吗?请看看巴黎公社吧。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类别内容政权建设除旧废除旧军队、旧警察、旧法庭;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布新民主选举产生公社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成立国民自卫军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规定公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经济政策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n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太过强大;其它原因: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没有乘胜追击;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使其给反动政府以资助;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无产阶级孤军奋战。列宁:说到底,公社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即便不犯任何错误,也必然要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法国当时正处在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只在萌芽状态,已经建立起的大工业属于蒸汽机时代的水平,而且为数极少……小生产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远没有进入成熟阶段……1872年的法国,全国平均每个企业雇佣工人只有2.9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巴黎公社为什么失败?唯物史观分析\n工人运动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三大工人运动——从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共产党宣言》——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明确的斗争使命。第一国际成立——工人运动从分散走向了联合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n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1.资本主义弊端2.工人处境恶化3.早期工人运动4.“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2.《共产党宣言》(诞生)3.《资本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2.巴黎公社\n04单元教学设想\n1.(2018年全国卷I第34题)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制度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的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本题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将近代以来史学界对工业革命的研究成果运用到高考命题中,对工业革命爆发原因认识更加全面、深入。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但教学中要关注这种导向,注意教学开放性。关注学术研究,保持教学开放性B\n关注情境、细节运用,帮助抽象理论理解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才能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例如,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学习专题,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其中,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工人运动与当时工人阶级生存境况有直接的关系。为此,教师可选取有关的文字和图片材料,使学生感受当时工厂制度下工人所面临的恶劣境况,如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工资低,生活环境恶劣,劳动权益没有保障,以及资本家大量雇佣童工和女工,排挤成年男工等。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现,引导学生认识当时的工人为什么要开展反抗活动,进而引出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必要。——课程标准2017版农业资本主义(圈地运动)、工厂制、垄断组织、蒸汽机等很多内容都可循此例,基于具体案例、人物活动等情境和细节,历史将更加鲜活,也更容易从当时的背景中理解抽象深刻的内容。\n生产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生产关系政治工厂、垄断组织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完善、扩展思想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工人运动兴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理解历史辩证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