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醇和汽油(从石油中提炼)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B. 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氢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C. 氢能具有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热值高、储存方便、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D. 氢能是一次能源(从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次能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汽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B.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氢能,都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正确;‎ C. 氢能具有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热值高,但储存不方便,故错误;‎ D. 氢能是二次能源,故错误。‎ 故选B。‎ ‎2. 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加快对人类有益的是(  )‎ A. 金属的腐蚀 B. 食物的腐败 C. 塑料的老化 D. 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氨气的合成需要加快反应速率,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其余选项应该尽可能的降低反应速率,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的灵活应变能力。‎ ‎3.一定条件下反应N2(g)+3H2(g) 2NH3(g )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1.2mol/(L·min) B. 1mol/(L·min)‎ C. 0.6mol/(L·min) D. 0.4mol/(L·min)‎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氮气表示反应速率为 mol/(L·min),根据方程式分析,用氨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2mol/(L·min)。‎ 故选A。‎ ‎4.已知450℃时,反应H2(g)+I2(g) 2HI(g)的K=10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1/2H2(g)+1/2I2(g) HI(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 50 B. 0.01 C. 10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反应H2(g)+I2(g) 2HI(g)的K==100,1/2H2(g)+1/2I2(g) HI(g) 的K1===10。‎ 故选C。‎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 )‎ A. NH3(g)+5/4O2(g)===NO(g)+3/2H2O(g) ΔH=-a_kJ·mol-1‎ B.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b_kJ·mol-1‎ C. 2CO(g)+O2(g)===2CO2(g) ΔH=-c_kJ·mol-1‎ D. CH3CH2OH(l)+1/2O2(g)===CH3CHO(l)+H2O(l) ΔH=-d_kJ·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注意稳定的氧化物指液态水或二氧化碳等,据此可知,符合题意的是B项。‎ 故选B。‎ ‎6. 下列变化的熵变大于零的是( )‎ A. H2O(l)→H2O(g) B. CO2(g)→CO2(s)‎ C. NaOH(aq)+HCl(aq)=NaCl(aq)+H2O D. NH3(g)+HCl(g)=NH4Cl(s)‎ ‎【答案】A ‎【解析】‎ A、H2O(l)→H2O(g),水蒸气的熵值大于液态水的熵值,所以熵变大于零,故A正确;‎ B、CO2(g)→CO2(s),固态二氧化碳的熵值小于气态二氧化碳的熵值,所以熵变小于零,故B错误;‎ C、NaOH(aq)+HCl(aq)=NaCl(aq)+H2O,液体的熵值小于溶液的熵值,所以熵变小于零,故C错误;‎ D、NH3(g)+HCl(g)=NH4Cl(s),固态NH4Cl的熵值小于气态NH3、HCl的熵值,所以熵变小于零,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熵的概念和熵变,难度不大,注意熵变=生成物熵值﹣反应物的熵值是解题的关键.‎ ‎7.在2A(g)+B(g) 2C(s)+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6 mol·L-1·s-1 B. v(B)=0.7mol·L-1·s-1‎ C. v(C)=0.8 mol·L-1·s-1 D. v(D)=0.8 mol·L-1·s-1‎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都转化为D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后比较数值大小即可。A.1.2 mol·L-1·s-1;B.2.8 mol·L-1·s-1;C.C为固体,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D.0.8 mol·L-1·s-1,故B项表示的速率最快。‎ 故选B。‎ ‎8.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A. 氢氧燃料电池在碱性介质中的正极反应式:O2+2H2O+4e一=4OH-‎ B. 用铁棒作阳极、碳棒作阴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C1-+2H2OH2↑+Cl2↑+2OH-‎ 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 Cu2++2 e-=Cu 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2e—=Fe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氢氧燃料电池在碱性介质中氢气在负极反应,氧气在正极反应,正极反应式:O2+2H2O+4e一=4OH-,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用铁棒作阳极、碳棒作阴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离子方程式2C1-+2H2OH2↑+Cl2↑+2OH-错误,符合题意;‎ C. 粗铜精炼时,粗铜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做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中铁做负极,负极反应式:Fe-2e—=Fe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已知:‎ ‎2H2(g)+O2(g)===2H2O(g) ΔH1①‎ ‎3H2(g)+Fe2O3(s)===2Fe(s)+3H2O(g) ΔH2②‎ ‎2Fe(s)+3/2O2(g)===Fe2O3(s) ΔH3③‎ ‎2Al(s)+3/2O2(g)===Al2O3(s) ΔH4④‎ ‎2Al(s)+Fe2O3(s)===Al2O3(s)+2Fe(s) ΔH5⑤‎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 ΔH1<0,ΔH3>0 B. ΔH5<0,ΔH4<ΔH3‎ C. ΔH1=ΔH2+ΔH3 D. ΔH3=ΔH4+ΔH5‎ ‎【答案】B ‎【解析】‎ ‎【详解】A. 2H2(g)+O2(g)===2H2O(g)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1<0,2Fe(s)+3/2O2(g)===Fe2O3(s)为放热反应,故ΔH3<0,故A错误;‎ B. 2Al(s)+Fe2O3(s)===Al2O3(s)+2Fe(s)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5<0,根据盖斯定律分析,有④-③=⑤,则ΔH4-ΔH3=ΔH5<0,故正确;‎ C.根据盖斯定律分析,有2(②+③)/3=①,则有2(ΔH2+ΔH3)/3=ΔH1,故错误;‎ D. 根据盖斯定律分析,有④-③=⑤,则ΔH4-ΔH3=ΔH5,故错误。‎ 故选B。‎ ‎10.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 由C(金刚石)→C(石墨)ΔH= -1.9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kJ/mol D.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53.7kJ/mol,若将含0.5 molH2SO4‎ 的浓溶液与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比较,硫蒸气具有的能量高,所以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错误;‎ B. 由C(金刚石)→C(石墨)ΔH= -1.9kJ/mol 可知,石墨的能量低,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错误;‎ C. 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 H2(g)+1/2O2(g)=H2O(l) ΔH=-285.8kJ/mol,故错误;‎ D.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53.7kJ/mol,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因为反应中生成1mol水放出53.7 kJ的热量,同时还存在浓硫酸稀释放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故正确。‎ 故选D。‎ ‎【点睛】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掌握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所以反应热与物质的量成正比。‎ ‎11.关于图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从锌电极通过检流计流向铜电极 B. 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 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 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e-=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装置中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原电池的正极。‎ ‎【详解】A. 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流从铜电极通过检流计流向锌电极,故错误;‎ B. 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故正确;‎ C. 锌电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错误;‎ D. 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u2++2e-=Cu,故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锌铜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铜,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电子从负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 ‎12.如图是2004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30H+302=2C02+4H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左电极为电池的正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 B. 右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物质是空气 C. 负极反应式为:CH30H+H20-6e-=CO2+6H+‎ D. 正极反应式为:02+2H20+4e-=40H—‎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总反应2CH30H+302=2C02+4H20分析,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通入甲醇的电极为负极。‎ ‎【详解】A. 从图分析,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即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故错误;‎ B. 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即右电极为电池的正极,b处通入的物质是空气,故错误;‎ C. 甲醇在负极反应,负极反应式为:CH30H+H20-6e-=CO2+6H+,故正确;‎ D. 正极反应式为:02+ 4H++4e-=2H20,故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燃料电池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的书写是解题关键,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如酸性条件下,电极反应中不能出现氢氧根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电极反应不能出现氢离子。‎ ‎13.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试液混合溶液的玻璃皿中(如图所示平面图),经过一段时间后,首先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 A. Ⅰ和Ⅲ附近 B. Ⅱ和Ⅲ附近 C. Ⅰ和Ⅳ附近 D. Ⅱ和Ⅳ附近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1中锌和铁在食盐水中构成电解池,锌为阴极,铁为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锌电极上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所以锌极附近颜色变红。图2中锌铁在食盐水中形成原电池,锌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铁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铁电极附近颜色变红。‎ 故选C。‎ ‎【点睛】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在电解池中阳极金属失去电子,阴极金属不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 ‎14.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2v(NH3)正=v(CO2)逆 C. 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 D. 密闭容器中c(NH3)和c(CO2)浓度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反应体系中只有产物为气体,故密度不变说明产物的总质量不变,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B. 2v(NH3)正=v(CO2)逆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错误;‎ C. 密闭容器中c(NH3)∶c(CO2‎ ‎)=2∶1,不能说明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不能判断是否平衡,故错误;‎ D. 密闭容器中c(NH3)和c(CO2)浓度相等,不能说明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不能判断是否平衡,故错误。‎ 故选A。‎ ‎15.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下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组成原电池的条件CuS04溶液,a中部分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所以生成氢气总量减少,但构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应用。‎ ‎16.如下图所示的5个容器里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 ⑤>③>②>④>① B. ⑤>③>②>①>④‎ C. ②>⑤>①>③>④ D. ⑤>②>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为形成微小原电池;②为原电池,铁做负极,被腐蚀,③为原电池,锌做负极,铁被保护,④为电解池,铁做阴极,被保护,⑤为电解池,铁做阳极,被腐蚀,且最快。‎ ‎【详解】①为形成微小原电池;②为原电池,铁做负极,被腐蚀;③为原电池,锌做负极,铁被保护;④为电解池,铁做阴极,被保护,腐蚀最慢;⑤为电解池,铁做阳极,被腐蚀,且最快。所以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⑤>②>①>③>④。‎ 故选D。‎ ‎17.如下图所示的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A、B为电源,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源B极是正极 B. 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Cu,电镀液是AgNO3溶液 C. 甲、乙装置的C、E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 装置丁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说明该电极为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显碱性。即该电极为阴极。‎ ‎【详解】F为阴极,则对应的B为负极。‎ A. 根据分析,电源B极是负极,故错误;‎ B. 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镀层金属银应在阳极,即为G极,H应该是Cu,电镀液是AgNO3溶液,故正确;‎ C. 甲、乙装置的C电极产生氧气,E极产生氯气,二者根据电子守恒分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错误;‎ D. 装置丁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小,故错误。‎ 故选B。‎ ‎18.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焓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 ‎(1)实验测得,3.2g液态甲醇(CH3OH)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72.64kJ的热量,试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键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拆开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 化学键 H-H N-H N≡N 键能/kJ·mol-1‎ ‎436‎ ‎391‎ ‎945‎ 已知反应N2(g)+3H2(g) =2NH3(g),△H=x kJ·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H为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推算。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 C(s)+O2(g)=CO2(g) △H1= -akJ/mol ‎ ‎② CH3COOH(l)+2O2(g)=2CO2(g)+2H2O(l) △H2= -bkJ/mol ‎③ H2(g)+1/2O2(g)=H2O(l) △H3= -c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 ‎△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b、c的字母表示)‎ ‎【答案】 (1). 2CH3OH(l)+3O2(g)=2CO2(g) +4H2O(l)△H=-1452.8kJ.mol-1 或CH3OH(l)+3/2O2(g)=CO2(g) +2H2O(l)△H=-726.4kJ.mol-1 (2). -93 kJ.mol-1 (3). ( -2a-2c+b ) kJ.mol-1‎ ‎【解析】‎ ‎【详解】(1)3.2g甲醇的物质的量为3.2g÷32g/mol=0.1mol,则2mol甲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72.64kJ×20=1452.8kJ,热化学方程式为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8kJ.mol-1 或CH3OH(l)+3/2O2(g)=CO2(g) +2H2O(l)△H=-726.4kJ.mol-1 ;‎ ‎(2).根据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计算反应热为(945+436×3-391×6)kJ/mol=-93kJ/mol,则△H= -93 kJ.mol-1;‎ ‎(3)根据盖斯定律分析,-①×2-③×2+②即可得热化学方程式:2C(s)+2H2(g)+O2(g)=CH3COOH(l) △H= ( -2a-2c+b ) kJ.mol-1‎ ‎19.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某蓄电池的反应为Fe+NiO2+2H2OFe(OH)2+Ni(OH)2‎ ‎(1)该蓄电池充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放电时生成Fe(OH)2的质量为18 g,则外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_____。‎ A.NiO2 B.Fe C.Fe(OH)2 D.Ni(OH)2‎ ‎(2)为防止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通常在船体上镶嵌Zn块, 或与该蓄电池的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蓄电池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 ‎【答案】 (1). C (2). 0.4NA (3). 负极 (4).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5). Fe-2e-+2OH-=Fe(OH)2 (6). 2OH- + Ni(OH)2–2e-=NiO2+2H2O ‎【解析】‎ ‎【分析】‎ 蓄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为电解池,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1)该蓄电池充电时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为氢氧化亚铁,选C;放电时铁元素化合价变化2价,则生成氢氧化亚铁18g时,即18g÷90g/mol=0.2mol,则转移0.4mol电子,即0.4NA ;‎ ‎(2) 为防止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与该蓄电池的负极相连,做阴极,该电化学防护法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3) 该蓄电池放电时负极为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为,Fe-2e-+2OH-=Fe(OH)2 ;充电时阳极为镍元素化合价升高,电极反应为:2OH- + Ni(OH)2–2e-=NiO2+2H2O。‎ ‎20.某兴趣小组采用如下方法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1)如图A所示:a, b均为多孔石墨棒,其中a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b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电解质溶液为NaOH,则图A 中a极称为_______极 (填电极名称)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_____电解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使用多孔石墨棒,此时生成的氢气及氧气中有一部分被石墨棒吸附。)‎ ‎(2)然后如图B所示,移走直流电源,在a, b极间连接一个小灯炮,可以看到灯泡发光。此时的电流方向是 ___________,(填“a→b”或“b→a”)此时a极称为___________(填电极名称)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 ‎(3)若图B中氢氧燃料电池改成甲烷燃料电池则b中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阳极 (2). 4OH--4e-=O2↑+2H2O (3). 2H2O2H2↑+O2 (4). a→b (5). 正极 (6). O2+2H2O+4e-=4OH- (7). H2-4e-+2OH-= 2H2O (8). CH4+10OH—-8e-=CO32-+7H2O ‎【解析】‎ ‎【分析】‎ a, b均为多孔石墨棒,其中a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b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 ‎【详解】(1). a, b均为多孔石墨棒,其中a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4OH- -4e-=O2↑+2H2O ,b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解的总反应为:2H2O2H2↑+O2 。‎ ‎ (2) 移走直流电源,在a, b极间连接一个小灯炮,可以看到灯泡发光,a极为氧气,b为氢气,所以a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b为负极,电极反应为H2-4e-+2OH-=2H2O,电流方向为a→b。‎ ‎(3) 若图B中氢氧燃料电池改成甲烷燃料电池,则b为甲烷通入的电极,电极反应为 CH4+10OH—-8e-=CO32-+7H2O。‎ ‎【点睛】掌握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连接的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反应。‎ ‎21.T ℃时,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一反应,且测得不同时间容器中四种物质A、B、C、D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物质A、B、C、D均为气态。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容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2 min,v(A)=______mol·(L·min)-1。 ‎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B.混合体系中A、B、C、D四种物质同时存在 C.消耗0.1mol的B同时生成0.1mol的D D.B的物质的量不变 ‎(4)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5)下列措施能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容器容积不变,加入与反应无关的氖气 ‎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 C.容器压强不变,加入与反应无关的氖气 D.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 ‎(6)T ℃时,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起始时充入0.2 mol A、0.4 mol B、0.3 mol C、0.5 mol D,此时v(正)_______v(逆)(填“>”“<”或“=”)。‎ ‎【答案】 (1). 2A+B 3C+D (2). 0.2 (3). A、D (4). 0.34 (5). B、D (6). <‎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根据物质的改变量的数值和多少进行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平衡的标志。根据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浓度、温度、压强等。注意压强的变化必须有浓度的改变才能有速率的改变。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分析反应进行的房向。‎ ‎【详解】(1)从图分析,A减少了08mol-0.4mol=0.4mol,B减少了1.0mol-0.8mol=0.2 mol,C增加了0.6 mol,D增加了0.2 mol,则A、B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方程式为 2A+B 3C+D;‎ ‎(2) 前2 min,v(A)== 0.2 mol·(L·min)-1。‎ ‎(3) 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正确;‎ B.因为反应为可逆反应,混合体系中A、B、C、D四种物质同时存在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错误;‎ C.消耗0.1mol的B同时生成0.1mol的D都表明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错误;‎ D.B的物质的量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正确;故选 A、D;‎ ‎(4)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0.34;‎ ‎(5) A.容器容积不变,加入与反应无关的氖气 ,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 C.容器压强不变,加入与反应无关的氖气,容器的体积变大,则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D.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相当于加压,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故选B、D;‎ ‎(6)此时QC= >0.34,则平衡逆向移动,即v(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