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课题15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课题15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学习任务1 氮及其氧化物
一、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1)自然固氮
(2)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二、氮气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3Mg+N2Mg3N2;
②N2+3H22NH3;
③N2+O22NO。
三、氮的氧化物
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或N2O4)、N2O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和N2O5。
完成下表中NO和NO2的比较:
氮的氧化物
NO
NO2
物理
性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易溶于水
化学
性质
与O2反应
2NO+O2===2NO2
不反应
与H2O
反应
不反应
3NO2+H2O===2HNO3+NO
(1)N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2)NO、NO2均能与NH3反应生成N2:4NH3+6NO5N2+6H2O;8NH3+6NO27N2+12H2O。
四、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常见的污染类型
(1)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2)酸雨:NOx排入大气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水降到地面形成酸雨。
(3)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教材补遗)
(1)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此法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2)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可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此法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固氮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2)NO中的NO2杂质气体,可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除去。( )
(3)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
(4)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成NO2。( )
(5)NO2溶于水时,N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
(6)可用NO2与水反应制取硝酸,故NO2是酸性氧化物。( )
(7)溴蒸气和NO2都是红棕色气体,不能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和NaOH溶液鉴别,可用AgNO3溶液、蒸馏水或CCl4鉴别。( )
解析:(5)3NO2+H2O===2HNO3+NO,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1)√ (2)√ (3)× (4)× (5)× (6)× (7)√
2.完成下列填空。
(1)[2018·高考全国卷Ⅱ,28(2)①]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3H2O}的热分解产物,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高考天津卷)NO被H2O2氧化为NO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高考全国卷Ⅲ,26改编)绿矾(FeSO4·xH2O)易被氧化,在测定其结晶水含量或分解产物时,应先向装置中缓缓通入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隔绝空气、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2)2NO+3H2O2===2H++2NO+2H2O (3)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氮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下列有关氮气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
C.食品袋中充氮气来防腐
D.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硝酸
解析:选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防止金属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A项正确;氮气可用于合成氨,氨可制硝酸和化肥,B项正确;食品袋中充氮气可减缓食品被氧化而变质的速率,C项正确;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很难进行,不宜用氮气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备硝酸,D项错误。
2.Murad等三位教授提出NO在人体内有独特的功能,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
②NO是亚硝酸的酸酐
③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
④NO是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可变为红棕色
A.全部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它可以是还原产物,如HNO3→NO,也可以是氧化产物,如NH3→NO;HNO2的酸酐是N2O3;NO是无色气体,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或碱溶液的计算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
3.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V1>V2>V3
B.V1>V3>V2
C.V2>V3>V1
D.V3>V1>V2
解析:选B。设各种气体的体积都为1体积。①根据3NO2+H2O===2HNO3+NO可得,剩余NO的体积V1=(1+)体积。②根据4NO2+O2+2H2O===4HNO3可得,剩余O2的体积V2=(1-)体积。③根据NH3极易溶于水、N2难溶于水且N2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可得,剩余N2的体积V3=1体积。由上述分析可知,V1>V3>V2,故B项符合题意。
4.(教材改编题)(1)一个大试管的容积为27 mL,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把它倒扣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2 mL。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
(2)一个大试管的容积为24 mL,收集满一氧化氮气体,把它倒扣在盛满水的水槽里再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试管里剩余气体体积为2 mL。则通入O2的体积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
解析:(1)NO2、O2混合气体与水反应的计算关系式符合下列化学方程式:4NO2+O2+2H2O===4HNO3。若剩余的2 mL气体为O2,则参加上述反应的NO2和O2的总体积为27
mL-2 mL=2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为25 mL×=20 mL,O2的体积为27 mL-20 mL=7 mL。若剩余的2 mL气体为NO,该气体由NO2和O2共同反应后剩余了6 mL的NO2再单独与水反应而得,则按4NO2+O2+2H2O===4HNO3反应的NO2和O2的总体积为27 mL-6 mL=21 mL,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为21 mL×=4.2 mL。
(2)NO、O2混合气体与水反应的计算关系式符合下列化学方程式:4NO+3O2+2H2O===4HNO3。若剩余的2 mL 气体为O2,则是24 mL NO按上述化学方程式完全反应后又通入了2 mL O2,则通入O2的体积为24 mL×+2 mL=20 mL。若剩余的2 mL气体为NO,则按4NO+3O2+2H2O===4HNO3反应的NO体积为24 mL-2 mL=22 mL,则通入O2的体积为22 mL×=16.5 mL。
答案:(1)7 mL 4.2 mL (2)20 mL 16.5 mL
氮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问题
无论是单一气体(NO2),还是NO、NO2、O2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3NO2+H2O===2HNO3+NO,2NO+O2===2NO2,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O或O2,不可能是NO2。
(1)若NO和O2通入水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4∶3)。
(2)若NO2和O2通入水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4∶1)。
5.已知氮的氧化物跟NaOH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m mol NO2和n 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要用NaOH溶液使其被完全吸收无气体剩余,现有浓度a mol·L-1的NaOH溶液,则需此NaOH溶液的体积为( )
A. L B. L
C. L D. L
解析:选C。生成物不论是硝酸钠还是亚硝酸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就是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和,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m+n) mol,则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L。
氮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关问题分析
(1)NO2能被NaOH溶液吸收发生转化生成NaNO3和NaNO2。
(2)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
(3)n(NO2)∶n(NO)≥1时,NO2、NO的混合气体能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
学习任务2 氨 铵盐 肼(N2H4)(教材补遗)
一、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电子式
密度
气味
水溶性
比空气的小
强烈刺激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1∶700)
二、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NH+OH-,氨溶于水得氨水。
(1)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NH3、H2O、NH、OH-、H+。
(2)一水合氨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NH3↑+H2O。
2.与酸的反应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HCl+NH3===NH4Cl、NH3+HNO3===NH4NO3。
3.与盐溶液的反应
如过量氨水与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
4.氨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NH3的简易方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3·H2ONH3↑+H2O
浓氨水+
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NH3·H2O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也有利于NH3的生成
浓氨水+
固体CaO
CaO与水反应生成OH-,使溶剂(水)减少;且反应放热,促使NH3·H2O分解。化学方程式:NH3·H2O+CaO===NH3↑+Ca(OH)2
四、铵盐的性质及NH的检验
1.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3.NH的检验
未知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变蓝色原溶液中含有NH。
五、肼(N2H4)(教材补遗)
1.碱性:溶于水形成二元弱碱,碱性比NH3·H2O弱,在水中的电离与NH3·H2O相似,与硫酸反应形成的酸式盐为N2H6(HSO4)2。
2.强还原性:能被氧气、H2O2等氧化,可用作喷气式发动机的推进剂、火箭燃料等。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9·高考全国卷Ⅱ,9C改编)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PH3
C>Si
稀硫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B
制备纯净的氯气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C
检验溶液X中含有CO
盐酸
溶液X
澄清石灰水
D
除去Na2SO3中的Na2SO4
氯水
混合物
NaOH溶液
解析:选A。A项,装置②中出现气体,说明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装置③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即非金属性:S>C>Si,正确;B项,MnO2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此装置中没有加热装置,无法制得Cl2,错误;C项,向装置②中加入盐酸,出现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说明溶液X中含有CO,也可能含有HCO或SO或HSO,错误;D项,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氧化成SO,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与气体制备有关的仪器连接问题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4.(双选)硫酰氯(SO2Cl2)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其熔点为-54.1 ℃,沸点为69.1 ℃,遇冷水逐渐分解,其制备原理为SO2(g)+Cl2(g)===SO2Cl2(l) ΔH=-97.3 kJ·mol-1,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冷凝水应从a口进b口出
B.乙和丙中分别盛装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C.活性炭可加快反应速率
D.B中最好盛装碱石灰,其作用只是为了除去多余的SO2和Cl2
解析:选AC。由于该反应放热会使SO2Cl2挥发损失,所以冷凝管的作用为冷凝回流,冷凝水应从a口进b口出,A项正确;由于SO2Cl2遇冷水逐渐分解,所以制得的氯气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挥发出来的HCl气体,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B项错误;从反应原理来看,活性炭不参与反应,而活性炭的特点是表面积大,具有吸附作用,所以其可增大两种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C项正确;B中盛装碱石灰,既要防止多余的SO2和Cl2逸出污染环境,也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使SO2Cl2水解,D项错误。
5.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①NO+NO2+2OH-===2NO+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 ℃),NO(-152 ℃)。
(1)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从左向右连接):A→_____;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NO的检验。(2)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从左向右连接):A是发生装置,C是干燥装置。因为NO2更易液化,先分离NO2,所以接E冷却二氧化氮,NO2分离后再检验NO,再接D通氧气,观察到气体从无色变成红棕色,说明是NO,B是尾气处理装置,吸收反应后剩余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E→D→B;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1)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NO的检验
(2)C→E→D→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
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解析:选C。C项中由于N2很不活泼,故做保护气,不参与化学反应,也就不参与氮的循环。
2.“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实验室收集氨采用图甲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乙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采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①实验室收集氨采用图甲所示装置,在制备的过程中用带有酚酞的水吸收逸出的氨,防止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②实验室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乙所示装置,用浸有碱液的棉球可以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③实验室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挥发的氯化氢和氨会污染大气,因此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④实验室采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及时收集在气球中,防止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要求。
3.下列有关氨和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H3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B.NH4Cl中含有少量的I2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
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
D.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据此可推断该气体为NH3
解析:选A。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液氨可以作制冷剂,故A正确;加热氯化铵会分解为NH3和HCl,遇冷又生成NH4Cl,所以不能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H4Cl中的I2,故B错误;将蘸有浓氨水和挥发性酸(如盐酸和硝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而硫酸不是挥发性的酸,故C错误;氨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应变蓝,而不是变红,故D错误。
4.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装置制干燥的氨
B.用乙装置收集并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及体积
C.用丙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D.用丁装置吸收NH3,并防止倒吸
解析:选A。B项,Cu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NO2会与H2O反应,错误;C项,CO2也可与Na2CO3溶液反应,错误;D项,应将苯换成CCl4,将气体通入CCl4中以防止倒吸,错误。
5.下列与碳、氮、硫、硅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可得到含杂质的粗硅
B.氮的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硫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NO2、CO2和SO2溶于水均可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
D.将SO2通入酸化的 Ba(NO3)2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选C。NO2、CO2、SO2均为非电解质。
6.(2020·全国名校第二次大联考)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和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C.Fe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NH3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解析:选D。NH4Cl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冷却后二者又重新结合生成NH4Cl,不能制备氨,A项错误;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在酸性条件下NO具有强氧化性,会把SO氧化成SO,故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也可能含有SO,B项错误;Fe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前者是由于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后者是由于Fe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C项错误;NH3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D项正确。
7.铜和铁的合金7.2 g完全溶于稀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NO气体,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12.3 g沉淀。则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NO气体的体积为( )
A.1.12 L B.2.24 L
C.3.36 L D.1.68 L
解析:选B。两种金属单质最终生成氢氧化物时增加的质量实际上是OH-的质量,OH-的物质的量与金属跟硝酸反应时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即n(e-)=n(OH-)=(12.3 g-7.2 g)÷17 g/mol=0.3 mol,根据HNO3NO可知,n(NO)=0.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8.(2020·临沂高三统考)下列制取NH3并验证其还原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均正确的是( )
解析:选B。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但在试管口又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得不到氨,A项错误;氨具有还原性,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又因为氨的密度小于空气的,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所以长管通入NH3,短管通入Cl2,可以使其充分反应,装置和原理均正确,B项正确;氨的密度小于空气的,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时应该是短管进、长管出,C项错误;氨极易溶于水,倒置的漏斗插入水中,不能防倒吸,D项错误。
9.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用铜制容器贮存
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
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地反应
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
解析:选D。Cu与浓HNO3可在常温下反应,Cu与浓H2SO4需加热才反应,故浓HNO3不能用铜制容器贮存;将二者都露置在空气中,硝酸挥发,浓H2SO4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但酸液的质量变化不同,浓HNO3减轻,浓H2SO4增重。
10.(2020·济宁高三模拟)合成氨及其相关工业中,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
B.反应Ⅱ、Ⅲ和Ⅳ的氧化剂相同
C.Ⅵ的产物可在上述流程中被再次利用
D.Ⅴ中发生反应: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解析:选B。甲是N2,N2与H2化合生成NH3。反应Ⅴ是侯氏制碱法原理,丁是NaHCO3,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NH3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HNO3和NH3反应生成NH4NO3,即乙是NO,丙是NO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A正确;反应Ⅳ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均是NO2,B错误;NaHCO3分解生成的CO2可以循环利用,C正确。
11.某同学进行有关铜、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1
实验2
①③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⑥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硝酸一定被还原为NO2
B.②中溶液存在:2c(Cu2+)+c(H+)=c(NO)+c(OH-)
C.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常温下,Cu既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
D.③⑥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O+8H+===3Cu2++2NO↑+4H2O
解析:选BD。A项,稀硝酸与铜发生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为蓝色,试管口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但硝酸被还原生成NO,故A错误;B项,②中溶液存在电荷守恒:2c(Cu2+)+c(H+)=c(NO)+c(OH-),故B正确;C项,由实验可得出结论:常温下Cu可以和稀硝酸反应,但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C错误;D项,③⑥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O+8H+===3Cu2++2NO↑+4H2O,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2.(教材改编题)如图是氮元素的几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2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N元素的化合价分析,N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各举一例说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NO3与物质C常用于检验Cl-的存在,则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O2与水反应生成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浓硝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做保护气、保存粮食(写出一种即可)
(2)N2+3H22NH3(或N2+3MgMg3N2) N2+O22NO
(3)AgNO3
(4)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5)3NO2+H2O===2HNO3+NO
(6)4HNO3(浓)+CCO2↑+4NO2↑+2H2O
13.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已知:ⅰ.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
ⅱ.FeSO4+NOFe(NO)SO4(棕色)(ΔH<0)。
ⅲ.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CO2,关闭弹簧夹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
无明显现象
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
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B中溶液呈棕色;C中溶液紫色变浅;
②反应停止后,A中无固体剩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依据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中有NO生成。
(4)乙认为甲得出A中有NO生成的证据不足。为获取充足的证据,乙仍采用该装置和操作进行对照实验,乙做出的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2)-3价氮的化合物是NH3或铵盐,而此反应的环境呈酸性,故-3价氮的化合物应是硝酸铵,可利用NH与OH-共热产生NH3的性质检验。(3)B中发生反应FeSO4+NOFe(NO)SO4(棕色),加热后,上述平衡逆向移动,无色气体NO逸出,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而溶液颜色变浅或变为浅绿色。(4)NO2与水反应生成NO,故可把浓硝酸换成稀硝酸,若A中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但B中溶液变为棕色,可证明A中有NO生成。
答案:(1)常温时,铁遇浓硝酸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答钝化也可)
(2)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
(3)棕色溶液颜色变浅(或变为浅绿色),有无色气体逸出,且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 FeSO4+NOFe(NO)SO4(棕色) Δ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加热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将浓硝酸换成稀硝酸 A中没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中溶液变为棕色
14.(2020·衡水中学模拟)利用如图装置进行NH3与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生成M、N2和H2O,通过测量生成水的质量来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a中试剂是浓氨水。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仪器b中装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
(2)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
(3)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时,应首先______(填“Ⅰ”或“Ⅱ”);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Ⅰ.熄灭A装置的酒精灯
Ⅱ.停止从a中滴加液体
(5)若金属氧化物为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中准确称取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m g,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水的质量为n g,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用含x、y、m、n的式子表示)。
(7)某同学仔细分析上述装置后认为仍存在缺陷,你认为该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
(2)BDADC (3)尾气处理,吸收未反应的NH3,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产生干扰 (4)Ⅰ 使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5)2NH3+3CuO3Cu+N2+3H2O (6) (7)在吸收尾气的浓硫酸前加安全瓶防倒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