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1. “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 煤炭、石油、潮汐能 B. 水能、生物能、天然气 C. 太阳能、风能、沼气能 D. 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煤炭、石油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是非再生能源;潮汐能不是来自太阳能,A项不符合; B. 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B项不符合; C. 太阳能、风能、沼气能都是来自太阳能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新能源,C项符合; D. 地热能、核能不是来自太阳能,D项不符合; 答案选C。 2.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H3OH(l)+O2(g)=CO2(g)+2H2O(l) △H=+725.8 kJ·mol﹣1 B. 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2 kJ·mol﹣1 C. CH3OH(l)+O2(g)=CO2(g)+2H2O(l) △H=-725.8 kJ·mol﹣1 D. 2CH3OH(l)+3O2(g)=2CO2(g)+4H2O(l) △H=+1 452 kJ·mol﹣1 【答案】C 【解析】 【详解】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物质时放出的热量,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1mol甲醇的质量为32g,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2.68kJ×32=725.76kJ,故表示其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 △H=-725.8 kJ·mol﹣1,故答案选C。 3.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反应的热效应ΔH1>ΔH2 B. 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已知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有关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 D.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若将含0.5mol硫酸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相同的条件下等质量的硫蒸气的能量比硫固体的高,所以分别完全燃烧,硫蒸气放出的热量多,但ΔH1<ΔH2,错误,不选A;B、石墨变成金刚石,是吸热的,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错误,不选B;C、2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则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应该为285.8×2KJ,错误,不选C;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反应热大于57.3,正确,选D。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4.一定条件下A、B、C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H=△H1+△H2。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A、C可能是 ①Fe、FeCl3②C、CO2③AlCl3、NaAlO2④NaOH、NaHCO3⑤S、SO3⑥Na2CO3、CO2 A. 只有②③④⑥ B. 除①外 C. 除⑤外 D. 全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不存在上述转化,故不选;②为C在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CO,CO继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C可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CO2,符合,故选;③为AlCl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3 ,继续滴加过量NaOH溶液则生成NaAlO2的转化,AlCl3与过量NaOH溶液作用可直接生成NaAlO2,符合,故选;④为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继续通入CO2则生成NaHCO3,NaOH溶液里通足量CO2可直接生成NaHCO3,故选;⑤S与氧气不能反应生成SO3,不符合A、X的转化,故不选;⑥为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HCl可生成NaHCO3 ,继续滴加过量HCl,可生成CO2的转化,Na2CO3与过量稀盐酸作用生成CO2,符合转化关系,故选;故选A。 考点:考查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转化。 5.某反应使用催化剂后,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B. 使用催化剂后,活化能不变 C.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 ΔH=ΔH1+ΔH2 【答案】B 【解析】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正反应放热,A正确;使用催化剂后,改变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因为①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C正确;根据盖斯定律,总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分步反应的热效应之和,D正确;正确选项B。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发生反应 C. 原电池反应一定氧化还原反应 D. 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对于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故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A正确; B.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放热的,但是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因此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能够发生,B错误; C.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电子的转移,一定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 当元素在化合物中显负价时,变为游离态被氧化,当元素在化合物中显正价时,变为游离态时被还原,D正确; 故答案选B。 7.某反应X2(g)+Y2(g)=2XY(g),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X-X akJ·mol-1,Y-Y bkJ·mol-1 , X-Y ckJ·mol-1则该反应的ΔH为( ) A. (a+b-c)kJ·mol-1 B. (c-a-b)kJ·mol-1 C. (a+b-2c)kJ·mol-1 D. (2c-a-b)kJ·mol-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详解】反应物总键能=E(X-X)+E(Y-Y)=(a+b)kJ·mol-1 ,生成物总键能=2E(X-Y)=2ckJ·mol-1, 则该反应的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a+b)kJ·mol-1—2ckJ·mol-1=(a+b-2c)kJ·mol-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注意从物质能量、键能理解反应热。 8. 盖斯定律认为能量总是守恒的:化学反应过程一步完成或分步完成,整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 若使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略 9.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①Sn(白,s)+2HCl(aq)===SnCl2(aq)+H2(g) ΔH1 ②Sn(灰,s)+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Sn(灰,s)Sn(白,s)ΔH3=+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H1>Δ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答案】D 【解析】 DH3=DH2----DH1.>0,DH2>DH1,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灰锡比白锡能量低稳定,长期处于低于13.2 ℃环境中,会自行毁坏。AC错误。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因为在大于13.2 ℃灰锡转化为白锡。B错误。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③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④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⑤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⑥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 C. ②③⑦ D. ①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化学反应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都伴有能量变化,故①正确;②燃烧反应需要加热或点燃,但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②错误;③只有活化分子间有合适的取向、发生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即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故③错误;④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吸热反应是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的总能量,故④正确;⑤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故⑤正确;⑥化学反应的实在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故⑥正确;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有多种,如光能、声能、电能等,但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⑦错误;错误的有②③⑦,故选C。 11.乙醇的燃烧热为ΔH1,甲醇的燃烧热为ΔH2,且ΔH1<ΔH2,若乙醇和甲醇的混合物1 mol完全燃烧,反应热为ΔH3,则乙醇和甲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乙醇的物质的量是amol,甲醇的物质的量是bmol,则 ①a+b=1 ②a×△H1+b×△H2=△H3 由方程组解得,则乙醇和甲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故答案选B。 12. 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反应的中和热数值都相等 B. 已知C(s)+ O2(g)="CO(g)" △H=-110.5kJ/mol,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在稀溶液中弱酸或弱碱发生中和反应时 ,弱酸或弱碱电离吸热,错误,不选A;B、燃烧热是指1摩尔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反应中产物为一氧化碳,错误,不选B;C、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条件才能发生,需要加热的不一定是吸热反应,错误,不选C;D、物质能量一定,对于确定的反应,反应的反应热只于体系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正确,选D。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 =-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H1>△H2>△H3 B. △H1<△H2<△H3 C. △H1>△H2=△H3 D. △H1=△H2<△H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H=-57.3kJ·mol-1,浓硫酸稀释、生成沉淀都会使放出热量变大,△H变小。 【详解】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①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热,同时又有BaSO4沉淀生成,故△H1<-57.3kJ·mol-1;②稀硫酸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使△H2<-57.3kJ·mol-1,由于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热,故 △H1<△H2;③稀硝酸与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反应△H3=-57.3kJ·mol-1,故△H1<△H2<△H3。综上,本题选B。 【点睛】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酸如果选择浓硫酸,由于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故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热量大于中和热数值,△H变小。如果选择弱酸或弱碱,由于弱酸和弱碱电离吸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热量小于中和热数值,△H变大。 14.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甲烷 890.3 正丁烷 2878.0 乙烷 1560.8 异丁烷 2869.6 丙烷 2221.5 2-甲基丁烷 3531.3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ΔH=-1560.8kJ·mol-1 B. 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 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1 D. 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答案】C 【解析】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是放出的热量,H2O应是液态,即C2H6(g)+7/2O2(g)=2CO2(g)+3H2O(l)ΔH=-1560.8kJ·mol-1,故A错误;B、根据正丁烷和异丁烷燃烧热,正丁烷具有的能量高于异丁烷,物质具有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即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故B错误;C、2-甲基丁烷为异戊烷,因此根据正丁烷和异丁烷燃烧热,推出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1,故C正确;D、相同质量时,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是890.3/16kJ=55.6kJ,乙烷燃烧的热量为1560.8/30kJ=52kJ ,因此等质量时,碳原子质量分数越大的烷烃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故D错误。 15.对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s)+H2O(g) CO(g)+H2(g) ,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①增加C的量; ②增加CO的量; ③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以增大压强; ⑤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⑥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以增大体积。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⑥ D. ④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分析判断。 【详解】①C为固体,改变其用量不影响反应速率;②增加CO量即增大CO气体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③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容器中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④体积不变时充入N2,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⑤升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⑥压强不变时充入N2,容器体积变大,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本题选B。 16.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3,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2.5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的体积分数增加 B. A的转化率降低 C.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m+n>p 【答案】B 【解析】 【分析】 平衡后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3,压强增大,如果平衡不移动,则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3倍,但此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2.5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即可得到答案案。 【详解】平衡后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3,压强增大,如果平衡不移动,则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3倍,但此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2.5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A.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A项错误;B.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的转化降低,故B项正确;C.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项错误;D.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有m+n铁 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1)甲同学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步骤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为了定量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不会选用___________mol/L硫酸完成该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II.探究活动二: 备选药品:0.1mol/LNa2S2O3溶液、0.2mol/LNa2S2O3溶液、0.1mol/LH2SO4溶液、0.2mol/LH2SO4溶液。 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实验 编号 Na2S2O3用量 H2SO4用量 温度(℃) ① 0.1mol/L5mL 0.1mol/L5mL 10 ② 0.2mol/L5mL 0.2mol/L5mL 25 ③ 0.1mol/L5mL 0.1mol/L5mL 25 ④ 01mol/L5mL 0.1mol/L5mL 40 (1)若想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的实验编号有___________。 (2)若想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的实验编号有___________。 (3)在该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和记录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4)Na2S2O3在碱性溶液中可被I2氧化为Na2SO4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锌 (2). 研究金属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3). 温度相同 (4). 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5). 18.4 (6). 常温下,锌与18.4mol/LH2SO4反应产生SO2,使对比实验的反应原理不同。 (7). 18.4mol/LH2SO4使铁钝化 (8). ①、④或①、③或①、③、④ (9). ②、③ (10). 生成等质量的沉淀所需的时间 (11). S2O32-+10OH-+4I2=2SO42-+8I-+5H2O 【解析】 【详解】I.(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向等体积浓度分别是0.5 mol/L、2 mol/L的硫酸中加入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锌;发现:反应速率:锌>铁,说明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研究金属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反应温度应该相同,这样才能形成对照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若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或者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需要的时间越短,则反应速率越快; (4)乙同学不会选用18.4 mol/L硫酸完成该实验,是因为Fe在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 II.(1)若要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该是只改变温度,而其他条件不变。可选择实验组合为①、④或①、③或①、③、④; (2) 若想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该是只改变浓度,而其他条件不变。可选择实验组合为②、③; (3)在该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生成等质量的沉淀所需的时间,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4)Na2S2O3在碱性溶液中可被I2氧化为Na2SO4,本身被还原为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10OH-+4I2=2SO42-+8I-+5H2O。 28.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0~20min,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8min时,v(正)___v(逆)(填:>、=或<) (2)反应方程式中的x=_______,3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30min时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30~40min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填:>、=或<)。 (4)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反应过程中B的转化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__min。 【答案】 (1). 0.05 mol L-1min-1 (2). > (3). 1 (4). 扩大容器体积(或减小压强) (5). = (6). 放热 (7). 20~40 【解析】 【详解】(1)由图象可知,反应从开始到20min内A的浓度减少了1mol/L,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min),8min时未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v(正)>v(逆); (2)30min时条件改变瞬间,浓度同等倍数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反应速率仍相等,平衡不移动,则应是扩大容器体积、减小压强的原因,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x=1; (3)20-30min和30-40min两时间段内温度没变,平衡常数不变; (4)40min时改变条件后,C的浓度减小,A的浓度增加,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从图中知,条件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只有升高温度与题意相符,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5)20-30min和30-40min两时间段内虽条件不同,但平衡未移动,40-54min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减小,故20-30min和30-40minB的转化率最大,即20~40min转化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