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接燃烧煤和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率相同 B. 天然气、水能属于一级能源,水煤气、电能属于二级能源 C. 人们可以把放热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其它可利用的能量,而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D. 地热能、风能、天然气和氢能都属于新能源 ‎【答案】B ‎【解析】A、将煤进行深加工后,脱硫处理、气化处理很好地减少污染气体,提高燃烧效率,燃烧的效果好,错误;B、能源依据产生的方式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它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水煤气是通过煤和水蒸汽制取得,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水煤气是通过煤和水蒸汽制取的,是二级能源。电能是通过物质燃烧放热转化成的;或是由风能、水能、核能等转化来的,为二级能源。正确;C、放热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其它可利用的能量,比如煤的燃烧,可以用来取暖;而吸热反应也有利用价值,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制冷。错误;D、根据能源利用的早晚,可把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人类已经利用了多年的能源叫常规能源。新能源: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是人类近期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错误。故选B。‎ ‎2.下列事实不能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 A. pH=11的氨水加水稀释到原溶液体积100倍时,pH大于9‎ B. 氯化铵溶液呈酸性 C. 常温下0.01 mol/L氨水的pH=10.6‎ D. 体积相同的0.1 mol/L氨水和0.1 mol/L NaOH溶液中和盐酸的量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pH=11的氨水加入水稀释到原溶液体积100倍时,pH大于9,说明一水合氨中存在电离平衡,能够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故A不选;‎ B.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说明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能够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故B不选;‎ C.常温下,0.01 mol/L氨水的pH=10.6,说明一水合氨部分电离,能够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故C不选;‎ D.体积相同的0.1 mol/L氨水和0.1 mol/L NaOH溶液中和盐酸的量相同,说明一水合氨是一元碱,不能说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故D选;‎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度为0.1 mol·L-1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则c(CH3COO-)/c(CH3COOH)减小 B. 浓度为0.1 mol·L-1 CH3COOH溶液,升高温度,Ka(CH3COOH)不变,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 C. 浓度为0.1 mol·L-‎1 HA溶液pH为4,则HA为弱电解质 D. CH3COOH的浓度越大,CH3COOH的电离程度越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加水稀释,n(CH3COO-)增大,n(CH3COOH)减小,则c(CH3COO-)/c(CH3COOH)增大,故A错误;‎ B. 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Ka(CH3COOH)增大,故B错误;‎ C. 浓度为0.1 mol·L-‎1 HA溶液pH为4,说明HA部分电离,则HA为弱电解质,故C正确;‎ D. 稀释促进电离,电离程度增大,相反CH3COOH的浓度越大,CH3COOH的电离程度越小,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用铜作阴极,石墨作阳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为Pb-2e-+SO42-=PbSO4‎ 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应是粗铜,该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只有Cu-2e-=Cu2+‎ 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为Fe-2e-=Fe2+‎ ‎【答案】A ‎【解析】A、用铜作阴极,石墨作阳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氯离子的还原性大于氢氧根离子,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A正确;B.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负极反应为:Pb-2e-+SO42-=PbSO4,故B错误;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应是粗铜,该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除Cu-2e-=Cu2+外,还有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失电子溶解,故C错误;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D错误;故选A。‎ ‎5.常温下,某NH4Cl溶液的pH=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溶液中c(H+)>c(OH-) ‎ ‎②由水电离产生c(H+)约为10-10 mol·L-1‎ ‎③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Cl-)>c(NH4+)>c(H+)>c(OH-)‎ ‎④在纯水中加入该NH4Cl溶液,水的电离被抑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25℃‎时,某NH4Cl溶液的pH为4,说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c(H+)>c(OH-),故①正确;‎ ‎②强酸弱碱盐溶液中氢离子为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促进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10-4mol/L,故②错误;‎ ‎③溶液呈酸性,所以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l-)+c(OH-)=c(NH4+)+c(H+),所以c(Cl-)>c(NH4+),盐类水解程度一般较小,所以c(NH4+)>c(H+),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Cl-)>c(NH4+)>c(H+)>c(OH-),故③正确;‎ ‎④NH4Cl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④错误;‎ 正确的有①③,故选B。‎ ‎6.十氢萘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经历“十氢萘(C10H18)→四氢萘(C10H12)→萘(C10H8)”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已知:‎ Ⅰ C10H18(l)==C10H12(l)+3H2(g) ΔH1 Ⅱ C10H12(l)==C10H8(l)+2H2(g) ΔH2‎ 假设某温度下, ΔH1>ΔH2>0。在下图中绘制下列“C10H18→C10H12→C10H‎8”‎的“能量~反应过程” 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温度下,ΔH1>ΔH2>0。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C错误;由于ΔH1>ΔH2,说明第一个反应吸收的热量比第二个反应多,从B、D两个图像看出,D中ΔH2>ΔH1,不符合题意,B正确;正确选项B。‎ ‎7.向盛有足量A的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B,发生反应:A(s)+2B(g) ⇌‎4C(g)+D(g) ΔH<0。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措施能使θ值增大的是( )‎ A. 降低温度 B. 增大压强 C. 加入催化剂 D. 再加入少量A ‎【答案】A ‎【解析】‎ ‎【分析】θ值增大,相同B物质的量下,C的物质的量增大,即需要让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分析;‎ ‎【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C的物质的量增大,由图可知,θ值增大,故A正确;‎ B、反应物气体系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系数之和,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C的物质的量减小,由图可知,θ值减小,故B错误;‎ C、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θ值不变,故C错误;‎ D、因为A的状态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再加入少量A, 平衡不移动,θ值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A。‎ ‎8.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pH<4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B. 在pH>6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C. 在pH>14溶液中,碳钢腐蚀的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D. 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减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pH<4溶液中,酸性较强,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A正确;‎ B.当pH>6溶液中,溶液的酸性较弱,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B正确;‎ C.在pH>14溶液中,溶液显强碱性,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碳钢腐蚀的正极反应O2+2H2O+4e-=4OH-,故C错误;‎ D.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上氧气浓度减小,生成氢氧根离子速率减小,所以碳钢腐蚀速率会减缓,故D正确;‎ 故选C。‎ ‎9.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即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污物而使其沉淀下来,起到净水的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B. 通甲烷的电极反应式:CH4+4CO32--8e-=5CO2+2H2O C. 通空气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 ‎ D. 甲烷燃料电池中CO32-向空气一极移动 ‎【答案】B ‎【解析】分析:该装置是以甲烷燃料电池为电源,对污水进行电解处理,根据甲烷燃烧的原理,通甲烷的一极为负极,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所以铁电极为阳极,石墨为阴极,根据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结合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情况进行解答。‎ 详解:A、根据甲烷燃烧时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甲烷中的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甲烷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与之相连接的石墨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错误;‎ B、以熔融的碳酸盐为电解质,则通甲烷的负极反应为CH4+4CO32--8e-=5CO2+2H2O,所以B正确;‎ C、由装置图所含信息可知,通空气的正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所以C错误;‎ D、在电池内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甲烷燃料电池中CO32-向通甲烷的负极移动,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B。‎ ‎10.H2S2O3是一种弱酸,实验室欲用0.01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I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该滴定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2S2O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C. 该滴定可选用如图所示装置 D. 该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4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中有单质碘,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碘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反应终点时,单质碘消失,蓝色褪去,不需要加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错误;‎ B、Na2S2O3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B正确;‎ C、Na2S2O3溶液显碱性,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放,故C错误;‎ D、I2+2Na2S2O3=2NaI+Na2S4O6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转移2个电子,因此每消耗2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2mol,故D错误;‎ 故选B。‎ ‎11. 合理利用某些盐能水解的性质,能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叙述的事实与盐水解的性质无关的是( )‎ A. 金属焊接时可用NH4Cl溶液作除锈剂 B. 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定量Fe粉 C. 长期施用铵态氮肥会使土壤酸化 D. 向FeCl3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后有气泡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NH4Cl溶液水解显酸性,能和铁锈反应从而除去铁锈,故和盐类水解有关,A错误;‎ B、亚铁离子易被氧化,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定量Fe粉的目的是防止氧化,与盐类的水解无关,B正确;‎ C、铵根水解显酸性,所以长期施用铵态氮肥会使土壤酸化,与盐类的水解有关,C错误;‎ D、FeCl3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故加入碳酸钙后有气泡产生,和盐类的水解有关,D错误;‎ 答案选B。‎ ‎12.常温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 A. 将pH=2的盐酸和pH=5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3.5‎ B. 将pH=11的NaOH溶液和pH=13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12‎ C. 将pH=2的H2X溶液稀释至原来的1 000倍,得到混合溶液的pH=5‎ D. 将pH=1的盐酸和0.1 mol·L-1 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12.7‎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pH=2的盐酸和pH=5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H+)混合==5.005×10-3mol/L,混合后溶液的pH=-lgc(H+)混合=-lg(5.005×10-3)≈2.3,A项错误;‎ B项,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W=1×10-14,pH=11的NaOH溶液和pH=13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OH-)混合=≈5×10-2mol/L,则混合后溶液中c(H+)=mol/L=2×10-13mol/L,混合后溶液的pH=-lgc(H+)=-lg(2×10-13)=12.7,B项错误;‎ C项,若H2X为强酸,则pH=2的H2X溶液稀释至原来的1000倍后溶液的pH=5,若H2X为弱酸,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则pH=2的H2X溶液稀释至原来的1000倍后溶液的pH<5,C项错误;‎ D项,pH=1的盐酸中c(H+)=0.1mol/L,0.1mol/LBa(OH)2溶液中c(OH-)=0.2mol/L,两者混合发生离子反应:H++OH-=H2O,pH=1的盐酸和0.1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Ba(OH)2过量,混合后溶液中的c(OH-)过量==0.05mol/L,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W=1×10-14,混合后溶液中c(H+)=mol/L=2×10-13mol/L,混合后溶液的pH=-lgc(H+)=-lg(2×10-13)=12.7,D项正确;‎ 答案选D。‎ ‎13.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 ‎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 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 图丙表明,少量Mn 2+存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 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甲中溶液的pH相同,但浓度不同,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越大,由此可知:在相同pH条件下,双氧水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A错误;‎ B.图乙中H2O2浓度相同,但加入NaOH浓度不同,说明溶液的pH不同,NaOH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越大,由此得出:当双氧水浓度相同时,溶液的pH越大,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B错误;‎ C.图丙中少量Mn2+存在时,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0.1mol/LNaOH溶液>1.0mol/LNaOH溶液>0mol/LNaOH溶液,C错误;‎ D.图丁中溶液的pH相同,Mn2+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越大,图丙中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受溶液的pH值影响,由此得出: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4.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中:K+、NH4+、Cl―、I―‎ B. 含“‎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的溶液中:Fe2+、Cl―、Ca2+、Na+‎ C. 常温下,pH=1的溶液中:NH4+、Na+、Cl―、Cu2+‎ D. 常温下,pH=13的无色溶液中:K+、NO3―、HCO3―、Al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Fe3+遇KSCN溶液变红,则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Fe3+,由于2Fe3++2I―=2Fe2++I2,具有强氧化性的Fe3+与强还原性的I―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 ClO―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强还原性,二者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生成Cl―和Fe3+,故B错误;‎ C. 常温下pH=1的溶液中大量存在H+,H+、NH4+、Na+、Cl―、Cu2+之间不能反应,故C正确;‎ D. 常温下pH=13的溶液中大量存在OH―,OH―与HCO3―容易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2O和CO32―,OH―与Al3+容易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l(OH)3或AlO2―和H2O,故D错误。‎ ‎15.80 ℃‎时,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0.40 mol 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 ΔH=+Q kJ·mol-1(Q>0),获得如下数据:‎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 B. 20~40 s内,v(N2O4)=0.004 mol·L-1·s-1‎ C. 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30Q kJ D. 100 s时再通入0.40 mol N2O4,达到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A错误;‎ B.20~40 s 内△v(NO2)=(0.2-0.12)mol/L=0.08mol/L,v(NO2)==0.004 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N2O4)=v(NO2)=0.002 mol•L-1•s1,故B错误;‎ C.80s时到达平衡,生成二氧化氮为0.3mol/L×‎2L=0.6mol,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吸收的热量为QkJ×=0.3QkJ,故C正确;‎ D.100 s 时再通入0.40 mol N2O4,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与原平衡相比,平衡逆向移动,达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16.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pH相等的①NaHCO3、②Na2CO3、③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①>②>③‎ B. 浓度均为0.1 mol·L-1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溶液中,c(NH4+)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 C. 在NH4Cl溶液中加入稀HNO3,能抑制NH4+水解 D. 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冰醋酸,能抑制CH3COO-水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pH相等的①NaHCO3、②Na2CO3、③NaOH,溶液碱性越强需要溶液浓度越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①>②>③,故A正确;‎ B.(NH4)2CO3 中CO32-促进NH4+水解,(NH4)2Fe(SO4)2中Fe2+抑制NH4+水解,因此相同浓度的这几种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③>②>①,故B错误;‎ C.在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NH4++H2O=NH3•H2O+H+,加入稀HNO3,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抑制NH4+水解,故C正确;‎ D.醋酸钠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CH3COO-+H2OCH3COOH+OH-,溶液显碱性,加入冰醋酸,醋酸浓度增大,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抑制CH3COO-水解,故D正确;‎ 故选B。‎ ‎17.工业上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中电极均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B. 阳极反应为NO+5e-+6H+=NH4++H2O C. 总反应方程式为8NO+7H2O3NH4NO3+2HNO3‎ D. 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 是NH3‎ ‎【答案】B ‎【解析】‎ ‎【详解】A、a极NO→NH4+,N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根据电解原理,a极应为阴极,即接电源的负极,故A说法正确;‎ B、根据选项A的分析,电极b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NO-3e-+2H2O=NO3-+4H+,故B说法错误;‎ C、阴极反应式为NO+5e-+6H+=NH4++H2O,总反应方程式为8NO+7H2O3NH4NO3+2HNO3,故C说法正确;‎ D、根据总反应方程式,生成HNO3,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因此需要补充NH3,故D说法正确;‎ 答案选B。‎ ‎18.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 化学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D. 8 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30~40 min只有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故A错误;‎ B.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知x=1,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30min时只有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故C错误;‎ D.反应从开始到8min内A浓度减少了0.64mol/L,故A的反应速率为=0.08‎ ‎ mol/(L•min),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加少量烧碱溶液可使溶液中值增大 B. ‎25 ℃‎时,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水的电离平衡:H2OH++OH-逆向移动,c(H+)降低 C. 取c(H+)=0.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各100 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3 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醋酸与锌反应的速率大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中:c(Na+)<c(NO3- )‎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加入烧碱,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值增大,故A正确;‎ B.含有弱离子的盐能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固体,醋酸根离子水解,是结合氢离子生成了弱电解质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促进水的电离,故B错误;‎ C.反应速率与氢离子浓度成正比,c(H+)=0.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醋酸浓度大于盐酸,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导致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所以醋酸反应速率大,故C正确;‎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NO3-),故D错误;‎ 故选AC。‎ ‎20.向20 m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M点,两者恰好反应完全 B. 滴定前,酸中c(H+) 等于碱中c(OH﹣)‎ C.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D. 在N点,溶液中的c(CH3COO﹣)=c(CH3CO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OH溶液与醋酸恰好反应醋酸钠,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若要使溶液呈中性,酸的物质的量应稍微大些,即醋酸未完全反应,故A错误;‎ B.NaOH溶液在滴定开始时的pH=13,c(H+)=10-13mol/L,碱中c(OH-)=mol/L=0.1mol/L,醋酸是弱酸,0.1mol/L醋酸溶液中c(H+)小于0.1mol/L,故B错误;‎ C.NaOH溶液在滴定开始时的pH=13,c(H+)=10-13mol/L,碱中c(OH-)=mol/L=0.1mol/L,所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故C正确;‎ D.在N点溶液中的溶质为同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呈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大于CH3COO-的水解,则平衡时c(CH3COO-)>c(CH3COOH),故D错误;‎ 故选C。‎ ‎21.以粗氧化镍(主要含NO、CoO等)为原料制备纯镍,先用CO还原粗氧化镍制备羰化镍,羰化后的产物为Co2(CO)8、Ni(CO)4已知反应为:‎ ‎①CO2(g)+C(s)⇌2CO(g)△H ‎②Ni(s)+4CO(g)⇌Ni(CO)4(g)△H<0.‎ Ni(CO)4的沸点‎43.2℃‎,熔点﹣‎19.3℃‎,分解温度‎135℃‎;Co2(CO)8沸点‎72℃‎,熔点‎31℃‎。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反应在‎900℃‎进行,温度升高,K增大,说明正反应△H>0‎ B. 蒸馏提取Ni(CO)4应选择的适宜温度范围是‎43.2℃‎﹣‎‎72℃‎ C. 蒸馏后采用‎230℃‎分解Ni(CO)4(g)制取金属镍,所获金属镍中常常含有碳 D. 提纯粗镍若简化为图装置,则温度T1>T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温度升高,K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故A正确;‎ B.蒸馏提取Ni(CO)4,应高于沸点,且避免混有Co2(CO)8,则选择的适宜温度范围是‎43.2℃-72℃‎,故B正确;‎ C.采用‎230℃‎分解Ni(CO)4(g)制取金属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Ni(CO)4(g)⇌Ni(s)+4CO(g)正向进行,CO浓度增大,反应2CO(g)⇌C(s)+CO2(g)平衡右移生成碳,导致所获金属镍中常常含有碳,故C正确;‎ D.在温度较低时Ni与CO化合生成Ni(CO)4,在温度较高时分解生成Ni和CO,因此T1<T2,故D错误;‎ 故选D。‎ ‎22.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H=-92.4 kJ/mol。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N2‎ H2‎ NH3‎ ‎①‎ ‎1‎ ‎3‎ ‎0‎ 放出热量a kJ ‎②‎ ‎2‎ ‎3‎ ‎0‎ 放出热量b kJ ‎③‎ ‎2‎ ‎6‎ ‎0‎ 放出热量c kJ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①>③‎ B. 三个容器内反应的平衡常数:③>①>②‎ C. 放出热量关系:a < b <92.4‎ D. H2的转化率:①> ②> 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③中反应物是①中的2倍,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③中氨气大于①中2倍,所以平衡时氨气体积分数:①<③,故A错误;‎ B.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①②③温度相同,其化学平衡常数相同,故B错误;‎ C.①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 ②是在①的基础上加入1mol氮气,平衡正向移动,放出的热量大于a,但是小于92.4kJ,所以存在a<b<92.4,故C正确;‎ D.②是在①的基础上加入1mol氮气,平衡正向移动,但是氢气的转化率增大,转化率②>①,故D错误;‎ 故选C。‎ ‎23.NO与CO在金属铑(Rh)的催化下发生反应2NO(g)+CO(g)=N2O(g)+CO2(g) ΔH,该反应过程经历如下两步:‎ 反应Ⅰ:NO(g)+CO(g)+Rh(s)=RhN(s)+CO2(g)  ΔH1=-33.44 kJ·mol-1;‎ 反应Ⅱ:RhN(s)+NO(g)=Rh(s)+N2O ΔH2=-319.35 kJ·mol-1。‎ 如图所示为该反应在无催化剂(a)和有催化剂(b)时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比图:‎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ΔH=-285.91 kJ·mol-1‎ B. E1为反应2NO(g)+CO(g)=N2O(g)+CO2(g)的活化能 C. E2为使用催化剂后降低的活化能 D. 使用合适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Ⅰ:NO(g)+CO(g)+Rh(s)=RhN(s)+CO2(g)  ΔH1=-33.44 kJ·mol-1,反应Ⅱ:RhN(s)+NO(g)=Rh(s)+N2O ΔH2=-319.35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I+反应Ⅱ得:2NO(g)+CO(g)=N2O(g)+CO2(g) ΔH=(-33.44 kJ·mol-1)+(-319.35 kJ·mol-1)=-352.79 kJ·mol-1,故A错误;‎ B.根据图像,E1为反应2NO(g)+CO(g)=N2O(g)+CO2(g)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活化能的差,故B错误;‎ C.根据图像,E2为该反应的反应热,故C错误;‎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D。‎ ‎24.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0‎ B. 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A)=10-2.294‎ D. ‎30℃‎时,B点对应状态的v(正)”、“<”、“=”)‎ ‎②T1______T2 (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c点条件下,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代号)‎ a.H2的消耗速率是CH3OH生成速率的2倍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CO和CH3OH的物质的量之和保持不变 ‎④计算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P=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1). 1076 (2). < (3). < (4).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Tl<T2 (5). bc (6). 16/MPa2‎ ‎【解析】‎ ‎【分析】(1)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计算;‎ ‎(2)①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②压强相同时,一氧化碳的转化率高,所以平衡正向移动,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结合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分析判断;③根据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含量不再改变分析判断;④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物质的物质的量,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 ‎【详解】(1)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H=2×436 kJ/mol +x kJ/mol -343 kJ/mol -413 kJ/mol×3-465 kJ/mol =-99 kJ/mol,解得x=1076,故答案为1076;‎ ‎(2)①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a、b两点的反应速率:v(a)<v(b),故答案为<;‎ ‎②CO(g)+2H2(g) CH3OH(g) ∆H1<0,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Tl<T2;故答案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Tl<T2;‎ ‎③a.H2的消耗速率是CH3OH生成速率的2倍,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CH3‎ OH的体积分数随着反应的进行增大,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可变,则混合气体的体积减小,密度增大,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根据C守恒,CO和CH3OH的物质的量之和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化学平衡,故d错误;故答案为bc;‎ ‎④a点的一氧化碳转化率为50%,总压为0.5MPa,‎ ‎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    1      2          0‎ 变化量(mol)    x        2x         x ‎ 平衡量(mol)  1-x      2-2x         x 而一氧化碳转化率为50%,所以x=0.5mol,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1mol+2mol-2x=3mol-2×0.5mol=2mol,Kp==16/MPa2,故答案为16/MPa2。‎ ‎28.(一)已知‎25 ℃‎时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数据如表所示:‎ 化学式 CH3COOH ‎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Ka=1.8×10-5‎ Ka1=4.3×10-7 Ka2=5.6×10-11‎ Ka=3.0×10-8‎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四种溶液:‎ a.CH3COONa  b.Na2CO‎3  ‎c.NaClO  d.NaHCO3‎ pH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编号填写)。‎ ‎(2)常温下,0.1 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变大的是________。‎ A.c(H+) B. C.c(H+)·c(OH-) D. E. ‎ ‎(3)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二)在常温下,下列五种溶液:‎ ‎①0.1mol•L﹣1NH4Cl溶液 ②0.1mol•L﹣1CH3COONH4溶液 ③0.1mol•L﹣1NH4HSO4溶液④0.1mol•L﹣1NH3•H2O和0.1mol•L﹣1NH4Cl的混合溶液 ⑤0.1mol•L﹣1NH3•H2O溶液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在上述五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_____;c(NH4+)最小的是_____。(填序号)‎ ‎(2)比较溶液②、③中c(NH4+)的大小关系是②_____③(填“>”“<”或“=”)。‎ ‎(3)在溶液④中,_____的浓度为0.1mol•L﹣1;NH3•H2O和_____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0.2mol•L﹣1。‎ ‎【答案】(1). a<d<c<b (2). BD (3). ClO-+CO2+H2O═HClO+HCO3- (4). ③ (5). ⑤ (6). < (7). Cl- (8). NH4+‎ ‎【解析】‎ ‎【分析】(一)(1)根据表格数据,酸性:CH3COOH>H2CO3>HClO>HCO3-。酸根离子对应酸的酸性越强,该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小,溶液的pH越小;‎ ‎(2)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氢离子与醋酸根离子物质的量增大,醋酸分子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减小,酸性减弱,结合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分析判断;‎ ‎(3)酸性强弱HClO>HCO3-,书写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二)(1)五种0.1mol/L含 NH4+的溶液,要考虑 NH4+的水解以及H+、CH3COO-等条件对 NH4+水解平衡的影响,依据另一种离子的影响分析判断;‎ ‎(2)醋酸根离子水解促进铵根离子水解,NH4HSO4 溶液中的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 ‎(3)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不变为0.1mol/L;依据溶液中氮元素的物料守恒分析判断。‎ ‎【详解】(一)(1)根据表格数据,酸性:CH3COOH>H2CO3>HClO>HCO3-。四种溶液的溶质都是强碱弱酸盐,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时,水解程度大小为:CO32->ClO->HCO3->CH3COO-,水解均显碱性,水解程度越大,碱性越强,所以碱性顺序是:Na2CO3>NaClO>NaHCO3>CH3COONa,即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CH3COONa<NaHCO3<NaClO<Na2CO3,即:a<d<c<b,故答案为a<d<c<b;‎ ‎(2)常温下,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氢离子与醋酸根离子物质的量增大,浓度减小,酸性减弱。‎ A、加水稀释醋酸,氢离子浓度减小,故A错误;‎ B、加水稀释醋酸过程中,促进醋酸的电离,氢离子物质的量增大,醋酸分子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增大,故B正确;‎ C、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故C错误;‎ D、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时,酸性减弱,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增大,故D正确;‎ E、温度不变,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即不变,故E错误;‎ 故答案为BD;‎ ‎(3)酸性强弱HClO>HCO3-,根据强酸制取弱酸,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离子方程式为ClO-+CO2+H2O═HClO+HCO3-,故答案为ClO-+CO2+H2O═HClO+HCO3-;‎ ‎(二)(1)以①0.1mol/L NH4Cl中铵根离子浓度略小于0.1mol/L为标准;②0.1mol/L CH3COONH4 醋酸根离子水解促进铵根离子水解,铵根离子浓度小于①;③0.1mol/L NH4HSO4 溶液中的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铵根离子浓度大于①,溶液显酸性;④0.1mol/L NH3•H2O和0.1mol/L NH4Cl混合液中,一水合氨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铵根离子浓度大于0.1mol/L,溶液呈碱性;⑤0.1mol/L NH3•H2O,一水合氨是弱碱存在电离平衡,电离程度较小,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远小于0.1mol/L,小于①,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pH最小的是③,铵根离子浓度最小的是⑤,故答案为③;⑤;‎ ‎(2)根据(1)的分析,②0.1mol/L CH3COONH4 醋酸根离子水解促进铵根离子水解,铵根离子浓度小于①;③0.1mol/L NH4HSO4 溶液中的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铵根离子浓度大于①,c(NH4+):②<③,故答案为<;‎ ‎(3)④0.1mol/L NH3•H2O和0.1mol/L NH4Cl混合液中,氯离子浓度不变为0.1mol/L;根据氮元素守恒得到NH3•H2O和NH4+浓度为0.2mol/L,故答案为Cl-;NH4+。‎ 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 ‎29.(一)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一处未画出,它是_____(填仪器名称)。‎ ‎(2)如果用0.50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根据此实验的数据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 ‎(3)利用50 mL 0.50 mol/L的稀盐酸与50 mL 0.55‎ ‎ mol/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H=_____ (取小数点后一位)。 ‎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4‎ ‎2‎ ‎27.0‎ ‎27.4‎ ‎27.2‎ ‎31.3‎ ‎3‎ ‎25.9‎ ‎25.9‎ ‎25.9‎ ‎29.2‎ ‎(4)上述(3)中的结果与中和热的理论值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 ‎(二)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体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__,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_____。‎ ‎(2)步骤⑤中,在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将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_____。‎ ‎(3)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 ‎(4)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mL。‎ ‎(5)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溶液的浓度:_____。‎ 滴定次数 待测体积(mL)‎ 标准烧碱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0.00‎ ‎0.30‎ ‎20.40‎ 第二次 ‎20.00‎ ‎4.00‎ ‎24.20‎ 第三次 ‎20.00‎ ‎2.00‎ ‎24.30‎ ‎【答案】(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偏小 (3). NaOH固体溶解放热,中和热的△H为负值 (4). -55.2kJ/mol (5). acd (6). ① (7). 偏大 (8). 偏小 (9). 当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10). 22.60 (11). 0.2150mol/L ‎【解析】‎ ‎【分析】(一)(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判断该装置缺少仪器;‎ ‎(2)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反应热偏大,结合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为负值分析解答;‎ ‎(3)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再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然后根据△H=-kJ/mol计算出反应热;‎ ‎(4)上述(3)中的中和热比中和热的理论值小。根据实验操作对放出的热量的影响分析判断;‎ ‎(二)(1)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没有用所装液体进行润洗;没有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 ‎(2)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导致消耗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 ‎(3)根据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4)滴定管的最小读数为0.01mL,滴定管0刻度在上方,结合图示液面判断溶液体积;‎ ‎(5)先根据数据的有效性,舍去第3组数据,然后求出1、2组平均消耗V(NaOH),接着根据c(待测)=计算。‎ ‎【详解】(一)(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多,但中和热的△H为负值,所以反应热偏大,△H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NaOH固体溶解放热,中和热的△H为负值;‎ ‎(3)3次温度差分别为:‎3.3℃‎,‎4.1℃‎,‎3.3℃‎,第2组数据偏差较大,舍去,温度差平均值为‎3.3℃‎,50mL0.50mol/L稀盐酸与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T=‎3.3℃‎,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100g×4.18J/(g•℃)×‎3.3℃‎=1.3794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5.2kJ/mol,故答案为-55.2kJ/mol;‎ ‎(4)上述(3)中的中和热比中和热的理论值小。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选;b.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其充分反应,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故b不选;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会导致热量损失大,温度差小,中和热的数值偏低,故c选;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盐酸测温度,盐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选;故答案为acd。‎ ‎(二)(1)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应用所装液体进行润洗,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NaOH溶液,导致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故答案为①;偏大;‎ ‎(2)步骤⑤中,在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造成V(标准)读数偏小,根据c(待测)=可知,c(待测)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3)滴定时,当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所以当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根据图示可知,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为22.60mL,故答案为22.60;‎ ‎(5)三次滴定消耗的体积为:20.10mL,20.20mL,22.30,舍去第3组数据,1、2组平均消耗V(NaOH)==20.15mL,c(待测)==0.2150mol•L-1,故答案为0.2150mol/L。‎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