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学案
八、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主要仪器 2.注意事项 (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若配制480 mL溶液应用500 mL容量瓶。 (2)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3.误差分析依据:cB==。 4.命题角度:一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二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迅速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反应方程式为: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3.注意事项:Fe(OH)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 (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 (2)胶头滴管须插入试管底部; (3)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或用如图所示改进装置。 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创设无氧环境。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气体制备流程: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验满——尾气处理。 3.注意事项 (1)制备装置中试管口要低于试管底、收集装置中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2)浓氨水(或浓铵盐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 (3)不能使用NH4Cl和NH4HCO3制备。 4.命题角度:物质制备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四)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1)氨气极易溶于水;(2)利用压强变化。 2.注意事项:(1)氨气应充满;(2)烧瓶应干燥;(3)装置不得漏气。 3.实验拓展:(1)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 4.命题角度:(1)原理、实验操作。(2)溶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五)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的CuO,CuO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 4.命题角度:“绿色化学”及尾气处理、SO2的性质及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六)铝热反应 1.药品:氧化铁、铝粉、氯酸钾固体、镁条。 2.原理:Fe2O3+2Al2Fe+Al2O3。 3.注意事项:(1)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2)铝粉与FeO、Fe2O3、CuO、Cu2O、MnO2、Cr2O3等发生铝热反应。 (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c酸·V酸=c碱·V碱。 2.主要仪器: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3.主要试剂:待测液、标准液、指示剂(酚酞、甲基橙)。 4.关键点:①准确测量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5.操作步骤:①查漏、洗涤、润洗 ;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③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6.注意事项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⑤滴定管必须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 (2)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紫色石蕊溶液,指示剂用2~3滴。 (3)数据处理:求算2~3次实验的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求浓度。 7.命题角度:滴定管的使用、误差分析依据c测=V标,V标偏大,c测偏大、利用滴定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八)铜的精炼 1.电解法精炼铜的原理: 阳极(粗铜):Cu-2e-===Cu2+; 阴极(纯铜):Cu2++2e-===Cu。 2.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变化: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形成“阳极泥”,电解质溶液中Cu2+逐渐变小。 3.命题角度:精炼原理应用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九)氯碱工业 1.实验原理: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2NaOH+H2↑+Cl2↑;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 2Cl-+2H2O2OH-+H2↑+Cl2↑。 2.电极产物判断:阴极产物H2和NaOH,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溶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3.命题角度:(1)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 (2)离子交换膜的原理和使用。 (十)石油的分馏 1.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铁架台,温度计,牛角管。 2.注意事项:(1)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2)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最多不超过。 (4)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 (5)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6)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3.命题角度:(1)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冷凝管中冷却水方向。(2)蒸馏原理应用。 (十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1.原理: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副反应:C2H5—OH+HO—C2H5C2H5—O—C2H5+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2.注意事项:(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浓硫酸不能最先加入);(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3)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液体中,以防液体倒吸。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3.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 (1)吸收乙酸,便于闻出(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2)溶解乙醇。 (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 4.命题角度:加入药品顺序、导管位置、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运用化学平衡提高乙酸乙酯转化率的措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