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重点、特长班)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重点、特长班)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个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A. 过滤、蒸馏、蒸发、分液 B. 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C. 蒸发、蒸馏、过滤、分液 D. 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装置图可知,从左到右各个装置进行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依次是过滤、蒸发、蒸馏、分液,故合理选项是B。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实际的是 ( ) A.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C. 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 D. 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会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故A错误; B.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故B正确; C. 实验室内不得品尝任何药品,故C错误; D. 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量筒不能用于药品的配制,故D错误。 答案选B。 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 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②①④⑤③ B. ④②⑤①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⑤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碳酸钠可以同时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没法除去,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将三种离子除完了,一起过滤,最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因此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④①③或⑤②④①③或⑤④②①③,故选C。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0.1 mol O3与3.36 L O2所含的原子数均为0.3 NA B. 4oC时,18mL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C. 标准状况下,22.4 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D. 1 mol/L 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3NA 【答案】B 【解析】A.因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所以无法计算3.36 L O2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 4oC时,水的密度是1g/mL,所以18mL H2O的质量是18g,物质的量是18g÷18g/mol=1mol,因1mol水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所以1mol水中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即原子总数是3NA,故B正确;C.因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而不是气体,所以无法计算22.4 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故C错误;D.因只给出了B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而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BaCl2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此题答案选B。 点睛:在判断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类的题时,常见的问题是只给出物质的体积,而不指明物质的状态,或者标准状况下物质的状态不为气体,所以求解时,一要看是否为标准状况下,不为标准状况无法直接用22.4 L•mol-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求n;二要看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否为气态,若不为气态也无法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求得n,如CCl4、水、液溴、SO3、己烷、苯等常作为命题的干扰因素迷惑学生。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H2O的质量为18g/mol B. 含有3.01×1023个氧原子的SO2分子的质量约为16g C. 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D.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及各物理量的单位进行判断。 【详解】A. 1 molH2O的质量为m(H2O)=M×n=18g/mol×1 mol=18g,A项错误; B. 3.01×1023个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O)=3.01×1023÷6.02×1023 mol-1=0.5mol,则n(SO2)=0.25mol,m(SO2)=0.25mol×64g/mol=16g,B项正确; C.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C项错误; D.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只能用于气体物质。1mol任何气体在标况时体积均为22.4L,D项错误。 本题选B。 6.两个体积相同容器,一个盛有O2,另一个盛有N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 密度 B. 质子数 C. 原子总数 D. 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体积相等的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A.根据ρ=知,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其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氧气和氮气的摩尔质量不等,所以其密度不等,故A错误; B.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14个质子,二者分子数相等,每个氧气分子和氮气分子中质子数不等,所以质子总数不等,故B错误; C.根据N=nNA知,分子数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其分子数相等,因为每个氧气分子和氮气中原子个数相等,所以总原子个数相等,故C正确; D.根据m=nM知,物质的量相等时,其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氧气和氮气的摩尔质量不等,所以其质量不等,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2.4L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一定是NA B. 常温常压下,32gO2和32gO3所含氧原子数都是NA C. 48gO2所含的分子数为3NA D. 标准状况下36 g H2O中原子的数目为6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则含有的碳原子数不一定是NA个,故A错误; 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32g无论是氧气还是臭氧,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均为n==2mol,氧原子数为2NA个,故B错误; C、48g氧气中的分子数目N=×NA=1.5NA,故C错误; D、36g水的物质的量为n==2mol,与水所处的状态无关,而1mol水中含3mol原子,故2mol水中含6mol原子,即6NA个,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有丁达尔效应 B. 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 Fe(OH)3胶体属于介稳体系 D. Fe3+、H+、Cl-在Fe(OH)3胶体中可以大量共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故A错误; B.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制备Fe(OH)3胶体,应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制备,故B错误; C.胶体比较稳定,属于介稳体系,故C正确; D.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故Fe3+、H+、Cl-不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Fe(OH)3↓+3HCl B. 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 C. Fe(OH)3胶体微粒能吸附阳离子,从而使Fe(OH)3胶体带有一定电荷 D. 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将饱和的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故A错误; B项、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当溶液变成红褐色时,停止加热,不能在长时间加热得原因是胶体会受热聚沉,故B错误; C项、氢氧化铁胶体不带电,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故C错误; D项、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10.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 A. Mg2+、Na+、SO42-、Cl- B. Ba2+、K+、HCO3-、NO3- C. Na+、K+、OH-、Cl- D. Na+、Cu2+、SO42-、N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Mg2+、Na+、SO42-、Cl-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也不与氢离子反应,且为无色透明溶液,故A正确; B项、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项、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故C错误; D项、铜离子为蓝色离子,不满足溶液为无色溶液的要求,故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关于物质检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往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 B. 往某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Ca2+ C.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往某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产生气体,则原溶液一定显酸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为碳酸钡,则原溶液可含有CO32-,不一定含有SO42-,故A错误; B.往某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Ba2+,不一定含Ca2+,故B错误; C.无色无味的气体可为二氧化碳,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HCO3-,或者二者都有,故C错误; D. Na2CO3溶液与酸反应(酸性强于碳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往某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产生气体,则原溶液一定显酸性,故D正确; 答案选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 B. 石墨有较好的导电性,所以石墨属于电解质 C. 液态氯化氢、固态氯化钠均不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氯化钠均不是电解质 D. 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硝酸钾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石墨虽能导电,但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液态氯化氢、固体氯化钠均不导电,但是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所以氯化氢、氯化钠均是电解质,故C错误; D.蔗糖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均不导电,而且属于化合物,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 钠与水的反应: C. 氢氧化铜溶于盐酸:Cu2++2OH-+2H+=Cu2++2H2O D. 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H2O = 2H++Cl-+ClO—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难溶于水,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故A正确; B.钠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B错误; C.氢氧化铜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故C错误;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是弱酸,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4.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B. 置换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D. 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化合价变化,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A正确;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部分化合反应如果有电子转移,表现为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A。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H++OH-+=H2O+BaSO4↓ C.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Ca2++2OH-+CO2=CaCO3↓+H2O D. 铜片跟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Cu2++2Ag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错误;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B错误; C.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故C错误; D.硝酸银溶液与铜反应生成银和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Cu═2Ag+Cu2+,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6.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铜绿”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化合价变化的有三种元素 B. O2得电子,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C. 由此反应可知,化合反应一定是还原反应 D. 0.2molCu参与反应消耗O2的体积为2.24L 【答案】B 【解析】 【详解】2Cu+O2+CO2+H2O═Cu2(OH)2CO3中,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气中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A.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其中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气中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变价的只有Cu、O两种元素,故A错误; B.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化钠与水生成氢氧化钠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未指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消耗O2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7.(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原子总数之比为___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4 g H2、11.2 L O2、1 mol H2O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 (3)标况下,1.92 g 某气体的体积为 672 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4)已知某硫酸溶液的密度为 1.84 g/cm3,质量分数为 98%,则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答案】(1). 1∶1 (2). 5∶3 (3). 4∶11 (4). H2 (5). H2O (6). H2O (7). 64 (8). 18.4 mol/L 【解析】 【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等,n===结合分子的构成以及ρ=计算(1)~(3);根据c=计算(4)。 【详解】(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等,由n==可知,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分子数之比为1∶1,物质的量之比为1∶1,原子总数之比为5∶3;由ρ==可知,密度之比为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6∶44=4∶11,故答案为:1∶1;5∶3;4∶11; (2)n(H2)==2mol,n(O2)==0.5mol,n(H2O)=1mol,由n= ==可知,分子数最多的是H2,质量最大的是H2 O,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体积最小,故答案为:H2;H2O;H2O; (3)标况下672m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3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64g/mol,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故答案为:64; (4)根据c===18.4mol/L,故答案为:18.4 mol/L。 18.已知A、B、C、D四种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A B C D 分散到水中 悬浊液 无色溶液 液体分层,且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 无色溶液 熔点/℃ 1 452 -21.3 -11.5 801 沸点/℃ 1 703 78.9 117 1 210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已知A与D不发生反应,且均不与水反应。 ①欲从A、D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D,需进行的操作:a溶解;b_________(填操作名称,下同);c____________。 ②上述a、b、c操作过程中均需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_。 (2)从B的水溶液中分离出B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 (3)从C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C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 【答案】(1). 过滤 (2). 蒸发结晶 (3). 玻璃棒 (4). 蒸馏 (5). 分液 (6). 分液漏斗、烧杯 【解析】 【分析】(1)①根据A分散到水中得到悬浊液,说明A难溶于水,D得到无色溶液缓慢D易溶于水,据此分析解答;②根据a、b、c操作中使用的仪器进行判断; (2)根据B的沸点选择操作方法; (3)根据C与水互不相溶,选择分离方法及使用的玻璃仪器。 【详解】(1)①根据表中数据,A分散到水中得到悬浊液,D得到无色溶液,可以通过先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A,最后通过蒸发溶液得到固体D,故答案为:过滤;蒸发结晶; ② 溶解时用到玻璃棒搅拌,以便加速溶解;过滤时用到玻璃棒引流,蒸发时用到玻璃棒搅拌,a、b、c操作过程中均需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玻璃棒,故答案为:玻璃棒; (2)由于B的沸点为78.9℃,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与水分离,故答案为:蒸馏; (3)根据表中数据,C与水互不相溶,且密度大于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与水分离,所需的玻璃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烧杯,故答案为:分液;分液漏斗、烧杯。 19.①CO2 ②铜 ③硫酸溶液 ④Na2CO3•10H2O晶体 ⑤NaHSO4固体 ⑥Ba(OH)2固体 ⑦Al2(SO4)3固体 ⑧氨水 ⑨稀硝酸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将⑥的溶液滴加到⑤的溶液中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aHSO4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④⑤⑥⑦ (2). ②③⑧⑨ (3). Ba2++OH-+H++SO42-═BaSO4↓+H2O (4). H++HCO3-=CO2↑+H2O 【解析】 【分析】(1)根据电解质是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金属和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据此分析判断; (2)将⑥的溶液滴加到⑤的溶液中至恰好沉淀为止时,假设NaHSO4物质的量为1mol,则需要1mol 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据此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NaHSO4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据此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详解】(1)①CO2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②铜属于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可以导电; ③硫酸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是电解质的溶液,可以导电; ④NaCO3•10H2O晶体属于盐,属于电解质,不能导电; ⑤NaHSO4固体属于盐,属于电解质,不能导电; ⑥Ba(OH)2固体属于碱,属于电解质,不能导电; ⑦Al2(SO4)3固体属于盐,属于电解质,不能导电, ⑧氨水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可以导电; ⑨稀硝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可以导电, 属于电解质的有:④⑤⑥⑦,能导电的是:②③⑧⑨,故答案为:④⑤⑥⑦;②③⑧⑨; (2)将⑥的溶液滴加到⑤的溶液中至SO42-恰好沉淀为止时,假设NaHSO4 物质的量为1mol,则需要1mol 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故答案为:Ba2++OH-+H++SO42-═BaSO4↓+H2O; (3)NaHSO4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故答案为:H++HCO3-=H2O+CO2↑。 20.实验室需要配制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480mL。完成下列各题。 (1)应选择规格为_______mL的容量瓶,该容量瓶上除注明规格外,还_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温度 b.浓度 c.压强 d.刻度线 (2)用电子天平称取_____gNaOH。 (3)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加适量蒸馏水将其溶解,待冷却后将溶液移入容量瓶中。 (4)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_____________2~3次,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5)向容量瓶内加水至接近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地加水至刻度线。 (6)最后塞好瓶塞,摇匀,将配好的溶液移入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7)分析下列操作可能会对氢氧化钠溶液浓度造成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氢氧化钠溶解后,未冷却即转移_________。 ②定容时仰视___________。 【答案】(1). 500 (2). ad (3). 20.0 (4). 烧杯和玻璃棒 (5). 偏高 (6). 偏低 【解析】 【分析】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配制480mL 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根据m=cVM计算出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根据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完成实验;根据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误差。 【详解】(1)实验室配制480mL 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室中没有480mL的容量瓶,需要选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容量瓶上除注明规格外,还温度和刻度线,故答案为:500;ad; (2)实验室配制480mL 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配制500mL1.0mol/LNaOH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mol×1.0mol/L×0.5L=20.0g,故答案为:20.0; (4)实验中要对烧杯、玻璃棒进行洗涤操作,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否则会使得溶质的物质的量n偏小,结果偏低,故答案为:烧杯和玻璃棒; (7)①氢氧化钠溶解是放热过程,溶解后,体积膨胀,如果未冷却即转移,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21.取1.43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 100 ml 溶液 。 求:(1)Na2CO3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 (2)取出20ml该溶液用蒸馏水稀释,使Na2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为0.04mol/L,求加入蒸馏水的体积(设稀释时,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忽略不计)___________ 【答案】(1). 0.05mol/L (2). 5 mL 【解析】 【详解】(1) 1.43g 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为1.43/286=0.005mol;取1.43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 100 ml 溶液,溶液中溶质Na2CO3物质的量浓度为0.005/0.1=0.05 mol/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05mol/L。 (2)溶液是均一的,取出20ml溶液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等,根据稀释定律,可以知道稀释后溶液体积为0.05×20/0.04=25 mL,根据稀释时,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忽略不计,则溶液体积具有加和性,故加入水的体积为25-20=5m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5mL。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