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1/03/bd11974f472f79722350a890725754c9/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1/03/bd11974f472f79722350a890725754c9/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1/03/bd11974f472f79722350a890725754c9/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选修)试卷(2019.1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Br 8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打好包括污染防治在内的“三大攻坚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植树造林,以增加植被面积 B. 将煤进行气化处理,以减少粉尘、酸雨的危害 C. 乙醇汽油代替传统汽油,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D. 含酚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以减少成本投入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等,符合污染防治的要求,故A不选; B.将煤进行气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又可减少酸雨的危害,符合节能减排和谐发展的主题,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符,故B不选; C.乙醇汽油是可再生能源,可以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保,符合要求,故C不选; 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不符合要求,故D选; 故选D。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苯的比例模型: B. 乙酸的结构式:C2H4O2 C. 羟基的电子式: D. CH2=CHCH=CH2的系统命名:1,3—二丁烯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苯为平面结构,苯分子中存在6个H和6个C,所有碳碳键完全相同,苯的比例模型为:,故A正确; B.C2H4O2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为:,故B错误; C.羟基是电中性基团,氧原子与氢原子以1对共用电子对连接,电子式为,故C错误; D.CH2=CHCH=CH2的命名错误,应该为1,3-丁二烯,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羟基不带电,注意与氢氧根离子的区分。 3.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A. 苯的同系物 B. 醇 C. 醚 D. 芳香烃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不含苯环,不是苯的同系物,属于环烷烃,故A错误; B.是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属于醇,故B正确; C.含有羰基,属于酮,故C错误; D.含有苯环,除了C、H两种元素外,还含有Cl、N元素,属于芳香烃的衍生物,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物质不属于石油化工产品的是 A. 煤焦油 B. 乙烯 C. 汽油 D. 柴油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焦炉气等产物,煤焦油是煤加工的产品,不是从石油得到的,故A选; B、乙烯是石油加工得到的产品,属于石油化工产品,故B不选; C、汽油是石油加工得到的产品,属于石油化工产品,故C不选; D、柴油是石油加工得到的产品,属于石油化工产品,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了解石油的综合利用及其产品是解题的关键。石油的综合利用一般有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催化重整等,产品有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沥青等。 5.某有机物的蒸气跟足量O2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CO24.48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和5.4 g H2O。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中肯定不含氧元素 B. 分子中C、H、O个数比为1∶3∶1 C. 若该有机物中含氧元素,则该有机物一定为乙醇 D. 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该有机物一定是乙烷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标准状况下4.48L C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5.4g水的物质的量为=0.3mol,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原子数为N(C)∶N(H)=0.2mol∶(0.3mol×2)=2∶6=1∶3,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题中信息无法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题中信息无法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 C.若该有机物中含氧元素,该有机物不一定为乙醇,也可能为乙二醇、乙醚等,故C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该有机物中N(C)∶N(H)=1∶3,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一定不存在氧元素,分子式为C2H6,该有机物一定是乙烷,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若该有机物中含氧元素,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H6O或C2H6O2 等,不一定为乙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醛只有OHC—CHO B. 螺(33)烷()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吸收峰 C. 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己烯、四氯化碳 D. 乙醛和丙烯醛(CH2=CHCHO)不互为同系物,两者分别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互为同系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醛基的式量为29,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醛可能OHC—CHO,也可能为CH3CH2CHO,故A错误; B.螺(33)烷()中有2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吸收峰,故B错误; C.己烯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苯与高锰酸钾分层后苯在上层、四氯化碳与高锰酸钾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C正确; D.乙醛和丙烯醛(CH2=CHCHO)的结构不相似,所以二者一定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分别生成乙醇和丙醇,结构相似,所以与氢气加成的产物属于同系物,故D错误; 故选C。 7.图是网络表情包“苯宝宝装纯(醇)”,该分子由“苯宝宝”与羟基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分子属于醇 B. 该分子中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C. 该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为粉红色 D. 该分子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丙基(-C3H7)取代所得的同分异构体最多有3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分子中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是苯酚,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装醇”说明不是醇,该分子中的羟基不是醇羟基,不属于醇,属于酚,故A错误; B.该分子为苯酚,只含有一种含氧官能团——羟基,故B错误; C.苯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为粉红色,故C正确; D.当-C3H7为正丙基,甲苯苯环上的H原子种类有3种,所以有3种同分异构体。当-C3H7为异丙基,甲苯苯环上的H原子种类有3种,所以有3种同分异构体,故所得有机产物共有6种,故D错误; 故选C。 8.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该物质可由炔烃B与H2加成获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炔烃B的分子式为C8H14 B. 炔烃B的结构可能有3种 C. 有机物A的一氯取代物只有4种 D. 有机物A与溴水混合后立即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能够与氢气加成生成的炔烃只能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炔烃B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C8H14,故A正确; B.炔烃B的结构为,只有1种,故B错误; C.有机物A中有5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一氯取代物有5种,故C错误; D.有机物A属于烷烃,与溴水不能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烷烃与溴水不反应,可以在光照时与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9.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差异的是 A. 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B. 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C. 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才发生反应,而苯酚与浓溴水混合就能发生反应 D. 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甘油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后者产生的氢气比前者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苯酚中,由于苯环对-OH的影响,酚羟基具有酸性,对比乙醇,虽含有-OH,但不具有酸性,能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差异,故A不选;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说明苯基对甲基的性质有影响,使苯环的侧链甲基易被氧化,能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差异,故B不选; C.苯酚与浓溴水混合就能发生反应,说明含有-OH时,苯环上氢原子更活泼,可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差异,故C不选; D.乙醇和乙二醇都含有羟基,但羟基数目不同,生成氢气的量不同,不能说明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故D选; 故选D。 10.下列反应中,有机产物只有一种的是 A. 乙醇与氧气在铜催化下的氧化反应 B. 丙烯(CH3CH=CH2)与HBr的加成反应 C. 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生成一硝基甲苯的反应 D. 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醇与氧气在铜催化下反应,为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所以其产生的有机物是1种,故A选; B.丙烯不是对称结构,与HBr发生加成反应,Br原子有2种位置连接,可以生成BrCH2CH2CH3,、CH3CHBrCH3,故B不选; C.甲苯发生硝化反应时,甲基的邻、对位均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硝基甲苯有邻、对位产物,故C不选; D.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可发生1,2-加成或3,4加成或1,4-加成,有机产物可有3种,故D不选; 故选A。 11.下列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是 A. CH3OH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醇分子中只有1个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不能生成碳碳不饱和键,故A错误; B.中氯原子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够发生消去反应,但生成的不是烯烃,是炔烃,故B错误; C.与-Br相连C的邻位C上没有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与-OH相连C的邻位C上有H,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明确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分子中的两个氯原子都能消去生成炔烃,若消去一个氯原子,生成的产物不是烃,是卤代烃。 12.下列有机反应对应的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 2CH3CHO+O22CH3COOH 氧化反应 B. 2CH3OH CH3OCH3+H2O 消去反应 C. nHOCH2CH2OH 加聚反应 D. CH2=CH2 + Cl2 CH2=CHCl + HCl 加成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醛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酸,反应方程式为2CH3CHO+O22CH3COOH,为氧化反应,故A正确; B.2CH3OH CH3OCH3+H2O没有形成不饱和键,不是消去反应,是-OH上H被取代,为取代反应,故B错误; C.nHOCH2CH2OH,产物中有小分子,不是加聚反应,属于缩聚反应,故C错误; D.CH2=CH2 + Cl2 CH2=CHCl + HCl,反应生成了HCl,不是加成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3.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不纯物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C2H5OH(H2O) Na 蒸馏 B CH4(C2H4) 溴水 洗气 C 苯(苯酚) 浓溴水 过滤 D 甲苯(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分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2H5OH和H2O均能与Na反应,应选CaO、蒸馏法分离,故A错误; B.乙烯与溴水能够发生加成反应,而甲烷不能,洗气可分离,故B正确; C.溴及生成的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不能除杂,应选NaOH洗涤后分液,故C错误; D.甲苯被氧化生成苯甲酸,苯甲酸与苯互溶,不能得到纯净的苯,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D,要注意苯是常见的有机溶剂,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因此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般能被苯溶解,不能除去。 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NH3·H2O=AgOH↓+NH4+ B.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醋酸:HCO3-+CH3COOH =CO2↑+H2O+CH3COO- C. 乙醛与新制的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反应:CH3CHO+2Cu(OH)2+2OH-CH3COO-+2CuO↓+3H2O D. 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2+Na2CO3 =2+CO2 +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银氨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Ag++2NH3•H2O═[Ag(NH3)2]++2H2O,故A错误; B.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醋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CH3COOH→CH3COO-+H2O+CO2↑,故B正确; C.乙醛与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加热至沸腾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离子方程式:CH3CHO+2Cu(OH)2+OH- Cu2O↓+CH3COO-+3H2O,故C错误; D.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二者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C6H5OH+CO32-→C6H5O-+HCO3-,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苯酚的酸性小于碳酸,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酸性,应该生成碳酸氢钠。 15.下列实验装置、操作均正确的是 A. 分离乙醛和水 B. 证明碳酸比苯酚酸性强 C. 产生光亮的银镜 D. 实验室制备乙烯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醛和水混溶,不能分液分离,应用蒸馏法,故A错误; B.醋酸易挥发,醋酸与苯酚钠也能反应,图中装置不能比较碳酸、苯酚的酸性,故B错误; C.碱性条件下-CHO可发生银镜反应,应该水浴加热,且试管中液体太多,故C错误; D.乙醇在浓硫酸、170℃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装置和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CH3CH2BrCH2CH3OHCH3CHO B. CH3CH2OHCH2=CH2 C. D. AgNO3(aq)[Ag(NH3)2]OH(aq)Ag(s) 【答案】C 【解析】 【详解】A.CH3CH2Br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应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不是生成乙醇,故A错误; B.乙醇在浓硫酸,140℃时发生分子间的取代反应生成乙醚,不是生成乙烯,故B错误;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沉淀,能够实现物质间的转化,故C正确; D.丙酮中没有醛基,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新戊烷互为同系物 B. 苯与乙烯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C. 乙炔与苯在空气中燃烧均产生黑烟 D. 常温下乙醇与苯酚均与水任意比互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的名称为新戊烷,是同一种物质,故A错误; B.苯与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乙烯含有C=C,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乙炔与苯的含碳量相同,都比较高,所以在空气中燃烧时均产生黑烟,故C正确; D.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温度高于65℃时,才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故D错误; 故选C。 1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酒精可勾兑饮用 B. 乙二醇可用于配制汽车防冻液 C. 用苯酚直接涂在皮肤上以杀菌消毒 D. 甲醛的水溶液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毒,能够危害人体健康,不能勾兑饮用,故A错误; B.乙二醇熔点低,可用于配制汽车防冻液,故B正确; C.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故C错误; D.甲醛有毒,食物不能用甲醛溶液来泡制,故D错误; 故选B。 19.有机物Y(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作用,可由化合物X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用FeCl3溶液鉴别X与Y B. X、Y分子中均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C. X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 1molX与溴水充分反应,最多消耗Br2的物质的量为2mol 【答案】AB 【解析】 详解】A.X中含有酚羟基,而Y没有,可以用FeCl3溶液鉴别X与Y,故A正确; B.X中连接醇羟基的C原子为手性碳原子,Y中连接乙烯基的C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所以X、Y中都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X分子中连接醇羟基的C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所以X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故C错误; D.X中苯环上酚羟基邻位H原子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X和溴水充分反应最多消耗溴3mol,故D错误; 故选AB。 2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苯的同系物X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不褪去 X中与苯环直接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 B 有机物Y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有机物Y中含有醛基 C 苯酚浊液中滴加NaOH溶液,浑浊变澄清 苯酚有强酸性 D 卤代烃Z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再直接滴入AgNO3溶液,未产生白色沉淀 卤代烃Z中一定不含氯原子 A. A B. B C. C D. D 【答案】CD 【解析】 【详解】A.苯的同系物X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不褪去,说明X中苯环的侧链没有被氧化,说明X中与苯环直接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结论正确,故A不选; B.醛基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该实验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机物Y中含有醛基,结论正确,故B不选; C.苯酚浊液中滴加NaOH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浊液变澄清,可知苯酚显酸性,不能说明苯酚显强酸性,结论错误,故C选; D.卤代烃Z与NaOH溶液共热后,发生水解反应,需要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才能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操作错误,故D选; 故选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按要求回答问题: (1)乙烯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2)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 (3)的键线式___________________。 (4) 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 (5)分子式为C8H8O,遇FeCl3溶液显紫色且苯环上还有1个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有___种。 (6)C4H10O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醇类且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7)CH2=CH-CH3加聚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C7H14 (3). (4). 2—丙醇 (5). 3 (6). (7). 【解析】 【分析】 (1)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 = CH2,据此书写电子式; (2)中拐点和端点都是碳原子,结合碳的四价判断其分子式; (3)在键线式中拐点和端点都是碳原子,其余的原子中除氢原子外,都需要注明,据此书写的键线式; (4) 的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上含有3个碳原子,在2号碳原子上含有羟基; (5)分子式为C8H8O,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苯环上含有羟基,且苯环上还有1个烃基,该烃基含有2个碳原子,为乙基,据此判断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6) 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属于醇类,醇分子中含有-OH,该有机物为丁醇,结合手性碳原子的概念分析书写结构简式; (7)CH2=CH-CH3中含有碳碳双键,模仿乙烯的加聚反应书写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 【详解】(1)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H2 = CH2,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中拐点和端点都是碳原子,结合碳的四价,其分子式为C7H14,故答案为:C7H14; (3)在键线式中拐点和端点都是碳原子,其余的原子中除氢原子外,都需要注明,因此的键线式为,故答案为:; (4) 的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上含有3个碳原子,在2号碳原子上含有羟基,系统命名为2—丙醇,故答案为:2—丙醇; (5)分子式为C8H8O,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苯环上含有羟基,且苯环上还有1个烃基,该烃基含有2个碳原子,为乙基,存在邻位、间位和对位3种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3; (6) 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属于醇类,醇分子中含有-OH,该有机物为丁醇,可能结构有4种,分别为CH3CH2CH2CH2OH、CH3CH2CH(OH)CH3、(CH3)2CHCH2OH、C(CH3)3OH,只有CH3CH2CH(OH)CH3中与-OH相连的C连接4个不同基团,为手性碳,故答案为:CH3CH2CH(OH)CH3; (7)CH2=CH-CH3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聚反应,加聚产物为,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6),要注意手性碳原子的判断,手性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数目连接4个不同的基团。 22.已知:,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苯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C的所有原子______(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4)D分子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种。 (5)在上述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 是 (4). 2 (5). ①②③④ 【解析】 【分析】 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A为;由结合信息逆推可知B为;则A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由逆推可知D为 ,则B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为,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根据上述分析,B为,故答案为:; (3)有机物C为,苯环为平面结构,因此C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故答案为:是; (4)D为,苯环上有2种环境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故答案为:2; (5)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①为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②为取代反应,反应③为苯环上的溴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④为溴苯与浓硫酸发生的对位取代反应,反应⑤为苯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②③④,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23.丹参醇是存在于中药丹参中的一种天然产物。合成丹参醇的部分路线如下: 已知:① ② (1)A中的官能团名称为羰基和_______________。 (2)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 (3)B的分子式为C9H14O,则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4)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吸收峰,峰面积比为1:1:2:2。 (5)请补全以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中间产物①__________中间产物②__________中间产物③__________反应物④ _______反应条件⑤__________ 【答案】 (1). 碳碳双键 (2). 消去 (3). (4). 或 (5). (6). (7). (8). H2 (9). 催化剂、加热 【解析】 分析】 根据第(3)习题知,B的分子式为C9H14O,B发生信息①的反应生成C,则B为;C中去掉氢原子生成D,D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醇羟基变为碳碳双键,E发生一系列反应是丹参醇,据此分析解答(1)~(4); (5)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和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A()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羰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 (2)通过流程图知,D中的醇羟基转化为E中的碳碳双键,所以D→E的反应类为消去反应,故答案为:消去反应; (3)通过以上分析知,B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分子式为C9H6O3,不饱和度为=7,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②能发生银镜反应;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醛基为1,因此分子中还含有1个碳碳三键;③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吸收峰,峰面积比为1∶1∶2∶2。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或,故答案为:或; (5)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和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即中间产物①为,中间产物②为,中间产物③为,反应物④为H2,反应条件⑤为催化剂、加热,故答案为:;;;H2;催化剂、加热。 【点睛】本题的难点和易错点为(4)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要注意根据分子的不饱和度结合分子式分析判断苯环侧链的结构种类。 2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和溴化钠和水混合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并探究溴乙烷的性质。 有关数据见下表: 乙醇 溴乙烷 溴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深红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1.44 3.1 沸点/℃ 78.5 38.4 59 一.溴乙烷的制备 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加热装置、夹持装置均省略): H2SO4+NaBrNaHSO4+HBr↑ CH3CH2OH+HBrCH3CH2Br+H2O (1)图中沸石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A加热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均会使C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原因是A中发生了副反应生成了________;F连接导管通入稀NaOH溶液中,其目的主要是吸收_________等防止污染空气;导管E的末端须低于D中烧杯内的水面,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产品用上述溶液洗涤、分液后,再经过蒸馏水洗涤、分液,然后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后过滤,再将所得滤液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分约10.0g。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二.溴乙烷性质的探究 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溴乙烷的性质: (3)在乙中试管内加入10mL6mol·L-1NaOH溶液和2mL溴乙烷,振荡、静置,液体分层,水浴加热。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乙中试管里的NaOH溶液换成NaOH乙醇溶液,为证明产物为乙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装置。a试管中的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若无a试管,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b试管中,则b中的试剂可以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暴沸 (2). Br2 (3). HBr、SO2、Br2 (4). 使溴乙烷充分冷却 (5). 53.4% (6). 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7). 试管乙中分层现象消失 (8). 吸收乙醇 (9). 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 【解析】 【分析】 (1)产生的HBr是用NaBr和浓硫酸反应制备的,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结合溴离子具有还原性分析解答;反应产生SO2,Br2,HBr气体,均会污染大气;导管E的作用是冷凝溴乙烷,据此分析解答; (2)最终收集到10.0g馏分,为溴乙烷(CH3CH2Br),根据反应物中为10.0mL乙醇,结合反应方程式计算溴乙烷的理论产量,在计算产率; (3)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产生的NaBr和乙醇均易溶于水,而溴乙烷难溶于水,据此分析解答; (4)产生的乙烯中可能会混入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应先除去混有的乙醇,再验证乙烯,结合乙烯和乙醇的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试剂。 【详解】(1)加入沸石可以防止液体加热是发生暴沸;产生的HBr是用NaBr和浓硫酸反应制备的,若图甲中A加热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温度过高会使反应剧烈,产生橙色的Br2,均会使C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Br+H2SO4(浓)=Br2+SO2+2H2O;反应产生SO2,Br2,HBr气体,会污染大气,应用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导管E的作用是冷凝溴乙烷,导管E的末端须低于D的水面,可以使溴乙烷充分冷却,提高产率,故答案为:防暴沸;Br2;SO2,Br2,HBr;使溴乙烷充分冷却,提高产率; (2)10mL乙醇的质量为0.79×10g=7.9g,其物质的量为=0.172mol,所以理论上制得溴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72mol,其质量为0.172mol×109g/mol= 18.75g,实际上产量为10g,则溴乙烷的产率=×100%=53.4%,故答案为:53.4%; (3)在乙中试管内加入NaOH溶液和溴乙烷,振荡,二者发生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溴乙烷难溶于水,而产物均易溶于水,因此验证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反应完全的现象是试管乙中分层现象消失,故答案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试管乙中分层现象消失; (4)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反应的气体产物为乙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丙装置,随着反应的发生,产生的乙烯中可能会混有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应先用水除去混有的乙醇,再验证乙烯,所以a试管中的水的作用是:吸收乙醇;若无a试管,b试管中的试剂应为能与乙烯反应而不与乙醇反应,可考虑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故答案为:吸收乙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