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6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版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型突破7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的类型及突破方法课件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七章 题型突破 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的类型及突破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类试题是近几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在选择题或非选择题中年年都有考查。该题型命题角度灵活,通常把所要考查的有关速率与平衡的知识寓于图像之中,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通常该类试题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读图能力,接受、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核心素养,一般难度较大,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复习备考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该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准确获取图像信息,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和规律,找出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题。 栏 目 导 航 类型一 利用 “ 断点 ” 和 “ 接点 ” 突破外因改变与 v - t 图像的关系 类型二 利用分类思想突破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 类型一 利用“断点”和“接点”突破外因改变与 v - t 图像的关系 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连续或不连续的情况,根据出现 “ 接点 ” 或 “ 断点 ” 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 1 . 常见含 “ 断点 ” 的速率变化图像分析 t 1 时刻 所改 变的 条件 温度 升高 降低 升高 降低 无法实现 适合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 适合正反应为吸热的反应 压强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适合正反应为气体 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适合正反应为气体 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 催化剂 无法实现 正催化剂 负催化剂 2 . 常见含 “ 接点 ” 的速率变化图像分析 答案 A C A . t 1 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增大 N 2 O 3 的浓度,同时减小 NO 2 或 NO 的浓度 B . t 1 时刻改变条件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N 2 O 3 的转化率增大 C .在 t 2 时刻达到新的平衡后, NO 2 的百分含量不变 D .若 t 1 时刻将容器的体积缩小至原容器的一半,则速率 — 时间图像与上图相同 解析 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其实就是恒温、恒压条件下, t 1 时刻向容器中再充入一定量 N 2 O 3 (g) , N 2 O 3 浓度增大,由于容器体积增大, NO 2 、 NO 的浓度减小,则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新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 N 2 O 3 的转化率不变, NO 2 的百分含量不变故 A 、 B 错误, C 项正确;若 t 1 时刻将容器的体积缩小至原容器的一半,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D 错误。 ACDF (2) 判断 t 1 、 t 3 、 t 4 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 .增大压强 B .减小压强 C .升高温度 D .降低温度 E .加催化剂 F .充入氮气 t 1 时刻 ________ ; t 3 时刻 ________ ; t 4 时刻 __________ 。 (3) 依据 (2) 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________ 。 A . t 0 ~ t 1 B . t 2 ~ t 3 C . t 3 ~ t 4 D . t 5 ~ t 6 C E B A (4) 如果在 t 6 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 t 7 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类型二 利用分类思想突破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 Ⅰ . 经典图像分析 1 . 图像类型 (1) 物质的量 ( 或浓度 ) — 时间图像 例如,某温度时,在定容 ( V L) 容器中, X 、 Y 、 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 含量 — 时间 — 温度 ( 压强 ) (C% 指产物的质量分数, B% 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 根据达到平衡的先后可以判断是否使用催化剂、温度的高低和压强的大小,根据平衡时反应物的质量分数和产物的质量分数相对大小,并结合反应特点可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3) 恒压 ( 或恒温 ) 线 (α 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 c 表示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 图①,若 p 1 > p 2 > p 3 ,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Δ H < 0 ; 图②,若 T 1 > T 2 ,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 . 解题步骤 A p c (CO 2 ) > p b (CO 2 ) > p a (CO 2 ) ac 大于 小于 D A . T 1 > T 2 , Δ H > 0 B . T 1 < T 2 , Δ H > 0 C . p 1 > p 2 , a + b = c + d D . p 1 < p 2 , b = c + d 解析 由图 1 可知, T 2 > T 1 ,且由 T 1 → T 2 时, C % 减小,即升温平衡左移,故此反应的 Δ H < 0 ,所以 A 、 B 项均不正确;由图 2 知, p 2 > p 1 且压强改变 B% 不变,说明压强改变对此平衡无影响,由于 A 为固体,故 b = c + d ,所以 D 项正确, C 项错误。 A .该反应的 Δ H <0 ,且 p 1 < p 2 B .反应速率: v 逆 ( 状态 A)> v 逆 ( 状态 B) C .在 C 点时, CO 转化率为 75% D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 CH 3 OH ,达到平衡时 CH 3 OH 的体积分数不同 C 25% 0.5 p 不 Q p = K p (1) 先拐先平:在含量 ( 转化率 ) — 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2) 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Ⅱ . 几种新型图像的分析 新型图像往往根据实际工业生产,结合图像,分析投料比、转化率、产率的变化。此类题目信息量较大,能充分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高考中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此反应 __________( 填 “ 放热 ” 或 “ 吸热 ” ) ;若温度不变,提高投料比 [ n (H 2 )/ n (CO 2 )] ,则 K 将 __________( 填 “ 增大 ” 、 “ 减小 ” 或 “ 不变 ” ) 。 解析 当投料比一定时,温度越高, CO 2 的转化率越低,所以升温,平衡左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投料比的变化而变化。 放热 不变 则催化剂中 n (Mn)/ n (Cu) 约为 _________ 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2.0 解析 由图可知当催化剂中 n (Mn)/ n (Cu) 约为 2.0 时, CO 的转化率最大,生成的二甲醚最多。 注:曲线 a 表示 CH 3 OH 的转化率,曲线 b 表示 CO 的选择性,曲线 c 表示 CO 2 的选择性 请回答: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_ 。 A .反应适宜温度为 300℃ B .工业生产通常在负压条件下进行甲醇水蒸气重整 C .已知 CaO 催化剂具有更高催化活性,可提高甲醇平衡转化率 D .添加 CaO 的复合催化剂可提高氢气产率 ABC (2)260℃ 时 H 2 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画出 300℃ 时至 t 1 时刻 H 2 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________ 。 小于 AD (2) 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 ( 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 ) ,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 (b) 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 ( 氢气 )/ n ( 丁烷 ) 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图 (c) 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 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90℃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 n ( 氢气 )/ n ( 丁烷 ) 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 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 低温、低压 催化剂 (2) 图 a 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 460℃ 。低于 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 ________( 填 “ 是 ” 或 “ 不是 ” ) 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于 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双选,填序号 ) 。 A .催化剂活性降低 B .平衡常数变大 C .副反应增多 D .反应活化能增大 不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AC (3) 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 n ( 氨 )/ n ( 丙烯 ) 的关系如图 b 所示。由图可知,最佳 n ( 氨 )/ n ( 丙烯 ) 约为 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进料气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 __________ 。 1.0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7.5 1 新型催化剂能将反应 Ⅰ 活化能降低更多,使反应物更容易生成甲醇 (2) 以 CZZA/rGO 为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总量为 a mol) 的 CO 2 与 H 2 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 2 的平衡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率 ( 甲醇的选择率:转化的 CO 2 中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 ) 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① 在 553 K 时,反应体系内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mol 。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 CO 2 的平衡转化率增加但甲醇的选择率降低,请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0.0315 a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 Ⅰ 平衡逆向移动,而反应 Ⅱ 平衡正向移动且幅度更大, 所以 CO 2 的转化率增加,但甲醇的选择性却降低 8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 NO x 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 Ag - ZSW - 5 对 CO 、 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 NO 转化为 N 2 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若不使用 CO ,温度超过 775 K ,发现 NO 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n (NO)/ n (CO) = 1 的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 ________ 左右。 NO 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 分解反应进行 870 K F 400 K 、 1 MPa 尚未达到催化剂工作温度 ( 或尚未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 ) (1) 明确纵、横坐标表示的意义和图像的变化趋势。 (2) 理解实际工业生产原理,明确已知和所求,找出问题的切入点。 (3)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利用速率和平衡原理解决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