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课件(共51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课件(共51张PPT)

1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 1 考纲导学 考纲要求 命题预测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4. 等效平衡问题 1. 化学平衡概念及特点。该考点一般是穿插在其他考点中进行,难度较小。 2. 平衡常数计算及影响因素。该考点作为新课标的新增考查点,一直是近年来高考的“新宠”,考查形式为进行定量计算或影响因素,难度中等。 2 1 、已知常温常压下, N 2 ( g) 和 H 2 ( g) 反应生成 2 mol NH 3 ( g) ,放出 92.4 kJ 热量,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 1 mol N 2 和 3 mol H 2 ,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 Q 1 kJ ;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 0.5 mol N 2 和 1.5 mol H 2 、 1 mol NH 3 ,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 Q 2 kJ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Q 2 < Q 1 < 92.4 B. 2 Q 2 = Q 1 =92.4 C. Q 1 < Q 2 < 92.4 D. Q 1 = Q 2 < 92.4 A 热身题 3 2 、在 25℃ 时,密闭的体积为 2L 的容器中 X 、 Y 、 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物质的量 /mol 0.2 0.4 0 平衡物质的量 /mol 0.1 0.1 0.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反应达到平衡时, X 的转化率为 50% B .反应可表示为 X + 3Y 2Z ,其平衡常数为 1 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 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C 4 3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A(s)+2B(g)   C(g)+D(g), 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④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只能④ A 5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 __________ 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表示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 __________” 代替“ ===” 。 相同 考点一 1 、定义 可逆反应的定义强调“ 两同 ”,即“同一条件”和“同时” , 如反应: 2H 2 O=====2H 2 ↑ + O 2 ↑ 和 2H 2 + O 2 =====2H 2 O 反应条件不相同 , 故不为可逆反应。 电解 点燃 注意 6 N 2 + 3H 2 2NH 3 2SO 2 + O 2 2SO 3 2NO 2 N 2 O 4 I 2 + H 2 2HI Cl 2 + H 2 O HCl + HClO 此外,还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平衡等,大多数有机反应也是可逆反应。 2 .特点 可逆反应无论向哪个方向进行,也无论进行多长时间,都 不能反应完全 ;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 3 .常见的可逆反应 7 【 典例精析 】  例 1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SO 2 (g) + O 2 (g) 2SO 3 (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SO 2 、 O 2 、 SO 3 的浓度分别为 0.2 mol · L - 1 、 0.1 mol · L - 1 、 0.2 mol · L - 1 ,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 A . SO 2 为 0.4 mol · L - 1 、 O 2 为 0.2 mol · L - 1 B . SO 2 为 0.25 mol · L - 1 C . SO 2 、 SO 3 均为 0.15 mol · L - 1 D . SO 3 为 0.4 mol · L - 1 B 8 化学平衡状态,就是 在 一定条件 下可逆反应里,当 正反应速率 与 逆反应速率 相等 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 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的状态。 1 、定义: 强调四点 条件: 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与压强) 本质 :正反应速率 = 逆反应速率 现象: 各组分百分含量 ( 或质量 ) 、浓度(或体积分数)等保持 不变 对象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考点二 (同种物质) (不是相等) 此时的反应速率是指瞬时速率。 9 2. 平衡的条件、前提、本质、特点 例如: 2SO 2 +O 2 2SO 3 在相同的条件下,正向投入 2 mol SO 2 和 1molO 2 或逆向投入 2molSO 3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含量相等。 逆 —— 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 等 —— V 正 =V 逆(同种物质) 动 —— 动态平衡, 平衡时正逆反应均未停止,只是速率相等 定 变 —— 平衡时,各组分 含量 保持恒定 —— 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同 —— 是指化学平衡的 建立与途径无关 ,只要外界条件 相同 ,都可以建立相同的平衡状态。 10 3 、化学平衡的标志 ( 判断依据 ) 以 mA(g)+nB(g) pC(g)+qD(g) 为例 ( 1 )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来判断 ① 速率关系: V 正 = V 逆 化学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其本质就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凡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 v 正 = v 逆 的说法都是正确的。间接反映出 v 正 = v 逆 的说法常常有: (1) 单位时间内某化学键断裂的条数与单位时间内生成该化学键 ( 或另外的化学键 ) 的条数关系; (2) 单位时间内消耗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与生成该物质 ( 或其他物质 ) 的物质的量关系; (3) 给出在同一反应的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等等。 这类判断可总结为一句话“双向同时,符合比例”。 11 ①容器内 N 2 、 H 2 、 NH 3 三者共存 ②容器内 N 2 、 H 2 、 NH 3 三者浓度相等 ③ 容器内 N 2 、 H 2 、 NH 3 的浓度比恰为 1:3:2 ④t min 内生成 1molNH 3 同时消耗 0.5molN 2 ⑤t min 内,生成 1molN 2 同时消耗 3mol H 2 ⑥ 某时间内断裂 3molH-H 键的同时,断裂 6molN-H 键 ⑦容器内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⑧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⑨容器内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⑩容器内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平衡状态的判断 (⑤ ⑥ ⑧ ⑩) 例 2 、能够说明 N 2 + 3H 2 2NH 3 反应在密闭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12 选定反应中“变量”,即随反应进行而变化的量,当变量不再变化时,反应已达平衡。常见的变量有:气体的颜色;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压强 ( 2 )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来判断 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其特点表现为“三定”,即: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反应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一定、反应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一定。上述中的任一种都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即“特征量一定,达到平衡”。 ( 3 )利用“变量恒定,达到平衡”与“不变量”来判断 定量不变不可断,变量不变才可断 13 1.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 A( 固 )+2B( 气 ) C( 气 )+D( 气 ) 已达到平衡的而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B 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BC 2. 在一定温度的恒容容器中,反应 2NO 2    N 2 O 4 达平衡的标志是 (    ) (A) 混合气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 数值上 υ(NO 2 生成 )=2υ(N 2 O 4 消耗 ) (C)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 (D) 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 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不变 ADE 你来练 14 3. 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mA(g)+nB(g) pC(g) +qD(g) ,当系数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 v(A):v(B):v(C):v(D)=m:n:p:q ; 其中,能肯定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A 15 4、 可以证明可逆反应 N 2 (g) + 3H 2 (g) 2NH 3 (g) 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一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H - H 键断裂 ②一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6 个 N - H 键断裂 ③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 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⑤ NH 3 % 、 N 2 % 、 H 2 % 都不再改变 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 ⑦正反应速率 v (H 2 ) = 0.6 mol · L - 1 · min - 1 ,逆反应速率 v (NH 3 ) = 0.4 mol · L - 1 · min - 1 A .全部 B .②③④⑤⑥⑦ C .②③④⑤⑦ D .只有③④⑤⑥⑦ 16 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称是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 简称平衡常数 ) ,用符号 K 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 对于反应 : mA (g)+nB(g) pC(g)+qD(g) c p (C) · c q (D) c m (A) · c n (B) 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K = 2. 数学表达式: 考点三 注意:①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浓度指的是 平衡时候的浓度而不是初始浓度 , 也不是物质的量 。 ②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物质不包括 固体或纯液体 。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看作是 1 而不出现在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17 1) 如果反应中有 固体和纯液体 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如 :CaCO 3 (s) CaO(s)+CO 2 (g) CO 2 (g)+H 2 (g) CO(g)+H 2 O(l) 注意: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 K =c(CO 2 ) K =c(CO)/[c(CO 2 ) ·c(H 2 )] K =c(CrO 4 2- ) 2 c(H + ) 2 /c(Cr 2 O 7 2- ) 再如 : 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也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如: Cr 2 O 7 2- +H 2 O 2CrO 4 2- +2H + 18 例 N 2 (g) + 3 H 2 (g) 2NH 3 (g) K 1 = 1.60  10  3 1/2N 2 (g) + 3/2 H 2 (g) NH 3 (g) K 2 = 3.87  10  2   2) 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 具体反应 方程式的平衡常数。若反应 方向改变 ,则 平衡常数改变 。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 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 ,尽管是同一反应, 平衡常数也会改变,但意义不变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关联 。 K 1  K 2 , K 1 = K 2 2 H 2 O+CO CO 2 + H 2 K 1 CO 2 + H 2 H 2 O+CO K 2 K 1 =1/K 2 19 3) 多重平衡规则 : 若干方程式相加 ( 减 ) ,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平衡常数之乘积 ( 商 ) 例题 : 2NO (g) + O 2 (g) 2NO 2 K 1 --- ① 2NO 2 (g) N 2 O 4 K 2 ---- ② 2NO (g) +O 2 (g) N 2 O 4 (g) K 3 --- ③ ③ =①+② K 3 =K 1 . K 2 20 平衡常数的单位: 对于反应 : mA (g)+nB(g) pC(g)+qD(g) c p (C) · c q (D) c m (A) · c n (B) 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K = 3. 平衡常数的单位 一般不写 21 (1) 平衡常数 K 与只与 温度 有关,与 浓度、压强无关 , 与平衡移动的方向无关 。 4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及平衡常数的意义 (2) 平衡常数 K 值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 值越大, 表示反应正向 进行的程度越大, 反应物的 转化率越大; K 值越小, 表示反应 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越不完全, 反应物的 转化率越小。 (3) 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反应程度的关系。 一般来说,反应的平衡常数 K≥10 5 ,认为 正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 K ≤10 -5 则认为这个反应的 正反应很难进行 ( 逆反应较完全)。 22 例 3 .化学平衡常数 K 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如下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 NO 分解产生 O 2 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1 = c(N 2 ) · c(O 2 ) B .常温下,水分解产生 O 2 ,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 5×10 - 80 C .常温下, NO 、 H 2 O 、 CO 2 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 O 2 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O > H 2 O > CO 2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 2NO(g) N 2 (g) + O 2 (g) K 1 = 1×10 - 30 2H 2 (g) + O 2 (g) 2H 2 O(l) K 2 = 2×10 81 2CO 2 (g) 2CO(g) + O 2( g) K 3 = 4×10 - 92 23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 A 点与 C 点的化学反应速率 v A < v C C .在反应进行到 D 点时, v 正 > v 逆 D . A 点与 D 点相比, D 点的 K 更大 即时训练 (2009 · 菏泽阶段考试 ) 实验室将 I 2 溶于 KI 溶液中,配制浓度较大的碘水,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反应: I 2 (aq) + I - (aq) I 3 - (aq), 上述平衡体系中, I 3 - 的物质的量浓度 c(I 3 - ) 与温度 T 的关系如图所示 (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D 24 ( 1 )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利用平衡常数可从定量的角度解释恒温下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对于可逆反应 : mA(g)+nB (g) pC(g)+qD(g) Q C > k , 未达平衡, 逆向进行 。 Q C = k, 达平衡, 平衡不移动 。 Q C < k, 未达平衡, 正向移动。 Qc ------ 浓度商 此时浓度是任意时刻的浓度 25 【 典例精析 】   例 4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发氢能、研制燃料电池、发展低碳经济是化学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氢气通常用生产水煤气的方法制得。其中 CO(g) + H 2 O(g) CO 2 (g) + H 2 (g)   Δ H <0 。在 850 ℃ 时,平衡常数 K = 1 。 (1) 若降低温度到 750 ℃ 时,达到平衡时 K ________1 。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大于 26    (2)850 ℃ 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 1.0 mol CO 、 3 mol H 2 O 、 1.0 mol CO 2 和 x mol H 2 ,则: ①当 x = 5.0 时,上述反应向 ________( 填 “ 正反应 ” 或 “ 逆反应 ” ) 方向进行。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 x 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 。 ③在 850 ℃ 时,若设 x = 5.0 和 x = 6.0 ,其他物质的投料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 H 2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a % 、 b % ,则 a ________ b ( 填 “ 大于 ”“ 小于 ” 或 “ 等于 ” ) 。 x <3 小于 逆反应 已知在 850 ℃ 时,平衡常数 K = 1 。 27 (2) 判断可逆反应的反应温度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根据平衡状态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以 计算出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从而判断反应温度。 ( 3 )用于计算平衡浓度、物质的量分数、转化率等。 28 例 5. 温度为 T 时,向 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 mol PCl 5 ,反应 PCl 5 (g)===PCl 3 (g) + Cl 2 (g) 经过一 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 /s 0 50 150 250 350 n (PCl 3 )/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在前 50s 的平均速率 v (PCl 3 ) = 0.0032 mol · L - 1 · s - 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 c (PCl 3 ) = 0.11 mol · L - 1 ,则反应的 Δ H <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0 mol PCl 5 、 0.20 mol PCl 3 和 0.20 mol Cl 2 ,反应达到平衡前 v ( 正 )> v ( 逆 )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2.0 mol PCl 3 和 2.0 mol Cl 2 ,达到平衡时, PCl 3 的转化率小于 80% C 29 例如: 不同温度时,反应 : H 2 (g)+I 2 (g) 2HI(g), 的浓度 平衡常数与温度 的关系如下: △ 温度 623K 698K 763K 浓度平衡常数 66 .9 54.4 45.9 通过改变温度,平衡常数大小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上可逆反应的 正方向是放热反应 . 若升高温度, 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 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 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30 例 6  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恒容时,温度升高, H 2 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的正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 H 2 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 + H 2 O CO 2 + H 2 A 31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反应为 反应 ( 填“吸热”“放热” ) 。 (2) 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混合气体中 c(CO) 不变 c . v 正 (H 2 ) = v 逆 (H 2 O) d . c(CO 2 ) = c(CO) 吸热 bc 即时训练.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 2 (g) + H 2 (g) CO(g) + H 2 O(g) ,其化学平衡常数 K 和温度 T 的关系如下表: 32 (3) 某温度下, 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CO 2 和 1 mol H 2 充分反应达平衡时, CO 平衡浓度为 0.25 mol/L ,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4) 若在 (3) 所处的温度下,在 1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CO 2 和 3 mol H 2 充分反应达平衡时, H 2 的物质的量为 。 a .等于 1.0 mol b. 大于 1.0 mol c .大于 0.5 mol d .无法确定 830 b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33 等效平衡 考点三 一定条件下 ( 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 ) ,对同一可逆反应,只是起始时加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 任何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 ( 或物质的量分数 ) 均相同 ,这样的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等效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 与外界条件和物质用量有关 。 1 、定义 按照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把起始物转化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的物质,通过对比两种情况下对应组分的起始量是 相等,还是等比 ,来判断化学平衡是否等效 ( 即 “ 一边倒 ”) . 2 .分析方法 34 等同等效平衡( T、V、 量相等) 等比等效平衡( T、P、 量倍比) 3 、等效平衡的类型及判断 判断等效平衡的方法时要注意外界条件 35 条件 等效条件 结果 恒温恒容 (△n(g)≠0) 恒温恒容 (△n(g)=0) 恒温恒压 等效平衡问题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 量相同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 n 、 c 均相同 ( 等同平衡 )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 等比例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相同, n 、 c 同比例变化 ( 可以是等同也可以是等效平衡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 等比例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 c 相同, n 同比例变化 ( 同上 ) 36 例 7 、 某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N 2 和 3molH 2 , 使之反应合成 NH 3 ,平衡后测得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m 。若 T 不变,只改变起始加入量,使之反应平衡后 NH 3 的体积分数仍为 m ,若加入 N 2 、 H 2 、 NH 3 物质的量用 X 、 Y 、 Z 表示应满足:( 1 ) 恒定 T 、 V : [1] 若 X=0 , Y=0 ,则 Z=----------- 。 [2] 若 X=0.75mol , Y=---------- , Z=---------- 。 [3]X 、 Y 、 Z 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 。 ( 2 ) 恒定 T 、 P : [1] 若 X=0 、 Y=0 ,则 Z----------- 。 [2] 若 X=0.75mol, 则 Y--------- , Z----------- 。 [3]X 、 Y 、 Z 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 。 2mol 2.25mol 0.5mol >0 =2.25mol ≥ 0 Y=3X , Z≥0 X+Z/2=1 , Y+3Z/2=3 37 例 8.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 + B(g) 3C(g) ,若反应开始时充入 2 mol A 和 2mol B ,达平衡后 A 的体积分数为 a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 A 的体积分数等于 a %的是( ),平衡后 A 的体积分数大于 a %的是( ) A . 2 mol C B . 1 mol B 和 3 mol C C.2 molA 、 1 mol B 和 1 mol He( 不参加反应 ) D . 1 mol B 和 1 mol C E . 1 molA 、 1.5 mol B 和 1.5 mol C A 、 C B 、 E 小于 a% 恒容密闭容器 38 变式题   可建立虚拟路径如下: 在一真空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盛有 1 mol PCl 5 ,加热到 200 ℃ 时发生如下反应: PCl 5 (g) PCl 3 (g) + Cl 2 (g) ,反应达到平衡时, PCl 5 所占体积分数为 m% 。若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 2 mol PCl 5 ,反应平衡时, PCl 5 所占体积分数为 n% ,则 m 和 n 的关系是 (    ) A . m > n   B . m < n C . m = n D .无法比较 B 若把条件改为“定温定压呢? 39 2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NO 2 ,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 2NO 2     N 2 O 4 ,此时平衡混合气中 NO 2 的体积分数为 x% ,若再充入 1mol N 2 O 4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 NO 2 的体积分数为 y% ,则 x 和 y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 x>y B.x2p 乙 B . SO 3 的质量 m : m 甲 = m 丙 >2m 乙 C . c(SO 2 ) 与 c(O 2 ) 之比 k : k 甲 = k 丙 >k 乙 D .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 Q : Q 甲 = Q 丙 >2Q 乙 B 41 变换 .在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 1 L 的四个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以四种不同的投料方式进行反应。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 已知 2SO 2 (g) + O 2 (g)2SO 3 (g) ΔH =- 196.6 kJ · mol - 1 ) 。 容器 甲 乙 丙 丁 起始投料量 2 mol SO 2 + 1 mol O 2 1 mol SO 2 + 0.5 mol O 2 2 mol SO 3 2 mol SO 2 + 2 mol O 2 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kJ) a b c d 平衡时 c(SO 3 ) (mol · L - 1 ) e f g h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 a = c ; e = g B . a>2b ; e>2f C . a>d ; e>h D . c + 98.3e>196.66 B 42 1: 在体积、温度都相同的条件下有下列反应: 2A ( g ) +2B ( g ) C ( g ) +3D ( g ),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 I.A 、 B 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 2mol ; II.C 、 D 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 2mol 和 6mol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I 、 II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 B 、 I 、 II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不同 C 、达平衡时, I 途径的反应速率 V A 等于 II 途径的反应速率 V B D 、达平衡时, I 途径所得混合气的密度为 II 途径所得混合气密度的 1/2 AD 练一练 43 练习 2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A 和 1molB ,发生反应: 2A( 气 )+B( 气 ) xC( 气 ), 达到平衡后, C 的体积分数为 W%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 0.6molA 、 0.3molB 和 1.4molC 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 C 的体积分数仍为 W% ,则 x 值为( ) A 、 1 B 、 2 C 、 3 D 、 4 B C 44 3 、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3LA 和 2LB ,发生如下反应: 3A (气) +2B (气) xC (气) +yD( 气) 达到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为 m% 。若维持温度压强不变,将 0.6LA 、 0.4LB 、 4LC 、 0.8LD 作为起始物质充入密闭容器中 , 达到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仍为 m%, 则 X,Y 的值分别为( ) A x=3 y=1 B x=4 y=1 C x=5 y =1 D x=10 y=2 C D 45 再见 46 2 .在一定温度下将 3 mol CO 2 和 2 mol H 2 混合于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 2 (g) + H 2 (g) CO(g) + H 2 O(g)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________ 。 (2) 已知在 700 ℃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1 = 0.6 ,则该温度下反应 CO(g) + H 2 O(g) CO 2 (g) + H 2 (g) 的平衡常数 K 2 = __________ ,反应 1/2CO 2 (g) + 1/2H 2 (g) 1/2CO(g) + 1/2H 2 O(g) 的平衡常数 K 3 = __________ 。 (3) 已知在 1000 ℃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4 为 1.0 ,则该反应为 ________ 反应 ( 填“吸热”或“放热” ) 。 (4) 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________ 。 A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 c(CO 2 ) = c(CO) C .生成 a mol CO 2 的同时消耗 a mol H 2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 在 1000 ℃ 下,某时刻 CO 2 的物质的量为 2.0 mol ,则此时 v( 正 )________v( 逆 )( 填“ >” 、“=”或“ <”) 。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CO 2 的转化率为 ________ 。 1.67 0.77 吸热 C > 40% 47 即时训练 7 在一个 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lA 和 1molB ,发生下述反应: 2A (g) +B (g) 3C (g) +D (s) 达到平衡时, C 的浓度为 1.2mol/L , C 的体积分数为 a% 。 ( 1 )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 C 的浓度不是 1.2mol/L 的是( ) A 、 3mol C+xmol D(x>0.6) B 、 1mol A+0.5mol B+1.5mol C+xmol D(x>0.1) C 、 2mol A+1mol B+xmolD(x ≥ 0) D 、 1mol A+0.5mol B+4.5mol C+xmol D(x>0.7) D 体积和温度不变 48 即时训练 7 在一个 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lA 和 1molB ,发生下述反应: 2A (g) +B (g) 3C (g) +D (s) 达到平衡时, C 的浓度为 1.2mol/L , C 的体积分数为 a% 。 ( 2 )维持容器的温度和压强不变,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 C 的浓度不是 1.2mol/L 的是( ) A 、 3mol C+xmol D(x>0.4) B 、 1mol A+0.5mol B+1.5mol C+xmol D(x>0.1) C 、 4 mol A+2mol B+xmolD(x ≥ 0) D 、 1mol A+0.5mol B+4.5mol C+xmol D(x>1.1) A 温度和压强不变 49 对于有固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处理方法:①不考虑固体物质,先进行等效转化,应该符合上述的规律。 ②根据题意计算出达到平衡时选定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所需的固体物质的最小量,那么,只要固体物质的起始投料大于这个最小量即可保证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因为固体物质的量多与少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或化学平衡) 规律 50 3 、对于平衡体系 mA(g) + nB(g)   pC(g) + qD(g) ⊿H<0 。 有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 、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此时 A 物质的浓度变为原来的 0 . 48 倍,则 m + n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