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课件:2_1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
地表形态的塑造 学习目标: 1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2. 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说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定义、表现形式。通过合作探究能够描述二者自己间的关系,二者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 3. 通过多媒体展示,能够说出褶皱和断层的定义,能够区分背斜和向斜,通过小组讨论能够应用地质构造解决实际问题。 4. 结合实例,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流水、风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 阅读教材的景观图片,能够解释常见地貌的成因,体会地貌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划分为 6 大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运动比较平缓,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这一带 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高大山脉 例: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陆陆 碰撞 - 山脉 陆陆 张裂 - 裂谷 陆洋 碰撞 - 海沟(洋侧)、岛弧、海岸山脉(陆侧) 洋洋 张裂 - 洋中脊(海岭)、海洋 陆 和 洋 是指板块的大陆部分和大洋部分。 喜马拉雅山 - 陆陆相撞 - 东非大裂谷 - 陆陆张裂 - 地中海 减小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 相互挤压碰撞 (或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消亡边界 ) 红海 扩大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 生长边界 落基山脉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地壳抬升(美洲板块一侧形成)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洲板块 相碰撞,地壳抬升 喜马拉雅山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相碰撞,地壳抬升 阿尔卑斯山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相碰撞,地壳抬升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张裂下陷形成 马里亚纳海沟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在太平洋板块一侧形成), 亚洲东部岛弧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在亚欧板块一侧形成), 6 冰岛 位于生长边界, 7 新西兰南北二岛位于消亡边界,地热资源丰富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影响 相互关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坦 同时进行,朝相反方向改变地表, 以内力作用为主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慢 有些则瞬间改变地表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一)内力作用的足迹 ———— 地质构造 1. 褶皱 两种基本形式:背斜和向斜 内力作用下褶皱的初始形态 :根据下图完成表格: 褶皱 岩层构造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未侵蚀前地貌 侵蚀后地貌 背斜 向斜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山岭 谷地或盆地 谷地或盆地 山岭 合作探究一 :观察下图,小组讨论: 1. 此图中甲乙两处何处为背斜?何处为向斜?判断背斜、向斜最科学的方法是什么? 2. 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在外力作用下褶皱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2.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 张力或压力 ,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错动位移 ,形成断层。 断层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和湖泊。 思考: 1 、甲地质构造为 , 乙地质构造为 。 2 、甲地形为 乙地形为 。 甲 乙 断层 ↓ 地形 地垒 地堑 块状山或 ( 山峰 ) 谷地 ( 或盆地 ) 油 水 气 水井 油井 你发现什么规律? 3.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实际应用) ( 1 ) . 观察右图思考:如果要钻井(找地下水)应该在背斜处还是向斜处,如果要找石油和天然气应该在背斜处还是向斜处?为什么? ( 2 ) . 如果要修建隧道应该在向斜处还是背斜处?为什么? ( 3 ) . 可以在断层处修建水库等大型工程吗? 为什么? 知识建构 地质构造的类型 结构特征 (判断依据) 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 地形 成因 典例 褶皱 背斜 向上拱起 中间老两翼新 山岭 岩层向上拱起而成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高大的山系 山谷 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向下弯曲 中间新两翼老 山谷 岩层向下弯曲而成 山岭 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断层 地垒 相对上升 的部分 块状山地 泰山、庐山、华山、峨眉山万佛顶等 地堑 相对下降 的部分 盆地、谷地 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 埋藏区 岩层封闭,有良好“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道 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符合力学原理,结构稳定 ; 工程量小 ; 不易储水 顶部可建 采石场 张裂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 储藏区 岩层向下凹,易集水 断层 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库等的 回避 处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地下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 汇集 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二、外力作用 同学们阅读课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 、外力作用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3 、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总趋势是什么? 4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有着怎样的关系? 河流沟谷、峡谷 水流冲刷侵蚀作用 流水冲刷 侵蚀作用 庐山瀑布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V 形谷 —— 流水侵蚀作用 上海崇明岛 崇明岛从形成至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了,唐代 (618 年 ) 涨露出水面,五代设镇,宋代设场,元代建州,明清以来设县, 1958 年 12 月划归上海市。由于长江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的土地东、西两端淤涨很快,以每年 143 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 近 400 年来,崇明岛经历了多次沧桑之变和迁移。仅 1583 年以前,崇明县城就搬迁了 5 次。直到现代,崇明岛也是不稳定的,长江口北支水道逐渐变窄变浅,也许将来崇明岛会与苏北平原连在一起。 河 流 冲 积 平 原 外力 作用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外力作用 趋于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侵蚀: 沟谷、瀑布、峡谷 冲积: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侵蚀: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风蚀柱 搬运沉积: 沙丘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搬运 搬运 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 上图中可以看出,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是怎样的? 迎风坡坡度 小 背风坡坡度 大 外力 作用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外力作用 趋于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侵蚀: 沟谷、瀑布、峡谷 冲积: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侵蚀: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风蚀柱 搬运沉积: 沙丘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搬运 搬运 台 湾 野 柳 风 景 区 女 王 头 石 海水侵蚀 风化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合作探究三 :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是由于什么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什么作用形成的?另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风力沉积 流水侵蚀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露天开矿、 建窑洞、 修路、建水利设施 破坏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改造地表形态 趋利避害: 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 产生消极作用: 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 人类一定要认识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方能趋利避害,使地表形态的改变向着有利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 三、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堂小结: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自然外力 人类活动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沟谷、峡谷、瀑布 搬运作用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沙丘沙垄 将下列地理事物与其成因连线 阿尔卑斯山 东北大裂谷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峡 沙丘 断层 流水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 褶皱隆起 巩固练习 ( 1 )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___ 图,该地形名称叫 __ 。( 2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___ 图,该地形名称叫 ______ 。( 3 )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______ 图,该地形的称叫 ______ 。 ( 4 )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 ______ 图,该地形名称叫 ______ 。 A 峡谷 B C D 风蚀蘑菇 角峰或刃脊 三角洲 B A C 比较以下几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1.V 型谷与 U 型谷 2. 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 3. 峡湾与峡谷 . 4. 黄土高原的地表与黄土高原的形成 5. 移动沙丘与静之沙丘的构造 6. 北美五大湖与日内瓦湖的成因 7. 溶洞与钟乳石的成因 流水侵蚀 —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 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 流水侵蚀 风力沉积 -- 流水侵蚀 冰川侵蚀 -- 冰川沉积 流水侵蚀 — 流水沉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