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生石灰、熟石灰、冰水混合物 B. 氮气、浓硫酸、胆矾 C. 干冰 、铁、氯化氢 D. 水银、水蒸气、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生石灰为化合物,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浓硫酸为混合物,胆矾为纯净物,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干冰为二氧化碳,为化合物,氯化氢为纯净物,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水银为单质、水蒸气为化合物、空气为混合物,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为D。‎ ‎2.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Na+、OH-、Cl﹣‎ B. Na+、K+、Cl﹣、SO42-‎ C. Ca2+、Na+、CO32-、NO3-‎ D. Cu2+、SO42-、Mg2+、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 OH-与酸性溶液中的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Na+、K+、Cl﹣、SO42-,四种离子间相互不反应,且均为无色,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B正确;‎ C. Ca2+、CO3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含有Cu2+的溶液显蓝色,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B。‎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是(  )‎ A. 将氨水滴入到FeCl3溶液中:Fe3++3OH-===Fe(OH)3↓‎ B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2Fe3++3H2O C. 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Fe+Fe3+===2Fe2+‎ D.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氨水滴入到FeCl3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3++3NH3·H2O===Fe(OH)3↓+3NH4+,故A错误;‎ B.氧化铁与盐酸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2O3+6H+===2Fe3++3H2O,故B正确;‎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2Fe3+===3Fe2+,故C错误;‎ D.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Cl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2++Cl2===2Fe3++2Cl-,故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明确发生的反应并熟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般为:①“写”: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可溶性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本题难点是离子方程式配平时要注意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 ‎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A. 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B. 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C. 用溶解过滤方法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 D. 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 ‎【答案】B ‎【解析】‎ A、汽油和煤油都是有机物混合后相互溶解,不能分层,无法用萃取的方法分离,错误;B、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加入盐酸后镁粉和铝粉均生成盐和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后可除去杂质,正确;C、KNO3和NaCl易溶于水,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应该重结晶分离,错误;D、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O2和H2加热会迅速反应,甚至发生爆炸,错误。答案选B。‎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是 A. 二氧化碳、BaSO4 B. 盐酸、蔗糖 C. KNO3、乙醇 D. NaOH、氯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详解】A. 二氧化碳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硫酸钡熔融状态导电属于电解质,A错误。‎ B.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盐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蔗糖为非电解质。B错误。‎ C. 硝酸钾在水溶液可以导电是电解质,乙醇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C正确。‎ D. 氢氧化钠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可以导电,是电解质,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为C。‎ ‎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粒子带电 C. 能透过滤纸 D.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微粒直径大于100nm的是浊液,小于1nm的是溶液。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种光学性质,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故答案选D。‎ ‎7.已知常温下在溶液冲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Ce4++Fe2+=Fe3++Ce3+,Sn2++2Fe3+=2Fe2++Sn4+。由此可以确定Fe3+、Ce4+、Sn4+三种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Ce4+、Fe3+、Sn4+ B. Sn4+、Ce4+、Fe3+‎ C. Sn4+、Fe3+、Ce4+ D. Fe3 +、Sn4+、Ce4+‎ ‎【答案】A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Ce4+ + Fe2+ =Fe3+ + Ce3+中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氧化性是Ce4+>Fe3+;反应Sn2++2Fe3+=2Fe2++Sn4+‎ 中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则氧化性是Fe3+>Sn4+,所以Fe3+、Ce4+、Sn4+三种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e4+、Fe3+、Sn4+,答案选A。‎ ‎8.歌曲《青花瓷》,唱道“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C. 该反应中铜得电子,O2失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D.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只有两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其余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详解】A. 在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故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正确;‎ B. 该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不正确;‎ C. 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O2得到电子,C不正确;‎ D.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只有两种元素,D正确。‎ 故选D。‎ ‎9.为了实现下列各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 KClO3→O2 B. CO2→CO C. Fe→FeCl3 D. NH4+→NH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因为还原剂能使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而还原反应的标志是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化合价降低且非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需要加还原剂。‎ ‎【详解】A.氧元素的化合价由KClO3中的-2价变化到O2的0价,化合价升高,不需要加还原剂,A项错误;‎ B.碳元素的化合价由CO2中的+4价变化到CO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需要加还原剂,B项正确;‎ C.铁元素的化合价由Fe的0价变化到FeCl3中的+3价,化合价升高,不需要加还原剂,C项错误;‎ D.氮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需要加还原剂,D项错误;答案选B。‎ ‎10.关于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2是还原剂,在该反应中被氧化 B. Na2O2是氧化剂,在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C.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若有2 mol Na2O2参加反应,则有2 mol电子转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反应中,过氧化钠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所以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该反应中CO2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二氧化碳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 B.该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各占一半,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C错误;‎ D.若有2molNa2O2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mol×(1-0)=2mol,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氧气的用量决定的 B. 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 C. 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 D. 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在纯氧气中都不会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反应条件决定,故A错误;‎ 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铝箔在纯氧气中点燃可以发生剧烈燃烧,故B错误;‎ C.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金属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故C正确;‎ D.铁丝在纯氧中加热可以燃烧,故D错误;‎ 答案选C。‎ ‎12. 将适量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 硫酸铜溶液 B. 稀硫酸 C. 氯化镁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后,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A错误;‎ B.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无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 C.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投入氯化镁溶液中后,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白色的沉淀,故C正确;‎ D.钠不能与氯化钠反应,但能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OH+H2↑,有气体产生,无白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点晴】因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性强,遇水溶液里更溶液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溶液里的溶质发生反应,因此钠遇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时不能置换出不活泼金属,本题难点是选项A得到的是蓝色氢氧化铜沉淀,通常易忽视题设要求而错选,据此解题。‎ ‎13.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氧气中常温下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 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 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 D. 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生成Na2O2,钠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生成Na2O,两个反应中,钠失去的电子一样多,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A错误;‎ B、根据A中分析可知B正确;‎ C、由于钠的质量相同,因此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质量不同,过氧化钠的摩尔质量大于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所以过氧化钠的质量更大,C错误;‎ D、根据C中分析可知D错误;‎ 答案选B。‎ ‎14.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 B. 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C. 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时生成CO2的量一样多 D.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结论正确,A不选;‎ B. 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结论正确,B不选;‎ C. 二者均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碳酸氢钠,因此等质量时碳酸氢钠生成的CO2多,结论错误,C可选;‎ D. 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即可转化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结论正确,D不选;‎ 答案为C。‎ ‎【点睛】‎106g碳酸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而‎84g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因此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多的为碳酸氢钠;若为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相等。‎ ‎15.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1)氧化剂是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 ‎(2)生成1molNO转移电子_____mol ‎(3)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 ‎【答案】 (1). HNO3 (2). Cu (3). Cu (4). NO (5). 3 (6). ‎ ‎【解析】‎ ‎【分析】‎ 反应中硝酸中的N原子化合价降低,则硝酸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NO为还原产物;Cu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详解】(1)反应中硝酸中的N原子化合价降低,则硝酸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NO为还原产物;Cu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Cu;‎ ‎(2)硝酸中的N原子化合价由+5变为+2价,得到3个电子,则生成1molNO转移3mol电子;‎ ‎(3)反应中Cu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失电子6e,硝酸中的N原子得电子,则单线桥法表示为。‎ ‎16.如图是有关钠与水反应及产物检验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向管内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使水位达到B端管口,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并拔掉大头针,此时Na掉入水中。回答下列问题:‎ ‎(1)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有很多,不同的现象证明不同的性质。‎ ‎①能证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的现象是_________。‎ ‎②能证明钠的熔点低的现象是_________。‎ ‎③能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④能证明有气体产生的现象是A端液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下同),B端液面________。‎ ‎【答案】 (1). 2Na+2H2O=2NaOH+H2↑ (2). 钠浮在水面上 (3). ‎ 钠熔化为光亮的小球 (4). 溶液呈红色 (5). 上升 (6). 下降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金属钠和水的反应,该反应的现象为“浮”、“响”、“游”、“熔”、“红”。“浮”指钠块浮在水面上;“响”是因为反应放热,且不断有H2生成;“游”是产生的H2不断推动钠块来回移动;“熔”是因为钠块的熔点很低,反应放热使钠块熔化;“红”是因为反应生成了NaOH,使事先加入的酚酞变红。‎ ‎【详解】(1)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2)①钠浮在水面上,证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②钠熔化为光亮的小球,证明钠的熔点低;‎ ‎③反应后溶液呈红色,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 ‎④B端压强增大,液面下降,A端液面上升,证明有气体生成。‎ ‎【点睛】钠和水的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化学实验,需要学生深刻记忆该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17.A、B、C、D、E五种化合物,均含有常见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澄清溶液,C为难溶的白色固体,E则易溶于水,若取A溶液灼烧,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1)写出化学式;‎ A______ ,C______ ,D______ ,E______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KAlO2 (2). Al2O3 (3). AlCl3 (4). NaAlO2 (5). AlO2-+CO2+2H2O= Al(OH)3↓ + HCO3- (6). Al(OH)3+OH-=AlO2-+2H2O (7). Al2O3+2OH-=2AlO2-+H2O (8). 2Al+2H2O+2OH-=2AlO2-+3H2↑‎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B、F均可与酸、碱反应,且电解熔融状态的C,可以生成F,则F为Al,则C为氧化铝,B为氢氧化铝,E为偏铝酸钠;D为氯化铝;A溶液灼烧,焰色反应为浅紫色,A中含有K元素,则A为偏铝酸钾。‎ ‎【详解】(1)分析可知,A为偏铝酸钾,化学式为KAlO2;C为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D为氯化铝,化学式为AlCl3;E为偏铝酸钠,化学式为NaAlO2;‎ ‎(2)①偏铝酸钾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钾,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 Al(OH)3↓ + HCO3-;‎ ‎②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④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 ‎【点睛】一般来讲,活泼的金属单质与非氧化性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气体,不与碱反应;在常见的金属单质中,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的为Al。‎ ‎18.已知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检验生成的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燥管C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干燥管的_______(填“m”或“n”)端与g导管相连接。‎ ‎(3)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_____‎ ‎(4)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H2 ‎11.2 L,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5)当固体质量增加‎16 g时,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答案】 (1). 3Fe+4H2O(g)= Fe3O4+4H2↑ (2). 碱石灰 (3). n (4).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5). 21 (6). 2‎ ‎【解析】‎ ‎【分析】‎ ‎(1) 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2)干燥管C为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可用碱石灰干燥;为保证干燥效果,气流的流向为干燥管大口进,小口出;‎ ‎(3)收集的氢气在点燃时有爆鸣声,则验证收集气体为氢气;‎ ‎(4) 根据方程式计算;‎ ‎(5)反应前为Fe,反应后为铁的氧化物,固体增加的为O的质量。‎ ‎【详解】(1) 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方程式为3Fe+4H2O(g)= Fe3O4+4H2↑;‎ ‎(2)干燥管C为吸收未反应水蒸气,可用碱石灰干燥;为保证干燥效果,气流的流向为干燥管大口进,小口出,即n进m出;‎ ‎(3)氢气能够与氧气反应,若收集的气体在点燃时有爆鸣声,则可验证收集气体为氢气;具体的操作及现象为: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4) 标准状况下H2为‎11.2 L,即0.5mol,根据方程式3Fe+4H2O(g)= Fe3O4+4H2↑可知,参加反应的Fe为0.375mol,m=nM=0.375mol×‎56g/mol=‎21g;‎ ‎(5)反应前为Fe,反应后为铁的氧化物,固体增加的为O的质量,固体质量增加‎16 g时,n(O)=1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Fe3O4为0.25mol,则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质量为‎2g。‎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