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天津市高考压轴卷 化学
KS5U2020天津市高考压轴卷 化学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相对原子质量: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小苏打是制作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常用药剂 D.纤维素供给人体能量时,先在体内水解成葡萄糖再被氧化 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饱和Na2CO3溶液与CaSO4固体反应:CO32−+CaSO4CaCO3+SO42− B.酸化NaIO3和NaI的混合溶液:I− +IO3−+6H+=I2+3H2O C.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3ClO−+2Fe(OH)3=2FeO42−+3Cl−+4H++H2O D.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Cl2↑+ H2↑ 3.实验室处理含FeBr3废催化剂的溶液,可得到溴的苯溶液和无水FeCl3。下列做法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Cl2 B.使Br-转化为Br2 C.分液,先放出水层,再倒出溴的苯溶液 D.将分液后的水层蒸干获得无水FeCl3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O2 B.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C.Fe2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D.Al(OH)3能与NaOH溶液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5.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0.10 mol·L-1HA溶液,滴定曲线如图a所示,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Ka(HA)的数量级为10-5 B.N点,c(Na+)-c(A-)= C.P到Q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D.当滴定至溶液呈中性是,c(A-)>c(HA) 6.2019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锌碘单液流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B电极反应式为:I2+2e-=2I- B.放电时电解质储罐中离子总浓度增大 C.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 D.充电时,A极增重65g时,C区增加离子数为4NA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4题,共64分。 7.(16分)门捷列夫在研究周期表时预言了包括“类铝”、“类硅”在内的11种元素。 (1)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硅”,多年后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命名为锗(Ge)。 ①已知主族元素锗的最高化合价为+4价,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试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Si___ Ge(用“>”或“<”表示)。 ②若锗位于Si的下一周期,写出“锗”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根据锗在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预测锗单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③硅和锗单质分别与反应时,反应较难进行的是_______(填“硅”或“锗”)。 (2)“类铝”在门捷列夫预言4年后,被布瓦博德朗在一种矿石中发现,命名为镓(Ga)。 ①由镓的性质推知,镓与铝同主族,且位于铝的下一周期。试写出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冶炼金属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 ②已知Ga(OH)3难溶于水,为判断Ga(OH)3是否为两性氢氧化物,设计实验时,需要选用的试剂有GaCl3溶液、________和________. (3)某同学阅读课外资料,看到了下列有关锗、锡、铅三种元素的性质描述: ①锗、锡在空气中不反应,铅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铅; ②锗与盐酸不反应,锡与盐酸反应,铅与盐酸反应但生成PbCl2微溶而使反应终止: 该同学查找三种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锗、锡、铅的+4价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顺序是:Ge(OH)4<Sn(OH)4<Pb(OH)4 b.锗、锡、铅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c. 锗、锡、铅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8.(16分)某天然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 ② (1)的反应条件和试剂是____________;化合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分子中最多有______个原子共平面; (3)写出反应的反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乙二醇反应可生成能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含有苯甲酸结构 ②含有一个甲基 ③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的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任写一种); (6)请结合以上合成路线,写出以丙酸和上述流程中出现的物质为原料经三步合成丙氨酸()的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6分)叠氮化钠(NaN3)是一种白色剧毒晶体,是汽车安全气囊的主要成分。NaN3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弱碱性,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具有爆炸性的有毒气体叠氮化氢。实验室可利用亚硝酸叔丁酯(t-BuNO2,以t-Bu表示叔丁基)与N2H4、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制备叠氮化钠。 (1)制备亚硝酸叔丁酯 取一定NaNO2溶液与50%硫酸混合,发生反应H2SO4+2NaNO2===2HNO2+Na2SO4。可利用亚硝酸与叔丁醇(t-BuOH)在40 ℃左右制备亚硝酸叔丁酯,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制备叠氮化钠(NaN3) 按如图所示组装仪器(加热装置略)进行反应,反应方程式为:t-BuNO2+NaOH+N2H4===NaN3+2H2O+t-BuOH。 ①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65 ℃,采用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后溶液在0 ℃下冷却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后过滤,所得晶体使用无水乙醇洗涤。试解释低温下过滤和使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率计算 ①称取2.0 g叠氮化钠试样,配成100 mL溶液,并量取10.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 ②用滴定管加入0.10 mol·L-1六硝酸铈铵[(NH4)2Ce(NO3)6]溶液40.00 mL[发生的反应为2(NH4)2Ce(NO3)6+2NaN3===4NH4NO3+2Ce(NO3)3+2NaNO3+3N2↑](假设杂质均不参与反应)。 ③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稀释并酸化,滴入2滴邻菲罗啉指示液,并用0.10 mol·L-1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为标准液,滴定过量的Ce4+,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 mL(滴定原理:Ce4++Fe2+===Ce3++Fe3+)。计算可知叠氮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若其他操作及读数均正确,滴定到终点后,下列操作会导致所测定样品中叠氮化钠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锥形瓶使用叠氮化钠溶液润洗 B.滴加六硝酸铈铵溶液时,滴加前仰视读数,滴加后俯视读数 C.滴加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时,开始时尖嘴处无气泡,结束时出现气泡 D.滴定过程中,将挂在锥形瓶壁上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液滴用蒸馏水冲进瓶内 (4)叠氮化钠有毒,可以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含有叠氮化钠的溶液进行销毁,反应后溶液碱性明显增强,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6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I.氨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广泛用途。 (1)合成氨中的氢气可由下列反应制取: a. CH4(g)+H2O(g)⇌CO(g)+3H2(g) ∆H1=+216.4kJ/mol b. CO(g)+H2O(g)⇌CO2(g)+H2(g) ∆H2=-41.2kJ/mol 则反应CH4(g)+2H2O(g)⇌CO2(g)+4H2(g) ∆H= _____________。 (2)起始时投入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3mol,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平衡时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恒压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和的转化率相等 B.反应体系密度保持不变 C.保持不变 D. ②P1_____P2 (填“>”“=”或“不确定”,下同);反应的平衡常数:B点_______D点。 ③C点的转化率为________;在A、B两点条件下,该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时生成氮气的平均速率:υ(A)__________υ(B)。 Ⅱ.用间接电化学法去除烟气中NO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已知阴极室溶液呈酸性,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通过质子交换膜(ab)的为2mol时,吸收柱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L。 参考和解析 1.【KS5U答案】C 【KS5U解析】A、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利用次氯酸盐产生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二者原理不同,A错误; B、“玉不琢不成器”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纳,能和酸反应生成CO2气体,所以小苏打是制作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正确; D、人体内无纤维素酶,所以纤维素不能在人体内水解成葡萄糖,D错误;答案选C。 2.【KS5U答案】A 【KS5U解析】A项,饱和Na2CO3溶液与Ca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更难溶于水的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aSO4CaCO3+SO42-,A项正确; B项,电荷不守恒,得失电子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5I-+IO3-+6H+=3I2+3H2O,B项错误; C项,在碱性溶液中不可能生成H+,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OH)3+4OH-=3Cl-+2FeO42-+5H2O,C项错误; D项,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NaOH、H2和Cl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Cl2↑+H2↑+2OH-,D项错误;答案选A。 3.【KS5U答案】C 【KS5U解析】A. 实验室制备氯气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不能制备氯气,A项错误; B. 用氯气氧化溴离子时,导气管应该采用“长进短出”原则,所以该装置错误,不能实现实验目的,B项错误; C. 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相,再从上口倒出有机相,C项正确; D. 蒸发时应该,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另外FeCl3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直接蒸发,得不到无水FeCl3,D项错误; 答案选C。 4.【KS5U答案】A 【KS5U解析】A. 浓硫酸因具有吸水性,则可用于干燥O2,故A项正确; B. SO2可用于漂白纸浆,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故B项错误; C. 氧化铁本身是红棕色固体,俗称铁红,常用于制造红色油漆和涂料,与Fe2O3 能与酸的反应无关,故C项错误; D. 胃酸的主要成分为HCl,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Al(OH)3为不溶性的弱碱,可中和胃酸,而不是因为Al(OH)3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D项错误; 答案选A。 5.【KS5U答案】B 【KS5U解析】A. 根据图a可知,中和百分数为50%时溶液的pH=4.74,此时溶液的组成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A和HA,由于A-的水解和HA的电离都是微弱的,c(A-)≈c(HA),Ka(HA)=,故Ka(HA)的数量级为10-5,选项A正确; B. N点,根据电荷守恒有,即,选项B错误; C. P—Q过程中,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入,酸不断消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选项C正确; D. 根据图b可知当lg(即)时,溶液呈酸性,当滴定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c(A-)>c(HA),选项D正确。答案选B。 6.【KS5U答案】C 【KS5U解析】A.放电时,B电极为正极,I2得到电子生成I-,电极反应式为I2+2e-=2I-,A正确; B.放电时,左侧即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所以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增大,B正确; C.离子交换膜是防止正负极I2、Zn接触发生反应,负极区生成Zn2+、正电荷增加,正极区生成I-、负电荷增加,所以Cl-通过M膜进入负极区,K+通过N膜进入正极区,所以M为阴离子交换膜,N为阳离子交换膜,C错误; D.充电时,A极反应式Zn2++2e-=Zn,A极增重65g转移2mol电子,所以C区增加2molK+、2molCl-,离子总数为4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7.【KS5U答案】>(1分) 第四周期第ⅣA族(1分) 用作半导体材料(2分) 锗 (2分) (2分) 电解法(2分) NaOH溶液(2分) 稀硫酸或盐酸(2分) ac(2分) 【KS5U解析】(1)①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在增强,故非金属性Si>Ge,故答案为>;②锗位于硅的下一周期,应处于第四周期第ⅣA族;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表现一定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ⅣA族;用作半导体材料;③非金属性Si>Ge,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越容易化合,故Ge与氢气反应较难,故答案为锗; (2)①元素Ga位于Al的下一周期,位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l与Ga处于同主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Ga的金属性比Al强,应采取电解法冶炼,故答案为 ;电解法; ②Ga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Ga(OH)3,再利用Ga(OH)3是否溶于强酸、强碱判断其是否是两性氢氧化物,故需要的试剂还有:NaOH溶液、稀硫酸或盐酸,故答案为NaOH溶液;稀硫酸或盐酸; (3)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锗、锡、铅的金属性依次增强,则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碱性:Ge(OH)4<Sn(OH)4<Pb(OH)4,故a正确;b.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锗、锡、铅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故b错误;c.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锗、锡、铅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c正确;故选ac。 8.【KS5U答案】光照、Cl2(2分) 3-苯基-1-丙醇(1分) 氧化反应(1分) 13 (2分) (2分) (2分) (2分) 9 (2分) (2分) 【KS5U解析】(1)A→B是甲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反应条件和试剂是:光照、氯气;化合物D可看作在1-丙醇分子中3号碳原子上的一个H原子被苯基取代产生的物质,所以化合物D的名称为3-苯基-1-丙醇; (2) 3-苯基-1-丙醇被催化氧化产生E是 ,该物质含有醛基,被催化氧化,产生F是,E→F的反应是氧化反应;A是甲苯,根据苯分子是平面分子,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可知,甲苯分子中最多有13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3) 3-苯基-1-丙醇在Ag催化下,与氧气反应,产生3-苯基-1-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I是,与乙二醇反应可生成能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N,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化合物M的同分异构体满足条件:①含有苯甲酸结构,②含有一个甲基,③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可知其中一个取代基为-COOH,另外一个取代基为-NHCH2CH3、或-CH2NHCH3、或-CH(NH2)CH3,均有邻、间、对3种,所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1:1:2:2:2:3的分子的结构简式:或或; (6)由合成路线,可知丙酸先与PCl3反应,产生CH3CHClCOOH,产物再与反应,得到的在碱性条件水解、酸化就可得到得到,其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9.【KS5U答案】t-BuOH+HNO2t-BuNO2+H2O(2分) 恒压滴液漏斗(滴液漏斗) (2分) 水浴加热(2分) 降低叠氮化钠的溶解度,防止产物损失(2分) 65% (3分) AC(2分) ClO-+2N+H2O=Cl-+2OH-+3N2↑(3分) 【KS5U解析】(1)根据元素组成以及酯化反应特点,有水分子生成,无机酸与醇的酯化反应生成亚硝酸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BuOH+HNO2t-BuNO2+H2O; (2) ①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装置a的名称是恒压滴液漏斗(滴液漏斗); ②加热温度低于100 ℃,所以用水浴加热; ③叠氮化钠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低温下溶解度降低,用乙醇洗涤溶质损失更少; (3)Ce4+总计为0.10 mol·L-1×0.04 L=0.004 mol,分别与Fe2+和N反应。其中与Fe2+按1∶1反应消耗0.10 mol·L-1×0.02 L=0.002 mol,则与N按1∶1反应也为0.002 mol,即10 mL所取溶液中有0.002 mol N。原2.0 g叠氮化钠试样,配成100 mL溶液中有0.02 mol即1.3 g NaN3,所以样品质量分数为65%; 误差分析:A、使用叠氮化钠溶液润洗锥形瓶,使进入锥形瓶中溶质比所取溶液更多,滴定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液体积减小,叠氮化钠溶液浓度偏大; B、六硝酸铈铵溶液实际取量大于40.00 mL,滴定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液体积增大,计算叠氮化钠溶液浓度偏小; C、滴定前无气泡,终点时出现气泡,则读数体积为实际溶液体积减气泡体积,硫酸亚铁铵标准液读数体积减小,叠氮化钠溶液浓度偏大; D、滴定过程中,将挂在锥形瓶壁上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液滴用蒸馏水冲进瓶内,无影响。 答案选AC; (4)叠氮化钠有毒,可以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含有叠氮化钠的溶液进行销毁,反应后溶液碱性明显增强,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氮气,结合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N+H2O=Cl-+2OH-+3N2↑。 10.【KS5U答案】+175.2kJ/mol(2分) BC (2分) < (2分) > (2分) 66.7%(2分) <(2分) 2SO32-+4H++2e-=S2O42-+2H2O(2分) 11.2 (2分) 【KS5U解析】I.(1)已知a.CH4(g)+H2O(g)⇌CO(g)+3H2(g)△H=+216.4kJ/mol b.CO(g)+H2O(g)⇌CO2(g)+H2(g)△H=-41.2kJ/mol 则将a+b,可得CH4(g)+2H2O(g)⇌CO2(g)+4H2(g) △H=(+216.4-41.2)kJ/mol=+175.2kJ/mol; (2)①A.N2和H2的起始物料比为1:3,且按照1:3反应,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转化率都相等,N2和H2转化率相等不能用于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气体的总质量不变,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恒压条件下,当反应体系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体积不变,则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 C.保持不变,说明氢气、氨气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C; ②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混合气体中氨气的百分含量增大,由图象可知P1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