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3/08/696cf379085fce9ef55fca611170f564/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3/08/696cf379085fce9ef55fca611170f564/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3/08/696cf379085fce9ef55fca611170f564/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化学试题
河北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 化学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Cl 35.5 Cr 52 Fe 56 Cu 64 Ge 73 第I卷 共36分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B.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C. 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D. 为使水果保鲜,在水果箱内放入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硅藻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故A正确; B. 陶瓷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原料是黏土,是人类应用很早使用的硅酸盐材料,故B正确; C. 丝、毛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蛋白质由C、H、O、N等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H2O和N2,故C错误; D. 水果在存放过程中会释放出乙烯,乙烯具有催熟的作用,在水果箱内放入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硅藻土可以吸收掉乙烯,延长水果的保鲜期,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丝、毛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蛋白质由C、H、O、N 等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H2O和N2是解答易错点。 2.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溶液中:Cu2+、K+、SCN−、Cl− B. pH=1的溶液中:Cl−、K+、S2O32−、SO42− C. 含有NO3−的溶液中:I−、SO32−、SO42−、H+ D. 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中:Na+、K+、SO42−、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中Cu2+显蓝色,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含有Cu2+,故A错误; B. pH=1的溶液为酸性溶液,S2O32−与H+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 溶液中含有大量H+,显酸性,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具有还原性的I−、SO32−氧化,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 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既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碱,Na+、K+、SO42−、Cl−在碱性溶液和酸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3.2018年国际计量大会将“摩尔”的定义修改为:1摩尔包含6.02214076×1023个基本单元,这一常数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A),通常用6.02×1023 mol-1表示,新定义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的NH3约含有10×6.02×1023个质子 B. 由新定义可知,阿伏加德罗常数表达为NA=6.02214076×1023 mol-1 C. 标准状况下,18gH2O中约含有1×6.02×1023个氧原子 D. 白磷分子(P4)呈正四面体结构,62g白磷中约含有12×6.02×1023个P-P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A.每个NH3分子含有10个质子,则标准状况下,22.4L的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10×6.02×1023个质子,故A正确; B. 1摩尔包含6.02214076×1023个基本单元,则阿伏加德罗常数表达为NA=6.02214076×1023 mol-1,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18g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约含有2×6.02×1023个氢原子,故C正确; D. 62g白磷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白磷分子中含6个p-p键,故0.5mol白磷中含3NA,即3×6.02×1023个p-p键,故D不正确; 故选D。 4.CuS、Cu2S用于处理酸性废水中的Cr2O72-,反应如下: 反应Ⅰ:CuS+Cr2O72-+H+→Cu2++SO42-+Cr3++H2O(未配平) 反应Ⅱ:Cu2S+Cr2O72-+H+→Cu2++SO42-+Cr3++H2O(未配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Ⅰ和Ⅱ中各有2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 反应Ⅱ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 C. 处理1mol Cr2O72-时反应Ⅰ、Ⅱ中消耗H+的物质的量相等 D. 质量相同时,Cu2S能去除更多的Cr2O7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I中S、Cr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II中Cu、S、Cr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 B. 反应Ⅱ中还原剂是Cu2S,氧化剂是Cr2O72-,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故B正确; C. 反应I方程式配平后为3CuS+4Cr2O72-+32H+=3Cu2++3SO42-+8Cr3++16H2O,反应II配平后的方程式为3Cu2S+5Cr2O72-+46H+=6Cu2++3SO42-+10Cr3++23H2O,由方程式可知处理1molCr2O72-时,反应I消耗H+的物质的量是8mol,反应Ⅱ消耗H+的物质的量是9.2mol,故C错误; D. 根据方程式可知3mol CuS处理4mol Cr2O72-,每克处理Cr2O72-的物质的量为,3mol Cu2S处理5mol Cr2O72-,每克处理Cr2O72-的物质的量为,则质量相同时,CuS能去除更多的Cr2O72-,故D错误; 故选B。 5.我国研发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铷(Rb)原子钟,每3000万年误差仅1秒。Rb 是第五周期第ⅠA族元素,下列关于37Rb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的金属性:K>37Rb B. 中子数为50Rb的核素:50Rb C. 与同周期元素53I的原子半径比:Rb>I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KOH>Rb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铷元素(R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ⅠA族,为碱金属元素,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相似,以此来解答。 【详解】A、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性:K<37Rb,故A错误; B、中子数为50的Rb的核素表示为:87Rb,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Rb>I,C正确; D、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元素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增强,故碱性RbOH>KOH,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考查元素周期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同时了解元素的一些性质变化规律。 6.某温度时,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2NO(g) +O2 (g) ΔH > 0。实验测得:υ正(NO2)=k正c2(NO2),υ逆(NO)=k逆c2(NO)·c(O2),k正、k逆为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容器 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c(NO2) c(NO) c(O2) c(O2) Ⅰ 0.6 0 0 0.2 Ⅱ 0.6 0.1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Ⅰ中NO2的平衡转化率约为66.7% B. Ⅱ中达到平衡状态时,c(O2)<0.2mol·L−1 C.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D. 升高温度,达到平衡状态时 Ⅰ中c(O2)<0.2mol·L−1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Ⅰ中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详解】A. 由三段式数据可知,Ⅰ中NO2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6.7%,故A正确; B. Ⅰ中平衡时c(O2)=0.2 mol·L−1,实验Ⅱ相当于在Ⅰ基础上再加入NO,平衡会逆向移动,c(O2)<0.2 mol·L−1,故B正确; C 平衡时υ正(NO2 )=υ逆(NO),即k正c2(NO2)=k逆c2(NO)·c(O2),得==K,故C正确; D. Ⅰ中平衡时c(O2)=0.2 mol·L−1,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时 Ⅰ中c(O2) >0.2mol·L−1,故D错误; 故选D。 7.对Na2C2O4溶液进行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室温下0.1mol·L-1H2C2O4的pH=1.3) A. 向Na2C2O4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制备草酸:C2O42-+2H+=H2 C2O4 B. 向Na2C2O4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C2O42-+H2O⇌HC2O4−+OH− C. Na2C2O4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C2O42-)+ c(HC2O4−)+ c(H2C2O4)=2 c (Na+) D. 向Na2C2O4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2MnO4 −+ 5C2O42-+16 H += 2Mn 2+ +10CO2↑+8 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室温下0.1mol·L-1H2C2O4的pH=1.3可知草酸为二元中强酸,依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得Na2C2O4溶液中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2O42-+2H+=H2 C2O4,故A正确; B.草酸钠为强碱弱酸盐,草酸根在溶液中分步水解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2O42-+H2O⇌HC2O4−+OH−,故B正确; C.草酸钠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关系2[c(C2O42-)+ c(HC2O4−)+ c(H2C2O4)]=c (Na+),故C错误;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草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 −+ 5C2O42-+16 H += 2Mn 2+ +10CO2↑+8 H2O,故D正确; 故选C。 8.某微生物电池在运行时可同时实现净化有机物污水、净化含Cr2O72-废水(pH约为6)和淡化食盐水,其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D和E为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Z为待淡化食盐水。已知Cr3+完全沉淀所需的pH为5.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E为阴离子交换膜 B. X为有机物污水,Y为含Cr2O72-废水 C. 理论上处理1mol的Cr2O72-的同时可脱除6mol的NaCl D. C室的电极反应式为Cr2O72- + 6e- + 8H+=2Cr(OH)3↓ + 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装置图,电子由A流向C,A是负极、C是正极;该装置可实现淡化食盐水,Z为待淡化食盐水,说明Na+能移向C室、Cl-能移向A室。 【详解】A. A是负极室、C是正极室;该装置可实现淡化食盐水,Z为待淡化食盐水,说明Na+能移向C室、Cl-能移向A室,所以E为阳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 B. 该装置能把Cr2O72-还原为Cr3+,Cr2O72-应在正极通入, Y为含Cr2O72-废水,故B正确; C. 理论上处理1mol的Cr2O72-,转移6mol电子,所以B室有6mol Na+、6mol Cl-通过离子交换膜,同时可脱除6mol的NaCl,故C正确; D. C是正极室,发生还原反应,C室的电极反应式为Cr2O72- + 6e- + 8H+=2Cr(OH)3↓ + H2O,故 D正确。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将pH试纸放在实验台上测量溶液的pH B. 通过蒸干FeCl3溶液制取无水FeCl3固体 C. 可用热的烧碱溶液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 D. 将8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配制2 mol·L-1 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故A错误; B. FeCl3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加热蒸发时HCl受热挥发,促进水解趋于完全,蒸干得到的固体为Fe(OH)3,不能得到FeCl3固体,故B错误; C. 矿物油为烃类混合物,植物油为油脂,矿物油不与烧碱反应,油脂能够与烧碱溶液反应,则向植物油和矿物油中分别加入烧碱溶液,加热,混合液分层的为矿物油,不分层的为植物油,故C正确; D. 若将氢氧化钠直接置于容量瓶中,加水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引起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引起实验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植物油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够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反应后液体不再分层,可用热的烧碱溶液鉴别植物油和矿物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又存在于相邻分子之间 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 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也越大 D. 碳碳双键的键能是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化学键存在于相邻的原子之间,不存在于分子之间,故A错误; B.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来物越稳定,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F>Cl>Br>I,则热稳定性:HF>HCl>HBr>HI,故B正确; C. 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不一定越大,例如氧元素的电负性大于氮元素的,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的,故C错误; D. 乙烯中碳碳双键的百键能小于乙烷中碳碳单键的键能的2倍,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电离能是气态原子测出来的,电负性是从共价化合物中测出来的,一般第一电离能越大的电负性越大,但第二主族跟第三主族、第五主族跟第六主族比较特殊,如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度Al,电负性却小于Al是解答关键。 11.一定条件下,有机化合物 Y 可发生重排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Y、Z互为同分异构体 B. 1 mol X最多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 1 mol Y最多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 D. 通过调控温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目标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 X、Y、Z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 X的苯环上需要发生加成反应,消耗3mol氢气,碳氧双键需要消耗1mol氢气,1 mol X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Y分子中含有酯基,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和邻羟基甲苯,共消耗2mol NaOH,故C正确; D. 从题目信息可以看出,在有三氯化铁存在的条件下,温度不同,产物不同,通过调控温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目标产物,故D正确; 答案选B。 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原Fe(NO3)2样品已变质 B 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甲醛和(NH4)2SO4饱和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C 向2 mL 0.5 mol·L-1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 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 白色沉淀和气体分别为CaCO3和CO2 D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气体X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 B. 浓的无机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产生沉淀,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NH4)2SO4饱和溶液,有固体析出是蛋白质发生盐析,不是变性,故B错误; C. NaHCO3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CO3-CO32-+H+,向2 mL 0.5 mol·L-1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 CaCl2溶液,钙离子与碳酸根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出的氢离子与过量的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白色沉淀和气体分别为CaCO3和CO2,故C正确; D.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氨气,氯化钡、二氧化硫和氨气反应生成亚硫酸钡白色沉淀,氨气表现碱性,不表现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C。 第II卷 共64分 二、填空题 13.锗(Ge)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G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 _______,有 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光催化还原CO2制备CH4反应中,带状纳米Zn2GeO4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Ge、O两元素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 (3)Ge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其中Ge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 (4)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Ge单晶的晶胞参数a=565.76 pm(1pm=10-12m),其密度为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 (1). 第四周期 ⅣA族 (2). 3d104s24p2 (3). 2 (4). O>Ge (5). sp3 (6). 共价键 (7). 【解析】 分析】 (1)Ge是32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IVA族,基态G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2;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 (3)Ge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Ge原子与周围4个Ge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延伸的立体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Ge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Ge原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采取sp3杂化; (4)Ge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则晶胞中Ge原子数目为8,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表示出晶胞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1)Ge的原子序数为32,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VA族,基态G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3d104s24p2,在最外层的4s能级上2个电子为成对电子,4p轨道中2个电子分别处以不同的轨道内,有2轨道未成对电子,故答案为:第四周期 ⅣA族;3d104s24p2;2;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非金属性: G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