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规范演练:第九章 第二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规范演练:第九章 第二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

www.ks5u.com 规范演练26‎ 一、选择题 ‎1.(2019·衡水模拟)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碘水,变蓝色;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解析: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可用碘水鉴别淀粉溶液;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可用浓硝酸鉴别蛋白质溶液;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葡萄糖溶液。‎ 答案:D ‎2.(2019·湖南六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油和鸡蛋清水解都能生成氨基酸 B.用碳酸钠溶液可以区分乙醇、乙酸、苯和硝基苯四种有机物 C.丙烯分子中最多有8个原子共平面 D.乙醇和乙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且两者都存在碳氧双键 解析:食用油的水解产物是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A项错误;乙醇与碳酸钠溶液既不反应也不分层,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生成气体,苯和硝基苯与碳酸钠溶液混合都分层,有机层在上层的是苯,有机层在下层的是硝基苯,B项正确;丙烯分子可以看作1个甲基取代了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乙烯基有五个原子共平面,甲基中最多两个原子在乙烯基平面内,C项错误;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两者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但乙醇中存在碳氧单键,乙酸中存在碳氧双键,D项错误。‎ 答案:B ‎3.(2019·福州联考)下列各组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但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的是(  )‎ ‎①聚乙烯和乙烯 ②乙酸和葡萄糖 ③淀粉和纤维素 ④蔗糖和麦芽糖 ⑤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①②③⑤‎ 解析:最简式相同的有①②③④四组,其中④蔗糖和麦芽糖属于同分异构体。‎ 答案:B ‎4.(2019·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月考)下面实验操作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A.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加入水后沉淀溶解 B.用银氨溶液可以鉴别葡萄糖和乙酸溶液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取少量淀粉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观察现象,判断淀粉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解析:A 项,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发生蛋白质盐析, 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蛋白质仍能溶于水,能实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项,葡萄糖中含有醛基,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乙酸中不含有醛基,因此可以鉴别葡萄糖和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项,乙醇与碳酸钠互溶,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乙酸乙酯与Na2CO3出现分层,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项,淀粉水解后,没有中和稀硫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答案:D ‎5.(2019·山东淄川中学开学考)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棉花、蚕丝和聚乙烯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②甲烷、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③等质量的乙烷、乙烯、苯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④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⑤乙酸乙酯和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⑥乙烯、苯、乙醇、油脂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 解析:①棉花成分是纤维素,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聚乙烯的化学式为,故①错误;②甲烷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乙醇与乙酸可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②正确;③三种有机物为烃,令烃的分子式为CxHy,变化得到CH,等质量的烃耗氧量多少与有关,越大,耗氧量越大,故③正确;④‎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故④正确;⑤乙酸乙酯水解可生成乙醇和乙酸,植物油是油脂,水解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⑤错误;⑥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油脂分为脂肪和植物油,植物油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⑥错误;综上所述,选项B正确。‎ 答案:B ‎6.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解析:A项,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正确;B项,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正确;C项,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正确;D项,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错误。‎ 答案:D ‎7.(2019·敦煌中学模拟)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解析: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说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A项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的活性不同, B项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C项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一氯甲烷两种气态产物,该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由于 HCl的水溶液显强酸性,故不能证明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D项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综上所述,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答案:A ‎8.(2019·葫芦岛模拟)布洛芬常用来减轻感冒症状,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洛芬的分子式为C13H17O2‎ B.1 mol布洛芬最多能与4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布洛芬与苯乙酸是同系物 D.布洛芬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代物有4种 解析:布洛芬的分子式为C13H18O2,A项错误;布洛芬分子中含有苯环,故可与氢气加成,1 mol布洛芬最多可与3 mol氢气加成,B 项错误;苯乙酸的分子式为C8H8O2,组成与布洛芬相差5个“CH2”原子团,官能团种类、数目相同,C项正确;布洛芬苯环上存在对称结构,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2019·浙江杭州第二中学模拟)已知淀粉、葡萄糖及A、B、C、D、E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A的电子式是_________。‎ ‎(2)已知C与D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题中的“某工艺”指的是裂解 B.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B和C C.E不溶于水,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A在热Cu丝催化氧化下可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比它小2的有机物 ‎(4)请补充完整证明反应①是否发生的实验方案:取反应①的溶液2 mL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10%的NaOH溶液、5%的CuSO4溶液、碘水)‎ 解析:(1)B为CH2===CH2,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碳碳双键,A为 CH3CH2OH,CH3CH2OH的电子式为。(2)CH3COOH与CH≡CH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OOCH===CH2,反应方程式为CH≡CH+CH3COOHCH3COOCH===CH2。(3)煤油通过裂解得到乙烯等气态短链烃,故A正确;B为CH2===CH2,C为CH≡CH,均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能鉴别,故B错误;E为CH3COOCH===CH2,不溶于水,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乙醇在热Cu丝催化氧化下可生成乙醛,乙醛比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小2,故D正确。(4)取反应①的溶液2 mL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得到蓝色的悬浊液,加热,若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说明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 答案:(1)碳碳双键  (2)CH≡CH+CH3COOHCH3COOCH===CH2 (3)ACD (4)取反应①的溶液2 mL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得到蓝色的悬浊液,加热,若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说明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 ‎10.(2019·上海模拟)为研究乙醇结构及其部分的化学性质,进行下列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Ⅰ.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推测乙醇的结构式。‎ 图1‎ ‎(1)实验中钠需要粉碎成很小的颗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次实验平均用乙醇1.15 g,收集到气体体积平均为0.28 L(换算成标准状态)。由实验数据可以推测乙醇分子的结构,依据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用的乙醇中含有少量的水,则收集到氢气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Ⅱ.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检验其产物,其中C装置的试管中盛有无水乙醇。(固定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图2‎ ‎(4)装置A圆底烧瓶内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C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D装置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去D处酒精灯,反应能否继续进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检验E中的生成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钠与乙醇的反应比较缓慢,实验中将钠粉碎成很小的颗粒,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以增大反应速率。(2)钠与乙醇反应放出氢气,标准状态下0.28 L氢气的物质的量==0.012 5 mol,1.15 g乙醇的物质的量==0.025 mol,则==,说明1 mol乙醇分子中存在1 mol活泼氢原子。(3)对比2Na+2H2O===2NaOH+H2↑和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可知,若使用的乙醇中含有少量的水,放出的氢气偏多,则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偏大。(4)根据图示,装置A是生成氧气的装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放出氧气,因此装置A圆底烧瓶内的固体物质是二氧化锰;乙醇易挥发,C中热水可以预热反应混合气体,并产生乙醇蒸气。(5)铜催化氧化乙醇,实际上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铜与氧气反应,一个是氧化铜氧化乙醇,因此实验过程中D装置可以看到铜粉一会儿变黑,一会儿变亮。D处发生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去D处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6)E中为乙醛的水溶液,其中可能含有乙醇,因此检验E中的生成物的方法为在洁净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E中溶液,加热煮沸,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乙醛。‎ 答案:Ⅰ.(1)增大接触面积以增大反应速率 (2)通过计算,2 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1 mol氢气,说明1 mol乙醇分子中存在1 mol活泼氢原子 (3)偏大 Ⅱ.(4)MnO2 预热反应混合气体 (5)亮—黑交替出现 ‎ ‎2CH3CH2OH+O22CH3CHO+2H2O 能 该反应本身放热 (6)在洁净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E中溶液,加热煮沸,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乙醛 ‎11.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大试管A中配制反应混合液;②按图甲所示连接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大试管A 5~10 min;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导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已知乙醇可以与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有关试剂的部分数据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3‎ ‎78.5‎ ‎0.78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1)配制反应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指出液体体积);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另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③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通过洗涤可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填名称);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________(填字母)。‎ A.P2O5 B.无水硫酸钠 C.碱石灰 D.NaOH固体 ‎(5)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均已略去)制取乙酸乙酯,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填字母)。‎ a.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反应温度 b.增加了分液漏斗,能随时补充反应混合液 c.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 d.反应容器容积大,容纳反应物的量多 解析:(1)浓硫酸与乙醇或乙酸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本实验配制反应混合液时,应先在大试管A中加入乙醇,然后分别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边加边振荡试管。(2)本实验中的反应物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分别是78.5 ℃和117.9 ℃)都比较低,若加热温度过高,乙醇和乙酸来不及反应就可能被蒸出,会降低原料的利用率。(4)用CaCl2除去少量的乙醇。用无水硫酸钠除去少量的水,不能选择P2O5、碱石灰或NaOH固体等干燥剂,以防乙酸乙酯在酸性(P2O5遇水生成酸)或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5)比较两套装置的不同之处:图乙装置有温度计、分液漏斗、冷凝管,答题时抓住这三个方面即可。d项不正确,因为容纳液体的量多,在本题中并不能体现出其优点。‎ 答案:(1)在大试管A中加入乙醇,再分别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2)反应物中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大量反应物会随产物蒸发而损失 ‎(3)试管B中的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可闻到水果香味,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颜色变浅,有气泡产生 (4)乙醇 B (5)abc ‎12.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 ‎(4)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粗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_______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 解析:(1)‎ 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炭化,降低酯的产率,所以浓硫酸用量不能过多。(2)由于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所以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3)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因此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然后分液即可。(4)根据b装置可知由于不是水浴加热,温度不易控制,因此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的缺点是原料损失较大、容易发生副反应。由于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所以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乙醚,乙醚与乙酸乙酯的沸点相差较大,则分离乙酸乙酯与乙醚的方法是蒸馏。‎ 答案:(1)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或其他合理答案) 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炭化,降低酯的产率 ‎(2)中和乙酸 溶解乙醇 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3)振荡 静置 ‎(4)原料损失较大 易发生副反应 乙醚 蒸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