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箴言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期末测试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碳酸钠(Na2CO3)俗名苏打,属于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碳酸钠(Na2CO3)俗名苏打,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选C。‎ ‎2.氧元素有多种核素,其中核素O的中子数是 A. 8 B. 10 C. 18 D. 26‎ ‎【答案】B ‎【解析】‎ ‎【详解】原子符号中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O的中子数为18-8=10,故B正确;‎ 故选B。‎ ‎3.蘸取碳酸钾在酒精灯外焰下灼烧,通过蓝色钻玻璃可观察到火焰呈 A. 黄色 B. 紫色 C. 绿色 D. 砖红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含有钾元素的物质,灼烧,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成紫色,故B正确。‎ ‎4.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做法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 使用电动公交车 C. 大量焚烧秸秆 D. 用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故A不选;‎ B.使用电动公交车,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故B不选;‎ - 16 -‎ C.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造成环境污染,故C选;‎ D.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燃烧充分,且不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气体,可减少环境污染,故D不选;‎ 故选C。‎ ‎5.下列物质中,能作为潜水员和宇航员的供氧剂的是 A. 水玻璃 B. 氢氟酸 C. 过氧化钠 D. 高锰酸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2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和碳酸钠,没有氧气生成,不能作为供氧剂,故A错误;‎ B.氢氟酸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没有氧气生成,不能作为供氧剂,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够反应放出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与水反应也能放出氧气,2Na2O2+2H2O═4NaOH+O2↑,可作潜水员和宇航员的供氧剂,故C正确;‎ D.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碳、水不反应,没有氧气生成,不能作为供氧剂,故D错误;‎ 故选C。‎ ‎6.用红色激光照射下列物质,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乙醇溶液 B. 氢氧化铁胶体 C. 硫酸铜溶液 D. 蔗糖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光线通过胶体溶液,由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小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出现丁达尔现象。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乙醇溶液、硫酸铜溶液和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具备丁达尔效应;‎ 故选B。‎ ‎7.从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采用的操作是 A. B. C. ‎ - 16 -‎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氯化钠随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从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采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详解】A、操作为过滤,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不符合,选项A不选;‎ B、操作为蒸发结晶,符合,选项B选;‎ C、操作为蒸馏,利用互溶的物质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不符合,选项C不选;‎ D、操作为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不符合,选项D不选;‎ 答案选B。‎ ‎8.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木炭燃烧反应 B. 稀硫酸与烧碱反应 C. 生石灰与水反应 D. Ba(OH)2·8H2O与NH4Cl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详解:A.木炭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稀硫酸与烧碱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要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来解答此类习题。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绝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 ‎9.下列离子在含有0.1mol/LSO42- 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l3+ B. Cu2+ C. Fe3+ D. Ba2+‎ ‎【答案】D - 16 -‎ ‎【解析】‎ ‎【详解】Al3+、 Cu2+和Fe3+与SO42-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a2+与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Ba2+在含有0.1mol/LSO42- 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判断离子共存,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有气体产生:如CO32-、S2-、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②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③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与OH-大量共存,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②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O3-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3、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和 SCN-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0.下列试剂常用来检验Fe3+的是 A. 氯水 B. BaCl2溶液 C. KSCN溶液 D. KNO3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水与铁离子不反应,不能用于检验,故A错误;‎ B. 氯化钡与铁离子不反应,不能用于检验,故B错误;‎ C. Fe3+遇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能检验Fe3+,故C正确;‎ D. KNO3与Fe3+不反应,不能检验,故D错误;‎ 故选C。‎ ‎11.海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下列方法可用于淡化海水的是 A. 蒸馏法 B. 过滤法 C. 分液法 D. 萃取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馏法,是把水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可用于淡化海水,故A正确;‎ B.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溶液的操作,不能用来淡化水,故B错误;‎ C.分液法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操作,不能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故C错误;‎ - 16 -‎ D.萃取法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不能用来淡化水,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的是 A. NH3 B. NO2 C. SO2 D. S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氨气溶于水发生NH3+H2O⇌NH3•H2O⇌NH4++OH-,溶液呈碱性,故A正确;‎ B.NO2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SO2溶于水发生SO2+H2O⇌H2SO3⇌HSO3-+H+,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 D.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A。‎ ‎13.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节日期间,在任意场所燃放烟花爆竹 B. 实验时,将水倒入浓硫酸配置稀硫酸 C. 煤矿矿井,必须通风,严禁烟火 D. 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A.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品,在任意场所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火灾;B.稀释浓硫酸,应防止酸液飞溅;C.煤矿矿井含有甲烷,应防止爆炸;D.液化气属于易燃气体,易发生火灾或爆炸。‎ 详解:A.在任意场所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火灾,应避免在建筑物、易燃物的地方燃放,故A错误;B.稀释浓硫酸,应防止酸液飞溅,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错误;C.煤矿矿井含有甲烷,应防止爆炸,应注意通风,以降低浓度,故C正确;D.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易发生火灾或爆炸,故D错误;故选C。‎ ‎14.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Fe2O3+3CO=2Fe+3CO2,该方法在治金工业上称为 A. 电解法 B. 热还原法 C. 热分解法 D. 铝热法 ‎【答案】B ‎【解析】‎ - 16 -‎ ‎【详解】铁较活泼,工业上采用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Fe2O3+3CO2Fe+3CO2,是用还原剂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冶炼的,属于热还原法,故选B。‎ ‎【点睛】了解常见的金属冶炼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冶炼的方法通常包括:热还原法、电解法、热分解法等,要注意铝热法也属于热还原法。‎ ‎15.在反应2 H2O2=2H2O +O2中,下列操作能减小反应速率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增大H2O2的浓度 D. 加入少量Mn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故A正确;‎ B.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 C. 增大H2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 D. 加入少量MnO2,MnO2为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16.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组装了右图所示的西红柿电池,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作负极 B. 锌作正极 C. 电子由铜经导线流向锌 D. 锌片上的反应为:Zn – 2e- =Zn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活泼金属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A错误;‎ B. 活泼金属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 电子由负极锌经导线流向正极铜,故C错误;‎ D. 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 – 2e- =Zn2+,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易错点在C项,电子的流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电子从电池的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 16 -‎ ‎17.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4+C12CH3Cl+HCl B. CH2= CH2+ C12‎ C. +Br2+HBr D. CH4+2O2CO2+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CH4+C12CH3Cl+HCl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 B.CH2=CH2+C12→属于加成反应,故B正确;‎ C.+Br2+HBr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 D.CH4+2O2CO2+2H2O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晴】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含义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是答题的关键。有机物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1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是消去反应等。‎ ‎18.下列物质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 Al B. Al2O3 C. Al(OH)3 D. NaAl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不选;‎ B.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B不选;‎ C.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C不选;‎ D.NaAlO2是强碱弱酸盐,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选;‎ 答案为D。‎ ‎19.滥用药物有碍健康,下列有关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感冒 - 16 -‎ B. 运动员长期服用麻黄碱可提高成绩 C. 服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中和过多的胃酸 D. 注射青霉素前要先做皮肤敏感试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不良的肠道反应,A不正确;‎ B.麻黄碱剩余兴奋剂类药物,不能真正提高成绩,应禁止使用,B不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该用胃舒平等药物,C不正确;‎ D.使用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试,故D正确;‎ 答案选D。‎ ‎20.下列物质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 次氯酸溶液 B. 次氯酸钠溶液 C. 漂白粉溶液 D. 氯化钙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ClO具有漂白作用,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A不选;‎ B. 次氯酸钠溶液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不选;‎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有色布条褪色,故C不选;‎ D. 氯化钙溶液不具有漂白作用,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D选;‎ 故选D。‎ ‎21.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可以制取金属锰, 化学方程式为3MnO2+4Al3Mn+2Al2O3,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A. MnO2 B. Al C. Mn D. Al2O3‎ ‎【答案】A ‎【解析】‎ ‎【详解】氧化剂从反应物中寻找,氧化剂是化合价降低的物质,MnO2中Mn化合价由+4价→0价,因此氧化剂是MnO2,故A正确。‎ ‎2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16 -‎ 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 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C. 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H2O D.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A错误;‎ B. 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电荷不守恒,正确写法为:Fe+2Fe3+=3Fe2+,故B错误;‎ C. 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强酸、强碱、可溶性盐要写成离子符号:H++OH-=H2O,故C正确;‎ D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沉淀写化学式:CaCO3+2H+=CO2↑+H2O+Ca2+,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 ‎“一看”电荷是否守恒: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 “二看”拆分是否恰当:在离子方程式中,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三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离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必须与客观事实相吻合。‎ ‎23.对于1mol/L的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Na+的数目为NA B. OH-的物质的量为1mol C. 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D. NaOH的质量为40g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的物质的量根据n=cV计算,溶液的体积不知道,无法计算,故A错误;‎ B. OH−的物质的量根据n=cV计算,溶液的体积不知道,无法计算,故B错误;‎ C. 1mol/L的NaOH溶液中Na+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故C正确;‎ D. 溶液的体积不知道,无法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和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24.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3)、υ(O2)、υ(NO)、υ(H2O)‎ - 16 -‎ ‎ 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4/5υ(NH3)=υ(O2)‎ B. 5/6υ(O2)=υ(H2O)‎ C. 2/3υ(NH3)=υ(H2O)‎ D. 4/5υ(O2)=υ(NO)‎ ‎【答案】D ‎【解析】‎ ‎【详解】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则υ(NH3):υ(O2):υ(NO):υ(H2O)=4:5:4:6,即υ(NH3)=υ(O2)、υ(O2)=υ(H2O)、υ(NH3)=υ(H2O)、υ(O2)=υ(NO),故答案为D。‎ ‎25.已知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正确的是 A. K=c(N2)▪c(H2)/c(NH3) B. K=c(N2)▪c3(H2)/c(NH3)‎ C. K=c2(NH3)/c(N2)▪c3(H2) D. K=c(NH3)/c(N2)▪c3(H2)‎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学平衡常数K=,因此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6.请根据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填空:‎ ‎(1)自来水厂对水消毒,常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液氯”或“明矾”);‎ ‎(2)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__(填“硅”或“二氧化硅”);‎ ‎(3)铁在冷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表面被氧化生成致密氧化物膜而保护内层金属。常温下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可使用的容器是__________(填“铁罐”或“铜罐”)。‎ ‎(4)二氧化氮(NO2)是一种红棕色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_________;‎ ‎(5)乙烯和苯是重要有机化合物,在工业上,可以用__________的产量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苯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___(填“褪色”或“不褪色”);‎ - 16 -‎ ‎【答案】 (1). 液氯 (2). 二氧化硅 (3). 铁罐 (4). NO (5). 乙烯 (6). 不褪色 ‎【解析】‎ ‎【分析】‎ ‎(1)根据氯气和明矾的用途分析判断;‎ ‎(2)根据二氧化硅和硅的常见用途分析判断;‎ ‎(3)根据铁和铝在冷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表面被氧化生成致密氧化物膜而保护内层金属分析判断;‎ ‎(4)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5)乙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产物之一;苯分子结构中没有碳碳双键,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1)氯气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明矾只能净水不能消毒,故答案为:液氯;‎ ‎(2)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硅是制造硅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料,故答案为:二氧化硅;‎ ‎(3)铁和铝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表面被氧化生成致密氧化物膜而保护内层金属,故常温下可以用铁罐或铝罐来盛装浓硫酸和浓硝酸,故答案为:铁罐;‎ ‎(4)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NO;‎ ‎(5)乙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产物之一,故可以用乙烯的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发展的标志;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结构中没有碳碳双键,故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乙烯;不褪色。‎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铜常温下能够与浓硝酸剧烈反应,与浓硫酸也能缓慢反应。‎ ‎27.I、有一种金属单质A,焰色反应呈黄色,能发生下图所示的变化:‎ ‎ ‎ 上图中淡黄色固体B是__________;其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上图中的C溶液与硝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元素。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16 -‎ ‎(1)②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2)⑤和⑥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是:⑤________⑥(填“>”或“<”);‎ ‎(3)①和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4)④和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a2O2 (2). 2Na2O2+2H2O=4NaOH+O2↑ (3). HNO3+NaOH=NaNO3+H2O (4). C (5). (6). < (7). 共价键 (8). Cl-+Ag+=AgCl↓‎ ‎【解析】‎ ‎【详解】I.根据转化关系及现象可判断,A是Na,B是Na2O2,C是氢氧化钠。其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NaOH溶液与H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NaOH=NaNO3+H2O,故答案为:Na2O2;2Na2O2+2H2O=4NaOH+O2↑;HNO3+NaOH=NaNO3+H2O;‎ II.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⑥分别为H、C、O、Na、S、Cl。‎ ‎(1)②的元素符号是C,其最高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答案为:C;;‎ ‎(2)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为⑤<⑥,故答案为:<;‎ ‎(3)①和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水和双氧水,二者都属于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 ‎(4)④和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Cl,NaCl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l-+Ag+=AgCl↓,故答案为:Cl-+Ag+=AgCl↓。‎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II.(3),要注意H2O或H2O2,都属于共价化合物,都是只存在共价键,不同的是:水中存在极性键,过氧化氢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8.(1)①25 ℃时,NaHCO3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水解引起的(填“Na+”或 “HCO3-”);‎ ‎②常温下,0.0100 mol/L盐酸的pH=__________‎ ‎③用0.0100 mo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 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__________(填“蓝色”或“无色”),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 ‎(2)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FeO(s)+CO(g)Fe(s)+CO2(g)‎ - 16 -‎ ‎ ΔH>0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2)/c(CO)。‎ ‎①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通入CO,化学平衡向____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②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查阅资料得知1 100℃时K=0.263。某时刻测得容器中c(CO2)=0.025 mol/L,c(CO)=0.10 mol/L,此时刻反应__________平衡状态(填“达到”或“未达到”)。‎ ‎【答案】 (1). HCO3- (2). 2 (3). 无色 (4). 正反应 (5). 增大 (6). 未达到 ‎【解析】‎ ‎【分析】‎ ‎(1)①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盐,能发生水解生成碳酸和氢氧化钠而使溶液呈碱性;②常温下,0.010 0mol/L盐酸溶液中c(H+)=0.01mol/L,结合pH=-lgc(H+)计算;③根据酚酞的变色范围8-10分析判断;‎ ‎(2)①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③根据浓度商和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 ‎【详解】(1)①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盐,HCO3-能发生水解,HCO3-+H2O H2CO3+OH-,水解生成了氢氧根离子,使溶液显碱性,故答案为:HCO3-;‎ ‎②常温下,0.010 0mol/L盐酸溶液中c(H+)=0.01mol/L,溶液的pH=2,故答案为:2;‎ ‎③用0.010 0mol/L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故答案为:无色;‎ ‎(2)①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通入CO,CO浓度增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正反应;‎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③查阅资料得知1 100℃时K=0.263.某时刻测得容器中c(CO2)=0.025mol/L,c(CO)=0.10mol/L,则Qc==0.25<K=0.263,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故答案为:未达到。‎ ‎29.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 - 16 -‎ I.实验过程:向试管a中加入碎瓷片,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最后加入2mL乙酸,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汽经导管通到b试管中的液面上。‎ II. 已知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III.查阅资料得知: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且有香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防止溶液暴沸 ‎(2)试管b中的溶液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3)实验完毕后,将b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 ‎①乙酸乙酯在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 ‎②常用________操作将两层液体分离(填“过滤”或“分液”)。‎ ‎(4)实验中加入乙酸的质量为2.1g,其中60%的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则得到乙酸乙酯的质量为______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1). B (2). A (3). 上层 (4). 分液 (5). 1.85‎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分析解答;根据关系式计算产物的质量。‎ ‎【详解】(1)液体乙酸乙醇沸点低,加热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故答案为:B;‎ ‎(2)试管b中的溶液是饱和Na2CO3溶液,用于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故答案为:A;‎ ‎(3)实验完毕后,将b试管中液体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常用分液操作将两层液体分离,故答案为:上层;分液;‎ ‎(4)设得到的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x,‎ - 16 -‎ ‎ ‎ x=0.021mol,m(CH3COOC2H5)=0.021mol×88g/mol≈1.85g,即得到乙酸乙酯的质量为1.85g,故答案为:1.85。‎ - 16 -‎ ‎ ‎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