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Cl:35.5 Fe:56‎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13C - NMR (核磁共振)、15N- 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 13C 与15N 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12C是同一种核素 C. 15N2 与14N2 互为同位素 D. 13C60 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3C、15N的质量数分别为13、15,质子数分别为6、7,利用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同位素的概念来解答。‎ ‎【详解】A. 13C 与 15N的中子数分别为7、8,故A错误; B. 13C 与 12C中子数不相同,不是同一种核素,故B错误; C.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14N2与15N2都是分子,不是同位素,故C错误;D.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13C60 与金刚石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 在元素周期表的P、S、Cl等非金属区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 C. 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 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包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Ⅵ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故A说法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的P、S、Cl等非金属区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故B说法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 D、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包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ⅢB,包括了镧系和锕系,故D说法错误。‎ 答案选D。‎ ‎3.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酸性:HClO4<H2SO4<H3PO4 B. 碱性:Ba(OH)2>Ca(OH)2>Mg(OH)2‎ C. 稳定性:HF>HCl>PH3>H2S D. 离子半径:Al3+>Mg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P,酸性:H3PO4<H2SO4<HClO4,故A错误;‎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Ba>Ca>Mg,所以碱性:Ba(OH)2>Ca(OH)2>Mg(OH)2,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Cl>S>P,则氢化物稳定性为HF>HCl>H2S>PH3,故C错误;‎ D、Al3+、Mg2+、Na+的核外均有2个电子层,而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Al3+<Mg2+<Na+,故D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物质中,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是( )‎ A. NH4Cl B. NaCl C. K2O2 D. CCl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极性共价键是共价键的一种,往往产生于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 ‎【详解】A.N元素与H元素为不同元素间形成的极性共价键,铵根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A项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中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无共价键,B项不符合题意;‎ C.K2O2中氧、氧原子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C项不符合题意;‎ D.四氯化碳中只有碳和氯之间的极性共价键,没有离子键,D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择A项。‎ ‎5.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③Al与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反应④固体NaOH溶于水 ⑤ H2 在 Cl2 中燃烧  ⑥食物腐败 A. ②⑤⑥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放热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详解】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属于吸热过程,但不是吸热反应,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铝与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③符合题意;‎ ‎④固体NaOH溶于水是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⑤符合题意;‎ ‎⑥食物腐败,食物被氧化,属于放热反应,故⑥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点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都是化学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包括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②H2、C、CO等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③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及缓慢氧化,②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③金属与H2O或酸的反应,④中和反应等。‎ ‎6.A、B两元素为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 ‎ ①x+1 ②x+8 ③x+11 ④x+18 ⑤x+25 ⑥x+32‎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周期分别讨论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 ‎【详解】第二主族元素有铍、镁、钙、锶、钡、镭,第三主族元素有硼、铝、镓、铟、铊等,第二周期的铍与硼、第三周期的镁与铝的原子序数均是相差1,所以①可能;第四周期的钙与镓、第五周期的锶与铟,中间均相隔过渡的10个金属元素,所以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1,③可能;第六周期的钡与铊之间的IIIB族元素中包含镧系15个元素,加上副族剩余的9个元素,所以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25,⑤可能;第七周期的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也是25;所以B元素原子序数可能为x+1、x+11、x+25。所以答案选择C项。‎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18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构成,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即该氯原子为,故A错误;‎ B、原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对原子来说,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与中子数的多少无关,故C正确;‎ D、HCl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D错误。‎ 答案选C。‎ ‎8.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碱金属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B. 从上至下单质金属性逐渐减弱 C. Li、Na、K单质均应保存在煤油中 D. Li、Na、K燃烧均生成过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碱金属性质的递变,应从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进行判断分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因此碱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A正确;‎ B、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 C、Li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Li不能保存在煤油中,Li保存在石蜡油或封存在石蜡中,故C错误;‎ D、Li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Li2O,故D错误。‎ 答案选A。‎ ‎9.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由“Cl2+H2O===HCl+HClO”反应可推出“F2+H2O===HF+HFO”反应也能发生 B. HCl的水溶液是强酸,推出HF的水溶液也是强酸 C. 由“2Fe+3Cl2===2FeCl3”反应可推出“2Fe+3I2===2FeI3”反应也能发生 D. Na、K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K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F2与H2O反应:2F2+2H2O=4HF+O2,故A不符合题意;‎ B、HF为弱酸,具有强腐蚀性,故B不符合题意;‎ C、Fe3+的氧化性强于I-,因此Fe与I2单质反应Fe+I2=FeI2,故C不符合题意;‎ D、Na、K属于同主族,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K的金属性强于Na,K常温下与水反应更加剧烈,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0.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C. 由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多原子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故A错误;‎ B.非极性键可存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如过氧化钠、过氧化氢中均存在O-O非极性键,故B错误;‎ C.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如铵盐为离子化合物,HCl为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 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可存在极性键、非极性键,如H-O-O-H中含非极性键,故D错误;‎ 答案选C。‎ ‎11.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X>Y>Z>W B. 原子序数:Y>X>Z>W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 金属性:XS,所以稳定性HCl>H2S,即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故C错误;‎ D. 金属性Mg>Be,故Mg与盐酸反应更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19.X、Y是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X原子的半径比Y的半径小,且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X、Y原子序数相差1,Y为ⅡA族,则X一定是ⅢA族 B. 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 若Y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气体,则X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也是气体 D. 若X(OH)n不溶于水,则Y(OH)m一定不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X和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它们属于同周期元素,根据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得出X的原子序数大于Y;‎ A、如果X、Y位于短周期,Y为ⅡA族,则X为ⅢA,X、Y位于长周期,Y为ⅡA族,则X为ⅢB,故A错误;‎ B、若X为N,HNO3是强酸,但NH3溶于水显碱性,故B错误;‎ C、若Y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气体,则Y可能是N、O,则X可能为O、F,故C正确;‎ D、若X元素为Mg,Mg(OH)2不溶于水,Y为Na,NaOH能溶于水,故D错误。‎ 答案选C。‎ ‎20.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白磷比红磷稳定 B. 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C. CO(g)+H2O(g)===CO2(g)+H2(g) ΔH>0‎ D.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物质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进行判断;‎ ‎【详解】A、根据白磷与氧气反应、红磷与氧气反应的图象,推出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依据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得到红磷比白磷稳定,故A错误;‎ B、硫与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S(s)=S(g),该过程为吸热过程,即△H1<△H2,故B错误;‎ C、根据图象,CO(g)和H2O(g)总能量大于CO2(g)与H2(g)总能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C错误;‎ D、根据能量关系,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因此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二、填空题 (共40分)‎ ‎2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微粒铵根14N2H4+中的中子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核外电子数是_____。‎ ‎(2)写出 N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画出HClO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 C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Na2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个方格 ,其中19.00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 ‎(4) 25℃,101 kPa,1g C2H2气体充分燃烧生成气体CO2和液态H2O,放出125kJ的热量,写出C2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1 (2). 10 (3). (4). H-O-Cl (5). (6). (7). F元素的相对原子量 (8). C2H2(g)+5/2O2(g)=2CO2(g)+H2O(l) △H=-3250kJ·mol-1‎ ‎【解析】‎ ‎【详解】(1)依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14N2H4+中中子数为[14-7+(2-1)×4]=11;该离子为阳离子,其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7+4-1)=10;‎ ‎(2)N2中N和N之间以叁键形式结合,N2的电子式为;HClO的结构式为H-O-Cl;CO2中C和O之间以双键形式结合,即CO2的电子式为;Na2O2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其电子式为;‎ ‎(3)19.00表示F元素的相对原子量;‎ ‎(4)根据燃烧热的定义,1molC2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25kJ×26=3250kJ,表示C2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5/2O2(g)=2CO2(g)+H2O(l) △H=-3250kJ·mol-1。‎ ‎2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④______________ ‎ ‎(2)在①~12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均填元素符号)‎ ‎(3)元素⑦与元素⑧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⑦的单质和⑧的单质状态不同 b.⑧的氢化物比⑦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⑦和⑧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与元素③⑧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 ‎(5)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跟它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它们可以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 ‎(6)已知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该元素可以与⑧形成一种AB4型的化合物,请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K (3). F (4). Ar (5). Cl (6). b (7). Al(OH)3 + OH- =AlO2- + 2H2O (8). Al(OH)3 +3H+ =Al3+ + 3H2O (9). (10). +4→‎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推出①为N,②为F,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S,⑧为Cl,⑨为Ar,⑩为K,另外两个依次为Ca、Br,然后据此分析;‎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④为Mg,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依据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稀有气体除外),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推出12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K,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稀有气体最不活泼,因此12种气体最不活泼的是Ar;‎ ‎(3)根据(2)的分析,⑦⑧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a、物质的状态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Cl的非金属性强于S,则HCl的稳定性强于H2S,故b符合题意;‎ c、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法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c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4)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Al(OH)3,③、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NaOH和HClO4,因为Al(OH)3表现两性,因此分别与NaOH和HClO4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Al(OH)3+3H+=Al3++3H2O;‎ ‎(5)依据原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 ‎(6)最外层电子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该元素为C,与Cl形成AB4型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CCl4,四氯化碳为共价化合物,+4→。‎ ‎【点睛】电子式的书写是难点,一般我们首先判断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组成,电子式中体现阴阳离子,共价化合物是由共价键组成,然后注意复杂的阳离子、阴离子要用“[ ]”,非金属元素体现出最外层电子。‎ ‎23.I. 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1)a、b分别代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C中为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B中装有KMnO4固体,则A中试剂为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 (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点 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S>C>Si,则在A中__________B中加_________、C中加__________,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2). 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3). ΔH=+(a-b)kJ/mol (4). 分液漏斗 (5). 防止倒吸 (6). 浓盐酸 (7). 溶液变为蓝色 (8). 有毒气体会逸入空气中污染环境(缺尾气吸收装置) (9). 稀硫酸 (10). Na2CO3 (11). Na2SiO3溶液 (12). Na2SiO3 +CO2 +H2O = Na2CO3 +H2SiO3↓‎ ‎【解析】‎ ‎【分析】‎ I.利用反应物总能量和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注意活化能的定义;‎ II.应弄清楚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然后逐步进行分析;‎ ‎【详解】I.(1)根据图象,a表示的是断键吸收的能量,或正反应的活化能,b代表的是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或逆反应的活化能;‎ ‎(2)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H=+(a-b)kJ·mol-1;‎ II.(3)仪器A为分液漏斗,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4)验证Cl的非金属性强于I,利用Cl2+2I-=2Cl-+I2,因此锥形瓶的目的是制备Cl2,即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是浓盐酸;C中生成I2,溶液变为蓝色;Cl2有毒,因此本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证明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原理是判断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即A中盛放稀硫酸,B中盛放Na2CO3,C中盛放硅酸钠,B中出现气泡,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C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C的非金属性强于Si,C中发生化学方程式为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点睛】实验设计中一般采用的步骤是制气装置→除杂装置→反应装置或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是否需要添加如安全瓶、防止空气进入的装置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