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第一篇命题区间一化学基本素养的考查教案
命题区间一 化学基本素养的考查 角度一 关注“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1.高考有关“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试题的选材热点总结 (1)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 (2)大气污染 雾霾——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过多,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排放的废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等)、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酸雨(pH<5.6)——大气中含硫氧化物、含氮氧化物过多,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如硫酸、硝酸的生产、冶金)、雷电等有关。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过多,与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 (3)白色污染——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 (4)能源 清洁能源——天然气、氢气等在燃烧时不产生烟尘的能源;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能源;绿色能源——不产生负效应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最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 (5)无机材料一般可以分为传统的和新型的无机材料两大类。 传统的无机材料是指以二氧化硅及其硅酸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备的材料,因此又称硅酸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玻璃和陶瓷。 新型无机材料是指用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硫化物、硅化物以及各种非金属化合物经特殊的先进工艺制成的具有某种优异性能的材料。 2.绿色化学的特点 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它包括: (1)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 (2)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3)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 (4)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5)发展“绿色工艺”; (6)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题组一 真题演练 1.(2018·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 A 解析 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液体能导电,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是生物制品,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使疫苗效果降低或失去作用,B项正确;水性漆与传统的油性漆相比,水性漆具有低甲醛和低芳香类化合物等优点,属于环保产品,C项正确;装有镁棒的电热水器,是一个以镁棒为负极(阳极)、内胆为正极(阴极)的原电池,D项正确。 2.(2017·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 C 解析 A项,PM2.5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正确;B 项,绿色化学就是要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正确;C项,煤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加入的CaO可与SO2反应生成CaSO3,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CaSO4,从而减少SO2的排放量,减少酸雨的形成,但CaO与CO2 反应生成的CaCO3 在高温下又会分解为CaO,故不能吸收CO2 ,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错误;D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燃烧产物为CO2 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所以这两类燃料均是清洁燃料,正确。 3.(2016·全国卷Ⅱ,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 B 解析 A项,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气体,正确;B项,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错误;C项,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燃油中硫等杂质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正确;D项,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正确。 题组二 最新模拟 4.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橡胶、塑料和光导纤维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废电池要集中处理,防止其中的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C.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替代化石能源能改善空气质量 答案 A 解析 橡胶、塑料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但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废旧电池集中处理可以防止其中含有的Pb、Hg、Cd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B项正确;从海水中提取镁,即由MgCl2得到Mg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太阳能、风能和氢能为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够减少CO2、SO2的排放量,从而改善空气质量,D项正确。 5.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温结构陶瓷、醋酸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可燃冰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等特点,可能成为未来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 C.可用向污水中投加明矾、硫酸铁的方法来处理其中的悬浮颗粒物 D.用飞机播撒AgI是实现人工增雨的方法之一 答案 A 解析 醋酸纤维是纤维素和醋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错误;可燃冰具有储量大、热值高、分布广等特点,但目前还无法进行商业性开采,如果今后能够解决商业性开采的技术问题,可燃冰可能会成为未来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B项正确;明矾、硫酸铁水解分别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氢氧化铁胶体,它们都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并聚沉,C项正确;AgI可用于人工增雨作业,D项正确。 6.(2018·西安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进入人体后水解成多种氨基酸 B.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将工业废液排入海洋以减少河道污染 D.生活用品尼龙绳主要是由合成纤维制造的 答案 C 解析 A项,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在人体内的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B项,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使用;C项,工业废水往往含有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可导致环境污染,应处理后再排放;D项,尼龙绳主要成分为聚酯类合成纤维。 题组三 新题预测 7.对以下问题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瓶回收、再利用,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 B.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有助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并不影响健康 C.电子垃圾统一回收、拆解、再利用,能够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制得肥皂或生物柴油,可以实现厨余废物合理利用 答案 B 解析 过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8.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B.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C.当今雾霾天气频发是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 D.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板材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答案 A 解析 A项,臭氧是强氧化剂,浓度过高(超过10-4%),对呼吸道、眼睛有刺激作用。 角度二 关注生产和生活中的常见物质 1.熟记常见物质的俗名及化学式 (1)明矾:KAl(SO4)2·12H2O (2)胆矾、蓝矾:CuSO4·5H2O (3)绿矾:FeSO4·7H2O (4)钡餐、重晶石:BaSO4 (5)孔雀石(铜绿):Cu2(OH)2CO3 (6)水晶、石英:SiO2 (7)纯碱、苏打:Na2CO3 (8)磁性氧化铁:Fe3O4 2.熟记生活中的下列物质 (1)无机盐净水剂: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铝,氯化铝,明矾。 其原理均是无机盐电离的金属阳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一起沉降下来。 注:K2FeO4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是新型净水剂。 (2)常见的消毒剂: ①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包括:氯气、漂白粉(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次氯酸钠(84消毒液)、次氯酸钙(漂粉精)。 ②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乙酸(CH3COOOH)。 ③其他:二氧化氯、臭氧、SO2、KMnO4、75%的酒精、苯酚。 (3)漂白剂:漂白粉、次氯酸钠、SO2、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臭氧、活性炭。 (4)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NH3、H2S、HI)、生石灰(也可作食品干燥剂)、无水氯化钙(不能干燥氨气)、硅胶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P2O5(不能作食品干燥剂)。 3.常见无机物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归纳 性质 用途 (1) 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可作太阳能电池板 (2) 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并且有硬度和柔韧度 可作光导纤维 (3) 4HF+SiO2===2H2O+SiF4↑ 用HF雕刻玻璃 (4) 2C+SiO2Si+2CO↑ 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备粗硅 (5) 碘酸钾在常温下稳定 食盐中的加碘物质 (6)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作保护气 (7)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 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8) 草木灰和硫铵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草木灰和硫铵不能混合施用 (9)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二氧化硫可用于制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 (10) 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 可用于填充飞艇、气球 (11) 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可用于冶炼钛、锆、铌等金属 (12)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能与酸反应 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中和剂 (13) 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14) Na2O2与H2O、CO2反应均生成O2 作供氧剂 (15) 肥皂水显碱性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16) 水玻璃不燃不爆 可用作耐火材料 (17) 硅酸钠的水溶液是一种无机黏合剂 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18) 锂质量轻、比能量大 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 (19) 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 常用铝箔包装物品 (20) 铝有还原性能发生铝热反应 可用于焊接铁轨、冶炼难熔金属 (21) MgO、Al2O3的熔点很高 作耐高温材料 (22) 小苏打与硫酸铝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 可以作泡沫灭火器 (23) Al(OH)3有弱碱性 可用于中和胃酸 (24) 镁铝合金质量轻、强度大 可用作高铁车厢材料 (25) Fe粉具有还原性 可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26) Fe2O3是红棕色粉末 可用作红色颜料 (27) Cu+2FeCl3===2FeCl2+CuCl2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28) CuSO4使蛋白质变性 误服CuSO4溶液,喝蛋清或豆浆解毒 (29) BaSO4不溶于水,不与胃酸反应 在医疗上用作“钡餐”透视 题组一 真题演练 1.(2018·全国卷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 D 解析 碳酸钡能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钡盐,有毒,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D项错误;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能用于洗涤油污,A项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能杀灭生活用水中的细菌,B项正确;氢氧化铝是弱碱,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项正确。 2.(2017·海南,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蔗糖可作调味剂 B.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 C.双氧水可作消毒剂 D.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 D 解析 A项,蔗糖具有甜味,且对人体无害,因此蔗糖可以作调味剂,正确;B项,细铁粉可以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防止食品被氧化变质,正确;C项,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消灭细菌和病毒,因此双氧水可作消毒剂,正确;D项,熟石灰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错误。 3.(2017·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 A 解析 B项,ClO2具有氧化性,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不是还原性,错误;C项,SiO2硬度大,与其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无关,错误;NH3易液化,液氨汽化时从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作制冷剂,与其易溶于水无关,错误。 题组二 最新模拟 4.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水果释放的催熟剂乙烯 B 用氢氟酸刻蚀玻璃 SiO2虽然是酸性氧化物,但能溶于氢氟酸 C 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能氧化二氧化碳 D Al(OH)3用作塑料的阻燃剂 Al(OH)3受热易分解,产生水吸收热量 [解题思路] 分析事实或现象→联系物质的性质→性质能否合理解释事实或现象。 [学习指导] 用化学的视角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答案 C 解析 水果储运过程中会产生乙烯,乙烯是催熟剂,酸性高锰酸钾能氧化乙烯,A正确;氢氟酸能与SiO2反应生成SiF4,B正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错误;Al(OH)3受热分解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且生成的Al2O3熔点高,附着在可燃物表面,能阻止可燃物的燃烧,D正确。 5.下列有关物质及成分、性质和用途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及成分 性质 用途 A 小苏打(Na2CO3) 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作发酵粉 B 磁性氧化铁(Fe2O3) 难溶于水,红色 制造红色涂料 C 蓝矾(CuSO4·5H2O) 蓝色 检验水蒸气 D 二氧化硫(SO2) 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漂白草织品 答案 D 解析 小苏打的成分是NaHCO3,A项错误;磁性氧化铁的成分是Fe3O4(黑色),通常用作颜料和抛光剂,B项错误;无水硫酸铜(CuSO4)的作用是检验水蒸气,C项错误。 6.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碳酸钠可用于制造洗涤剂 碳酸钠是碱 B HCl、NH3、CO2都可做喷泉实验 三种气体均极易溶于水 C 高温下,工业上用纯碱和石英砂制玻璃 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D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答案 D 解析 碳酸钠是盐,不是碱,A项错误:HCl、NH3都极易溶于水,都可用水作吸收剂做喷泉实验,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需要用碱液作吸收剂做喷泉实验,B项错误;因为反应在高温下进行,所以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根据常温下进行的反应: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判断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C项错误。 题组三 新题预测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 B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用于制肥皂(皂化反应) C 石英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有导电性 D 在食物中可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 答案 B 解析 甲醛有毒,不可用作食品的保鲜剂,A项错误;SiO2没有导电性,C项错误;食品添加剂不是营养成分,D项错误。 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作净水剂,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B.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氯碱工业中使用阳离子交换膜 C.臭氧是一种氧化性较强的气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D.SO2具有还原性,可用已知浓度的KMnO4溶液测定食品中SO2残留量 答案 A 解析 海水淡化是指降低水中无机盐的含量,而加入明矾会增大无机盐的含量,故A项错;氯碱工业中阴极氢离子放电,则需要阳离子交换膜使钠离子移动到阴极,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NaOH,故B正确;臭氧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所以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故C正确;二氧化硫能与高锰酸钾反应,反应中高锰酸钾会褪色,所以根据溶液褪色判断滴定终点,因此可用已知浓度的KMnO4溶液测定食品中SO2残留量,故D项正确。 角度三 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知识 1.中国古代化学工艺简介 (1)烧制陶器 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了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2)青铜的冶炼 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为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初铜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3)造纸 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之竹纸制造方法为例,作为介绍。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如下: ①斩竹漂塘:目的: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②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目的:是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 杀死微生物等。 ③舂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 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 ⑤覆帘压纸。 ⑥透火焙干。 (4)黑火药 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黄 反应原理:2KNO3+S+3C===K2S+N2↑+3CO2↑ (5)酿酒 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水解),称为糖化;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6)染色:染色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艺,即用染料使物品着色。 2.常考经典史籍材料归纳 (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 (5)《神农本草经》中“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 (6)《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7)《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8)《本草图经》中“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中的绿矾是FeSO4·7H2O,描述了绿矾受热分解的现象。 3.解题关键和思维建模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文本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解读,转化为化学学科中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离提纯方法、反应类型及反应原理等熟悉的教材知识,此类试题就能迎刃而解。解题的思维模型如下: 题组一 考查物质的成分 1.(2018·石家庄二模)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所指代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A.柳絮飞时花满城 B.朝如青丝暮成雪 C.狐裘不暖锦衾薄 D.春蚕到死丝方尽 答案 A 解析 青丝、狐裘、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而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所以主要成分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柳絮。 2.《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对上文进行的某些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 C.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D.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答案 C 解析 考查物质的主要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是烃的混合物,不是油脂和煤油,故A、B错误;石油中C元素的含量较高,点燃时会生成大量的黑烟,故C正确;烟应是多种不定形碳的颗粒,石墨是纯净物,故D错误。 3.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明矾水 D.卤水 答案 A 解析 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有毒,储存于玻璃瓶中。 题组二 考查物质变化过程 4.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是中国为世界科技花园贡献出的一颗璀璨明珠,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中的丹砂指的是HgS,下列关于这句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 B.这个过程是可逆反应 C.这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丹砂烧之成水银”过程中还可能产生SO2 答案 D 解析 5.中国炼丹家约在唐代或五代时期掌握了以炉甘石点化鍮石(即鍮石金)的技艺: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 ℃左右可制得与黄金相似的鍮石金。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鍮石金是铜锌合金 B.炉甘石点化鍮石过程包含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C.可用稀盐酸鉴别鍮石金和黄金 D.炉甘石点化鍮石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解析 6.《证类本草》中记载:“鸡屎矾(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关于该描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入药用”的主要原因是鸡屎矾难溶于酸 B.“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指的是电镀铜技术 C.“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涉及两个化学反应 D.“外虽铜色,内质不变”描述的是铁钝化的过程 答案 C 解析 A项是由于碱式碳酸铜溶于胃酸,产生重金属离子Cu2+,故“不入药用”;B项应是铁置换铜,与电镀无关;C项涉及的两个反应分别是碱式碳酸铜溶于醋酸和Fe与Cu2+的置换反应;D项是铜保护了铁,不是铁的钝化。 题组三 考查古代物质分离技术 7.(2017·全国卷Ⅰ,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答案 B 解析 “令砒烟上飞着覆器”“凝结”说明该操作为升华。 8.古代中国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过滤 C.萃取 D.升华 答案 A 解析 “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通过装置和叙述可知,该过程中用到的是蒸馏的方法,A项符合题意。 9.《本草纲目》中对精制烧酒过程有如下叙述:“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可用于分离的化合物是( ) A.豆油和水 B.溴和水 C.豆油和花生油 D.硝酸钾和硫酸钠 答案 C 解析 上述烧酒过程是蒸馏,A项,适合用分液法;B项,适合用萃取分液法;C项为互溶有机物适合用蒸馏法;D项,适合用重结晶法。 命题区间特训 A组 1.下表中解决相对应的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不科学的是( ) 选项 环境问题 措施 A 臭氧空洞 限制氟氯代烃类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耗量 B 酸雨 改变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C 白色污染 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开发可降解塑料 D 水体富营养化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及施用氮肥 答案 D 解析 氟氯代烃类物质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控制酸雨的产生;对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及开发可降解塑料制品均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禁止施用氮肥不符合农业现状,故D项不科学。 2.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B.“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包含化学变化 D.“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 C 解析 空气中有雾属于胶体,海市蜃楼是光线在沿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A正确;水乳交融体现的是物质溶解性,属于物理变化,火上浇油体现的是物质的燃烧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水滴石穿蕴含着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属于化学变化,绳锯木断体现的是物质间的摩擦,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落汤螃蟹着红袍”体现了在加热条件下蛋白质发生了变性,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3.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热的浓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脂的器皿 B.硅胶常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氯化铁溶液常作止血剂 D.蓝矾常作饮用水的消毒剂 答案 D 解析 热的浓纯碱溶液中,纯碱水解生成的较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将器皿表面的油脂完全水解而将器皿洗涤干净,A项正确;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B项正确;氯化铁是电解质,其溶液能促使血液胶体聚沉、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C项正确;蓝矾是CuSO4·5H2O,其中的铜离子有毒,不能用于饮用水消毒,D项错误。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稀硝酸溶解的方法可以区分金质和铜质首饰 B.可用热纯碱溶液除去油污 C.甲醛能作为肉类食品的保鲜剂 D.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O2的来源 答案 C 解析 稀硝酸不能与金反应但能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溶液变蓝且生成的一氧化氮遇空气变红棕色,可用稀硝酸溶解的方法区分金质和铜质首饰,选项A正确;可用热纯碱溶液除油污,选项B正确;甲醛有毒,对人体有明显的副作用,不能用于肉类食品的保鲜剂,选项C错误;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O2的来源,选项D正确。 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秋《考工记》中记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钾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化物 D.《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答案 C 解析 A项,K2CO3与Ca(OH)2反应所得溶液为KOH,正确;C项,矾一般指硫酸盐,错误。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化学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但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 B.“低碳经济”提倡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故明矾可作漂白剂 D.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 答案 A 解析 A项,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利用化学方法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正确;B项,“低碳经济”指的是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错误;C项,明矾水解时产生氢氧化铝胶体,故明矾可作净水剂,不能作漂白剂,错误;D项,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BaSO4,所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SO、SO,错误。 7.(2017·济南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B.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展现 C.用活性炭为糖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的原理相似 D.明矾作为净水剂,可以除去废水中的铜离子 答案 A 解析 A项,过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正确;B项,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错误;C项,活性炭利用吸附性漂白,臭氧利用强氧化性漂白,漂白原理不同,错误;D项,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除去水中悬浮颗粒,不能除去铜离子,错误。 8.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态的Al2O3导电、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D.将盛有NO2气体的密封烧瓶,放入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答案 C 解析 A项,熔融态的Al2O3导电的同时,Al3+和O2-分别在阴阳两极放电是化学变化,12C转化为14C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项,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种类型,错误;C项,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项,2NO2(红棕色)N2O4(无色) ΔH<0,放入热水中,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平衡移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9.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 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英文的“中国”(China)又指“瓷器”,说明我国很早就应用化学技术制作陶瓷 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答案 B 解析 B项,香炉是香炉峰;C项,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D项,明矾的水溶液水解显酸性。 B组 1.下列关于“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卤制品中可添加大量亚硝酸盐作为增色剂 B.补血剂口服液中添加的维生素C作为氧化剂 C.中国古代用明矾溶液作铜镜表面铜锈的除锈剂 D.月饼包装盒内放有小袋铁粉主要作用为干燥剂 答案 C 解析 腌制食品添加亚硝酸盐不但是防腐剂,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但亚硝酸盐有毒,不能大量进食,故A项错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项错误;明矾溶液中Al3+水解呈酸性,能与铜锈Cu2(OH)2CO3反应,从而除去铜锈,C项正确;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D项错误。 2.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雾霾的一个因素,尾气中的下列成分与雾霾不相关的是( ) A.硫氧化物 B.碳氧化物 C.氮氧化物 D.固体颗粒物 答案 B 解析 雾霾是由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形成的烟雾,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出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故B符合题意。 3.《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 A.氯化物 B.合金 C.硫化物 D.氧化物 答案 D 解析 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里的异味 B.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硫黄和水共煮制石硫合剂农药(棕红色) D.古代用银针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剧毒粗砒霜(含硫化物杂质的As2O3) 答案 A 解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物理变化;明矾溶液中Al3+水解显酸性,能与铜锈反应;生石灰、硫黄和水共煮制石硫合剂农药(棕红色),其中生石灰、硫黄和水会发生化学变化;硫与银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 5.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烧碱 B.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硝”是硝酸钾 C.过滤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其中“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D.用于新版人民币票面图案等处的油墨中所含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 答案 A 解析 A项,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碱”指Na2CO3,而烧碱是NaOH,“矾”指明矾[KAl(SO4)2·12H2O],“盐”指NaCl;B项,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硫黄、硝石和炭按照物质的量为1∶2∶3制作;C项,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D项,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 6.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 A.CuSO4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答案 C 解析 提取实质性信息“白矾”,明矾也叫白矾,“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有结晶水, “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CuSO4不含结晶水,A项错误;FeSO4·7H2O、Fe2(SO4)3·9H2O烧后不可能“色如雪”,B、D项错误。 7.(2017·福州质检)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 A.CaO B.NaHCO3 C.SiO2 D.CaCO3 答案 A 解析 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 8.下列对文中描述内容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描述 解释 A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B 丹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其中“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 硝石(KNO3)……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 产生“紫青烟”的原因为KNO3分解 D 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其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蒸发浓缩 答案 B 解析 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A项错误;由信息知“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项正确;K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故产生“紫青烟”的原因为K元素的焰色反应,C项错误;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蒸馏,D项错误。 9.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加明矾使江水变澄清 B.自来水处理中加漂白粉 C.利用电泳的原理可将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 答案 B 10.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目标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工业生产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100% B.该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C.该方法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可减少环境污染 D.该方法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D 解析 原子利用率=×100%,因为产物中的水不是目标产物,所以原子利用率不是100%,A项错误;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明显这个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B项错误;这一办法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会引发温室效应,但不属于污染环境的气体,C项错误,D项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