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化学同步巩固练习解析:第2章 第1节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同步巩固练习试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1)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 1.下列树状分类方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 B.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溶液 化合物 C.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酸 氧化物 非氧化物 碱 盐 D.纯净物 无机物 氧化物 化合物 有机物 解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故 A 项正确.溶 液属于混合物,故 B 项错误.无机物并不都是化合物,如单质,氧化物、非氧化物并不属 于酸,故 C 项错误.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既有纯净物,也有混合物,且氧化物属于化合物, 故 D 项错误. 答案: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盐电离出的离子不一定有金属离子 C.由同种元素组 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解析: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 等,A 错误;铵盐电离出的阳离子 为 NH+ 4 ,故不一定有金属离子,B 正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元素 组成的 O2 与 O3 的混合物,C 错误;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NO、CO 等. 答案:B 3.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 5 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 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 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和属 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个数有( ) A.复分解反应、1 个 B.分解反应、2 个 C.化合反应、3 个 D.置换反应、2 个 解析:5 种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有:Fe+2HCl===FeCl2+H2↑,HCl+NaOH===NaCl+ H2O,2NaOH+CO2===Na2CO3+H2O,CO2+C===== 高温 2CO.其中不涉及到分解反应,有化合价 变化的反应有 2 个. 答案:B 4.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3O4 B.酸性氧化物 二氧化碳 CO2 C.酸 硫酸 H2SO3 D.碱 纯碱 Na2CO3 解析: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Fe2O3,A 错误;硫酸的化学式为 H2SO4,H2SO3 为亚硫酸,C 错误;Na2CO3 不属于碱,它是一种盐,D 错误. 答案:B 5.A、B、C、D、E 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所含的相同元素是( ) A.铜 B.碳 C.铁 D.钙 解析:由图可知:A 为 CaO,B 为 Ca(OH)2,C 为 Ca(NO3)2,D 为 CaCl2,E 为 CaCO3. 答案:D 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 CCl4 和金属钠为原料,在 700℃时制造出纳米级 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 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 是一 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Cl4+4Na===C+4NaCl,由此可知 B、 C、D 项都是正确的.金刚石是一种非金属单质,A 项不正确. 答案:A 7.经分析,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解析:本题易错选 A,原因是误认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肯定不是化合物,一定是单质, 但忽略了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如 H2 为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则形成混 合物,因此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答案:D 8.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 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均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盐酸和食醋均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 解析:②水煤气不可再生,⑤盐酸、食醋分别为 HCl、CH3COOH 的水溶液,为混合物; ⑥纯碱为 Na2CO3 的俗名,属于盐类.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2 分) 9.(9 分)下列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 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____________ (2)HClO3、KClO3、Cl2、NaClO3____________ (3)H3PO4、H4SiO4、HCl、H2SO4____________ (4)浊液、溶液、胶体、水____________ (5)空气、N2、HCl 气体、CuSO4·5H2O____________ (6)铜、金、汞、钠____________ 解析:(1)只有 NaClO 不是氯化物,即不是盐酸盐,它是 HClO 的钠盐,其中氯元素的 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 (2)只有 Cl2 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为 0 价,其他均为+5 价. (3)只有盐酸为无氧酸. (4)浊液、溶液和胶体均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 (5)只有空气属于混合物,其他均为纯净物. (6)只有钠属于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 H 的前面,其他均为不活泼金属, 排在 H 之后. 答案:(1)NaClO (2)Cl2 (3)HCl (4)水 (5)空气 (6)钠 10.(11 分)(1)将碳酸钙、稀盐酸、铁、氧气四种物质填写到下图的适当位置. 物质 纯净物 化合物:① 单质 金属单质:② 非金属单质:③ 混合物:④ (2)从(1)中的四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几种为反应物,按下述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 程式. ①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碳酸钙属于化合物,稀盐酸属于混合物,铁属于金属单质,O2 属于非金属单 质. (2)CaCO3 受热可分解,Fe 和 O2 化合生成 Fe3O4,盐酸和铁可以发生置换反应,CaCO3 与盐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1)①碳酸钙 ②铁 ③氧气 ④稀盐酸 (2)①CaCO3===== 高温 CaO+CO2↑ ②3Fe+2O2===== 点燃 Fe3O4 ③Fe+2HCl===FeCl2+H2↑ ④CaCO3+2HCl===CaCl2+H2O+CO2↑ 11.(10 分)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 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关于生石灰的类别,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答案,如化合物、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等.(2)生石灰吸水并能和水反应.(3)生石灰能和酸、酸性氧化物(CO2)、水等发 生化学反应.(4)由于生石灰吸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若生石灰反应完毕,则固体 不再具有干燥作用. 答案:(1)化 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2)CaO+H2O===Ca(OH)2 (3)与酸的反应:CaO+2HCl===CaCl2+H2O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CaO+CO2===CaCO3 (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 Ca(OH)2 后,小纸袋中的物质就不能再起到干燥作用 12.(10 分)“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 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 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个,其中能“吃 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分别为:③CO2;⑥NaCl;⑩CO;⑦Cu;⑪H2SO4; ⑫Ag,故盐酸走出迷宫的路线为:③→⑥→⑩→⑦→⑪→⑫. (2)①→⑫中属于碱的有④和⑧,所以中和反应只有 2 个.能与盐酸反应的盐只有 ②Na2CO3,发生的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据第(1)问知,不与盐酸反应的氧化物为:③CO2 和⑩CO;单质为:⑦Cu 和⑫Ag. (4)若将盐酸换成氧气,它会与上述路线中的 ○10 CO,⑦Cu,⑫Ag 发生化学反应,所以 O2 按上述路线走不出迷宫. 答案:(1)③→⑥→⑩→⑦→⑪→⑫ (2)2 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3)③、⑩ ⑦、⑫ (4)不能,因为 CO、Cu、Ag 都会与氧气反应 13.(12 分)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X 牙膏 Y 牙膏 Z 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 盐、氧化物)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在水中的溶解性是__________(填“易溶”或“难溶”). (3)Y 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 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石灰石 ――→①高温 生石灰 ――→②加水 石灰水 ――→③加 Na2CO3 溶液 碳酸钙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 依照(3)所示的方式,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从物质的类别出发研究各类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 系.(1)中氢氧化铝属于碱,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2)摩擦剂的作用是除去 牙齿上残留的食物,联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纸来摩擦金属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迹的事实,可知 摩擦剂应为坚硬难溶的物质.(3)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aCO3===== 高温 CaO+CO2↑,CaO+ 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4)是从碳酸钙的其他性质去认识 物质的转化关系,方案有多种.例如: 石灰石 ――→盐酸 氯化钙 ――――→ Na2CO3 溶液 碳酸钙 .这种制法 的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实验室中)、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5)检验碳酸钙的存 在,可利用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来进行. 答案:(1)碱 盐 氧化物 (2)难溶 (3)①CaCO3===== 高温 CaO+CO2↑ ②CaO+H2O===Ca(OH)2 ③Ca(OH)2+Na2CO3===CaCO3↓+2NaOH (4) 石灰石 ――→盐酸 氯化钙 ――――→ Na2CO3 溶液 碳酸钙 反应条件简单,不需要高温,易于操作,所得碳酸钙纯度高等 (5)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再加入少量稀盐酸,若有气体产生且产生的气 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牙膏中含有碳酸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