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西省晋城一中高二12月月考化学试题
晋城一中17—18学年度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试题
化 学
本试卷分为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按要求写在答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H 1 C 12 O 16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5每小题2分,16-20每小题3分,共45分)
1.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氨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B.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可清除铜制品表面的铜锈
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儿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锌具有导电性和还原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 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C. 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 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C 红棕色的NO2气体,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 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通入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①用Na2S溶液和Al2(SO4)3溶液反应制取Al2S3固体 ②用加热蒸发K2CO3溶液的方法获得K2CO3晶体③用Na2S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制取CuS固体 ④加热MgCl2溶液制取MgCl2固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常温时,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A是弱酸的是
A.用HA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B.HA和CaCO3发生反应放出CO2
C.pH=2的HA溶液稀释至100倍,pH小于4
D.pH=3的H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为10-11mol·L-1
6.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pH=0的溶液:Fe2+、Mg2+、NO3-、SO42-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 mol/L的溶液:Al3+、K+、SO42-、Cl-
C.c (OH-)/c(H+)=1012的溶液中:Na+、SO42-、NO3-、HCO3-
D.滴加KSCN变红色的溶液:Na+、K+、Al3+、CO32-
7.在T ℃时,铬酸银(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 ℃时,在Y点和Z点,Ag2CrO4的Ksp相等
B.向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体K2CrO4不能使溶液
由Y点变为X点
C.T ℃时,Ag2CrO4的Ksp为1×10-8
D.图中a=×10-4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4.3的CH3N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 > c(CH3COO-)
B.根据Ksp (CaCO3)<Ksp (CaSO4),在生产中可用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
C.常温下,将醋酸稀溶液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
D.已知反应:3H2(g)+WO3(s)W(s)+3H2O(g)只有在高温时才能自发进行,
则它的ΔS<0
9.在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 10−amol • L−1,c(OH−)= 10−b mol • L−1,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盐酸(T℃),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
序号
NaOH溶液的体积/mL
盐酸的体积/mL
溶液的pH
①
20.00
0.00
8
②
20.00
20.00
6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为
A.3 B.4 C.5 D.6
10.将CO2转化为甲醇的原理为 CO2(g)+3H2(g)CH3OH(g)+H2O(g) △H<0。500℃时,在体积为1L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molCO2、3molH2,测得CO2浓度与CH3OH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曲线X可以表示CH3OH(g)或H2O(g)的浓度变化
B.从反应开始到l0min时,H2的反应速率
v(H2)=0.225 mol/(L·min)
C.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75%
D.5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12. 实验:
①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
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B.滤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13、0.02 mol/L HCN溶液与0.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混合溶液
c(CN-)
c(CN-)>c(OH-)>c(H+) B.c(HCN)+c(H+)=c(OH-)
C.c (OH-)+c(CN-) =0.02mol/L D.c(CN-)>c(HCN)
14.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pH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A.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H4+)>c(OH-)>c(H+)
B.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 ①>②>④>③
C.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D.VaL④与Vb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则Va ∶Vb= 11∶9
15.将0.2 mol·L-1的KI溶液和0.05 mol·L-1 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2Fe3++2I-2Fe2++I2”的是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
滴入AgNO3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③
滴入K3[Fe(CN)6]2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
滴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A. ①和② B. ②和④ C. ③和④ D. ①和③
16.常温下,用 0.1 mol·L—1HCl溶液滴定10.0 mL浓度为0.1 mol·L—1 Na2C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V=0时:c(H+)+c(HCO3-)+c(H2CO3)=c(OH-)
B.当V=5时:c(CO32—)+c(HCO3-)+c(H2CO3)=c(Cl-)
C.当V=10时:c(Na+)>c(HCO3-)>c(CO32—)>c(H2CO3)
D.当V=a时:c(Na+)>c(Cl-)>c(H+)=c(OH-)
17. 700℃时,H2(g)+CO2(g)H2O(g)+CO(g).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和CO2,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经2min达平衡时,v(H2O)为0.025mol/(L•min),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起始浓度
甲
乙
丙
c(H2)/mol/L
0.10
0.20
0.20
c(CO2)/mol/L
0.10
0.10
0.20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等于50%
B.当反应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
C.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5/16,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乙中充入0.10mol/L H2和0.20 mol/LCO2,到达平衡时c (CO)与乙相同
18.利用反应 6NO2 + 8NH3===7N2 + 12H2O 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 .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C .电极 A 极反应式为 2NH3 - 6e- ===N2 + 6H+
D .当有 4.48 L NO2( 标准状况 ) 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 0.8 mol
19.常温下,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A.1∶9 B.1∶1 C.1∶2 D.1∶4
20.以铬酸钾为原料,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阴极式,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H2O+2e-=2OH-+H2↑
B.在阳极室,通电后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是因为阳极区H+ 浓度增大,使平衡2CrO42-+2H+⇌Cr2O72-+H2O向右移动
C.该制备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K2CrO4+4H2O 2K2Cr2O7+4KOH+2H2↑+O2↑
D.测定阳极液中K和Cr的含量,若K与C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1-d/2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21.(12分)Ⅰ.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重要意义。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C(s)+H2O(g)===CO(g)+H2(g)
ΔH=+131 kJ·mol-1,
则C(s)+CO2(g)===2CO(g) ΔH=________。
(3)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N≡N键的键能是948.9 kJ·mol-1,H—H键的键能是436.0 kJ·mol-1;N—H键的键能是391.55 kJ·mol-1。
则1/2N2(g)+3/2H2(g)===NH3(g) ΔH=________。
Ⅱ.下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是________装置,乙装置中电极A的名称是____。
(2)甲装置中通入CH4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装置中电极B(Ag)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当丙池中产生112 m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均匀搅拌丙池,所得溶液在25 ℃时的pH=________。(已知:NaCl溶液足量,电解后溶液体积为500 mL)。若要使丙池恢复电解前的状态,应向丙池中通入________(写化学式)。
22.(12分)(Ⅰ)(1)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ΔH<0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为______;
反应1/2H2(g)+1/2I2(g)⇌HI(g)的平衡常数K3为_______.
(1) 在某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改变反应的某一条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造成容器内压强增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容器内气体的颜色变深,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B.平衡不发生移动
C.I2(g)的转化率增大,H2的平衡浓度变小
D.改变条件前后,速率图象如图所示
(Ⅱ)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正=V(H2O)逆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判断此时温度为______℃.
(5)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某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2mol/L (H2)=1.5mol/L 、 c(CO)=1mol/L 、 c(H2O)=3mol/L,则下一时刻,反应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25、草酸(H2C2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时,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某学习小组探究反应过程中使褪色加快的主要原因,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KMnO4溶液氧化H2C2O4的反应历程为:
【提出假设】假假设1: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假设2: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3: K+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该小组同学未提出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假设,原因是
【设计、完成实验】
(1)称取 g草酸晶体(H2C2O4·2H2O),配置500mL 0.10mol/L H2C2O4溶液。
① 在上述过程中必须用到的2种定量仪器是托盘天平和 。
② 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填下列选项的字母序号)。
A.称取草酸晶体时,将草酸晶体放在托盘天平右盘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D.摇匀后,发现溶液液面低于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加水再定容
(2)完成探究,记录数据
实验
编号
烧杯中所加试剂及用量(mL)
控制条件
溶液褪色时间(s)
0.10mol/L
H2C2O4溶液
等浓度
KMnO4溶液
H2O
0.50mol/L
稀硫酸
1
30
20
30
20
18
2
30
20
30
20
水浴控制温度65℃
15
3
30
20
30
20
加入少量MnSO4固体
3.6
4
30
20
x
20
加入5mL 0.10mol/L
K2SO4溶液
18
则x = ,假设 成立
(3)由于KMnO4能氧化水中有机物等因素,配制好稳定的KMnO4溶液,其浓度需标定。取10.00 mL 0.10mol/L H2C2O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 0.50mol/L稀硫酸,用(2)中KMnO4
溶液滴定并记录数据,平行三次实验,平均消耗KMnO4溶液40.00 mL,
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上述实验中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5.(14分)利用湿法炼锌产生的铜镉渣生产金属镉的流程如下:
已知:铜镉渣主要含锌、铜、铁、镉(Cd)、钴(Co)等单质。
单质镉
铜镉渣
浸出
除钴
除铁
电解
稀硫酸
铜渣
含钴废渣
Zn、Sb2O3
先加KMnO4、再加ZnO
MnO2、Fe(OH)3
电解废液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0.1 mol·L-1计算):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Cd(OH)2
Mn(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6.5
7.2
8.2
沉淀完全的pH
3.3
9.9
9.5
10.6
(1)为了提高铜镉渣浸出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适当升高温度;②搅拌;③ 等。已知浸出的金属离子均为二价,写出浸出钴的化学方程式 。
(2)除钴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活化剂Sb2O3,锌粉会与Sb2O3、Co2+的溶液形成微电池并产生合金CoSb。该微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
(3)除铁的过程分两步进行:
①先加入适量KMn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再加入ZnO控制反应液的pH范围为 。
(4)除铁过程第①步,若加入KMnO4时条件控制不当,MnO2会继续反应,造成的结果是 ,
若加入的KMnO4不足量,则待电解溶液中有Fe元素残余。请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
(5)净化后的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可获得镉单质。电解废液中可循环利用的溶质是 。
(6)处理含镉废水常用化学沉淀法,以下是几种镉的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
Ksp(CdCO3)=5.2×10-12, Ksp(CdS)=3.6×10-29,Ksp(Cd(OH)2)=2.0×10-16,根据上述信息:
沉淀Cd2+效果最佳的试剂是 。
a.Na2CO3 b.Na2S c.CaO
若采用生石灰处理含镉废水最佳pH为11,此时溶液中c(Cd2+)= 。
CDBBC,BCBBD,ABAAD,D(AD)CDD
21、(14分) Ⅰ.(1)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2分)
(2)+172 kJ·mol-1 (2分)(3)-46.2 kJ·mol-1(2分)
Ⅱ.(1)原电池(1分) 阳极(1分)
(2) CH4+10OH--8e-===CO+7H2O(2分) Ag++e-===Ag (1分)
(3) (3)12 (2分) HCl(1分)
22、 (10分)Ⅰ. (1) 1/49 (1分) 7 (1分) (2)D(2分)
Ⅱ.(1)(1分)
(2)吸热 (1分) (3)BC (2分)(4)830 (1分)(5)逆反应(1分)
23、(14分)随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2分)
(1)6.3g (2分) 500ml容量瓶 (1分) AD(2分)
(2)25ml (1分) 2 (2分)
(3)滴入最后一滴溶液至锥形瓶中恰好呈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2分) 0.010mol·L-1(2分)
24、(17分)(1)增大硫酸的浓度(或经铜镉渣研成粉末)(1分)
Co+H2SO4=== CoSO4+H2↑(1分)
(2)Sb2O3+2Co2++6H++10e-===2CoSb+3H2O(3分)
(3)①3Fe2++MnO+4H+===3Fe3++MnO2+2H2O(3分) ②3.3~7.2(2分)
(4)还原产物Mn2+,进入电解液中,引入杂质(1分) 取样,向其中滴加H2O2后再滴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或向其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待电解液中含有Fe元素(3分)
(5)H2SO4(或硫酸)(1分) (6)b(1分) 2.0×10-10mol/L(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