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高二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将过量S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 ①Ca(OH)2 ②BaCl2 ③NaAlO2 ④Na2SiO3 ⑤Ba(NO3)2 ⑥苯酚钠 ⑦Na2CO3. A.①②④⑦ B.②③⑥⑦ C.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⑥ 2.用铝粉和四氧化三铁配成铝热剂,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aL,另一份直接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 bL 则a:b等于( ) A.1:1 B.3:4 C.4:3 D.9:8 3.一带有活塞的密封容器中盛有A、B组成的混合气体,在通常条件下,从状态I反应到状态II时,气体体积(V)与气体压强(P)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则反应:A(g)+B(g)=2C(g)( ) A.是放热反应 B.反应后气体总分子数增多 C.是吸热反应 D.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 B.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C.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漂白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D.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5.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A.A B.B C.C D.D 6.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H3COOH B.SO2 C.(NH4)2CO3 D.Cl2 7.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 ) A.铜与浓硫酸共热 B.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 C.先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浓硫酸溶解 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 8.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部分数据见表(表中t2>t1),说法错误的是( ) 反应时间/min n(CO)/mol n(H2O)/mol n(CO2)/mol n(H2)/mol 0 1.20 0.60 0 0 t1 0.80 t2 0.20 A.反应在t1min末的速率为v(H2)=0.2/t mol•L﹣1•min﹣1 B.平衡时水蒸气的转化率为66.67%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l D.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n(CO)=0.60 mol,n(H2O)=1.20 mol,则平衡时水蒸气的转化率为33.33% 9.下列有关金属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 B.在自然界中铝以化合态存在 C.NaCl的焰色反应呈紫色 D.白色絮状沉淀Fe(OH)2可溶于NaOH溶液中 10.已知四种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A>C>D B.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B>A C.离子半径 C3﹣>D﹣>B+>A2+ D.氢化物的稳定性 C>D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分子数为NA B.分子总数为NA的N2、CO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C.常温常压下,1.6 g CH4含原子数为0.5NA D.足量的CO2与39 g Na2O2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1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天然橡胶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乙烯、聚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C.棉花、羊毛、蚕丝均属于天然纤维素 D.乙酸和乙醇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13.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 14.下列各组在溶液中进行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CaCO3和HCl;Na2CO3和HCl B.BaCl2 和H2SO4;Ba(OH)2和H2SO4 C.HCl 和Na2CO3;HCl和NaHCO3 D.KOH 和H2SO4;Ba(OH)2和HNO3 二、非选择题 15.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过滤 B.结晶 C.分液 D.蒸馏 E.萃取分液 ① 分离水和植物油的混合物; ② 分离饱和氯化钾溶液和沙子的混合物; ③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④ 分离酒精(沸点为78.1℃)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⑤ 将碘水中的碘单质与水分离. 16.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结构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自己的判断. (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2)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该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2个电子后变成原子,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4))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该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该微粒的符号为X3﹣,则这种微粒的单质的电子式为 . 17.下面是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成0.5mol/L的稀H2SO4 500mL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1)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 (用下一小题的仪器量取). (2)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最好. (3)将量取的浓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100mL水的烧杯里,并不断搅拌. (4)将 的上述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中,并用5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要注入上述仪器中,并摇匀. (5)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 加水,使溶液凹液面跟刻度相平. (6)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填空: ①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 ②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没有再加水: ; ③取浓H2SO4时,倒出浓H2SO4后的量筒中还残留少量液体未处理: . 18.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C的作用是 . (2)若要从FeSO4溶液获得FeSO4•7H2O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 、 、过滤、洗涤、自然干燥. (3)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SO2 与 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请写出检验A烧杯中有Fe2+生成的操作方法 ; ③该小组同学向C烧杯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反应生成了SO42﹣.该做法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4)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 . 19.如图是利用废铜屑(含杂质)制备胆矾(硫酸铜晶体)的过程 已知: 溶液中被沉淀的离子 Fe3+ Fe2+ Cu2+ 完全生成氢氧化物的沉淀时,溶液的pH ≥3.7 ≥6.4 ≥4.4 请回答: (1)下列物质中最适宜做氧化剂X的是 (填字母). A.NaClO B.H2O2 C.KMnO4 (2)加入试剂①是为了调节pH,试剂①可以选择 (填化学式). (3)操作①的名称是 . (4)沉淀D加入盐酸可以得到FeCl3溶液,关于FeCl3溶液的性质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得到红褐色液体,该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向Fe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将Fe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将沉淀干燥灼烧,得到Fe(OH)3固体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5)沉淀D加入盐酸和铁粉,可以制得FeCl2溶液,实验室保存FeCl2溶液,需加入过量的铁粉防止FeCl2溶液变质,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0.把0.8mol X 气体和0.4mol Y 气体混合于2L 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 (g)⇌n Z (g)+2W (g).2min 末已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1,计算: (1)前2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2)2min末时Y的浓度.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 值是多少? 21.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二 ① ② 三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四 ⑨ ⑩ (1)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其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写出⑤和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按要求写出下列两种物质的电子式:①的单质 ;⑨的过氧化物 ; (4)在⑦与⑩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可用什么化学反应说明该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请用电子式表示④和⑩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22.现有常见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其中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1)写出化学式:B ,G (2)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③ ⑦ . 23.某待测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SO32﹣、CO32﹣、HCO3﹣、NO3﹣、Cl﹣、Br﹣中的若干种及一种常见金属阳离子(Mn+),现进行如下实验(每次实验所用试剂均是足量的,鉴定中某些成分可能没有给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框图信息填写下表(不能确定的不填): 肯定存在的离子 肯定没有的离子 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2)写出沉淀A三种可能的情况: ,若气体D遇空气变红棕色,则生成沉淀D时肯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若Mn+位于第三周期,则要确定它具体是何种离子的方法是 .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将过量S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 ①Ca(OH)2 ②BaCl2 ③NaAlO2 ④Na2SiO3 ⑤Ba(NO3)2 ⑥苯酚钠 ⑦Na2CO3. A.①②④⑦ B.②③⑥⑦ C.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⑥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碱、盐溶液等可发生反应,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①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气体过量时沉淀溶解,故不选; ②与BaCl2溶液不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故不选; ③因氢氧化铝不溶于弱酸,过量SO2与NaAlO2生成氢氧化铝,故选; ④酸性亚硫酸大于硅酸,则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选; ⑤过量SO2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不溶解,故选; ⑥与苯酚钠荣耀反应生成苯酚,苯酚溶解性小水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故选 ⑦过量SO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没有沉淀生成,故不选; 故选D. 2.用铝粉和四氧化三铁配成铝热剂,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aL,另一份直接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 bL 则a:b等于( ) A.1:1 B.3:4 C.4:3 D.9:8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铝粉和四氧化三铁配成的铝热剂,分成两等份,设每份都含有1molAl; 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反应完全,实质为铝置换出铁,根据铝计算出铁,再根据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另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只有铝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根据铝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利用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a:b. 【解答】解: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设每份都含有1molAl, 对于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 9Al~8Fe~8H2 8 9 8 1mol mol mol 对于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根据电子守恒可得 2Al~3H2 2 3 1mol 1.5mol 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a:b=mol:1.5mol=3:4, 故选B. 3.一带有活塞的密封容器中盛有A、B组成的混合气体,在通常条件下,从状态I反应到状态II时,气体体积(V)与气体压强(P)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则反应:A(g)+B(g)=2C(g)( ) A.是放热反应 B.反应后气体总分子数增多 C.是吸热反应 D.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分析】绝热密闭容器中盛有A、B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A(g)+B(g)⇌2C(g)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由图象可知,体积增大压强不变,说明温度升高,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A、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且容器恒压,而由图可知反应后体积增大,其原因只可能是反应放热,故A正确; B、根据方程式可知,此反应是气体的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故B错误; C、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而由图可知反应后体积增大,其原因只可能是反应放热,故C错误; D、由于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 B.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C.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漂白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D.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A.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 B.执行尾气排放标准,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二氧化硫有毒; D.氯气能与有机物发生加成或取代反应. 【解答】解:A.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故A错误; B.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故B正确; C.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于食品漂白,故C正确; D.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是有毒的,可能对人体有害,故D正确; 故选:A. 5.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物质和液体的分离,一般利用固体的颗粒大小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A错误; 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B错误; C.箅渣取液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 D.灌装是液体转移,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H3COOH B.SO2 C.(NH4)2CO3 D.Cl2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非电解质是相对于电解质而言的一个概念.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非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也就是说,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自身都不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A.CH3COOH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有自由移动的乙酸根离子和氢离子能导电,是化合物,所以是电解质,故A错误; B.SO2常温下为气体,只有SO2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SO2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能够导电,但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SO2自身电离,SO2是化合物,所以SO2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 C.(NH4)2CO3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导电,是电解质,故C错误;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气的水溶液导电,氯气是非金属单质,所以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 ) A.铜与浓硫酸共热 B.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 C.先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浓硫酸溶解 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 【考点】绿色化学;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分析】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方案即不会产生有污染的气体,消耗能源、原料少的方案. 【解答】解:A、铜与浓硫酸共热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不符合“经济、高效、环保”精神,故A错误; B、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的方案消耗电能较大,不符合“经济、高效、环保”精神,故B错误; C、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是会导致有毒物质的生成和其他有毒物的生成,不符合“经济、高效、环保”精神,故C错误; 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不会出现有毒物质,耗能少,符合“经济、高效、环保”精神,故D正确. 故选D. 8.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部分数据见表(表中t2>t1),说法错误的是( ) 反应时间/min n(CO)/mol n(H2O)/mol n(CO2)/mol n(H2)/mol 0 1.20 0.60 0 0 t1 0.80 t2 0.20 A.反应在t1min末的速率为v(H2)=0.2/t mol•L﹣1•min﹣1 B.平衡时水蒸气的转化率为66.67%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l D.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n(CO)=0.60 mol,n(H2O)=1.20 mol,则平衡时水蒸气的转化率为33.33%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A.速率为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B.t2时刻一定达到平衡状态,转化率=×100%; C.K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结合平衡浓度计算K; D.结合K不变及化学平衡三段法计算. 【解答】解:A.反应速率只能表示平均速率不能表示瞬时速率,反血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mol•L﹣1•min﹣1,故A错误;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t2时刻一定达到平衡状态,则水蒸气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6.67%,故B正确; C.根据方程式可知K===1,故C正确; 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设水蒸气的转化率为x,则 CO(g)+H2O(g)⇌CO2(g)+H2(g) 开始 0.6 1.2 0 0 转化1.2x 1.2x 1.2x 1.2x 平衡0.6﹣1.2x 1.2﹣1.2x 1.2x 1.2x =1,解得x=33.33%,故D正确; 故选A. 9.下列有关金属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 B.在自然界中铝以化合态存在 C.NaCl的焰色反应呈紫色 D.白色絮状沉淀Fe(OH)2可溶于NaOH溶液中 【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因铝比较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C、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D、沉淀Fe(OH)2不溶于NaOH溶液. 【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A错误; B、因铝比较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故B正确; C、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故C错误; D、Fe(OH)2是弱碱,不溶于NaOH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0.已知四种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A>C>D B.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B>A C.离子半径 C3﹣>D﹣>B+>A2+ D.氢化物的稳定性 C>D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A、B在下一周期,为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A>B,C、D在上一周期,为非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D>C,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A、B在下一周期,为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A>B,C、D在上一周期,为非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D>C, A.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为B>A>C>D,故A正确; B.由A、B在下一周期,为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A>B,则金属性B>A,所以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为B>A,故B正确; C.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原子序数为A>B>D>C,则离子半径为C3﹣>D﹣>B+>A2+,故C正确; D.由C、D在上一周期,为非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D>C,则非金属性D>C,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D>C,故D错误; 故选:D.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分子数为NA B.分子总数为NA的N2、CO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C.常温常压下,1.6 g CH4含原子数为0.5NA D.足量的CO2与39 g Na2O2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 B.没有告诉在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混合气体的体积; C.甲烷中含有5个原子,1.6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0.5mol原子; D.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39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完全反应生成0.25mol氧气,转移了0.5mol电子. 【解答】解:A.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水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分子总数为NA的N2、CO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于没有告诉在标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mol混合气体的体积,故B错误; C.1.6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甲烷分子中含有0.5mol原子,含原子数为0.5NA,故C正确; D.39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完全反应生成0.25mol氧气,转移的电子为0.5mol,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天然橡胶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乙烯、聚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C.棉花、羊毛、蚕丝均属于天然纤维素 D.乙酸和乙醇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考点】淀粉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 B.聚乙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 C.羊毛、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而乙醇与Na2CO3溶液不反应. 【解答】解:A.塑料和天然橡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聚乙烯为乙烯的加聚产物,不含碳碳双键,故B错误; C.天然纤维素即天然存在的纤维素,羊毛、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错误; D.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而乙醇与Na2CO3溶液不反应,所以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乙酸和乙醇,故D正确; 故选AD. 13.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 【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注意在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间的关系:×100%. 【解答】解:A、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两个交点,即t1℃和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由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t2℃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 C、在t2℃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处于最大值,所以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C正确; D、由于在t2﹣t3℃,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降低,因此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溶液会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不会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C. 14.下列各组在溶液中进行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CaCO3和HCl;Na2CO3和HCl B.BaCl2 和H2SO4;Ba(OH)2和H2SO4 C.HCl 和Na2CO3;HCl和NaHCO3 D.KOH 和H2SO4;Ba(OH)2和HNO3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碳酸钙难溶,书写离子方程式应保留化学式,碳酸钠易溶,书写离子方程式式应拆成离子形式; B.BaCl2 和H2SO4反应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Ba(OH)2和H2SO4反应实质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C.碳酸氢根离子为多元弱酸的酸式根子,不能拆; D.二者反应实质都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解答】解:A.CaCO3和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CO2↑+H2O; Na2CO3和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2H+=CO2↑+H2O;因此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故A错误; B.BaCl2 和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SO42﹣=BaSO4↓;Ba(OH)2和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2OH﹣+2H++SO42﹣=BaSO4↓+2H2O,因此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故B错误; C.HCl和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2H+=CO2↑+H2O;HCl和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H+=CO2↑+H2O,二者的离子方程式不同,故C错误; D.KOH 和H2SO4;Ba(OH)2和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5.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过滤 B.结晶 C.分液 D.蒸馏 E.萃取分液 ① C 分离水和植物油的混合物; ② A 分离饱和氯化钾溶液和沙子的混合物; ③ B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④ D 分离酒精(沸点为78.1℃)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⑤ E 将碘水中的碘单质与水分离.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①水和植物油分层; ②沙子不溶于水; ③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④酒精与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 ⑤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解答】解:①水和植物油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C; ②沙子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故答案为:A; ③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则选择结晶法分离,故答案为:B; ④酒精与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D; ⑤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选择萃取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E. 16.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结构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自己的判断. (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Ne (2)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该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2+2H2O═4HF+O2 (3)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2个电子后变成原子,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第二周期第VIA族 (4))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该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 (5)该微粒的符号为X3﹣,则这种微粒的单质的电子式为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质子数10,为Ne原子; (2)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则原子质子数为2+8﹣1=9,为F﹣离子,其单质氟气与水反应生成HF与氧气; (3)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2个电子后变成原子,据此可知该原子的核外有8个电子; (4)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则原子质子数为2+8+1=11,为Na+离子,其单质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 (5)该微粒的符号为X3﹣,则该微粒所对应的原子的核外有7个电子,即氮原子,则对应的单质为氮气,分析其电子式. 【解答】解:(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则为Ne原子,故答案为:Ne; (2)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则原子质子数为2+8﹣1=9,为F﹣离子,其单质氟气与水反应生成HF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F2+2H2O=4HF+O2,故答案为:2F2+2H2O═4HF+O2; (3)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2个电子后变成原子,据此可知该原子的核外有8个电子,即为氧原子,则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VI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VIA族; (4)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则原子质子数为2+8+1=11,为Na+离子,其单质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 (5)该微粒的符号为X3﹣,则该微粒所对应的原子的核外有7个电子,即氮原子,则对应的单质为氮气,氮气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17.下面是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成0.5mol/L的稀H2SO4 500mL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1)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 13.6mL (用下一小题的仪器量取). (2)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20 mL量筒最好. (3)将量取的浓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100mL水的烧杯里,并不断搅拌. (4)将 冷却至室温 的上述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500ml容量瓶 中,并用5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要注入上述仪器中,并摇匀. (5)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 胶头滴管 加水,使溶液凹液面跟刻度相平. (6)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填空: ①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偏高 ; ②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没有再加水: 无影响 ; ③取浓H2SO4时,倒出浓H2SO4后的量筒中还残留少量液体未处理: 无影响 . 【考点】溶液的配制. 【分析】(1)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然后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来计算; (2)根据“大而近”的原则,根据需要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来选择合适的量筒; (4)根据移液的操作方法来分析; (5)定容时,要用胶头滴管来滴加; (6)根据c=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解:(1)先计算出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8.4mol/L, 设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可知: 18.4mol/L×VmL=0.5mol/L×500mL 解得V=13.6mL,故答案为:13.6mL; (2)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13.6ml,根据“大而近”的原则,故选择20ml的量筒,故答案为:20; (4)移液时,是将冷却至室温的上述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故答案为:冷却至室温;500容量瓶; (5)定容时,开始时直接向容量瓶中加水,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使溶液凹液面跟刻度相平.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6)①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②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没有再加水正确的,故答案为:无影响; ③取浓H2SO4时,倒出浓H2SO4后的量筒中还残留少量液体未处理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无影响. 18.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C的作用是 除去多余的SO2,防止污染大气 . (2)若要从FeSO4溶液获得FeSO4•7H2O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 蒸发浓缩 、 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自然干燥. (3)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SO2 与 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SO2+2H2O=2Fe2++SO42﹣+4H+ ; ②请写出检验A烧杯中有Fe2+生成的操作方法 取A烧杯中少量溶液,滴加高锰酸钾溶液,如果退色则说明含有二价铁离子,反之没有 ; ③该小组同学向C烧杯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反应生成了SO42﹣.该做法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硝酸具有氧化性,亚硫酸根可以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 . (4)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 B中蓝色褪去 .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1)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2)从FeSO4溶液获得FeSO4•7H2O晶体,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自然干燥就得到FeSO4•7H2O,回收硫酸亚铁; (3)①根据装置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三价铁具有氧化性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②一般检验有Fe2+生成先用KSCN溶液无现象,再用氯水氧化亚铁离子生产三价铁溶液变红来检验,但是现在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三价铁,所以不能用KSCN溶液和氯水来检验,选用高锰酸钾溶液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判断; ③亚硫酸根能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产硫酸根; (4)B中蓝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硫和碘单质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硫气体是酸性氧化物,具有刺激性气味,直接排放会污染大气,由于二氧化硫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碱液处理二氧化硫,所以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除去多余的SO2,防止污染大气; (2)蒸发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是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常采用的方法,产生沉淀后通过过滤实现分离,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①因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三价铁具有氧化性,则二氧化硫与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故答案为:2Fe3++SO2+2H2O=2Fe2++SO42﹣+4H+; ②一般检验有Fe2+生成先用KSCN溶液无现象,再用氯水氧化亚铁离子生产三价铁溶液变红来检验,但是现在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三价铁,所以不能用KSCN溶液和氯水来检验,选用高锰酸钾溶液,具体操作为:取A烧杯中少量溶液,滴加高锰酸钾溶液,如果退色则说明含有二价铁离子,反之没有;故答案为:取A烧杯中少量溶液,滴加高锰酸钾溶液,如果退色则说明含有二价铁离子,反之没有; ③亚硫酸根能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产硫酸根,所以不可证明反应生成了SO42﹣,该方法不合理,故答案为:不合理;硝酸具有氧化性,亚硫酸根可以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 (4)B中蓝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硫和碘单质反应,I2+SO2+2H2O=2HI+H2SO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二氧化硫还原性大于碘离子,故答案为:B中蓝色褪去. 19.如图是利用废铜屑(含杂质)制备胆矾(硫酸铜晶体)的过程 已知: 溶液中被沉淀的离子 Fe3+ Fe2+ Cu2+ 完全生成氢氧化物的沉淀时,溶液的pH ≥3.7 ≥6.4 ≥4.4 请回答: (1)下列物质中最适宜做氧化剂X的是 B (填字母). A.NaClO B.H2O2 C.KMnO4 (2)加入试剂①是为了调节pH,试剂①可以选择 CuO或CuCO3或Cu(OH)2 (填化学式). (3)操作①的名称是 蒸发结晶 . (4)沉淀D加入盐酸可以得到FeCl3溶液,关于FeCl3溶液的性质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得到红褐色液体,该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向Fe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将Fe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将沉淀干燥灼烧,得到Fe(OH)3固体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5)沉淀D加入盐酸和铁粉,可以制得FeCl2溶液,实验室保存FeCl2溶液,需加入过量的铁粉防止FeCl2溶液变质,其原因是 Fe+2Fe3+=3Fe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分析】由制备实验流程可知,Fe和Cu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Fe与空气不反应,加入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会部分氧化硫酸铁,为了除去二价铁,由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可知需将二价铁氧化生成三价铁,然后调节pH形成沉淀,过滤除去氢氧化铁沉淀,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可得胆矾,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制备实验流程可知,Fe和Cu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Fe与空气不反应,加入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会部分氧化硫酸铁,为了除去二价铁,由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可知需将二价铁氧化生成三价铁,然后调节pH形成沉淀,过滤除去氢氧化铁沉淀,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可得胆矾, (1)氧化剂X的作用为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且不引入新杂质,只有B符合,故答案为:B; (2)试剂①是为了调节pH,且不能引入新杂质,试剂①可以选择CuO或CuCO3或Cu(OH)2,故答案为:CuO或CuCO3或Cu(OH)2; (3)操作①从溶液中得到晶体,名称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4)A.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得到红褐色液体,为胶体分散系,则该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向Fe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故B正确; C.将Fe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将沉淀Fe(OH)3干燥灼烧,得到Fe2O3固体,故C错误;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发生络合生成生成络离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保存FeCl2溶液,需加入过量的铁粉防止FeCl2溶液变质,即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离子反应为Fe+2Fe3+=3Fe2+,故答案为:Fe+2Fe3+=3Fe2+. 20.把0.8mol X 气体和0.4mol Y 气体混合于2L 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 (g)⇌n Z (g)+2W (g).2min 末已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1,计算: (1)前2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2)2min末时Y的浓度.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 值是多少?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把0.8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2min末已生成0.2molW,则: 3X(气)+Y(气)═nZ(气)+2W(气) 起始量(mol):0.8 0.4 0 0 变化量(mol):0.3 0.1 0.1n 0.2 2min末(mol):0.5 0.3 0.1n 0.2 (1)根据c=计算c(X); (2)根据三行式确定2min末时Y的浓度; (3)根据速率计算生成Z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n的值. 【解答】解:把0.8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2min末已生成0.2molW,则: 3X(气)+Y(气)═nZ(气)+2W(气) 起始量(mol):0.8 0.4 0 0 变化量(mol):0.3 0.1 0.1n 0.2 2min末(mol):0.5 0.3 0.1n 0.2 (1)根据c=计算c(X)==0.075mol/(L•min),答:前2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75mol/(L•min); (2)根据三行式确定2min末时Y的浓度为: =0.15mol/L,答:2min末时Y的浓度为0.15mol/L; (3)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1=,解得n=2.答: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 值是2. 21.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二 ① ② 三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四 ⑨ ⑩ (1)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Na ,其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写出⑤和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OH)3+OH﹣=AlO2﹣+2H2O . (3)按要求写出下列两种物质的电子式:①的单质 ;⑨的过氧化物 ; (4)在⑦与⑩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Cl2 ,可用什么化学反应说明该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Br=2NaCl+Br2 . (5)请用电子式表示④和⑩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N,②为F,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Cl,⑧为Ar,⑨为K,⑩为Br. (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2)⑤和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Al(OH)3、KOH,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钾与水; (3)①的单质为N2,分子中N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⑨的过氧化物为K2O2,由钾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 (4)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单质的化学性质减弱,可以利用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进行验证; (5)④和⑩组成的化合物为MgBr2,由镁离子与溴离子构成. 【解答】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N,②为F,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Cl,⑧为Ar,⑨为K,⑩为Br. (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Na;; (2)⑤和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Al(OH)3、KOH,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钾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3)①的单质为N2,电子式为;⑨的过氧化物为K2O2,由钾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4)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单质的化学性质减弱,故Cl2更活泼,可以利用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进行验证,反应方程式为:Cl2+2NaBr=2NaCl+Br2, 故答案为:Cl2;Cl2+2NaBr=2NaCl+Br2; (5)④和⑩组成的化合物为MgBr2,由镁离子与溴离子构成,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22.现有常见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其中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1)写出化学式:B Al ,G FeCl3 (2)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③ 2Al+2H2O+2OH﹣=2AlO2﹣+3H2↑ ⑦ 4Fe2++8OH﹣+O2+2H2O=4Fe(OH)3 .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金属A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为金属Na,乙是黄绿色气体,乙为Cl2,H为红褐色沉淀,为Fe(OH)3;由反应①Na→气体甲+D,考虑Na与水的反应,故甲为H2,D为NaOH,由NaOH+金属B→H2可知,B为金属Al,由甲+乙→丙,故丙为HCl,HCl溶于水的物质E,故E为盐酸;G+NaOH→Fe(OH)3,G含有Fe3+,由E(盐酸)FG可知,C为Fe,F为FeCl2,G为FeCl3,FeCl2与氢氧化钠在空气中生成氢氧化铁,符合各物质的转化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解:金属A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为金属Na,乙是黄绿色气体,乙为Cl2,H为红褐色沉淀,为Fe(OH)3;由反应①Na→气体甲+D,考虑Na与水的反应,故甲为H2,D为NaOH,由NaOH+金属B→H2可知,B为金属Al,由甲+乙→丙,故丙为HCl,HCl溶于水的物质E,故E为盐酸;G+NaOH→Fe(OH)3,G含有Fe3+,由E(盐酸)FG可知,C为Fe,F为FeCl2,G为FeCl3,FeCl2与氢氧化钠在空气中生成氢氧化铁,符合各物质的转化关系,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为Al,G为FeCl3, 故答案为:Al;FeCl3; (2)反应③为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反应⑦为FeCl2与氢氧化钠在空气中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4Fe2++8OH﹣+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2Al+2H2O+2OH﹣=2AlO2﹣+3H2↑;4Fe2++8OH﹣+O2+2H2O=4Fe(OH)3; 23.某待测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SO32﹣、CO32﹣、HCO3﹣、NO3﹣、Cl﹣、Br﹣中的若干种及一种常见金属阳离子(Mn+),现进行如下实验(每次实验所用试剂均是足量的,鉴定中某些成分可能没有给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框图信息填写下表(不能确定的不填): 肯定存在的离子 肯定没有的离子 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2)写出沉淀A三种可能的情况: BaSO3;BaSO3、BaSO4;BaCO3、BaSO4;BaCO3、BaSO3;BaSO3、BaCO3、BaSO4; ,若气体D遇空气变红棕色,则生成沉淀D时肯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BaSO3+2H++2NO3﹣═2NO↑+3BaSO4↓+H2O . (3)若Mn+位于第三周期,则要确定它具体是何种离子的方法是 做焰色反应实验,观察到黄色火焰,则说明是钠 . 【考点】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分析】(1)由沉淀A与稀硝酸反应仍得到白色沉淀知白色沉淀D为BaSO4,由于还生成气体D,气体D可能为N0,还可能是CO2,故溶液中SO42﹣、SO32﹣至少有一种,SO32﹣、CO32﹣至少有一种;由每次实验所用试剂均足量知溶液A中含有Ba2+,在加入碱后能得到白色沉淀B,则原待测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溶液B中加入足量的氯水后仍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原待测液中无Br﹣,不能确定是否有NO3﹣、CO32﹣、Cl﹣; (2)根据溶液中SO42﹣、SO32﹣至少有一种,SO32﹣、CO32﹣至少有一种可知沉淀A的可能成分;若气体D遇空气变红色时,表明D中肯定有NO,沉淀D中肯定有BaSO3,据此写出离子方程式; (3)处于第三周期的金属阳离子有Na+、Mg2+、Al3+,由于Al3+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故金属阳离子不可能是Al3+,即Mn+只能是Na+或K+,可通过焰色实验来确定是镁还是钠, 【解答】解:(1)沉淀A与稀硝酸反应仍得到白色沉淀知白色沉淀D为BaSO4,由于还生成气体D,气体D可能是稀硝酸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N0,还可能是稀硝酸与CO32﹣反应CO2,或两者均有,故溶液中SO42﹣、SO32﹣至少有一种,SO32﹣、CO32﹣至少有一种;由每次实验所用试剂均足量知溶液A中含有Ba2+,在加入碱后能得到白色沉淀B,则原待测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溶液B中加入足量的氯水后仍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原待测液中无Br﹣,不能确定是否有NO3﹣、CO32﹣、Cl﹣,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待测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一定没有无Br﹣;故答案为: 肯定存在的离子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HCO Br﹣ (2)沉淀A与稀硝酸反应仍得到白色沉淀知白色沉淀D为BaSO4,由于还生成气体D,气体D可能是稀硝酸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N0,还可能是稀硝酸与CO32﹣反应CO2,或两者均有,故溶液中SO42﹣、SO32﹣至少有一种,SO32﹣、CO32﹣至少有一种,故沉淀A可能只有BaSO3,可能为BaSO3、BaSO4,可能为BaCO3、BaSO4,可能为BaCO3、BaSO3,还可能为BaSO3、BaCO3、BaSO4; 若气体D遇空气变红色时,表明D中肯定有NO,沉淀A中肯定有BaSO3,生成沉淀D的离子方程式为:3BaSO3+2H++2NO3﹣═2NO↑+3BaSO4↓+H2O, 故答案为:BaSO3;BaSO3、BaSO4;BaCO3、BaSO4;BaCO3、BaSO3;BaSO3、BaCO3、BaSO4;3BaSO3+2H++2NO3﹣═2NO↑+3BaSO4↓+H2O; (3)处于第三周期的金属阳离子有Na+、Mg2+、Al3+,由于Al3+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故金属阳离子不可能是Al3+,即Mn+只能是Na+或K+,可通过焰色实验来确定是镁还是钠,故答案为:做焰色反应实验,观察到黄色火焰,则说明是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