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8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78g 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4NA B.3.4g氨气中含有0.6NA个N﹣H键 C.HBr的电子式为H+‎ D.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2.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下列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 A.氯、溴、碘 B.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3.在恒容条件下,能使NO2(g)+CO(g)⇌CO2(g)+NO (g)正反应速率增大且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也增加的措施是(  )‎ A.增大NO2或CO的浓度 B.减小CO2或NO的浓度 C.通入Ne使气体的压强增大 D.升高反应的温度 ‎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金属的冶炼方法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很大关系,所以银和汞可以用热分解的方法冶炼 B.钠比铜活泼,所以钠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所以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铝可制得铝 D.将镁条和铝片用导线连接再插进稀NaOH溶液,镁条上产生气泡,说明镁比铝活泼 ‎5.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性:Y>Z B.氢化物的沸点:X>W C.离子的还原性:X>W D.原子及离子半径:Z>Y>X ‎6.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①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 ‎②采用新科学技术促进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 ‎③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④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是因为汽油燃烧不充分所致,很少,不必考虑 ‎⑥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 ‎⑦增加燃煤发电厂烟囱的高度,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④⑤ B.②③⑥⑦ C.②⑤⑥⑦ D.①③⑥⑦‎ ‎7.如图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关于反应①~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 B.只有反应②是加聚反应 C.只有反应⑦是取代反应 D.反应④⑤⑥是取代反应 ‎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A族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C.某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则它是第6周期副族元素 D.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 ‎9.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中只含C、H、O三种元素 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C.牛油、大豆油的主要成分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D.糖类、油脂、蛋白质一定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10.为提纯如表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被提纯物质 酒精(水)‎ 乙醇(乙酸)‎ 乙烷(乙烯)‎ 溴苯(溴)‎ 除杂试剂 生石灰 氢氧化钠溶液 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 KI溶液 分离方法 蒸馏 分液 洗气 分液 A.A B.B C.C D.D ‎11.一定条件下,氨气与氟气发生反应:4NH3+3F2=NF3+3NH4F,其中NF3分子构型与NH3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F3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B.NF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NH4F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共价化合物 ‎12.有A、B、C、D四种金属,做如下实验:①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②将A、D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③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A>B>C>D B.C>D>A>B C.D>A>B>C D.A>B>D>C ‎13.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B.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 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每通过2mol电子,负极质量减轻207g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 ‎⑤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 ‎⑥石墨与金刚石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A.①②③④⑤⑥ B.只有②③⑤ C.只有③④⑥ D.只有①②③⑥‎ ‎15.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干海带海带灰悬浊液滤液碘水I2的CCl4溶液I2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B.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C.在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D.碘水加入CCl4得到I2的CCl4溶液,该操作为“萃取”‎ ‎1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17.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四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38.已知Y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W的单质常用来焊接钢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3YO4‎ 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W>Z>Y>X C.X、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D.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Z比W更剧烈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可表示水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若2C(s)+O2(g)=2CO(g)△=﹣221.0kJ/mol,则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C.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常温下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已知I:反应H2(g)+Cl2(g)=2HCl(g)△=﹣akJ/mol II:‎ 且a、b、c均大于零,则断开1mol H﹣Cl键所需的能量为(﹣a﹣b﹣c)kJ/mol ‎19.锂碘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的电源.该电池反应为:2Li(s)+I2(s)═2LiI(s)△H<0‎ 已知:4Li(s)+O2(g)═2Li2O(s)△H1=﹣324kJ•mol﹣1‎ ‎4LiI(s)+O2(g)═2I2(s)+2Li2O(s)△H2=﹣114kJ•mol﹣1‎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反应2Li(s)+I2(s)=2LiI(s)△H=﹣105kJ•mol﹣1‎ B.电池正极反应Li﹣e﹣=Li+‎ C.当有14gLi消耗时,理论上会释放2mol e﹣的电量 D.该电池放电完毕电池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20.铁粉与足量1mol/L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加入(  )‎ ‎①2mol/L的硝酸溶液 ②少量CuSO4(s) ③少量铜粉 ④少量CH3COONa(s) ⑤对溶液加热 ⑥向反应液中通入HCl气体 ⑦加入过量铁粉 ⑧将铁粉改为铁片.‎ A.②③④⑤⑥ B.③⑤⑥ C.①③⑤⑥⑦ D.③⑤⑥⑧‎ ‎21.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 ‎+qQ(g) 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同时pmol C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 ‎22.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如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第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B.制取NaHCO3的原理是利用其在此反应所涉及物质中溶解度最小 C.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 D.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23.如图为Mg﹣NaClO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作Y电极 B.电池工作时Na+向负极移动 C.废液的pH大于NaClO溶液的pH D.X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lO﹣+2H2O﹣4e﹣=ClO3﹣+4H+‎ ‎24.常温常压下,a体积的下列几种气态烃的混合物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爆炸,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共缩小了2a体积,则该混合烃的组合可能是(  )‎ ‎①CH4②C2H4③C2H6④C3H4⑤C3H6⑥C3H8.‎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⑥‎ ‎25.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L ‎ ‎ 二、填空题.(共50分)‎ ‎26.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的单质可形成气态分子X,X的水溶液呈碱性;D的简单阳离子与X具有相同电子数,且D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E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C、F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13个电子.则 ‎(1)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的化学名称为  .‎ ‎(2)B单质的结构式为  ;E的气态氢化物的结构式为  ;C与D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其中一种物质含有两种类型的化学键,分别为  ,该物质属于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3)B、C、E分别与A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  (写化学式).‎ ‎(4)D是同周期简单阳离子中离子半径最  的元素.‎ ‎(5)F的单质在反应中常作  剂(填“氧化”或“还原”).‎ ‎27.现有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按A、B、C、D、E、F、G的顺序递增.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且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原子能形成分别含10电子、18电子的两种阴离子,且C与F位于同一主族;D单质投入冷水中反应缓慢,投入沸水中迅速产生气泡;E的简单阳离子是同周期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回答下列问题:‎ ‎(1)B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2)元素M位于E与F元素之间,且M单质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M、F、G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3)若选择三种试剂设计实验能证明非金属性:B>A>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原理:  .‎ ‎(4)下列实验方法能证明D与E的金属性强弱关系的是  .‎ A.比较D和E的单质分别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 B.比较D和E的单质分别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 C.比较D和E的单质分别与氯气、氧气、硫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的产物.‎ ‎28.中国有广阔的海岸线,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海水的综合利用大有可为.海水中溴含量约为65mg•L﹣1,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如图:‎ ‎(1)以上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  .‎ ‎(2)步骤Ⅱ通入空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3)以上流程Ⅱ中涉及的离子反应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入适当的化学计量数:□Br2+□CO32﹣═□BrO3﹣+□Br﹣+□CO2↑‎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将溴从水中提取出来的是  .‎ A.乙醇 B.四氯化碳 C.烧碱溶液 D.苯.‎ ‎29.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1)乳酸分子中含有  和  两种官能团(填官能团名称).90g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方程式为  ‎ ‎.已知两分子乳酸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状的酯,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2)已知葡萄糖可以和醋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则1摩尔葡萄糖最多可以消耗  摩尔醋酸.‎ ‎(3)分子式为C6H12的某烃,其所有的碳原子都一定在同一平面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 ‎(4)某苯的同系物分子式为C11H16,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30.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H═88.6kJ•mol﹣1‎ 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 ‎(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726.5kJ•mol﹣1,CH3OH(l)+O2(g)═CO2(g)+2H2(g)△H=﹣a kJ•mol﹣1,则a  726.5(填“>”、“<”或“=”).‎ ‎(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H=﹣1176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 ‎(5)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kJ•mol﹣1111.Com]‎ CO(g)+1/2O2(g)=CO2(g)△H=﹣283.0kJ•mol﹣1‎ C(石墨)+O2(g)=CO2(g)△H=﹣393.5kJ•mol﹣1‎ 则4Fe(s)+3O2(g)=2Fe2O3(s)△H=  .‎ ‎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78g 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4NA B.3.4g氨气中含有0.6NA个N﹣H键 C.HBr的电子式为H+‎ D.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考点】离子晶体;电子式;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计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分析】A、根据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以及1个过氧化钠中含有2个阳离子和1个阴离子;‎ B、根据氨气的物质的量以及1个氨气中含有3个N﹣H键;‎ C、根据溴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与溴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溴化氢中溴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氢原子最外层为2个电子;‎ D、对于共价化合物元素化合价绝对值+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8,则该元素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 ‎【解答】解:A、78g Na2O2晶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过氧化钠中含有2个阳离子和1个阴离子,78g 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分别为2NA、NA,故A错误;‎ B、3.4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1个氨气中含有3个N﹣H键,所以3.4g氨气中含有0.6NA个N﹣H键,故B正确;‎ C、溴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与溴原子形成了一个共用电子对,溴化氢中氢原子最外层为2个电子,溴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用小黑点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则溴化氢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PCl3中P元素化合价为+3价,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5,3+5=8,则P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Cl元素化合价绝对值为1,其最外层电子数是7,1+7=8,则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BF3中B元素化合价为+3,B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3+3=6,分子中Be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 ‎ ‎2.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下列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 A.氯、溴、碘 B.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根据从海水制备物质的原理可知,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需要利于化学反应来制取,而食盐可利用蒸发原理,淡水利于蒸馏原理来得到.‎ ‎【解答】解:A.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是化学变化,通过氯气将溴离子和碘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和碘单质,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是化学变化,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和氧化铝即得镁和铝,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把海水用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把海水经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D正确;‎ 故选D.‎ ‎ ‎ ‎3.在恒容条件下,能使NO2(g)+CO(g)⇌CO2(g)+NO (g)正反应速率增大且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也增加的措施是(  )‎ A.增大NO2或CO的浓度 B.减小CO2或NO的浓度 C.通入Ne使气体的压强增大 D.升高反应的温度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升高、加压、增大浓度、使用正催化剂,均可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催化剂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B为改变浓度,可改变反应速率,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C通入Ne使气体的压强增大,不改变参加反应气体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 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 故选D.‎ ‎ ‎ ‎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金属的冶炼方法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很大关系,所以银和汞可以用热分解的方法冶炼 B.钠比铜活泼,所以钠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所以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铝可制得铝 D.将镁条和铝片用导线连接再插进稀NaOH溶液,镁条上产生气泡,说明镁比铝活泼 ‎【考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A.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一般来说,活泼金属用电解法,较活泼金属用热还原法,不活泼金属如Hg、Ag等用热分解法冶炼;‎ B.钠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但先发生Na与水的反应;‎ C.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AlCl3为共价化合物,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可制得铝;‎ D.将镁条和铝片用导线连接再插进稀NaOH溶液,构成原电池,Al作负极;‎ ‎【解答】解:A.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Hg、Ag等金属都是不活泼金属,所以应采用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冶炼,故A正确;‎ B.钠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先发生Na与水的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溶液反应,不会置换出金属Cu,故B错误;‎ C.工业上可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制金属镁,其反应的原理是:MgCl2Mg+Cl2↑,熔融AlCl3中没有离子,不能导电,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2Al2O34Al+3O2↑,故C错误;‎ D.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而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则铝为负极,镁为正极,正极上有气体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 ‎ ‎5.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性:Y>Z B.氢化物的沸点:X>W C.离子的还原性:X>W D.原子及离子半径:Z>Y>X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应为Cl元素,X与W同主族,则X为F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则原子序数为=13,为Al元素,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则Z应为Na元素,结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 ‎【解答】解:由题设可判定W为Cl,X为F,Y为Al,Z为Na.‎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Na>Al,故A错误;‎ B.氢化物沸点HF>HCl,因HF分子间存在氢键,故B正确;‎ C.非金属性F>Cl,则离子还原性Cl﹣>F﹣,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Al>F,离子半径F﹣>Na+>Al3+,故D错误.‎ 故选B.‎ ‎ ‎ ‎6.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①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 ‎②采用新科学技术促进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 ‎③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④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是因为汽油燃烧不充分所致,很少,不必考虑 ‎⑥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 ‎⑦增加燃煤发电厂烟囱的高度,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④⑤ B.②③⑥⑦ C.②⑤⑥⑦ D.①③⑥⑦‎ ‎【考点】"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分析】①煤脱硫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②促进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利用,会增加有害气体的排放;‎ ‎③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可以更充分的燃烧;‎ ‎④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能减少白色污染;‎ ‎⑤高温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⑥电镀废液含有重金属离子; ‎ ‎⑦增加燃煤发电厂烟囱的高度,有害气体仍然排到大气中.‎ ‎【解答】解:①煤中的硫在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煤脱硫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能减轻大气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不选;‎ ‎②促进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利用,会增加有害气体的排放,会使大气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 ‎③气体燃料能充分燃烧,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可以更充分的燃烧,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不选;‎ ‎④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能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不选;‎ ‎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是因为高温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汽油中不含有N元素,故选;‎ ‎⑥电镀废液含有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有毒,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故选; ‎ ‎⑦增加燃煤发电厂烟囱的高度,有害气体仍然排到大气中,不能减轻大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 故选C.‎ ‎ ‎ ‎7.如图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关于反应①~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 B.只有反应②是加聚反应 C.只有反应⑦是取代反应 D.反应④⑤⑥是取代反应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分析】由转化关系可知,①为乙烯加成反应,②为乙烯加聚反应,③为乙醇氧化反应,④⑥为乙酸乙酯水解反应,⑤为乙醇酯化反应,⑦为乙酸酯化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反应①为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 B.乙烯含有不饱和键,能发生反应得聚乙烯,故B正确;‎ C.④⑤⑥⑦都是取代反应,故C错误;‎ D.④⑥为乙酸乙酯水解反应,⑤为乙醇酯化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 ‎ ‎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A族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C.某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则它是第6周期副族元素 D.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有He、第ⅡA族元素、第ⅡB族元素等;‎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半导体元素;‎ C、因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为63,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 D、第六周期有32种元素.‎ ‎【解答】解: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有He、第ⅡA族元素、第ⅡB族元素等,不一定为IIA族,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半导体元素,而不是过渡元素,故B错误;‎ C、因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为63,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是副族元素,故C正确;‎ D、除短周期外,四、五周期均为18种元素,第六周期有32种元素,第七周期有26种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 ‎ ‎9.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中只含C、H、O三种元素 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C.牛油、大豆油的主要成分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D.糖类、油脂、蛋白质一定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考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分析】A.蛋白质中只有C、H、O、N等元素; ‎ B.油脂水解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C.牛油、大豆油的成分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D.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 ‎【解答】解:A.蛋白质还含有N等元素,故A错误; ‎ B.油脂在人体中水解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B错误;‎ C.牛油、大豆油的成分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故C正确;‎ D.单糖不能水解,油脂能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能水解生成氨基酸,故D错误.‎ 故选C.‎ ‎ ‎ ‎10.为提纯如表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被提纯物质 酒精(水)‎ 乙醇(乙酸)‎ 乙烷(乙烯)‎ 溴苯(溴)‎ 除杂试剂 生石灰 氢氧化钠溶液 酸性高锰 KI溶液 酸钾溶液 分离方法 蒸馏 分液 洗气 分液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A.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 B.乙酸与NaOH反应后,与乙醇互溶;‎ C.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D.溴与KI反应生成碘,碘易溶于溴苯.‎ ‎【解答】解:A.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故A正确;‎ B.乙酸与NaOH反应后,与乙醇互溶,不能分液,应选蒸馏法,故B错误;‎ C.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应选溴水、洗气,故C错误;‎ D.溴与KI反应生成碘,碘易溶于溴苯,不能除杂,应选NaOH溶液、分液,故D错误;‎ 故选A.‎ ‎ ‎ ‎11.一定条件下,氨气与氟气发生反应:4NH3+3F2=NF3+3NH4F,其中NF3分子构型与NH3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F3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B.NF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NH4F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共价化合物 ‎【考点】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4NH3+3F2=NF3+3NH4F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3价,F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NH4F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NF3分子构型与NH3相似,NH3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型的,所以NF3分子为极性分子,故A正确;‎ B.NH3反应中N:﹣3﹣→+3,F:0﹣→﹣1,所以NF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 C.NH4Cl与NH4F含的阳离子相同,阴离子是同一主族元素,所以NH4Cl与NH4F具有相同的化学键,所以NH4F中存在的化学键是离子键、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NH4F是离子化合物,为离子晶体,故D错误.‎ 故选D.‎ ‎ ‎ ‎12.有A、B、C、D四种金属,做如下实验:①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②将A、D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③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A>B>C>D B.C>D>A>B C.D>A>B>C D.A>B>D>C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原电池中被腐蚀的金属是活动性强的金属;金属和相同的酸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反应剧烈;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 ‎【解答】解: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①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所以A的活动性大于B.‎ ‎②金属和相同的酸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反应剧烈,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溶液中,D比A反应剧烈,所以D的活动性大于A;‎ ‎③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说明B的活动性大于铜.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C.‎ 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D>A>B>C,‎ 故选C.‎ ‎ ‎ ‎13.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B.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 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每通过2mol电子,负极质量减轻207g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考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分析】A、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 B、干电池中锌做原电池的负极被腐蚀;‎ C、依据铅蓄电池电极反应结合电子守恒计算;‎ D、氢氧燃料电池的产物为水,无污染.‎ ‎【解答】解:A、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故A正确;‎ B、在干电池中,Zn作负极,被氧化,故B正确;‎ 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硫酸铅在负极上析出,该极质量应该增加而非减小,故C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且工作的最终产物是水,故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故D正确;‎ 故选:C.‎ ‎ ‎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 ‎⑤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 ‎⑥石墨与金刚石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A.①②③④⑤⑥ B.只有②③⑤ C.只有③④⑥ D.只有①②③⑥‎ ‎【考点】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分析】①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n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的最简式相同,但不一定是同系物;‎ ‎④同分异构体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 ‎⑤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⑥石墨与金刚石为单质.‎ ‎【解答】解:①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n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同系物,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如果结构不相似,且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n个﹣CH2原子团,所以不一定是同系物,故错误;‎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如苯酚和苯甲醇,故错误;‎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的最简式相同,但不一定是同系物,如苯和乙炔最简式相同但不是同系物,故错误;‎ ‎④同分异构体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甲醚和乙醇,故错误;‎ ‎⑤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称同分异构体,故错误;‎ ‎⑥石墨与金刚石为单质,二者是同素异形体,不是同分异构体,故错误;‎ 故选A.‎ ‎ ‎ ‎15.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干海带海带灰悬浊液滤液碘水I2的CCl4溶液I2‎ 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B.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C.在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D.碘水加入CCl4得到I2的CCl4溶液,该操作为“萃取”‎ ‎【考点】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分析】A、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 B、碘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单质,发生氧化反应;‎ C、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 D、依据萃取操作和原理分析;‎ ‎【解答】解:A、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故A错误;‎ B、碘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单质,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是碘单质的特性,故C正确;‎ D、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可以转移到四氯化碳中,过程为萃取,故D正确;‎ 故选A.‎ ‎ ‎ ‎1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 A、根据图象中的有关数据判断四种物质的变化,再根据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 B、根据图象形成1s时A、D的物质的量变化,然后根据v=进行计算即可;‎ C、6s时B的浓度为0.6mol,B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6mol,容器容积为2L,然后根据v=进行计算B的平均反应速率;‎ D、根据图象判断反应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计量数不同,反应速率则不相同.‎ ‎【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物质增加了1.0mol、D物质增加了0.4mol、B物质减少了0.6mol、C物质了0.8mol,所以A、D为生成物,B、C为反应物,A、B、C、D物质的量之比为5:3:4:2,反应方程式为:3B+4C⇌5A+2D,故A错误;‎ B、反应到1s时,v(A)===0.3mol/(L•s),v(D)===0.1mol/(L•s),所以v(A)≠v(D),故B错误;‎ C、反应进行到6s时,△n(B)=1mol﹣0.4mol=0.6mol,v(B)===0.05mol/(L•s),故C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到6s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了,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但是由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相同,则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 ‎ ‎17.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四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38.已知Y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W的单质常用来焊接钢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3YO4‎ 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W>Z>Y>X C.X、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D.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Z比W更剧烈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Y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为N元素;W的单质常用来焊接钢轨,W为Al元素;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均为2,可知Z的原子序数为12,则Z为Mg元素,四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38,X的质子数为38﹣7﹣13﹣12=6,可知X为C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来解答.‎ ‎【解答】解: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Y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为N元素;W的单质常用来焊接钢轨,W为Al元素;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均为2,可知Z的原子序数为12,则Z为Mg元素,四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38,X的质子数为38﹣7﹣13﹣12=6,可知X为C元素,‎ A.Y为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YO3,故A错误;‎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W>X>Y,故B错误;‎ C.X、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碳、MgO,所含化学键分别为共价键、离子键,故C错误;‎ D.金属性Mg大于Al,则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Z比W更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可表示水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若2C(s)+O2(g)=2CO(g)△=﹣221.0kJ/mol,则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C.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常温下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已知I:反应H2(g)+Cl2(g)=2HCl(g)△=﹣akJ/mol II:‎ 且a、b、c均大于零,则断开1mol H﹣Cl键所需的能量为(﹣a﹣b﹣c)kJ/mol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燃烧热.‎ ‎【分析】A、水分解是吸热过程;‎ B、燃烧热是1mol纯净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C、某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常温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D、依据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计算;断裂化学键吸热过程.‎ ‎【解答】解:A、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热,图象符合要求,故A正确;‎ B、反应生成的是一氧化碳是不稳定的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概念,故B错误;‎ C、某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常温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2O和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下进行,故C错误;‎ D、△H=bKJ/mol+cKJ/mol﹣2H﹣Cl键能=﹣aKJ/mol;所以H﹣Cl键能=KJ/mol;断开1 mol H﹣Cl键所需吸收的能量为kJ,故D错误;‎ 故选A.‎ ‎ ‎ ‎19.锂碘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的电源.该电池反应为:2Li(s)+I2(s)═2LiI(s)△H<0‎ 已知:4Li(s)+O2(g)═2Li2O(s)△H1=﹣324kJ•mol﹣1‎ ‎4LiI(s)+O2(g)═2I2(s)+2Li2O(s)△H2=﹣114kJ•mol﹣1‎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反应2Li(s)+I2(s)=2LiI(s)△H=﹣105kJ•mol﹣1‎ B.电池正极反应Li﹣e﹣=Li+‎ C.当有14gLi消耗时,理论上会释放2mol e﹣的电量 D.该电池放电完毕电池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A.利用盖斯定律计算;‎ B.原电池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根据锂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解:A.4Li(s)+O2(g)═2Li2O(s)△H1=﹣32kJ•mol﹣1①,4LiI(s)+O2(g)═2I2(s)+2Li2O(s)△H2=﹣114kJ•mol﹣1②,将方程式得2Li(s)+I2(s)=2LiI(s)△H==﹣105kJ/mol,故A正确;‎ B.原电池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I2+2e﹣=2I﹣,故B错误;‎ C.当有14gLi消耗时,理论上会释放电子的物质的量==2mol,故C正确;‎ D.当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前后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且这几种物质都是固体,所以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 ‎ ‎20.铁粉与足量1mol/L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加入(  )‎ ‎①2mol/L的硝酸溶液 ②少量CuSO4(s) ③少量铜粉 ④少量CH3COONa(s) ⑤对溶液加热 ⑥向反应液中通入HCl气体 ⑦加入过量铁粉 ⑧将铁粉改为铁片.‎ A.②③④⑤⑥ B.③⑤⑥ C.①③⑤⑥⑦ D.③⑤⑥⑧‎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升高温度或增大反应物浓度,也可以加入某些物质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产生氢气的总量,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2mol/L的硝酸溶液,硝酸与铁粉反应生成的不是氢气,故①错误;‎ ‎②少量CuSO4(s),铁粉与置换出的少量铜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但是生成的氢气减少,故②错误;‎ ‎③少量铜粉,可以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且不影响氢气的量,故③正确;‎ ‎④少量CH3COONa(s),生成了醋酸,降低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减小,故④错误;‎ ‎⑤对溶液加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⑤正确;‎ ‎⑥向反应液中通入HCl气体,氯化氢的浓度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⑥正确;‎ ‎⑦加入过量铁粉,铁粉增加,生成的氢气物质的量增大,故⑦错误;‎ ‎⑧将铁粉改为铁片,减小了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变小,故⑧错误;‎ 故选B.‎ ‎ ‎ ‎21.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Q(g) 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同时pmol C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①如果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则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能据此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④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正确;‎ ‎⑤当反应速率vA:vB:vC:vD=m:n:p:q,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等效于pmol C形成,同时pmol C也断键反应,故正确;‎ 故选B.‎ ‎ ‎ ‎22.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如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第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B.制取NaHCO3的原理是利用其在此反应所涉及物质中溶解度最小 C.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 D.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变化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 B.碳酸氢钠在反应涉及物质中溶解度最小,易与分离而促进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C.NaHCO3和Na2CO3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 D.电解饱和MgCl2溶液不能得到镁.‎ ‎【解答】‎ 解:A.海水提溴是先通入足量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然后将溴单质还原为溴化氢,再通入适量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④中溴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溴元素被还原,故A错误;‎ B.NaHCO3溶解度比NaCl、Na2CO3、NH4HCO3、NH4Cl都小的性质,运用CO2+NH3+H2O+NaCl=NaHCO3↓+NH4Cl的反应原理制备纯碱,故B正确;‎ C.NaHCO3和Na2CO3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鉴别,应用氯化钙溶液鉴别,故C错误;‎ D.镁为活泼金属,电解氯化镁溶液,在阳极生成氯气,在阴极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得到镁,应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故D错误.‎ 故选B.‎ ‎ ‎ ‎23.如图为Mg﹣NaClO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作Y电极 B.电池工作时Na+向负极移动 C.废液的pH大于NaClO溶液的pH D.X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lO﹣+2H2O﹣4e﹣=ClO3﹣+4H+‎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由阴离子移动方向可知Y为负极,X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Mg容易失去电子,OH﹣在燃料电池中移向流出电子的负极,故Mg作Y电极,故A正确;‎ B.Na+移向流入电子的正极或X电极,故B错误;‎ C.镁失去2个电子变为镁离子,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氢氧化镁沉淀,OH﹣被消耗,反应后废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故废液的pH小于 NaClO溶液的pH,故C错误;‎ D.H+与OH﹣不能大量共存,则正极反应式为ClO﹣+2e﹣+H2O=Cl﹣+2OH﹣‎ ‎,故D错误.‎ 故选A.‎ ‎ ‎ ‎24.常温常压下,a体积的下列几种气态烃的混合物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爆炸,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共缩小了2a体积,则该混合烃的组合可能是(  )‎ ‎①CH4②C2H4③C2H6④C3H4⑤C3H6⑥C3H8.‎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⑥‎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设烃的组成或混合物的平均分子式为CxHy,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xHy+(x+)O2xCO2+H2O(l),根据体积变化利用差量法计算判断.‎ ‎【解答】解:设烃的组成或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xHy,则:‎ CxHy+(x+)O2xCO2+H2O(l)△V ‎1 1+‎ a 2a 则1+=2 解得y=4‎ 即烃的组成或混合气体分子中平均含有4个H原子,‎ ‎①CH4、②C2H4、④C3H4中分子含有4个H原子,符合题意,③C2H6中H原子数目大于4、⑤C3H6⑥C3H8中平均H原子数目大于4,不符合题意,故选C.‎ ‎ ‎ ‎25.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 L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在丁烷燃料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O2﹣=4CO2+5H2O,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总反应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再结合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A.该装置是原电池,在熔融电解质中,氧离子由正极向负极移动,故A错误;‎ B.通入空气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氧离子,其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故B错误;‎ C.通入丁烷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丁烷失电子和氧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O2﹣=4CO2+5H2O,故C错误;‎ D.该装置中电池反应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关系式知,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故D正确;‎ 故选D.‎ ‎ ‎ 二、填空题.(共50分)‎ ‎26.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的单质可形成气态分子X,X的水溶液呈碱性;D的简单阳离子与X具有相同电子数,且D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E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C、F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13个电子.则 ‎(1)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的化学名称为 氨气 .‎ ‎(2)B单质的结构式为 N≡N ;E的气态氢化物的结构式为 H﹣S﹣H ;C与D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其中一种物质含有两种类型的化学键,分别为 离子键、共价键 ,该物质属于 离子化合物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3)B、C、E分别与A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 H2O (写化学式).‎ ‎(4)D是同周期简单阳离子中离子半径最 大 的元素.‎ ‎(5)F的单质在反应中常作 氧化 剂(填“氧化”或“还原”).‎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的单质可形成分子X,X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X为NH3,A的原子序数比B小,则B为N元素,A为H元素;D的简单阳离子与X具有相同电子数,NH3含有10个电子,D的简单阳离子为10e﹣结构,且D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D为Na元素;E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E的原子序数大于Al,则E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E为S元素;F的原子序数比E大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则F是Cl元素;C、F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13个电子,C最外层有6个电子,原子序数比Na小,则C为O元素,结合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解: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的单质可形成分子X,X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X为NH3,A的原子序数比B小,则B为N元素,A为H元素;D的简单阳离子与X具有相同电子数,NH3含有10个电子,D的简单阳离子为10e﹣结构,且D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D为Na元素;E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E的原子序数大于Al,则E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E为S元素;F的原子序数比E大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则F是Cl元素;C、F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13个电子,C最外层有6个电子,原子序数比Na小,则C为O元素,‎ ‎(1)B为N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是7,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的化学名称为氨气;‎ 故答案为:;氨气;‎ ‎(2)B单质为N2,N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N≡N;E的气态氢化物为H2S,氢原子与硫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H﹣S﹣H;C与D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为Na2O、Na2O2‎ ‎,其中一种物质含有两种类型的化学键,该物质为Na2O2,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故答案为:N≡N;H﹣S﹣H;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 ‎(3)N、O、S三元素中O的非金属性最强,故分别与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H2O,‎ 故答案为:H2O;‎ ‎(4)D为Na元素,是同周期简单阳离子中核电荷数最小的元素,故同周期简单阳离子中Na+离子半径最大,‎ 故答案为:大;‎ ‎(5)F是Cl元素,其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在反应中常作氧化剂,‎ 故答案为:氧化.‎ ‎ ‎ ‎27.现有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按A、B、C、D、E、F、G的顺序递增.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且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原子能形成分别含10电子、18电子的两种阴离子,且C与F位于同一主族;D单质投入冷水中反应缓慢,投入沸水中迅速产生气泡;E的简单阳离子是同周期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回答下列问题:‎ ‎(1)B位于周期表第 二 周期第 ⅤA 族.‎ ‎(2)元素M位于E与F元素之间,且M单质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M、F、G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Cl>H2S>SiH4 (用化学式表示).‎ ‎(3)若选择三种试剂设计实验能证明非金属性:B>A>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原理: Na2CO3+2HNO3═2NaNO3+CO2↑+H2O;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 .‎ ‎(4)下列实验方法能证明D与E的金属性强弱关系的是 A .‎ A.比较D和E的单质分别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 B.比较D和E的单质分别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 C.比较D和E的单质分别与氯气、氧气、硫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的产物.‎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 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且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故A是碳元素;‎ C原子能形成分别含10电子、18电子的两种阴离子,故C为氧元素,能形成氧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分别为10电子和18电子;‎ 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故B为氮元素;‎ C与F位于同一主族,那么F为硫元素;‎ G也为短周期元素,故G应为氯元素;‎ E的简单阳离子是同周期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故E为铝元素;‎ D单质投入冷水中反应缓慢,投入沸水中迅速产生气泡,且D原子序数小于Al,故D为镁元素,‎ ‎(1)B为氮元素,处于第二周期第VA族;‎ ‎(2)元素M位于Al与S元素之间,且M单质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故M为硅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Cl>S>Si,故氢化物稳定性:HCl>H2S>SiH4;‎ ‎(3)硝酸酸性强于碳酸,故硝酸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故碳酸与硅酸钠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硅酸;‎ ‎(4)A、两者均为排在H之前的活泼金属,金属性强的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快;‎ B、铝为两性单质,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镁不能与氢氧化钠副反应放出氢气;‎ C、Mg和Al均不是变价元素,故与氧气、氯气、硫反应产物均只有一种;‎ ‎【解答】解: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且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故A是碳元素;‎ C原子能形成分别含10电子、18电子的两种阴离子,故C为氧元素,能形成氧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分别为10电子和18电子;‎ 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故B为氮元素;‎ C与F位于同一主族,那么F为硫元素;‎ G也为短周期元素,故G应为氯元素;‎ E的简单阳离子是同周期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故E为铝元素;‎ D单质投入冷水中反应缓慢,投入沸水中迅速产生气泡,且D原子序数小于Al,故D为镁元素,‎ ‎(1)B为氮元素,处于第二周期第VA族,故答案为:二;ⅤA;‎ ‎(2)元素M位于Al与S元素之间,且M单质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故M为硅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Cl>S>Si,故氢化物稳定性:HCl>H2S>SiH4,‎ 故答案为:HCl>H2S>SiH4;‎ ‎(3)硝酸酸性强于碳酸,故硝酸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NO3═2NaNO3+CO2↑+H2O,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故碳酸与硅酸钠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硅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 故答案为:Na2CO3+2HNO3═2NaNO3+CO2↑+H2O;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 ‎(4)A、两者均为排在H之前的活泼金属,金属性强的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快,故A正确;‎ B、铝为两性单质,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镁不能与氢氧化钠副反应放出氢气,此不能说明金属活泼性,故B错误;‎ C、Mg和Al均不是变价元素,故与氧气、氯气、硫反应产物均只有一种,不能说明金属活泼性,故C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A.‎ ‎ ‎ ‎28.中国有广阔的海岸线,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海水的综合利用大有可为.海水中溴含量约为65mg•L﹣1,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如图:‎ ‎(1)以上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 富集溴元素 .‎ ‎(2)步骤Ⅱ通入空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 C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3)以上流程Ⅱ中涉及的离子反应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入适当的化学计量数:□Br2+□CO32﹣═□BrO3﹣+□Br﹣+□CO2↑‎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r2+SO2+2H2O=2HBr+H2SO4 .‎ ‎(5)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将溴从水中提取出来的是 BD .‎ A.乙醇 B.四氯化碳 C.烧碱溶液 D.苯.‎ ‎【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分析】(1)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浓度很低,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2)溴单质具有易挥发性;‎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结合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4)溴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者在水溶液中混合易发生氧化还原生成氢溴酸和硫酸;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 ‎(5)萃取剂的选取标准: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剂和原溶剂不互溶.‎ ‎【解答】解:根据流程分析可知:海水通过一定方法淡化得到淡水和卤水,卤水加入氧化剂氧化溴离子为单质溴,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的是溴单质的易挥发性,再利用酸溶液中溴酸根离子和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溴单质,‎ ‎(1)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浓度很低,如果直接蒸馏,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业生产,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富集溴元素,降低成本,‎ 故答案为:富集溴元素;‎ ‎(2)溴易挥发,步骤Ⅱ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 ‎,就是利用溴的挥发性,故答案为:C;‎ ‎(3)该反应中Br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5价,其最小公倍数是5,再结合原子守恒或电荷守恒得方程式为:3Br2+3CO32﹣═BrO3﹣+5Br﹣+3CO2↑,‎ 故答案为:3;3;1;5;3;‎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以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SO2+2H2O=2HBr+H2SO4,‎ 故答案为:Br2+SO2+2H2O=2HBr+H2SO4; ‎ ‎(5)萃取剂的选取标准: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剂和原溶剂不互溶,‎ A.乙醇易溶于水,所以不能作萃取剂,故A错误;‎ B.四氯化碳符合萃取剂选取标准,所以能作萃取剂,故B正确;‎ C.溴单质与烧碱溶液反应,不能做萃取剂,故C错误;‎ D.苯符合萃取剂选取标准,所以能作萃取剂,故D正确;‎ 故选BD.‎ ‎ ‎ ‎29.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1)乳酸分子中含有 羧基 和 羟基 两种官能团(填官能团名称).90g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22.4 L.方程式为 CH2OHCH2COOH+2Na→CH2(ONa)CH2COONa+H2↑ .已知两分子乳酸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状的酯,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2)已知葡萄糖可以和醋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则1摩尔葡萄糖最多可以消耗 5 摩尔醋酸.‎ ‎(3)分子式为C6H12的某烃,其所有的碳原子都一定在同一平面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 ‎(4)某苯的同系物分子式为C11H16,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同分异构体共有 8 种.‎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1)乳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OH、﹣COOH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OH、﹣COOH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环状的酯;‎ ‎(2)1mol葡萄糖中含5mol﹣OH;‎ ‎(3)C6H12的某烃,其所有的碳原子都一定在同一平面上,乙烯为平面结构,则每个双键C上各连2个C;‎ ‎(4)某苯的同系物分子式为C11H16,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取代基为:﹣C5H11,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①正戊烷CH3CH2CH2CH2CH3、②异戊烷CH3CH2CH(CH3)CH3 和③新戊烷 C(CH3)4,取代基的数目决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解答】解:(1)醋酸含有羧基和羟基,乳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OH、﹣COOH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则生成1mol氢气,其体积为22.4 L,反应为CH2OHCH2COOH+2Na→CH2(ONa)CH2COONa+H2↑,两分子乳酸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状的酯的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羧基;羟基;22.4;CH2OHCH2COOH+2Na→CH2‎ ‎(ONa)CH2COONa+H2↑;;‎ ‎(2)1mol葡萄糖中含5mol﹣OH,﹣OH与醋酸以1:1发生酯化反应,则消耗醋酸为5mol,故答案为:5;‎ ‎(3)C6H12的某烃,其所有的碳原子都一定在同一平面上,乙烯为平面结构,则每个双键C上各连2个C,C6H12可看做乙烯中的四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故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某苯的同系物分子式为C11H16,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取代基为:﹣C5H11,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①正戊烷CH3CH2CH2CH2CH3、②异戊烷CH3CH2CH(CH3)CH3 和③新戊烷 C(CH3)4,取代基的数目决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则其中①正戊烷分子中氢原子被苯环取代所得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分别为:、、;‎ ‎②异戊烷中氢原子被苯环取代的同分异构体有四种:‎ ‎③新戊烷中氢原子被苯环确定的同分异构体有1种,其结构简式为:,‎ 所以苯的同系物分子式为C11H16,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同分异构体共有8种,‎ 故答案为:8.‎ ‎ ‎ ‎30.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H═88.6kJ•mol﹣1‎ 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M .‎ ‎(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726.5kJ•mol﹣1,CH3OH(l)+O2(g)═CO2(g)+2H2(g)△H=﹣a kJ•mol﹣1,则a < 726.5(填“>”、“<”或“=”).‎ ‎(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Cl2(g)+2H2O(g)+C(s)═4HCl(g)+CO2(g)△H=﹣290kJ•mol﹣1  .‎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H=﹣1176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98kJ .‎ ‎(5)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kJ•mol﹣1111.Com]‎ CO(g)+1/2O2(g)=CO2(g)△H=﹣283.0kJ•mol﹣1‎ C(石墨)+O2(g)=CO2(g)△H=﹣393.5kJ•mol﹣1‎ 则4Fe(s)+3O2(g)=2Fe2O3(s)△H= ﹣1641.0kJ•mol﹣1 .‎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1)M转化为N是吸热反应,所以N的能量高,不稳定;‎ ‎(2)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故a<238.6;‎ ‎(3)有1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2mol氯气反应放热290kJ,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4)所给反应中转移12个电子,故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1 176kJ÷12=98kJ;‎ ‎(5)已知: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kJ•mol﹣1‎ ‎②CO(g)+1/2O2(g)=CO2(g)△H=﹣283.0kJ•mol﹣1111]‎ ‎③C(石墨)+O2(g)=CO2(g)△H=﹣393.5kJ•mol﹣1‎ 则关键盖斯定律可知(③×3﹣①﹣②×3)×2即得.‎ ‎【解答】解:(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H=+88.6kJ•mol﹣1,过程是吸热反应,N暗处转化为M,是放热反应,能量越低越稳定,说明M稳定;‎ 故答案为:M;‎ ‎(2)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燃烧热;‎ 故答案为:<;‎ ‎(3)有1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2mol氯气反应放热290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l2(g)+2H2O(g)+C(s)═4HCl(g)+CO2(g)△H=﹣290kJ•mol﹣1 ;‎ 故答案为:2Cl2(g)+2H2O(g)+C(s)═4HCl(g)+CO2(g)△H=﹣290kJ•mol﹣1 ;‎ ‎(4)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H=﹣1176kJ•mol﹣1,转移12mol电子放热1176KJ,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热98kJ,‎ 故答案为:98kJ;‎ ‎(5)已知: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kJ•mol﹣1‎ ‎②CO(g)+1/2O2(g)=CO2(g)△H=﹣283.0kJ•mol﹣1111]‎ ‎③C(石墨)+O2(g)=CO2(g)△H=﹣393.5kJ•mol﹣1‎ 则关键盖斯定律可知(③×3﹣①﹣②×3)×2即得到4Fe(s)+3O2(g)=2Fe2O3(s)的△H=﹣1641.0kJ•mol﹣1,故答案为:﹣1641.0kJ•mol﹣1.‎ ‎ ‎ ‎2017年1月21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