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物质的检验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物质的检验作业

物质的检验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32-时,用HNO3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 B.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酸化KMnO4溶液 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时,用HNO3酸化后,加KSCN溶液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用盐酸酸化后,加BaCl2溶液 ‎2.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生成了NO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3.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结论 A 某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物质一定是氨气 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该气体一定是氯气 C 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气味气体 该溶液一定含有大量碳酸根离子 D 向铁和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反应后溶液中肯定有Fe3+,可能还有Fe2+‎ ‎4.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试剂加以鉴别,其中不合理的是(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试液)‎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C.酒精、醋酸、醋酸钠(石蕊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5.有一瓶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  )‎ A.肯定有Al3+、Mg2+、、 B.肯定有Al3+、Mg2+、‎ C.肯定有K+、、 D.肯定有Al3+、Mg2+、‎ ‎6.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7.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错误的是(  )‎ A.Na2SO3是否被氧化(BaCl2溶液)‎ B.FeCl2是否被氧化(KSCN溶液)‎ C.KI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 D.氯水是否失效(pH试纸)‎ ‎8.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不相符的是(  )‎ A.某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气体水溶液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D.用可见光束照射某红褐色液体产生丁达尔现象,则该液体为胶体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10.某无色溶液中若含有大量Na2SO4、Na2CO3、NaOH,为验证其中所含的阴离子,若限定只取一次待测液,加入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 A.盐酸、BaCl2、酚酞 B.BaCl2、盐酸、酚酞 C.BaCl2、酚酞、盐酸 D.酚酞、盐酸、BaCl2‎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一份溶液成分(已知不含其他还原性离子)进行了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序号 溶液中检测出的离子组合 第一次 KCl、K2SO4、Na2CO3、NaCl 笫二次 KCl、AlCl3、Na2SO4、K2CO3‎ 第三次 Na2SO4、KCl、K2CO3、NaCl 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三次检测结果都正确 B.该溶液中的阳离子无法判断 C.为了检验SO42-,应先加过量稀硝酸后再滴加Ba(NO3)2,观察是否有沉淀现象 D.为了确定是否存在CO32-,可以向其中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现象 ‎12.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13.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他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  )‎ A.盐酸、硫酸 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硫酸 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14.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  )‎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B.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说明该溶液中有Ca2+‎ C.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用核磁共振氢谱图鉴别乙醇和乙酸 ‎15.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科学正确的是(  )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测定氨气的体积 通过盛饱和NaCl溶液的洗气瓶 B 提取溴水中溴单质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酒精萃取后分液 C 比较S和Cl元素的非金属性 测定Na2SO3和NaClO溶液的pH D 验证SO2漂白性和还原性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KMnO4溶液 ‎16.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操作和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KSCN溶液和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二、填空题 ‎1.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 阴离子 OH– Cl– CO32– SO42– HSO4– ‎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3-、CO32-、SO32-、SO42-、Cl-、Br-、I-,为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测得混合液呈碱性;‎ ‎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③加CCl4后,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后层未变色;‎ ‎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步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实验① ;‎ 实验② ;‎ 实验③ ;‎ 实验④ ;‎ 实验⑤ ;‎ ‎(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D ‎ ‎【解析】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O32-生成SO42-,加BaCl2溶液后生成BaSO4沉淀干扰SO32-的检验,A错误;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盐酸中的Cl-,B错误;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3+生成Fe3+,干扰Fe3+的检验,C错误。 ‎ ‎2. D ‎【解析】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被Fe2+还原成NO气体,NO气体在管口遇空气氧化成NO2;没有加碱中和酸,不能说明是否水解;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时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不一定是乙烯。‎ ‎3.D ‎【解析】A项,只要是碱性溶液均可;B项,只要是氧化性气体均可,如NO2、Br2蒸气;C项,HCO3-也可能;D项正确。‎ ‎4. A ‎【解析】A选项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别通入品红试液时,品红试液均无明显变化,二氧化硫通入品红试液时,品红褪色,即用品红试液不能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中,将稀盐酸分别滴入三种溶液时,氯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酒精遇石蕊无明显变化,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醋酸钠属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而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气体,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BaCO3沉淀,氯化钾与碳酸钠不反应,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5. D ‎【解析】由①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知,溶液中一定含有Al3+、Mg2+,再由②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6.D ‎ ‎【解析】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利用的是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不能说明其具有氧化性,A项错误;若溶液中含有SO32-时,加入酸化的Ba(NO3)2也会出现白色沉淀,B项错误;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NO,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C项错误;HCl、NH3极易溶于水,盛有HCl、NH3充满的烧瓶倒置水中,气体溶解,液面迅速上升,D项正确。‎ ‎7.A ‎ ‎【解析】亚硫酸钠和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氯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溶液,氯化亚铁和硫氰化钾溶液不反应,故B正确;碘化钾易被氧化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碘化钾和淀粉不反应,故C正确;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次氯酸能使pH试纸褪色,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当氯水完全转化为盐酸后,盐酸不能使pH试纸褪色,故D正确。 ‎ ‎8.C ‎【解析】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故C错。‎ ‎9.A ‎ ‎【解析】此题为基础题。B项,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C项,应该是证明含有碘单质;D项,不能排除SO42-的干扰。‎ ‎10.C ‎1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检验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判断能力。Al3+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第二次检测结果不正确,A项错误;因第一次、第三次检测中均有CO32-,阳离子均只有K+、Na+,故溶液中的阳离子可以确定,B项错误;CO32-也能与Ba ‎2+结合形成沉淀,先加过量稀硝酸可排除CO32-的干扰,再加Ba(NO3)2来检验SO42-,C项正确;CaSO4也可沉淀出来,D项错误。‎ ‎12.B ‎【解析】A项,乙醇不可以作为萃取剂,错;B项,石蕊变蓝,则肯定为碱性,正确。C项,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 -,生成BaSO3,再加入HCl,则与溶液的NO3- 结合,相当于HNO3,则可以氧化BaSO3至BaSO4,沉淀不溶解,故错;D项,加热时,FeCl3会水解,错。‎ ‎13. D ‎【解析】本题考察物质的鉴别和试剂的选择。物质的鉴别一般可用其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及溶解性等。四种物质均属于无色无味的溶液,因此利用其物理性质无法鉴别,只能利用其化学性质的差别进行检验。盐酸、硫酸均与K2SO3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SO2,盐酸、硫酸也均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硫酸可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均与AgNO3、Mg(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和氢氧化镁,氢氧化银不稳定,会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但如果氨水过量氢氧化银会溶解生成银氨溶液,由以上不分析不难看出选项D是无法鉴别的,故答案是D。‎ ‎14. D ‎15.D ‎16.D 二、填空题 ‎1. 【答案】Na2CO3 Al2 (SO4) 3 MgCl2 Ba (OH)2 NaHSO4 ‎ ‎【解析】阴、阳离子可能组成的沉淀有:Mg (OH)2,Al (OH)3,MgCO3,BaCO3,BaSO4。Al3+和CO32–发生反应可生成Al (OH)3沉淀,能与其它溶液反应产生三种沉淀的A溶液只能是碳酸盐——Na2CO3(因为CO32–不能与Mg2+、Al3+、Ba2+形成可溶性盐),这样就找到了本题的突破口。而能溶解上面两种沉淀的E溶液一定是呈酸性的硫酸氢盐,因为只有HSO4–能电离出H+呈酸性。此外,还有能力能溶解一种沉淀的是强碱,能溶解Al (OH)3↓,所以可推知D为强碱,所以④中应产生两种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溶解的是Al (OH)3,另一种不溶。‎ 点拨:解物质推断题关键是找准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依次推出相关物质,在没有明显突破口的情况下不要慌乱,可采用题中条件进行验证的方法。‎ ‎ 2.(1)①说明可能含有CO32-或者含有SO32- 因为二者水解均显碱性;‎ ‎②肯定含有CO32- ,肯定不含SO32-、因SO2有刺激性气味 ‎③肯定不含有Br-、I-‎ ‎,因两者均能与氯水反应后生成单质溴和单质碘,溴和碘单质溶解于CCl4显色;‎ ‎④肯定含有SO42-,因BaSO4不溶于盐酸。‎ ‎⑤肯定含有Cl-,因AgNO3与Cl-反应生成的AgCl不溶于稀HNO3。‎ ‎(2)NO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