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鲁科版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作业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1.下表是Fe2+、Fe3+、Zn2+被OH-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某硫酸锌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Fe2+、Fe3+杂质,为制得纯净的ZnSO4,应加入的试剂是( ) 金属离子 Fe2+ Fe3+ Zn2+ 完全沉淀时的pH 7.7 4.5 6.5 A.H2O2、ZnO B.氨水 C.KMnO4、ZnCO3 D.NaOH溶液 解析:选A 要使Fe2+和Fe3+全部除去,由题给信息可知,需将Fe2+全部氧化成 Fe3+,再调节溶液pH范围为4.5≤pH<6.5,即可将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且保证Zn2+不沉淀。氧化Fe2+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只能用H2O2,调pH时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用ZnO能促进Fe3+的水解。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分析某矿石的主要成分,粉碎后将其溶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用所得滤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无白色沉淀,说明矿石中一定不含 Ca2+ B.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矿石中含有SO C.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氨水,白色沉淀逐渐增多,然后渐渐溶解,说明矿石中含有Al3+ D.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先通入少量Cl2,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矿石中一定含有Fe2+ 解析:选B A项,由于盐酸过量,少量的Na2CO3先和H+反应,即使有Ca2+也不会产生白色沉淀,错误;C项,氨水不能溶解Al(OH)3,错误;D项,只含Fe3+而不含Fe2+也会有此现象,错误。 3.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或实验装置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KCl 中少量 MnO2 用10 mol·L-1盐酸配制100 mL 0.1 mol·L-1盐酸 用NaCl溶液制备NaCl晶体 除去乙烯中少量SO2 实验仪器或 装置 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 100 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 解析:选C A项,MnO2难溶于水,KCl易溶于水,故采用过滤法,应该用普通漏斗而不是分液漏斗,错误;B项,缺少量取盐酸的仪器,如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等,错误;D项,SO2和乙烯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故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错误。 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除去CO2中的HCl 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洗气 HCl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 加入足量生石灰蒸馏 乙醇和乙酸钙的沸点相差较大 C 除去KNO3固体中的NaCl 冷却热饱和溶液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解析:选B 饱和Na2CO3溶液可吸收CO2,A项错误;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固体中的NaCl是因为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C项错误;乙酸乙酯和乙醇互溶,不能直接采取分液的方法分离,应先加入饱和Na2CO3溶液,然后分离,D项错误。 5.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起始滤液的pH=7 B.试剂Ⅰ为Ba(NO3)2溶液 C.步骤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除去Ba2+ D.图示的步骤中必须要经过2次过滤操作 解析:选C 结合题中流程图可知,实验过程中先将样品溶于水,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Ⅰ(BaCl2溶液),使Ba2+与 SO反应生成BaSO4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Ⅱ(K2CO3溶液),以除去引入的Ba2+,过滤掉生成的BaCO3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盐酸,以除去引入的CO,最后加热蒸干Q可得纯净的KCl晶体。起始时滤液中含有K2CO3,由于CO水解而使滤液显碱性,A项错误;试剂Ⅰ不能为Ba(NO3)2溶液,否则会引入难以除去的NO,B项错误;图示中的2次过滤操作可以合并为1次,D项错误。 6.中学化学实验室经常用到下列实验装置,其中不可用于物质分离的装置是( ) 解析:选C A项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B项用于固液分离,D项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只有C项用于滴定,不用于物质分离。 7.现有一固体混合物由两种物质组成,为了检测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混合物可能的组成为( ) A.FeCl3、MgSO4 B.Na2CO3、Na2SO4 C.CaCl2、K2SO4 D.K2CO3、Na2SO3 解析:选B FeCl3溶液为黄色,而实验①得到无色溶液,A错误;实验②中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若气体为二氧化碳,则原固体可为Na2CO3、Na2SO4,B正确;若为CaCl2、K2SO4,溶于水有CaSO4沉淀生成,C错误;若为K2CO3、Na2SO3,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D错误。 8.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选B A项,碘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项,灼烧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D项,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Fe3+、NH、Cu2+、SO、SO、CO、Cl-、Br-这几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①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 ②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③另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 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液; ④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H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⑤在滤液中加入AgNO3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a+、K+、SO、Br- B.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Cu2+、NH、SO、CO C.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D.若步骤④改用BaCl2溶液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也无影响 解析:选A 根据溶液无色和溶液显碱性,可知一定不含Fe3+、Cu2+、NH;根据②可以判断一定不含SO;根据③可以判断一定不含CO,但一定含有Br-;根据④可以判断该沉淀为BaSO4,由于一定不含SO,故可判断一定含有SO;根据⑤无法判断是否含有Cl-,因为③中加入氯水时引入了Cl-,C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Na+、K+至少含有一种,因此肯定存在的离子是SO、Br-,A错误;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Cu2+、CO、SO、NH,B正确;若步骤④改用BaCl2和盐酸,因③中SO已被氧化为SO,则仍会产生BaSO4沉淀,故仍能确定含有SO,D正确。 10.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选择试剂 ① Na2CO3溶液 ④ 实验操作 ② ③ 加热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A.试剂①为Ba(OH)2溶液 B.操作②为结晶 C.操作③为过滤 D.试剂④为稀HNO3 解析:选B 根据题意,可用Ba(OH)2溶液除去SO、NH和HCO,NH3·H2O通过加热除去,操作②为加热。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除去,过滤除去沉淀,滤液中过量的OH-和CO用硝酸除去,则操作③为过滤,试剂④为HNO3。 11.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萃取法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液 B.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混合物中的KNO3 C.直接蒸馏酒精溶液得到无水乙醇 D.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解析:选B 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应使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A项错误;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故可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混合物中的KNO3 ,B项正确;酒精和水都容易挥发,直接蒸馏酒精溶液得不到无水乙醇,应在酒精中加入CaO再蒸馏,C项错误;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FeCl2,应通入足量的Cl2,D项错误。 12.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出现气泡,但颜色无变化 C.实验Ⅲ:微热稀硝酸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光束通过体系时产生丁达尔现象 解析:选D A项,实验Ⅰ中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上层溶液变浅甚至无色,错误; B项,蔗糖与浓硫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退去,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错误; C项,铜与稀硝酸微热生成NO,NO在广口瓶中与氧气接触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错误;D项,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产生丁达尔现象,正确。 13.海水晒盐后所得的苦卤中含有较高浓度的MgCl2、KCl以及金属溴化物。以下是苦卤化学分离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试剂A是一种有色气体单质,则A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Ⅱ”是________(填“蒸发”“蒸馏”“分液”或“重结晶”,下同),“操作Ⅲ”是________。 (3)试剂B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Cl溶液 b.CCl4 c.NaOH d.乙醇 实验室中也可用苯代替试剂B,但工业生产中,通常不使用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点)。 (4)MgCl2中可能含有NaCl杂质,检验杂质存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常温下有色的气体单质只有两种:Cl2、F2,则试剂A为Cl2;试剂B应是能萃取Br2的一种萃取剂,则试剂B为CCl4;操作Ⅱ的目的是将Br2从Br2的CCl4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Ⅱ为蒸馏;操作Ⅲ的目的是将MgCl2和KCl从溶液C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Ⅲ为重结晶。 答案:(1)Cl2 2Br-+Cl2===Br2+2Cl- (2)蒸馏 重结晶 (3)b ①苯易燃,在生产中易发生爆炸;②苯有毒,对环境有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原则;③苯与Br2在光照下可能发生化学反应;④在Fe存在下,苯会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或其他合理答案,答两点即可) (4)用铂丝蘸取稀盐酸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少量MgCl2样品,在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证明有NaCl存在 14.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21.0%的ZnO、4.5%的ZnS和12.8%的CuS。某同学用15.0 g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必须用________,第二次浸出应选用________。(填标号) (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渣1的反应器中先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顺序相反,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5 g CuSO4·5H2O,则铜的回收率为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给化学工艺流程知第一次浸出发生反应ZnO+H2SO4===ZnSO4+H2O、ZnS+H2SO4===ZnSO4+H2S,有有毒气体H2S生成,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选D装置,第二次浸出时发生反应:CuS+H2O2+H2SO4===CuSO4+S+2H2O,不产生有毒气体,可选用A装置。(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渣1的反应器中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顺序相反,会造成H2O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和S)。(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称是蒸发皿。(4)15.0 g废催化剂中含有铜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1.5 g CuSO4·5H2O中铜的物质的量为=0.006 mol,则铜的回收率为×100%=30%。 答案:(1)D A (2)H2O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 SiO2(SiO2和S) (3)蒸发皿 (4)30% 15.某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Cl-、Br-,还有少量的Ca2+、Mg2+、SO。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这种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设计了如下流程图: 可供试剂a、试剂b(试剂b代表一组试剂)选择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H2O2溶液、KMnO4溶液(H+)、稀盐酸。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试剂a应该选用 ________。 (2)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是________(填字母)。 A.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B.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 C.分液、萃取、过滤、过滤、蒸发结晶 D.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3)除去无色液体Ⅰ中的Ca2+、Mg2+、SO,选出试剂b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调节p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⑤中用到的瓷质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加入的CCl4及得到的橙红色液体知,试剂a能将Br-氧化为Br2,试剂a应具有氧化性,所以应选用H2O2溶液。(2)操作①是萃取,操作②是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分液,操作③是将沸点不同的、互溶的两液体分开——蒸馏,操作④是将溶液与沉淀分开——过滤,操作⑤是将KCl从其水溶液中提取出来——蒸发结晶。(3)由于除杂时除杂试剂需过量,且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欲除去Ca2+,选用饱和K2CO3溶液;欲除去Mg2+,选用KOH溶液;欲除去SO,选用BaCl2溶液。因此欲除去无色溶液Ⅰ中的Ca2+、Mg2+、SO,只要满足BaCl2溶液在饱和K2CO3溶液之前加入即可。(4)由以上知,无色液体Ⅱ中还含有杂质离子CO和OH-,所以需用盐酸来除去剩余的OH-及CO,调节pH=7的操作方法是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时,用pH试纸测定至pH=7。(5)由于操作⑤是蒸发结晶,所以该操作用到的瓷质仪器是蒸发皿。 答案:(1)H2O2溶液 (2)B (3)BaCl2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或KOH溶液、BaCl2溶液、饱和K2CO3溶液或BaCl2溶液、KOH溶液、饱和K2CO3溶液) (4)除去剩余的OH-及CO 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时,用pH试纸测定至pH=7 (5)蒸发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