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 △H = 2×(-57.3) kJ/mol
B. CO(g)的燃烧热283.0 kJ/mol,则反应 2CO(g)+O2 (g)=2CO2(g)的△H= -2×283.0 kJ/mol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H2SO4和Ba(OH)2反应不仅仅生成水,还生成硫酸钡沉淀,放出更多的热量,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 △H < 2×(-57.3) kJ/mol,A项错误;
B.因CO(g)的燃烧热283.0 kJ/mol,即完全燃烧1mol CO(g)放出的热量为283.0 kJ,推知完全燃烧2mol CO(g)放出的热量为2×283.0 kJ,则反应 2CO(g)+O2 (g)=2CO2(g)的△H= -2×283.0 kJ/mol,B项正确;
C.例如:Ba(OH)2·8H2O固体与NH4Cl晶体之间的反应为不需要加热的自发进行的反应,但属于吸热反应,故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C项错误;
D.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氢化物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而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不是稳定氧化物,应为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的反应热。在25℃、101 kPa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和中和热一样,是属于反应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两者的单位和反应热是一样的,都是kJ/mol。
2.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 +N2(g) +3CO2 (g) △H = xkJ•mol-1。已知:
①碳的燃烧热△H1 =a kJ • mol-1 ;
②S(s)+2K(s) =K2S(s) △H2=b kJ•mol-1 ;
③2K(s)+N2(g)+3O2(g)=2KNO3(s) △H 3=ckJ•mol-1。
则x为
A. a+b-c B. c+3a-b C. 3a + b-c D. c + a- b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写出碳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H1 =a kJ • mol-1 ,然后结合①②③三个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列出方程,解出x即可。
【详解】①C(s)+O2(g)=CO2(g) △H1 =a kJ • mol-1 ;
②S(s)+2K(s) =K2S(s) △H2=b kJ•mol-1 ;
③2K(s)+N2(g)+3O2(g)=2KNO3(s) △H 3=ckJ•mol-1;
由3×①+②-③,可得到S(s)+2KNO3(s)+3C(s)=K2S(s) +N2(g) +3CO2 (g) △H = x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则反应的焓变x=3a+b-c,
故选C。
【点睛】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3.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升高体系的温度
C. 恒容,充入He D.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可以加快该化学反应的速率,选项A不符合;
B、升高体系的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可以加快该化学反应的速率,选项B不符合;
C、恒容,充入He,各组分浓度不变,速率不变,选项C符合;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4.5.6g铁粉投入到盛有100mL 2mol•L-1稀硫酸的烧杯中,2min时铁粉刚好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 )
A. v(H2SO4)=0.5mol• (L•min)-1 B. v(H2SO4)=1 mol• (L•min)-1
C. v(Fe)=0.5mol• (L•min)-1 D. v(FeSO4)=1mol• (L•min)-1
【答案】A
【解析】
【详解】A. Fe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Fe+H2SO4=FeSO4+H2↑,可知参加反应的硫酸也是0.1mol,硫酸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故v(H2SO4)==0.5mol/(L⋅min),故A正确;
B. 由A中计算可知:v(H2SO4)=0.5mol/(L⋅min),故B错误;
C. Fe为纯固体,不能用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故C错误;
D.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FeSO4)=v(H2SO4)=0.5mol/(L⋅min),故D错误,
答案选A。
5.已知:3H2(g)+N2(g)⇌2NH3(g)△H=-92kJ/mol,在催化剂存在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E2-E1+E3-E4
B. 加入催化剂后反应经过两步完成,其中第一步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
C. 加入催化剂,△H、反应速率均发生改变
D.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H2和1molN2,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92 kJ热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①A→B的反应焓变为E1-E2,②B→C的反应焓变为E3-E4,①+②可得:A→C,结合盖斯定律A→C的反应焓变为E1-E2+E3-E4,A项错误;
B. 由图可知加入催化剂后反应经过两步完成,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E1大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E3,所以第一步反应较慢,其决定总反应速率,B项正确;
C. 加入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但焓变△H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决定的,与催化剂无关,C项错误;
D. 由3H2(g)+N2(g)=2NH3(g) △H=-92kJ/mol可知,若消耗3 mol H2和1molN2,会放出92 kJ热量,但向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H2和1molN2,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无法完全反应,所以反应放出小于92 kJ热量,D项错误;
故选B。
6.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中和滴定时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锥形瓶中溶液用滴定管量取)
A.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
B.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C. 滴定过程中滴定管内不慎有标准液溅出
D. 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会使得待测液的n(NaOH)偏小,则消耗的V(盐酸)偏小,测定结果偏低,A项正确;
B.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会使得标准液c(HCl)偏小,则消耗的V(盐酸)偏大,测定结果偏高,B项错误;
C.滴定过程中滴定管内不慎有标准液溅出,则消耗的V(盐酸)偏大,测定结果偏高,C项错误;
D.滴定前俯视读数,则读数会偏小,而滴定后读数正确,消耗的V(盐酸)等于滴定后的读数减去滴定前的读数,该差值会偏大,测定结果偏高,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中和滴定的原理是H++OH-=H2O,若是一元酸碱相互滴定,其计算依据是c标V标=c测V测,其中一个量是标准溶液的浓度,是定量不会造成误差,其余三个是变量,在操作时,由于受实验者主观方面的限制,会影响滴定结果,只要分析时抓住这三个变量,使此实验的误差分析,就会有的放矢。
7.已知:某温度下,铁的难溶化合物FeS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FeS(s)⇌Fe2+ (aq) + S2-(aq),Fe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对应的Ksp(FeS)等于b点对应的Ksp(FeS)
B. c、d两点有沉淀析出的是c点
C. 向d点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实现由d点到b点的变化
D. 该温度下,Ksp (FeS) =2×10-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FeS(s)⇌Fe2+ (aq) + S2-(aq),可知Ksp(FeS)=c(Fe2+)·c(S2-),结合图像,FeS在水中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的解析式为Ksp(FeS)=c(Fe2+)·c(S2-)。
【详解】A.结合Ksp(FeS)⇌c(Fe2+)·c(S2-),a点和b点在同一曲线上,因而a点对应的Ksp(FeS)等于b点对应的Ksp(FeS),A项正确;
B.取a点带入Ksp(FeS)=c(Fe2+)·c(S2-),则Ksp(FeS)=1×10-9×2×10-9=2×10-18,Qc(c)=2×10-9×2×10-9=4×10-18> Ksp(FeS),Qc(d)=1×10-9×1×10-9=1×10-18
0,△H3<0
B. △H2>0,△H4>0
C. △H1=△H2+△H3
D. △H3=△H4+△H5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和③分别为C(s)、CO(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因此△H1<0,△H3<0,A项错误;
B.④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Fe(s)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属于放热反应,则△H4<0,B项错误;
C.热化学方程式①可由②+③所得,根据盖斯定律,则△H1=△H2+△H3,C项正确;
D.热化学方程式③可由×④+×⑤所得,则△H3=×△H4+×△H5,D项错误;
故选C。
9.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0.01mol/L和0.001mol/L草酸溶液的导电性,前者的导电性强
草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B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的K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只出现黄色沉淀
室温下,Ksp(AgI)> Ksp(AgCl)
C
取5mL0.1mol/LKI溶液,加入1mL0.1mol/LFeCl3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Fe3+与I-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D
已知KAl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得到固体残留物
该固体为Al2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相同条件下,草酸溶液浓度越大,其电离出离子浓度越大,0.01mol/L草酸溶液中H+浓度大于0.001mol/L草酸溶液中H+
浓度,但电离程度等于弱电解质已经电离的部分除以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其与弱电解质已经电离的部分成正比,但与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成反比,因而草酸浓度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小,A项错误;
B.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显然Ksp(AgI)7,说明AlO2-发生水解,其方程式为KAlO2+2H2O⇌Al(OH)3+KOH,由于KOH不易挥发,Al(OH)3+KOH又会发生反应生成KAlO2,故将其蒸干并灼烧,得到固体残留物为KAlO2,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D项是易错点,关于物质的蒸干灼烧规律可总结为:若能分解就分解,无需考虑它水解。若是强的走不掉,得到原盐最可靠。若是强的跑得快,弱的乖乖留下来。若能氧化就氧化,氧化还原分析它。
10.室温下,分别取10 mL pH均为2的盐酸、醋酸溶液分别与10mL 0.01 mol• L-1 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CO2气体的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表示的是盐酸的反应曲线
B. 混合后的溶液中:c(CH3COO-)>c(C1-)
C. 上述混合前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NaHCO3溶液>醋酸溶液=盐酸
D. 醋酸和NaHCO3溶液混合后,所得的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 = 0.005 mol• 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 pH均为2的盐酸、醋酸溶液说明初始H+离子浓度相等,但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当醋酸与NaHCO3反应时,H+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不断补充H+,因而相对于完全电离的盐酸,醋酸与NaHCO3反应速率会更快,结合图象,因而斜率小的,即①
表示的是盐酸的反应曲线,A项正确;
B.结合pH均为2的盐酸、醋酸溶液易知c(HCl)=0.01mol/L,而c(CH3COOH)>0.01mol/L,分别与0.01 mol• L-1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盐酸与NaH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溶质为NaCl,易知c(Na+)= c(Cl-);醋酸与NaHCO3溶液反应,得到与NaCl等量的CH3COONa和过量的CH3COOH,由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因而c(CH3COO-)> c(Na+)= c(Cl-),B项正确;
C.盐酸、醋酸溶液的pH均为2,说明两者对水电离的抑制程度一样,而NaHCO3溶液显碱性,HCO3-的电离程度弱于其水解程度,因而HCO3-促进水的电离,即上述混合前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NaHCO3溶液>醋酸溶液=盐酸,C项正确;
D. c(CH3COOH)>0.01mol/L,其与等体积的0.01 mol• L-1 NaHCO3溶液混合,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根据化学计量数,c(CH3COONa)=mol/L=0.005mol/L,且醋酸过量,根据物料守恒知c(CH3COO-)+ c(CH3COOH) > 0.005 mol• L-1,D项错误;
故选D。
【点睛】与水反应的物质对水电离平衡有何影响,还是应当搞清楚反应的机理再说,是与H2O分子反应还是与水电离出的H+ 或OH- 反应?若是与H2O分子反应,生成的酸或碱会抑制水的电离;若是与H2O电离的H+ 或OH- 反应,则会促进水的电离。
11.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a>b>c
B. 仅升高温度,可从a点变为c点
C. 水的离子积常数Kw:b>c>d
D. b点对应温度下,0.5 mol/L H2SO4溶液与1mol/L 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H+) = 1.0×10-7 mol • L-1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结合图象,图中三条曲线代表不同温度下关于Kw=c(H+)c(OH-)的解析曲线。
【详解】A.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越高越利于正向移动,c(H+)和c(OH-)都会变大,所以温度:b>c>a,A项错误;
B.仅升高温度时,c(H+)和c(OH-)都会变大,而a点变为c点,c(OH-)不变,显然矛盾,B项错误;
C.结合Kw=c(H+)c(OH-),分别代入b点、c点、a点,则Kw(b)=10-6×10-6=10-12,Kw(c)=10-7×10-6=10-13,Kw(a)=10-7×10-7=10-14,又a点和d点在一条曲线上,Kw(d)= Kw(a)= 10-14,因而水的离子积常数Kw:b>c>d,C项正确;
D. 0.5 mol/L H2SO4溶液与1mol/L 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易知H2SO4与K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K2SO4和水,又K2SO4为强碱强酸盐,故K2SO4溶液显中性,所以c(H+)=c(OH-),又c(H+)c(OH-)= c2(H+)=Kw(b)= 10-12,解得c(H+)=1.0×10-6 mol • L-1,D项错误;
故选C。
12.下列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SO3(g)=2SO2(g)+O2(g) △H>0,SO3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时间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H2(g)+I2(g)=2HI(g) △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20 mL 0.1 mol/L稀盐酸与过量锌粒混合时,n(Zn2+)随时间的变化
D. 图④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4mol•L-1•min-1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①知T2时曲线的斜率大于T1时曲线的斜率,说明T2>T1,结合2SO3(g)=2SO2(g)+O2(g) △H>0,当温度越高,越利于正向移动,因而SO3的平衡转化率会变大,即T2时SO3的平衡转化率大于T1时SO3的平衡转化率,A项错误;
B.K正曲线与K逆曲线相交时,即K正=K逆,说明反应H2(g)+I2(g)=2HI(g)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结合△H<0,温度越高越利于逆向移动,此时K正T1,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 T2和n (X2)不变,达到平衡时,XY3的物质的量:c>b>a
C. T2和n(X2)不变,达到平衡时,X2的转化率:b>a>c
D. 若T2>T1,达到平衡时b、d点的正反应速率:v(d)>v (b)
【答案】B
【解析】
【分析】
XY3(g)的平衡体积分数等于XY3(g)的物质的量除以X2 (g)、Y2 (g)、XY3(g)的物质的量之和,增加Y2 (g)会使得平衡正向移动,XY3(g)的物质的量变大,因而XY3(g)的平衡体积分数先增大,但随着Y2 (g)变得更多,X2 (g)、Y2 (g)、XY3(g)的物质的量之和也会变得更大,XY3(g)的平衡体积分数反倒减小。
【详解】A. Y2 (g)起始投入量相等时,若T2>T1,且T2时XY3(g)的平衡体积分数大于T1时XY3(g)的平衡体积分数,说明温度越高,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A项错误;
B. T2和n (X2)不变,增加Y2 (g)会使得平衡正向移动,XY3(g)的物质的量变大,即达到平衡时,XY3的物质的量:c>b>a,B项正确;
C. T2和n(X2)不变,达到平衡时,增加Y2 (g)会使得平衡正向移动,X2 (g)物质的量一直减小,达到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增大,即c>b>a,C项错误;
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若T2>T1,达到平衡时b、d点的正反应速率:v(d)2c3 B. a+b=196.6
C. p2>2p3 D. α1+α3>1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易知甲容器内的平衡与乙容器内平衡是等效平衡,所以平衡时SO3的浓度相等,即c1= c2,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1mol SO3是乙的一半,若丙缩小一半的体积,此时SO3
的浓度设为c4,且此时丙与乙的平衡是等效的,即c2= c4,若将丙恢复至原来状态,需增加一倍的体积,此时浓度为,同时这个过程相当于减小压强,根据2SO2(g)+O2(g)=2SO3(g)中的化学计量数知,平衡逆向移动,因而c3<,即c1>2c3,A项正确;
B.易知甲容器内的平衡与乙容器内平衡是全等等效平衡,所以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相等,即n1= n2=n,结合2SO2(g)+O2(g)=2SO3(g) △H=-196.6kJ/mol,a=n×kJ,b=(2-n) ×kJ,则易得a+b=196.6,B项正确;
C.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1mol SO3是乙的一半,若丙缩小一半的体积,此时体系压强设为,且此时丙与乙的平衡是等效的,且=,若将丙恢复至原来状态,需增加一倍的体积,此时压强为,同时这个过程相当于减小压强,根据2SO2(g)+O2(g)=2SO3(g)中的化学计量数知,平衡逆向移动,分子数目变多,因而>,即<2,C项错误;
D.3个密闭容器的容积均相同,由c1>2c3知甲和丙容器内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n1>2n3,结合2SO2(g)+O2(g)=2SO3(g),α1=,α3=,α1+α3= >1,D项正确;
故选C。
【点睛】(1)化学平衡状态与建立平衡的条件有关,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2)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无论是从正反应(反应物)、逆反应(生成物)或从中间状态(既有反应物、也有生成物)开始,只要建立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比例相同,或各组分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3)注意只是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包括体积百分含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或质量百分含量,而各组分的浓度不一定相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101kPa下,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氢气的燃烧热△H =_______;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①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下同)。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一次性迅速倒入
C.分三次少量倒入
②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3)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一定条件下,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N2(g)
H2(g)
NH3(g)
起始(mol)
2
7
0
10 s(mol)
1.6
平衡时(mol)
2
则0〜10 s内,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_________。根据混合气体各成分的物质性质,你认为工业上将氨气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的措施是_______ ,从而达到反应气体循环利用的目的。
【答案】 (1). 285.8kJ/mol (2). 2H2(g) + O2(g) = 2H2O(l) ΔH=-571.6 kJ/mol (3). B (4). D (5). 0.12mol/(L·s) (6). 0.25 (7). 降温使氨成为液体,与氨气和氢气分离开
【解析】
【详解】(1) 101kPa下,1g即0.5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则1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2=285.8 kJ热量,即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 + O2(g) = 2H2O(l) ΔH=-571.6 kJ/mol;
(2)
①中和热的测定中,必须尽量减少热量散失,所以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并且迅速倒入烧杯中,所以B正确;
②A.温度计用于测定温度,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溶液,A错误;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B错误;
C.轻轻地振荡烧杯,会导致溶液溅出,甚至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C错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可以使硫酸和氢氧化钠
溶液混合均匀,又可以减少热量散失,D正确;故选D。
(3)10s内,生成NH3物质的量为1.6mol,此时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mol=2.4mol,根据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v(H2)== 0.12mol/(L·s);达到平衡时,n(NH3)=2mol,n(H2)=4mol,n(N2)=1mol,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0.25;NH3易液化,可以采用降温使NH3成为液体,与N2和H2分离开。
【点睛】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定义要点: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 H2O(l)中和热均为57.3 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 kJ·mol-1;3.以生成1 mol 水为基准。
18.NH4Al(SO4)2是食品加工中最为快捷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中;NH4HSO4在分析试剂、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Al(SO4)2可作净水剂,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相关文字说明)。
(2)相同条件下,0.1 mol/L NH4Al(SO4)2中的c(NH)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0.1 mol/L NH4HSO4中的c(NH)。
(3)如图是0.1 mol/L电解质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①其中符合0.1 mol/L 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写字母),导致pH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20℃时,0.1 mol/L NH4Al(SO4)2中2c(SO)-c(NH)-3c(Al3+)=________。
(4)室温时,向100 mL 0.1 mol/L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 NaOH溶液,得到溶液pH
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分析图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在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即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悬浮颗粒使其沉降从而净化水 (2). 小于 (3). Ⅰ (4). NH4Al(SO4)2水解,溶液呈酸性,升高温度使其水解程度增大,pH减小 (5). 10-3mol/L (6). a点 (7). c(Na+)>c(SO42-)>c(NH4+)>c(OH-)=c(H+)
【解析】
【分析】
(1)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
(2)NH4Al(SO4)2水解,溶液呈酸性,NH4HSO4中的铵根离子水解显示酸性,根据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来回答;
(3)①NH4Al(SO4)2水解,溶液呈酸性,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增大;②根据电荷守恒定律解题;①a、b、c、d四个点,根据反应量的关系,a点恰好消耗完H+,溶液中只有(NH4)2SO4与Na2SO4;
②依据电荷守恒得出结论;
(4)a、b、c、d四个点,根据反应量的关系,a点恰好消耗完H+,溶液中只有(NH4)2SO4与Na2SO4;b、c、d三点溶液均含有NH3•H2O,(NH4)2SO4可以促进水的电离,而NH3•H2O抑制水的电离.b点溶液呈中性;b点溶液为中性,溶质为(NH4)2SO4与Na2SO4、NH3•H2O,V(NaOH)>V(NH4HSO4)。
【详解】(1)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即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悬浮颗粒使其沉降从而净化水,
故答案为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即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悬浮颗粒使其沉降从而净化水;
(2)NH4Al(SO4)2与NH4HSO4中的NH4+均发生水解,但NH4Al(SO4)2中Al3+
水解呈酸性,会抑制NH4+的水解,HSO4-电离出的H+同样抑制NH4+的水解,因为HSO4-电离生成的H+浓度比Al3+水解生成的H+浓度大,所以NH4Al(SO4)2中NH4+水解程度比NH4HSO4中的大,故0.1 mol/L NH4Al(SO4)2中的c(NH4+)小于0.1 mol/L NH4HSO4中的c(NH4+),
故答案为小于;
(3)①NH4Al(SO4)2水解,溶液呈酸性,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增大,pH减小,符合的曲线为Ⅰ;
②20℃时,0.1 mol/L NH4Al(SO4)2溶液的pH=3,即c(H+)=10-3mol/L,c(OH-)较小,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求出2c(SO42-)-c(NH4+)-3c(Al3+)=c(H+)-c(OH-)=10-3mol/L- c(OH-)≈10-3mol/L,
故答案为Ⅰ;NH4Al(SO4)2水解,溶液呈酸性,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增大,pH减小;10-3mol/L;
(4)a、b、c、d四个点,根据反应量的关系,a点恰好消耗完H+,溶液中只有(NH4)2SO4与Na2SO4;b、c、d三点溶液均含有NH3·H2O,(NH4)2SO4可以促进水的电离,而NH3·H2O抑制水的电离,a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b点溶液呈中性,即溶液中含有(NH4)2SO4、Na2SO4、NH3·H2O三种成分,a点时c(Na+)=c(SO42-),则b点时c(Na+)>c(SO42-),根据N原子与S原子数目相等以及N元素与S元素组成物质的关系,可以得出c(SO42-)>c(NH4+),故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SO42-)>c(NH4+)>c(OH-)=c(H+),
故答案为a点;c(Na+)>c(SO42-)>c(NH4+)>c(OH-)=c(H+)。
19.磷的含氧酸有磷酸(H3PO4)、亚磷酸(H3PO3)、次磷酸(H3PO2)等多种,它们在工业上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亚磷酸(H3PO3)是一种二元弱酸,写出H3PO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某温度下,0.01 mol • L-1 H3PO3溶液的pH为2.7,该温度下,H3PO3 的一级电离常数 Kal=_______。 (已知:lg2 = 0.3,lg3 = 0.5,lg5 = 0.7,H3PO3 的第二步电离忽略不计)
(2)某实验小组用NaOH溶液处理含H3PO3废水,当溶液中c (Na+) =c(H2PO3-) + 2c(HPO32-)时,溶液呈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3)已知:常温下,磷酸(H3PO4)的 Kal=7.ll×10-3、Ka2 = 6.23×10-8、Ka3 = 4.5 ×10-13, 则常温下,Na2HPO4溶液中H2PO4-、HPO42-和PO43-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4)向某浓度的磷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其pH与溶液中H3PO4、H2PO4-、HPO42-和PO4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δ (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与整个物种浓度之和的比值)的关系如图所示。以酚酞为指示剂,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5)已知:常温下,Ksp(FePO4) = l.3×10-22、Ksp(A1PO4) = 5.2 ×10-19。常温下,向含Fe3+、A1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3PO4溶液,当FePO4、AlPO4同时生成时,溶液中c(Fe3+):c(Al3+ ) =_________。
【答案】 (1). H3PO3 + 2NaOH = Na2HPO3 + 2H2O (2). 4.0×10-4 (3). 中 (4). c(HPO42-)>c(H2PO4-)>c(PO43-) (5). H2PO4- + OH- = HPO42- + H2O (6). 2.5×10-4
【解析】
【详解】(1)亚磷酸(H3PO3)是一种二元弱酸,1mol H3PO3需要2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故H3PO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3PO3 + 2NaOH = Na2HPO3 + 2H2O;某温度下,0.01 mol • L-1 H3PO3溶液的pH为2.7,则c(H+)=10-2.7mol/L,由于H3PO3 的第二步电离忽略不计,c(H2PO3-)≈c(H+)=10-2.7mol/L,H3PO3的一级电离常数 Kal==4.0×10-4;
(2)用NaOH溶液处理含H3PO3废水所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 (Na+) + c (H+) = c (OH-)+ c(H2PO3-) + 2c(HPO32-),结合c (Na+) =c(H2PO3-) + 2c(HPO32-),因而c (H+) = c (OH-),溶液呈中性;
(3) Na2HPO4溶液中,HPO42-水解方程式:HPO42-+ H2O ⇌ H2PO4-+ OH-,Kh(HPO42-)==1.6×10-7,HPO42-电离方程式:HPO42-= PO43-+ H+,Ka3 = 4.5 ×10-13< Kh(HPO42-) =1.6×10-7,说明HPO42-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因而c(H2PO4-)>c(PO43-),又水解或电离是微弱的,HPO42-的浓度最大,所以c(HPO42-)>c(H2PO4-)>c(PO43-);
(4)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8.2~10.0,结合图象知此时H2PO4-物质的量分数为δ减少,HPO4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δ增加,因而以酚酞为指示剂,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2PO4- + OH- = HPO42- + H2O;
(5)= 2.5×10-4,故溶液中c(Fe3+):c(Al3+ ) =2.5×10-4。
【点睛】电荷守恒--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例:NH4Cl溶液c(NH4+)+c(H+)=c(Cl-)+c(OH-),写这个等式要注意2点:1、要判断准确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
20.2018年,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实行再工业化战略,而中国却加大了环保力度,生动诠释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近年我国大力加强温室气体CO2催化氢化合成甲醇技术的工业化量产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
(1)已知:I.CO2(g)+H2(g)H2O(g)+CO(g) △H1=+41.1kJ/mol
II.CO(g)+2H2(g)CH3OH(g) △H2=-90.0kJ/mol
写出CO2催化氢化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为提高CH3OH的产率,理论上应采用的条件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
(3)250℃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CO2(g)催化氢化合成 CH3OH(g),不同投料比[n(H2)/n(CO2)]时某反应物X的平衡转化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反应物X是_______(填“CO2”或“H2”),判断依据是_______。
(4)250℃时,在体积为2.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6mol H2、2mol CO2和催化剂发生 CO2催化氢化合成甲醇的反应,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CH3OH) = 0.75 mol • L-1。
①前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H2=_______ mol • L-1 • min-1。
②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_______。
③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与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高度相关。控制相同投料比和相同反应时间,四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温度(K)
催化剂
CO2转化率(%)
甲醇选择性(%)
A
543
Cu/ZnO纳米棒
12.3
42.3
B
543
Cu/ZnO纳米片
11.9
72.7
C
553
Cu/ZnO纳米棒
15.3
39.1
D
553
Cu/ZnO纳米片
12.0
70.6
根据上表所给数据,用CO2生产甲醇的最优选项为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3H2(g) + CO2(g) ⇌ CH3OH(g) + H2O(g) △H=-48.9kJ/mol (2). d (3). CO2 (4). 恒容密闭容器中,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n(H2)/n(CO2),相当于c(CO2)不变时,增大c(H2),平衡正向移动,使CO2的转化率增大,而H2的转化率降低 (5). 0.225 (6). 5.33(或16/3) (7). B
【解析】
【详解】(1) 已知:I.CO2(g)+H2(g)H2O(g)+CO(g) △H1=+41.1kJ/mol
II.CO(g)+2H2(g)CH3OH(g) △H2=-90.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可得:3H2(g) + CO2(g) ⇌ CH3OH(g) + H2O(g) △H=-48.9kJ/mol;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CH3OH的方向是放热反应方向,也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故要想提高CH3OH的产率,需要降温高压,故选d;
(3)观察图中的横坐标,其物理量为n(H2)/n(CO2),假设n(CO2)为定值,则X的转化率随n(H2)的增大而增大,则X为CO2;故判断依据是恒容密闭容器中,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n(H2)/n(CO2),相当于c(CO2)不变时,增大c(H2),平衡正向移动,使CO2的转化率增大,而H2的转化率降低;
(4)
①在同一容器中,CH3OH浓度变化量为0.75 mol • L-1,则有(mol • L-1)
3H2(g)
CO2(g)
CH3OH(g)
H2O(g)
起始
3
1
0
0
转化
2.25
0.75
0.75
0.75
平衡
0.75
0.25
0.75
0.75
H2的浓度变化量为2.25mol • L-1,则前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25 mol • L-1• min-1;
②K==
③
选择性是指产物的专一性,在一个化学反应中若有多个产物,其中某一产物是目标产物,若这个物质的产率越高,说明反应的选择性越好。观察四组数据,相比之下,BD的选择性很高,且B的CO2转化率比D稍低些,但是B的CH3OH的选择性高出了不少,故选B。
【点睛】现以mA(g)+nB(g) ⇌pC(g)(己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例,分析如下:
1.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A的浓度,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B的转化率增大,而A的转化率却减小;同理,若增大B的浓度,平衡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会增大,而B的转化率则减小;
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C的浓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A和B的转化率均减小;
3.m+n>p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可使平衡正向移动,因此A和B的转化率都增大;减小压强可使平衡逆向移动,因此A和B的转化率都减小;
4.m+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