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1 35.5 K 39 Ti 48 Cr 52 Fe 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象报告中的“PM2.5”是指一种胶体粒子 B. 聚乳酸酯的降解和油脂的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C. “玉兔二号”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D.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防止蛋白质变性 【答案】D 【详解】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10-6米)的颗粒物,属于分散质,不是胶体,分散质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A错误; B. 聚乳酸酯的降解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而油脂的皂化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不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B错误; C. “玉兔二号”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晶体硅,C错误; D. 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所以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VSEPR(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名称与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名称不一致的是( ) A. CO2 B. CO32- C. H2O D. CC14 【答案】C 【详解】A. CO2分子中每个O原子和C原子形成两个共用电子对,所以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且不含孤电子对,为直线形结构,VSEPR模型与分子立体结构模型一致,A不符合题意; B. CO32-的中心原子C原子上含有3个σ键,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4+2-2×3)=0,所以CO32-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VSEPR模型与分子立体结构模型一致,B不符合题意; C. H2O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6-2×1)=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结构;含有2个孤电子对,去掉孤电子对后,实际上其空间构型是V型,VSEPR模型与分子立体结构模型不一致,C符合题意; D. CCl4分子中中心原子C原子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4+×(4-1×4) =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结构,中心原子不含有孤电子对,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VSEPR模型与分子立体结构模型一致,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3.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的有机物常用于合成药物,下列对该有机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存在顺反异构体 B. 与丙烯酸互为同系物 C. 有两种官能团 D. 与H2按等物质的量关系反应时,可能有3种加成产物 【答案】B 【详解】A. 中间的碳碳双键的C原子都连接2个不同的原子和原子团,因此存在顺反异构体,A正确; B. 该物质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和2个不饱和碳碳双键,丙烯酸分子结构中含有1个羧基和1个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分子式相差不是CH2的整数倍,因此二者不是同系物,B错误; C. 该物质分子中含有-COOH及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C正确; D. 该物质与H2发生1:1加成反应时,可能产生CH3CH2-CH=CH-COOH或CH2=CH-CH2CH2COOH或CH3-CH=CH-CH2-COOH,因此可能有3种加成产物,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4.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之一,其主要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的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 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1 ③用饱和FeC13溶液和沸水制取Fe(OH)3胶体 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⑤取某溶液做焰色试验,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钠元素 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⑦促使过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 A ①②④⑤ B. ③④⑤⑦ C. ③⑤ D. ⑤⑥⑦ 【答案】C 【详解】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观察,①正确;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可根据KCl易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用到过滤和蒸发操作,分别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和搅拌,②正确; ③将几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的液体就是Fe(OH)3胶体,不需使用玻璃棒,③错误; 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④正确; ⑤做焰色反应实验,用铂丝蘸取待测液,无需使用玻璃棒,⑤错误; ⑥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⑥正确; ⑦促使过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应该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或摩擦烧杯内壁,产生玻璃碎末,可以找到一个“中性”,聚集起来使晶体析出,⑦正确; 可见: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③⑤,故合理选项是C。 5.Z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NaHCO3溶液可以鉴别X和Z B. X、Y、Z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 X分子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 与X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还有5种 【答案】B 【详解】A.X和Z分子中都含有羧基,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HCO3溶液不能鉴别X和Z,A不正确; B.X和Y能发生酯化反应,Y和Z的苯环上能发生卤代反应,酯化反应和卤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 C.X分子中与Br相连的碳原子上连有三个碳原子,这四个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 错误; D.丁酸有两种结构CH3CH2CH2COOH、(CH3)2CHCOOH,烃基上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的产物有5种,除去X本身,与X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还有4种,D错误。 故选B。 6.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的某同位素可用于测量文物年代,M为由X元素构成的一种单质。甲和丁两种物质都由W和Y元素组成,乙由Y和Z元素组成,常温下为气体,具有漂白性,戊为二元强酸。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 B. 原子半径顺序:Z>Y>X>W C. 丁的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 D. 常温常压下,M能和丙发生化合反应 【答案】C 【分析】据题意可推断:W为H、X为C、Y为O、Z为S,甲和丁两种物质分别为H2O,H2O2,乙为SO2,丙为CO2,戊为二元强酸H2SO4; 【详解】A. 非金属性:O> C,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CH4,A错误;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顺序:C>O,B错误; C. H2O2水溶液因为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且还原产物是H2O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C正确; D. 常温常压下,碳的单质与CO2不反应,高温下才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答案】A 【分析】A. 等体积饱和溶液中,溶质溶解度大的反应产生的沉淀多; B. 银镜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 SO2水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SO32-浓度很小,根据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而BaSO3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D. 先判断物质的过量问题,然后判断反应的可逆性。 【详解】A. AgCl、AgBr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向等体积AgCl、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浓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AgCl>AgBr,说明溶液中含有AgCl>AgBr,因此可证明物质的溶度积常数Ksp(AgCl)>Ksp(AgBr),A正确; B. 向2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稀硫酸,加热,使蔗糖发生水解反应,然后加入NaOH中和硫酸,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才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否则不能证明蔗糖是否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 C.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和气体X,产生白色沉淀,该气体可能是碱性气体NH3,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3;也可能是具有氧化性的气体如Cl2,反应产生的是BaSO4白色沉淀,C错误; D. FeCl3与KI会发生反应:2FeCl3+2KI=2FeCl2+I2+2KCl,n(FeCl3)=5×10-4 mol>n(KI)=1×10-4 mol,FeCl3溶液过量,所以取反应后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不能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掌握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及化学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要注意过量问题及溶液酸碱性对实验的影响。 8.已知磷酸分子()中三个氢原子都可与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与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能与D2O发生氢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3PO2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H3PO2H++H2PO2-、H2PO2-H++HPO22- B. H3PO4属于三元酸、H3PO2属于二元酸 C. NaH2PO2属于酸式盐,其水溶液呈酸性 D. H3P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结构式为 【答案】D 【详解】A. 根据题意可知-OH的H原子可以与重水分子的D原子发生交换,而与P原子直接结合的H原子不能发生氢交换,次磷酸(H3PO2)也可与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能与D2O发生氢交换,说明次磷酸(H3PO2)是一元酸,电离方程式为:H3PO2H++H2PO2-,A错误; 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H3PO4属于三元酸、H3PO2属于一元酸,B错误; C. 羟基H原子可以发生氢交换,非羟基H原子不能发生H交换,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能与D2O发生氢交换,说明H3PO2属于一元酸,NaH2PO2属于正盐,该盐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C错误; D. 在H3PO2中P元素化合价为+1价,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由于只有1个-OH,因此其结构式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9.二氧化氯(C1O2)是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为11℃。某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备C1O2的装置如下:[已知:SO2+2NaC1O3+H2SO4=2C1O2+2NaH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连接装置时,导管口a应接h或g,导管口c应接e B. 装置C中装的是饱和食盐水,导管口a通过的气体为SO2 C. 装置D放冰水的目的是液化SO2,防止污染环境 D. 可选用装置A,用1 mol·L-1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Cl2 【答案】A 【详解】A. 装置A中制备二氧化硫气体,利用SO2+2NaClO3+H2SO4=2ClO2+2NaHSO4制备ClO2,为防止倒吸,应在之前有安全瓶,则a→g→h,为反应充分,气体要长进短出,故连接顺序为:a→g→h→b→c→e→f→d,A正确; B. 实验室中制备ClO2的实验中,尾气为SO2,为防止污染空气,装置C中装的是NaOH吸收未反应完的SO2,B错误; C. ClO2沸点较低,在D中冰水浴收集,为充分冷却气体,便于收集,C错误; D. 只有浓盐酸才能在加热时与MnO2反应生成Cl2,1 mol/L的稀盐酸不能用于反应制取Cl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0.化学反应中绚丽的颜色变化往往展现了化学的神奇,体现了化学之美。下列变化中的a、b、c、d可以是混合物,关于物质类别或者反应类型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 变化①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变化②得到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盐 C. 物质c中一定不能含有铁红或磁性氧化铁 D. 物质d可能是某有机物的水溶液 【答案】D 【详解】A. 向稀硫酸中加入Cu,加热,并通入空气,发生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 H2SO4可与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H2SiO3沉淀,因此该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盐,B错误; C. 若物质c中含有铁红或磁性氧化铁,同时含有Fe单质,铁红或磁性氧化铁与硫酸反应产生Fe3+,Fe3+与Fe进一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2+,使溶液变为浅绿色,因此不能确定c中是否含有铁红或磁性氧化铁,C错误; D. 硫酸是酸,溶液显酸性,遇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石蕊是有机物,因此物质d可能是某有机物的水溶液,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对污染防治要求更高。某种利用垃圾渗透液实现发电、环保二位一体结合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当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盐桥中Cl-向Y极移动 B. 电路中流过7.5 mol电子时,共产生N2的体积为44.8 L(标况) C. 电流由X极沿导线流向Y极 D. Y极发生的反应为2NO3-+10e-+6H2O=N2↑+12OH-,周围pH增大 【答案】BD 【详解】A. 根据装置图可知X电极上NH3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N2,X为负极;NO3-在Y电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N2,Y为正极,盐桥中C1-向正电荷较多的负极X电极移动,A错误; B. 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5NH4++3NO3-=4N2↑+2H++9H2O,根据方程式可知:每转移15 mol电子,反应产生4 mol N2,则电路中流过7.5 mol电子时,共产生N2的物质的量是2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B正确; C. 电子由X电极经负载流向正极Y,C错误; D. Y极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NO3-+10e-+6H2O=N2↑+12OH-,消耗水,产生OH-,使c(OH-)增大,使周围溶液中pH增大,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D。 12.工业上可用铁盐溶液溶解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发生如下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I每溶解120 g FeS2,理论上消耗6 mol Fe3+ B. 过程Ⅱ每生成1 mol SO42-转移8 mol e- C. 总反应为FeS2+14Fe3++8H2O=2SO42-+15Fe2++16H+ D. 反应过程中鼓入大量的空气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答案】B 【详解】A. 在过程I中发生反应,使S22-转化为S2O32-,S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1价变为反应后+2,S元素化合价共升高2×3=6价,失去6 mol电子,每溶解120 g即1 mol FeS2,反应转移6 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可知需消耗6 mol Fe3+,A正确; B. 在过程II中Fe3+将S2O32-氧化为SO42-,S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2价变为反应后的+6价,每1 mol S2O32-反应产生2 mol SO42-,元素化合价共升高2×4=8价,则产生1 mol SO42-转移4 mol e-,B错误; C. 根据示意图可知FeS2与Fe3+及H2O发生反应后最终变为SO42-、Fe2+及H+,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总方程式为:FeS2+14Fe3++8H2O=2SO42-+15Fe2++16H+,C正确; D. 反应过程中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将其中S元素氧化为SO2,将+2价Fe氧化为Fe3+,在溶液中Fe3+进一步把SO2氧化为SO42-,可见鼓入足量空气将促使反应正向进行,有利于反应的进行,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3.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就不同,可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Cu2O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为探究反应后的红色固体的成分,他们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红色固体只有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假设三:红色固体中有Cu和Cu2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假设一和二都成立 B. 少量红色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若溶液呈蓝色且仍有红色固体,则只有假设三成立 C. 若将7.2克红色固体通入足量的H2还原,最后得到固体6.4克,则假设二成立 D 实验室可用向新制Cu(OH)2悬浊液(碱性)中加入葡萄糖后加热,来制取Cu2O 【答案】CD 【分析】A. 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若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红色固体中不含氧化亚铜; B. 若看到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仍有红色固体,说明反应后还有红色固体铜存在,据此分析; C. 根据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结合铜守恒代入计算验证; D. 实验室可以用葡萄糖和新制的含NaOH的Cu(OH)2悬浊液,加热后制取Cu2O。 【详解】A. 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红色固体中不含氧化亚铜,则假设一成立,假设二、三不成立,A错误; B. 若看到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仍有红色固体,说明反应后还有红色固体铜存在,但不能说明原红色固体中含有铜,因为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铜,则假设二或三成立,B错误; C.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则7.2 g Cu2O的物质的量n(Cu2O)==0.05 mol,和H2反应后生成铜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质量为6.4 g,所以假设二成立,C正确; D. 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以与新制的含NaOH的Cu(OH)2悬浊液,加热后制取Cu2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评价,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易错点为B选项,要注意氧化亚铜与酸反应又生成红色的铜,同时得到硫酸铜溶液,使溶液变为蓝色。 14.T℃时,在20.00 mL 0.10 mol/LCH3COOH溶液中滴入0.10 mol/LNaOH溶液,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10-3 B. M点对应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 C. N点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D. N点与Q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N>Q 【答案】D 【详解】A. T℃时,0.10 mol/L CH3COOH溶液的pH=3,说明溶液中c(H+)=10-3 mol/L,则该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5,A错误; B. M点溶液pH=7,若对应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则醋酸与NaOH恰好中和,溶液为CH3COONa,该盐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与题干的溶液显中性相违背,说明M点对应的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B错误; C. N点时所示溶液中醋酸与NaOH恰好中和,溶液为CH3COONa溶液,CH3COO-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所以c(Na+)>c(CH3COO-),CH3COO-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 c(H+),但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小于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因此c(CH3COO-)>c(OH-),故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 c(CH3COO-)>c(OH-)>c(H+),C错误; D. N点时所示溶液中醋酸与NaOH恰好中和,溶液中的溶质为CH3COONa,溶液中只有盐的水解作用,促进水的电离;而Q点时NaOH过量,溶液为CH3COONa和NaOH的混合液,由于NaOH电离产生OH-对水的电离平衡起抑制作用,使盐水解程度减小,故最终达到平衡时水的电离程度N>Q,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5.水煤气变换反应为:CO(g)+H2O(g)=CO2(g)+H2(g)。我国研究人员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揭示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质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0 B. 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70 eV C. 步骤⑤只有H-H键和H-O键形成 D. 步骤③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CO·+OH·+H2O(g)=COOH·+H2O· 【答案】AD 【详解】A. 根据图象分析可知:水煤气的生成过程经过了过渡态1和过渡态2,最后生成产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的△H<0,A正确; B. 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86eV-(-0.16eV)=2.02eV,B错误; C. 步骤⑤除非极性键H-H键形成,还有H-O键及C=O的形成,C错误; D. 结合图分析判断,对照CO•+OH•+H•+H2O(g),COOH•+H•+H2O•,可知步骤③发生的反应:CO·+OH·+H2O(g)=COOH·+H2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氯胺是由氯气遇到氨气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是常用的饮用水二级消毒剂,主要包括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NH2Cl、NHCl2和NCl3)。 (1)氯胺作饮用水消毒剂是因为水解生成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物质,该物质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二氯胺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0.01 mol NCl3通入100 mL 0.5 mol/L Na2SO3溶液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2)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则反应过程中的△H2=_______kJ·mol-1,表中的x=________。 (3)在密闭容器中反应NH3(g)+Cl2(g)NH2Cl(g)+HCl(g)达到平衡,通过热力学定律计算,不同温度下理论上NH2Cl的体积分数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a、b、c三点对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分别用Ka、Kb、Kc表示)_________。b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②T2℃,Q点对应的速率:__________(填“>”、“<”或“=”); ③在氨氯比一定时,提高NH3的转化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1种); ④若产物都是气体,实验测得NH2C1的体积分数始终比理论值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H-O-C1 (2). NHCl2+2H2O=NH3+2HC1O (3). 0.06 (4). -1405.6 (5). 191.2 (6). Ka=Kb>Kc (7). (8). < (9). 升温或及时分离出产物NH2Cl (10). 有副反应,还可能生成NHCl2、NC13、N2等 【分析】(1)氯胺与H2O反应产生NH3和HClO;二氯胺与水反应产生NH3和两分子的HClO;NCl3与H2O反应产生NH3和HClO,HClO将Na2SO3氧化为Na2SO4,HClO被还原为HCl,HCl与NH3结合形成NH4Cl,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电子转移情况; (2)根据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活化能大小分析,根据△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分析; (3)①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当n(NH3):n(Cl2)=0.4时结合NH2Cl的体积分数为20%,通过物质平衡转化关系计算出各物质平衡量,代入平衡常数公式计算; ②在T2温度下,过Q点作垂线,此时Q点对应NH2Cl的体积分数偏高,联系平衡移动即可得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的大小; ③提高NH3的转化率,则平衡应该正向移动,联系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解答; ④NH2Cl的体积分数始终比理论值低,可能的原因很多,可从副反应或者有其他杂质产生方面考虑回答即可。 【详解】(1)氯胺与H2O反应产生NH3和HClO,反应产生的HClO具有强的氧化性,其结构式为H-O-Cl;二氯胺与水反应产生NH3和两分子的HClO,反应方程式为:NHCl2+2H2O=NH3+2HC1O;NCl3与H2O反应产生NH3和HClO,HClO将Na2SO3氧化为Na2SO4,HClO被还原为HCl,HCl与NH3结合形成NH4Cl,1 mol NCl3反应产生3 mol HClO,氧化Na2SO3产生Na2SO4时转移6 mol电子,则0.01 mol NCl3发生反应转移0.06 mol电子; (2)由于从能量数值看△H1=△H+△H2,所以△H2=△H1-△H=1416.9 kJ/mol-11.3 kJ/mol=1405.6 kJ/mol,物质由能量高的状态转化为能量低的状态,反应放出热量,则反应过程中的△H2=-1405.6 kJ/mol;由△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得:1416.9 kJ/mol-(2×391.3 kJ/mol+x kJ/mol+431.8 kJ/mol)=+11.3kJ/mol,解得x=191.2 kJ/mol; (3)①由于a、b两点温度相同,则Ka=Kb,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当为定值时,T2下NH2Cl的体积分数更小,说明T2下平衡逆向移动,则Kc变小,所以a、b、c三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是:Ka=Kb>Kc;当=0.4时,假设容器体积为V L,起始量n(NH3)=0.4 mol,n(Cl2)=1 mol,NH3变化量为x mol,则平衡时n(NH3)=(0.4-x) mol,n(Cl2)=(1-x) mol,n(NH2Cl)=n(HCl)=x mol,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则:×100%=20%,解得x=0.28 mol,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b=; ②在T2温度下,Q点NH2Cl的体积分数偏高,平衡将向着使NH2Cl的体积分数下降的方向移动,所以Q点平衡逆移,v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