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重庆市南岸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上)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抽测 高一化学试卷 (分数:100分 时间:60分钟)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 1. 不考虑羟基与氯原子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时,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的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8种 B. 9种 C. 10种 D. 12种 2.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 分子中的三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 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 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 3. 谚语“雷雨发庄稼”不包括下列哪个化学反应 A. B. C. D. 4. 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不正确的有 海水、空气、胆矾、盐酸均为混合物; 、、、均为酸; 、NaOH、、均为碱; 干冰、、、均为酸性氧化物; 、 AgCl、、均为盐; 、、纯碱既为钠盐,同时又为含氧酸盐. A. B. C. D. 1. 某同学为了使反应能进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A. B. C. D. 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和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B. 过程中,有键发生断裂 C. 放出能量并形成了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3.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离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有关青蒿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靑蒿素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 青蒿素的分子式是 B. 青蒿素在碱性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 C. 青蒿素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D. 青蒿素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1. 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Z W T A. X、W、Z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 B. 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C. 晶体熔化、液态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2. 把400mL含有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4等份,取一份加入含 的溶液,恰好使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的溶液,恰好使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 B. C. D. 3. 将足量的铜片与浓硫酸加热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下列对此反应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B. 反应结束后两种反应物均有剩余 C. 被还原的硫酸为 D. 参加反应的Cu为 1. 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和,取10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体积为设反应中被还原成 A. B. C. D. 2. 在三个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B. C. D. 3. 的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有 A. 11种 B. 13种 C. 15种 D. 17种 4. 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通常条件下一步转化关系的组合只有 序号 X Y Z W Cu CuO Na NaOH NaCl HClO HCl Fe A. B. C. D. 5. 下列关于胶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 胶体带正电 往胶体中逐滴滴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有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胶体的制备过程是往沸水中加入滴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溶液停止加热 胶体制备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A. B. C. D. 1. 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电子总数。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X、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W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X、M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B. X、Y、Z、W四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它们之间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 Y、Z、W、M四种元素与X元素分别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D. X、M均可与W形成可用于食品杀菌消毒的强氧化性化合物 二、实验题 2. 固体化合物X由3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由现象1得出化合物X含有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固体混合物Y的成分______填化学式。 的化学式______。X与浓盐酸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固体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 粗盐中含、、、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为除去粗盐中的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图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提纯的步骤有:加入过量的溶液加入过量的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调节溶液的pH等于溶解过滤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c d 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蒸发操作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还有________________。 第Ⅱ步中,写出除去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设粗盐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的主要存在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已知:实验室常用无水乙醉制备乙烯,制备原理为:无水乙醇性质如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挥发性 化学性质 无水乙醇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易挥发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备乙烯并验证其性质。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至 I: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II: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实验完毕,清洗烧瓶 III: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写出乙烯分子的电子式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可以生成乙醇,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 中烧瓶内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 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使B中溶液褪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类型为 ______。 乙根据反应原理及现象I和Ⅲ综合分析,认为产物中除乙烯外还混有乙醇、、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你认为这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X是______填化学式。 为验证气体X的存在,并证实是使B中溶液褪色,乙设计如下装置,与A连接: 设计 现象 与A连接的装置如下: C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F中溶液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填化学式,不能盛放酸性溶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_。 三、计算题 1. 某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要求KCl、、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比为1:4:若要配制该营养液10L,取, 求:则还需KCl和的质量多少克?写出计算步骤 则KCl、、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多少? 若从上述10L溶液中取出10mL溶液稀释到100mL,求稀释后的浓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组成与结构,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 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其分子中含有羟基,该有机物可以看作Cl原子取代丁醇中氢原子形成的, 丁醇的同分异构体有:、、、, 分子的烃基中含有4种等效H原子,不考虑羟基与氯原子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时,其一氯代物有3种; 分子的烃基中含有4种H原子,不考虑羟基与氯原子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时,其一氯代物有3种; 分子中的烃基中含有1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1种; 分子的烃基上含有3种等效H,不考虑羟基与氯原子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时,其一氯代物有2种, 根据分析可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的共有:, 故选:B。 2.【答案】D 【解析】解:A、乙烯分子中键与键夹角为,丙烯相当于甲基取代乙烯氢原子,所以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直线,故A错误; B、中存在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所以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 C、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其产物有和两种,故C错误; D、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聚丙烯,故D正确; 故选D. 丙烯中含碳碳双键,可被氧化,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与乙烯性质相似,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烯烃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雷雨肥田原理,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理解反应原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雷雨发庄稼”,空气中的在放电条件下与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 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可作氮肥,植物生长得更好,不包括选项中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反应, 故选:B。 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是一道有关物质的分类的题目,熟记各种类型的物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较简单。 【解答】 海水、空气、盐酸均为混合物,胆矾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符合酸的定义,均为酸,故正确; 、NaOH、符合碱的概念均为碱,是碱式盐,故错误; 干冰为、、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都为酸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故错误; 、AgCl、、均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属于盐,故正确; 、、纯碱都含有钠离子属于钠盐,酸根离子都是含氧酸根离子,既为钠盐,同时又为含氧酸盐,故正确。 综上所述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电池设计,明确原电池及电解池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反应是否能够自发进行确定电池类型,再根据得失电子判断电极材料和电解质,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g不能和HCl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要使反应能进行,应该设计成电解池,A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g作阳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放电,则符合条件的是C。 故选C。 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作用和能量变化、化学键的变化,注意题干信息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图中分析,1mol甲烷和1mol二氧化碳反应生成1mol乙酸,生成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故A正确; B.图中变化可知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选择性活化,其中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会与催化剂形成一新的共价键,必有键发生断裂,故B正确; C.的焓值降低,过程为放热过程,有键形成,故C正确; D.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D。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酯和过氧化物性质,易错选项是C。 【解答】 A.由结构简式可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故A正确; B.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该物质中含有酯基,所以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不能稳定存在,故B正确; C.不含苯环,分子中含多个甲基和亚甲基,均为四面体构型,则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可以燃烧,能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的位置与性质、结构的关系,难度不大,解题是时注意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应用。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应位于第二周期,且应处于周期表中右半部分,W与X处于同一主族,且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那么X为O,W为S,据此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解答】 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应位于第二周期,且应处于周期表中右半部分,W与X处于同一主族,且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那么X为O,W为S,那么Z为P,T为As,Y为Si,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故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故A错误; B.S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单质,常在火山口附近,故B错误; C.为,属于原子晶体,该固体熔化克服的是共价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故C错误; D.As处于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上,具有半导体的性能,为,As的化合价为,处于中间价,故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物质的量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每份中离子浓度相同,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混合溶液分成4等份,每份溶液浓度相同,体积均为。一份加入含 硫酸钠的溶液,发生反应,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可知该份中; 另一份加入含 硝酸银的溶液,发生反应,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每份溶液中,则混合物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所以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浓硫酸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解答】 浓硫酸中,浓,被还原的硫酸生成二氧化硫,被还原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理论上应是参加反应的硫酸的一半,即,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铜与稀硫酸并不反应,因此,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小于一半,即小于,则参加反应的Cu也小于; A.由反应浓,则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故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反应结束后铜过量有剩余,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铜与稀硫酸并不反应,则硫酸也有剩余,则两种反应物均有剩余,故B正确; C.由反应浓,被还原的硫酸为,故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参加反应的Cu小于,故D错误。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铁过量,根据、判断反应的可能性,判断生成气体为NO和的混合物,进而计算气体的体积。 【解答】 10mL混合酸中含有:,, 由于铁过量,则发生反应:,,则 反应后剩余, 所以:, ,故B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注意把握比较压强大小的角度和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的摩尔质量是,的摩尔质量是,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其压强大小顺序是,故B 正确。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以及一氯代物数目的判断,注意等效氢原子的判断方法是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根据减碳法书写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然后氢原子的种类,等效氢有几种一氯代物就有几种。 属于烷烃,主链为6个碳原子结构为:,分子中有3种氢原子,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有3种; 主链为5个碳原子结构为:;,分子中分别有5种氢原子,4种氢原子,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 主链为4个碳原子结构为:;,分子中分别有3种氢原子,2种氢原子,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 则的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共有17种,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解: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被还原生成Cu,故正确;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碳酸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熔融电解生成钠,故正确; 氯气与石灰乳生成次氯酸钙,次氯酸钙与稀盐酸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分解生成HCl,HCl电解生成氯气,故正确; 与反应可生成,与Fe反应可得到,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得不到Fe,故错误,故选A 。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熟练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中等难度题目。 1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性质和应用,掌握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性质是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说法正确; 胶体粒子带正电,胶体不带电,故说法错误; 往胶体中逐滴滴入硫酸溶液,先聚沉生成沉淀,后与硫酸反应而溶解,现象是:先有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故说法正确; 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说法正确; 胶体的制备过程是往沸水中加入滴饱和的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溶液停止加热,故说法错误; 胶体制备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胶体,故说法错误; 故说法错误的有:,故C正确。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明确原子结构、物质性质及结构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注意物质熔沸点与晶体类型有关,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有关,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电子总数,则X是H元素;X、M同主族,且M之前有多种元素,则M为Na元素;Y、Z、W为第二周期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则W最外层有6个电子,为O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X、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Z比Y多1个电子,W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Y是C元素、Z是N元素; A.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故A错误; B.X、Y、Z、W分别是H、C、N、O元素,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这几种元素形成的铵盐中含有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含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较高,NaH是离子晶体,熔沸点最高,水和氨气中含有氢键,其熔沸点都大于甲烷,常温下水呈液态、氨气为气态,所以水的沸点高于氨气,则Y、Z、W、M四种元素与X元素分别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依次升高,故C正确; D.X、M分别为H、Na元素,与W生成具有氧化性的化合物分别是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钠,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钠都具有氧化性,但不能用于食品的杀菌消毒,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O; Cu和NaOH; ;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的测定,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计算的方法,难度不大。 【解答】 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水,则X含有O元素,固体混合物Y溶于水,生成紫红色固体单质,应为Cu,得到碱性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含有Na元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应为NaOH,则X含有Na、Cu、O等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由现象1得出化合物X含有O元素,故答案为:O; 固体混合物Y的成分为Cu和NaOH,故答案为:Cu和NaOH; 含有Na、Cu、O等元素,质量为,生成, ,则,则化学式为,X与浓盐酸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固体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8.【答案】 过滤;蒸发皿 ; 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完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及实验装置综合,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盐中含、、、等杂质,加氯化钡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NaOH除去镁离子、铁离子,加碳酸钠可除去钡离子、钙离子,溶解后,由流程可知,可先加入X,为氯化钡,可除去硫酸根离子,再中加NaOH除去镁离子、铁离子,也可先加入氢氧化钠、在加入氯化钡,最后加碳酸钠可除去钡离子、钙离子,过滤后滤液主要为氯化钠和碳酸钠,加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然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以此解答该题。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时,先加水溶解,所以加入过量去除镁离子和铁离子:,;加入过量去除硫酸根离子:;加入过量去除钙离子的多余的钡离子:,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然后过滤,最后调节溶液的pH等于7后蒸发即可,所以其顺序是或, 故答案为ad; 操作Z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得到滤液,应为过滤操作,蒸发操作应在蒸发皿中进行,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还有蒸发皿, 故答案为过滤;蒸发皿; 除去钙离子,可加入碳酸钠,发生;除去铁离子,可加入氢氧化钠,发生; 故答案为;; 判断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加入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未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安全; 故答案为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完全。 19.【答案】 脱水性 加成反应 NaOH 【解析】解:乙烯为共价化合物,含有键、键,乙烯的电子式为,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中烧瓶内是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溶液,加热反应,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乙醇脱水炭化变黑色, 故答案为:脱水性; 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使B中溶液褪色,是乙烯和溴单质发生的加成反应生成1,二溴乙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乙烯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得到碳,碳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气体,为验证气体二氧化硫的存在,并证实是使B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析装置可知装置C中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存在,装置D是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E是干燥乙烯气体通过装置F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证明乙烯的生成,最后进行尾气吸收,D中若放高锰酸钾溶液会吸收乙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NaOH;。 乙烯为共价化合物,含有键、键,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中烧瓶内溶液“渐渐变黑”,说明生成碳,浓硫酸表现脱水性; 生成的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二溴乙烷; 乙烯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得到碳,碳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为验证气体X的存在,并证实是使B中溶液褪色,分析装置可知装置C中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存在,装置D是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E是干燥乙烯气体通过装置F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证明乙烯的生成,最后进行尾气吸收,D中若放高锰酸钾溶液会吸收乙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的探究,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乙醇的化学性质,题目综合性较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20.【答案】解:的物质的量为, 由KCl、和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 则,, ,, 答:;; ; ; ; 答:;;; 配制的该营养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解得:; 答:. 【解析】根据计算出的物质的量,再由KCl、和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可计算KCl和的物质的量及质量; 依据计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计算混合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稀释后的浓度. 本题考查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本计算,明确质量、物质的量及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