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2/42aea4dab29b5a1ace464b8f67c2eb08/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2/42aea4dab29b5a1ace464b8f67c2eb08/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2/42aea4dab29b5a1ace464b8f67c2eb08/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分散系作业
分散系作业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 A.牛奶 B.淀粉溶液 C.泥浆水 D.氢氧化铁胶体 2.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 A.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乳浊液 B.氢氧化铁胶体 C.泥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悬浊液 D.CuSO4溶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B.乳浊液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C.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化学性质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4.有关分散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开来 B.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C.淀粉溶液属于分散系中的溶液 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5.如图表示一些物质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的是( ) X Y Z H A 分散系 胶体 溶液 大雾 B 电解质 酸 碱 盐 C 元素周期表的纵列 主族 副族 卤族 D 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酸 A.A B.B C.C D.D 6.某同学对AlCl3溶液和硅酸胶体进行比较,得出下列结论:①都是稳定的分散系.②都是均一的分散系.③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④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半透膜.⑤加入NaOH溶液都先产生白色沉淀,而后沉淀溶解.这些结论正确的是( ) A.全部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 7.以下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不是分散系而溶液 B.分散剂即是指水 C.按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气、液、固),共有三种组合方式的分散系 D.分散剂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气态或固态 8.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贯穿高中化学的始终.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依据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熔融状态下是否完全电离 B.胶体: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C.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D.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9.“云蒸霞蔚”出自《世说新语•寓言》,表示霞光透过云层的绚丽灿烂.“云”从化学角度分析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夜 C.乳浊液 D.胶体 10.阅读以下文字,请完成1﹣3题:上周末我是这样度过的:当太阳光从窗隙射入我的卧室时我才起床。吃过早饭,骑着自行车通过一条长长的林荫小道,暖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光芒四射、光斑闪闪,迎着习习的微风来到了电影院。在电影院里,放映室射出的光柱把美轮美奂的影视作品呈现在我面前,好不惬意! 下列不属于胶体的是( ) A.蛋白质溶液 B.牛奶 C.盐酸 D.雾 11.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nm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半径最小的是( )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 C.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的分散系 12.化学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可以受到直观形象、简明易记的良好效果.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中错误的是( ) A.分散系的分类分散系微粒直径(nm) B.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Al元素的存在形式 C.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D.Na与O2反应的产物 1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能透过半透膜 B.都呈红褐色 C.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 D.都能通过滤纸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4.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C.牛奶 D.碘酒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5.(1)“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nm~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 ③具有丁达尔现象 ④不能透过滤纸。 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下同) (2)下列物质:①水银 ②烧碱 ③SO3④液态氯化钠 ⑤盐酸 ⑥氨气 ⑦乙醇溶液 ⑧蔗糖 ⑨液态氯化氢 ⑩硫酸溶液, 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 (3)向Ba(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 溶液至钡离子沉淀完全,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 式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熔融的K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 。 (4)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KClO3+4HCl═2ClO2↑+2KCl+Cl2↑+2H2O (5)配平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Mn2++ ClO3﹣+ H2O═ MnO2↓+ Cl2↑+ 。 16.现有下列6种物质:①稀豆浆 ②K2CO3溶液③Cl2④SO2⑤稀盐酸 ⑥氢氧化钠. 其中属于胶体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K2CO3的电离方程式是 . 17.请对以下过程形成的分散系进行分类 ①花生油加入到水中后充分搅拌; ②向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钾至恰好饱和; ③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直至出现红褐色; ④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CO2; ⑤水和酒精的混合物; 属于浊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胶体的是: . 18.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步骤如下: (1)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 (2)向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 (3)继续煮沸至液体是透明的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 问题:①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②如何确定你制备的胶体是否成功? ③若向Fe(OH)3胶体中滴加(NH4)2SO4溶液可能会出现的现象: ,原因: ④某同学在活动过程中,边滴加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结果没有制备出胶体,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9.分散系、胶体的性质及与溶液的关系 分散系分类 分散质直径 实例 鉴别 分散系作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分析】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小于100nm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在1nm~100nm的为胶体,据此分析。 【解答】解:A.牛奶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间属于胶体,故A错误; B.淀粉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间属于胶体,故B错误; C.泥浆水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属于悬浊液,故C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不是悬浊液,故D错误; 故选:C。 2.【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1nm为溶液,微粒直径>100nm为浊液,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 【解答】解: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1nm为溶液,微粒直径>100nm为浊液,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 A.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乳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故B错误; C.泥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悬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100nm,故C错误; D.CuSO4溶液属于溶液,所以CuSO4溶液中散质微粒直径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3.【分析】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 B.乳浊液中的液滴都能通过滤纸的细小的孔; C.丁达尔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 D.由于未知温度及溶质的种类,故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解答】解:A.分散系就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混合物,故A正确; B.因为乳浊液中的液滴都能通过滤纸的细小的孔,所以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乳浊液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乳浊液,故B错误; C.丁达尔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性质,故C错误; D.由于未知温度及溶质的种类,故无法比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故D错误。 故选:A。 4.【分析】A.浊液分为乳浊液和悬浊液; B.有的物质与水互溶; C.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1﹣100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解答】解:A.浊液分为乳浊液和悬浊液,乳浊液的分散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开来,故A错误; B.有的物质与水互溶,如酒精与水互溶,则不能说溶解度,故B错误; C.淀粉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纳米之间属于胶体,不是溶液,故C错误; 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1﹣100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则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故D正确。 故选:D。 5.【分析】由图可知,概念的范畴为X包含Y和Z,Y包含H,然后利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来分析物质的类别,再根据概念的从属关系来解答. 【解答】解:A.分散系包含胶体和溶液,雾属于胶体,故A正确; B.电解质包含酸、碱、盐,酸不能包含盐,即Y不饱含H,故B错误; C.元素周期表的纵行包含主族和副族,主族包含卤族,故C正确; D.化合物包含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包含酸,故D正确; 故选:B。 6.【分析】分散物系的分类有许多方法,最基本的是以被分散物质粒子大小来划分.如被分散的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的大小均匀地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物系称为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点很小,在1nm以下,其主要特征为:透明、不发生光散射、溶质和溶剂均可透过半透膜.条件一定,溶质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开,为热力学稳定物系. 胶体,分散相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由于胶体粒子比分子大得多,所以溶胶粒子具有扩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散射光明显等特点,为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物系.胶体有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等性质.据此分析. 【解答】解:溶液稳定,胶体较稳定,故①错误; 胶体、溶液中的溶质都均匀分散在分散剂中,故②正确; 胶体和溶液分散质颗粒较小,都能通过滤纸,故③正确; 溶液粒子能透过半透膜,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④错误; 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继而氢氧化铝沉淀溶于氢氧化钠,硅酸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氢氧化钠和硅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硅酸钠和水,故⑤正确; 故选:D。 7.【分析】分散系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两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形成的混合体系.可根据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盐酸是将氯化氢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属于分散系中的溶液。故A错误; B、分散剂较常用的是水,但不一定是水,故B错误; C、根据排列可知组合成的分散系分别有(前是分散质,后是分散剂):气﹣气、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液﹣气、固﹣液、固﹣气共九种,故C错误; D、分散剂可以为气体、液体或固体等,如溶液、雾、烟等,故D正确。 故选:D。 8.【分析】A.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划分的标准是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 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C.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D.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解答】解:A.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故A错误; 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与丁达尔效应无关,故B错误; C.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也可能不含共价键。如:NaCl,故D错误。 故选:C。 9.【分析】通过题干可知,“霞光透过云层的绚丽灿烂”是本题的题眼,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溶液分散系的微粒直径小于1nm,没有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悬浊液的微粒直径大于100nm,透光性差,故B错误; C.乳浊液的微粒直径大于100nm,透光性差,故C错误; D.胶体分散系的微粒直径介于1nm到100nm之间,丁达尔现象是胶体所特有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0.【分析】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度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度小于1nm的为溶液,分散质粒度介于1﹣100nm的为胶体,分散质粒度大于100nm的为浊液,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盐酸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属于溶液,蛋白质溶液、牛奶、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介于1﹣100nm都属于胶体, 故选:C。 11.【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结合各选项物质的类别即可解答. 【解答】解: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分散质微粒半径大于100nm,故A错误; 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微粒半径小于1nm,故B正确; C.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属于胶体分散系,分散质微粒半径1nm~100nm,故C错误; D.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浊液分散系,分散质微粒半径大于100nm,故D错误; 故选:B。 12.【分析】A.依据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判断; B.依据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随着加入的量增多,会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溶解; C.依据铁和稀硝酸的定量反应分析判断; D.钠在不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解答】解:A.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时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大于100nm形成的为浊液,故A正确; B.Al3++3OH﹣=Al(OH)3↓,Al3++4OH﹣=AlO2﹣+2H2O,<3,铝元素以Al3+和Al(OH)3形式存在; =3,则以Al(OH)3形式存在;3<<4以 AlO2﹣和Al(OH)3形式存在; ≥4只以 AlO2﹣形式存在,故B正确; C.铁与稀硝酸反应,4HNO3(稀)+Fe═Fe(NO3)3+NO↑+2H2O,3HNO3(稀)+8Fe═3Fe(NO3)2+2NO↑+4H2O,Fe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时,恰好反应生成Fe(NO3)3,当Fe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时反应得到Fe(NO3)3;Fe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时,恰好反应生成Fe(NO3)2;当Fe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时,反应得到Fe(NO3)3、Fe(NO3)2;当Fe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时反应得到Fe(NO3)2,故C正确; D.钠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的是过氧化钠;2Na+O2=Na2O2,故D错误; 故选:D。 13.【分析】根据溶液和胶体的性质和铁盐的性质作答, A、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B、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液体; C、根据溶液和胶体粒子半径大小不同,直径范围不一样; D、胶体粒子直径比溶液大,胶体、溶液都能透过滤纸. 【解答】解:A、溶液能透过半透膜,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故A错误; B、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液体,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故B错误; C、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较小于1nm,胶体粒子直径在l~100nm之间,故C错误; D、胶体粒子直径比溶液大,胶体、溶液都能透过滤纸,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4.【分析】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是一种均一介稳定的分散系. 【解答】解:食盐水和碘酒属于溶液;牛奶、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故选:AC。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5.【分析】(1)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 (2)能导电的物质必须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3)NaHSO4溶液至钡离子沉淀完全,生成硫酸钡、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水;碳酸氢根离子可以和强碱之间反应得到碳酸盐;KHSO4是离子化合物,由K+、HSO4﹣构成,熔融状态下电离出K+、HSO4﹣; (4)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以此来解答; (5)Mn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Cl元素的化合价+5价降低为0,结合电子、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 【解答】解:(1)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故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 (2)水银是金属,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液态氯化钠、盐酸和硫酸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烧碱、液态氯化钠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液态氯化氢在水溶液中导电,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①④⑤⑩;②④⑨; (3)加入NaHSO4溶液至钡离子沉淀完全,生成硫酸钡、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SO42﹣+HCO3﹣+Ba2+=BaSO4↓+H2O+CO2↑;反应后的溶液含有碳酸氢钠,继续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OH﹣+HCO3﹣=CO32﹣+H2O;KHSO4是离子化合物,由K+、HSO4﹣构成,熔融状态下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2﹣, 故答案为:H++SO42﹣+HCO3﹣+Ba2+=BaSO4↓+H2O+CO2↑;OH﹣+HCO3﹣=CO32﹣+H2O;KHSO4=K++HSO4﹣; (4)反应中KClO3+6HCl=KCl+3Cl2↑+3H2O中,只有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当有3mol Cl2生成时,转移5mol电子,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5)Mn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Cl元素的化合价+5价降低为0,由电子、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5Mn2++2ClO3﹣+4H2O═5MnO2↓+Cl2↑+8H+, 故答案为:5;2;4;5;1;8;H+。 16.【分析】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范围内的分散质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 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电解质水溶液中电离,硫酸钾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解答】解: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范围内的分散质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①稀豆浆属于胶体, 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④SO2 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③Cl2 是非金属单质,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⑥氢氧化钠是电解质, 电解质水溶液中电离,硫酸钾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2CO3=2K++CO32﹣, 故答案为:①;④;③;⑥;3K2CO3=2K++CO32﹣. 17.【分析】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系的主要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小于1nm的分散系为溶液,大于100nm的分散系为浊液. 【解答】解:①花生油加入到水中后充分搅拌形成的是乳浊液; ②向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钾至恰好饱和形成的为溶液; ③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得氢氧化铁沉淀,形成悬浊液; ④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CO2生成碳酸钙沉淀; ⑤水和酒精的混合物符合溶液的特征,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①④;②⑤;③. 18.【分析】①制备Fe(OH)3胶体是利用了Fe3+在溶液中的水解; ②根据胶体的独有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来分析; ③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 ④搅拌能使胶体聚沉. 【解答】解:①制备Fe(OH)3胶体是利用了Fe3+在溶液中结合了水中的OH﹣,生成了Fe(OH)3(胶体)和HCl,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故答案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②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特有的性质为丁达尔效应,故要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可以用丁达尔效应来判断,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③(NH4)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而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后,胶粒所带的电荷会被中和掉,则导致Fe(OH)3胶体发生聚沉为红褐色沉淀,故答案为:生成红褐色沉淀,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 ④搅拌能使胶体聚沉,原因是搅拌能减弱胶粒对电荷的吸附能力,使胶粒容易碰撞结合成更大的颗粒而聚沉,故边滴加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制备胶体失败,故答案为:搅拌能减弱胶粒对电荷的吸附能力,使胶粒容易碰撞结合成更大的颗粒而聚沉.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9.【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解答】解: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可以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分散系分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直径 小于1nm 1nm~100nm 大于100nm 实例 NaCl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氢氧化钙悬浊液 鉴别 没有丁达尔效应 具有丁达尔效应 外观不均一 ; 故答案为: 分散系分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直径 小于1nm 1nm~100nm 大于100nm 实例 NaCl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氢氧化钙悬浊液 鉴别 没有丁达尔效应 具有丁达尔效应 外观不均一 . 日期:2019/4/21 15:01:32;用户:鑫飞中学;邮箱:xinfeizx@xyh.com;学号:2769044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