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浙江省2019年1月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浙江省2019年1月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解析版)

浙江省2019年1月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 ‎1.水的分子式是 A. H2 B. O2 C. H2O D. 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分子式为H2O,故选C。‎ ‎【点睛】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狭义不可再生,广义可再生资源。‎ ‎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MgO属于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酸指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为H+的化合物;碱指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为OH-的化合物;盐指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详解】MgO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选A。‎ ‎【点睛】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一一种元素必须是氧元素,另一种可为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仪器名称为“胶头滴管”的是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胶头滴管又称胶帽滴管,它是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一种仪器,胶头滴管由胶帽和玻璃管组成。‎ ‎【详解】A项、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故A错误;‎ B项、仪器名称为干燥管,故B错误;‎ C项、仪器名称为为直形冷凝管,故C错误;‎ D项、仪器名称为胶头滴管,故D正确。‎ 故选D。‎ ‎4.冰毒有剧毒,人体摄入后将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严禁吸食。它的分子式为C10H15N,其中的氮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 A. 第IIA族 B. 第IIIA族 C. 第IVA族 D. 第VA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VA族,故选D。‎ ‎5.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可作萃取剂的是 A. 水 B. 四氯化碳 C. 酒精 D. 食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萃取时萃取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详解】碘水中提取碘单质,需要通过萃取方法,选取的萃取剂不能与水相溶,所以不能选用水、酒精、食醋,可以选用不溶于水的四氯化碳,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萃取的原理,抓住萃取剂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6.反应2Na+2H2O=2NaOH+H2↑中,氧化剂是 A. Na B. H2O C. NaOH D. 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1价,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 ‎【详解】反应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H2O为氧化剂,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 ‎7.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NH3·H2O B. NaOH C. NaCl D. CH3CH2OH ‎【答案】A ‎【解析】‎ ‎【分析】‎ 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 ‎【详解】A项、NH3·H2O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A正确;‎ B项、NaOH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C项、NaCl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C错误;‎ D项、CH3CH2OH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弱电解质的判断,解答须抓住弱电解质的特征“不能完全电离”,常见的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 ‎8.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B. 乙烷的结构简式为 CH3CH3‎ C. 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 MgCl2的电子式为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见的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结构简式以及方程式和各种模型等,注意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正确的书写方法。‎ ‎【详解】A项、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碳氢键,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比例模型为 ,故A正确;‎ B项、乙烷的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3,故B正确;‎ C项、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 D项、MgCl2是离子化合物,由镁离子与氯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常用化学用语的书写,注意掌握常用化学用语书写原则,注意比例模型表示原子的比例大小、原子连接顺序、空间结构,不能表示原子之间的成键情况。‎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6O和18O互为同位素 ‎ B. 金刚石和足球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C. C2H6和C3H6互为同系物 ‎ D. C2H5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由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同系物;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详解】A项、16O、18O是氧元素的不同原子,所以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项、金刚石和足球烯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所以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项、C2H6和C3H6的通式不相同,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碳原子,不互为同系物,故C错误;‎ D项、C2H5OH和CH3O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C。‎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灰石、纯碱、石英可作为制备水泥的主要原料 B. 燃煤烟气的脱硫过程可以得到副产品石膏和硫酸铵 C. 硫酸钡可作高档油漆、油墨、塑料、橡胶的原料及填充剂 D. 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玉米、高粱为原料经水解和细菌发酵可制得乙醇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生产普通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石灰石、石英和纯碱是制备玻璃的主要原料,故A错误;‎ B项、石灰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钙,继续氧化可以得到石膏,用氨水法处理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铵,继续氧化可以得到硫酸铵,故B正确;‎ C项、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俗称“钡餐”。硫酸钡还可以用作白色颜料,并可做高档油漆、油墨、造纸、塑料、橡胶的原料及填充剂,故C正确;‎ D项、玉米、高粱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水解和细菌发酵可制得乙醇,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工业生产的考查,侧重于化学与生产、生活以及化学对工业生产的指导意义,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关键。‎ ‎11.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r(X)>r(Z)‎ B. 元素的非金属性:Y>M C. 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D. 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C元素、Y为F元素、Z为Si元素、M为S元素。‎ ‎【详解】A项、C元素和Si元素都是ⅣA族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Si)>r(C),故A错误;‎ B项、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F>S,故B正确;‎ C项、F元素只有负化合价,没有正化合价,故C错误;‎ D项、Z为Si元素,Si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硅酸,硅酸是弱酸,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结构位置性质关系应用,侧重于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是解答关键。‎ ‎12.下列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碳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SO2↑+2H2O B. 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2 +5O2 4CO2 +2H2O C. 氯化氢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HCl=H+ +Cl-‎ D. 氯化铵水解的离子方程式:NH4++H2O NH3·H2O+H+‎ ‎【答案】A ‎【解析】‎ ‎【分析】‎ 方程式的判断方法是先看是否能够反应,再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方程式的配平与否,再看条件是否准确。‎ ‎【详解】A项、碳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的产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 ↑+2SO2 ↑+2H2O,故A错误;‎ B项、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 +5O2 4CO2 +2H2O,故B正确;‎ C项、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Cl=H+ +Cl-,故C正确;‎ D项、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溶液呈酸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 NH3·H2O+H+,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方程式的书写,把握发生反应的原理和实质及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 ‎13.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B.将少量银氨溶液加入盛有淀粉和硫酸的试管中,加热,产生光亮的银镜 C.饱和食盐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湿润的KI-淀粉试纸遇b处气体变蓝色 D.将胆矾晶体悬挂于盛有浓H2SO4的密闭试管中,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A、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B、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共热,产生光亮的银镜;‎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详解】A项、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可以观察到黄色火焰,故A正确;‎ B项、淀粉在硫酸作催化剂时,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共热,产生光亮的银镜,故B错误;‎ C项、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氯气b处逸出,与湿润的KI-淀粉试纸作用,生成的单质碘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变蓝色,故C正确;‎ D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使胆矾失去结晶水,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焰色反应、葡萄糖的性质、电解原理、浓硫酸的性质等,注意从实验原理分析判断是解答的关键。‎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说明苯分子中碳碳原子间只存在单键 B.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C.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可在高温下分解为炭黑和氢气 D. 乙烯为不饱和烃,分子中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键与双键的交替结构,而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故A错误;‎ B项、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故B正确;‎ C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可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炭黑和氢气,故C正确;‎ D项、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为不饱和烃,分子中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重常见有机物性质的考查,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明确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为一种独特键,不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解答关键。‎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油脂是一种营养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它可以制造肥皂和油漆等 B. 饱和Na2SO4溶液加入蛋白质溶液中,可使蛋白质析出 C. 碱性条件下,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D. 每个氨基酸分子中均只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是一种营养物质,用油脂可以制造肥皂和油漆,故A正确;‎ B项、饱和Na2SO4溶液加入蛋白质溶液中,可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析出,故B正确;‎ C项、碱性条件下,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至沸腾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故C正确;‎ D项、根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可知,每个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但不是只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如谷氨酸中含一个氨基和两个羧基,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判断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和性质应用等为解答的关键。‎ ‎16.为了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同学通过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绘制出收集到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0-t1、t1-t2、t2-t3的时间间隔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1时间段,CO2的化学反应速率υ=V1/t1(mol·L-1·min-1)‎ B. t1-t2与0-t1比较,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是产生的CO2气体增多 C. 根据(V3-V2)<(V2-V1),推测反应速率减慢的原因可能是盐酸浓度减小 D. 在t4后,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不再增加说明碳酸钙消耗完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知,曲线的斜率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斜率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大,相同的时间段里,收集到气体最多;反应开始,因为反应放热,使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当盐酸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的量不再变化。‎ ‎【详解】A项、0-t1时间段,CO2的体积变化量为V1,则CO2的化学反应速率υ=V1/t1(L/min),故A错误;‎ B项、t1-t2与0-t1比较,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放热,使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B错误;‎ C项、根据(V3-V2)<(V2-V1)可知,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C正确;‎ D项、在t4后,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不再增加说明至少有一种反应物已经消耗完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知道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再结合速率公式分析解答,知道斜率与速率的关系是解答关键。‎ ‎17.氢氧燃料电池构造如图所示。其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多孔金属a作负极 B. 多孔金属b上,O2发生还原反应 C. 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OH- 移向a极 D.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 +4e- +4H+ =2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电池反应方程式可知,还原剂氢气在负极多孔金属a上放电,电极反应式为H2-2 e- +2OH-=2H2O,氧化剂氧气在正极多孔金属b上放电,电极反应式为O2 +4e- +2H2O =4OH-。‎ ‎【详解】A项、还原剂氢气在负极多孔金属a上放电,故A正确;‎ B项、氧化剂氧气在正极多孔金属b上放电,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项、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解质溶液中OH- 移向a极,故C正确;‎ D项、氧化剂氧气在正极多孔金属b上放电,电极反应式为O2 +4e- +2H2O =4OH-,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应用,分清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熟练掌握原电池的基本知识是解题关键。‎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室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溶液与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B. 室温下,HCl溶液中c(Cl-)与c(CH3COOH)溶液中c(CH3COO-)相等,两溶液的pH相等 C. 室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溶液与NH4Cl溶液,pH相等 D. 室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中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A、NaOH为强电解质,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 B、室温下,HCl溶液中c(Cl-)与c(CH3COOH)溶液中c(CH3COO-)相等,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等;‎ C、NaCl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NH4Cl为强酸弱碱盐,水溶液呈酸性;‎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 ‎【详解】A项、NaOH为强电解质,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室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溶液与氨水相比,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故A错误;‎ B项、室温下,HCl溶液中c(Cl-)与c(CH3COOH)溶液中c(CH3COO-)相等,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等,则两溶液的pH相等,故B正确;‎ C项、NaCl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NH4Cl为强酸弱碱盐,水溶液呈酸性,室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溶液与NH4Cl溶液,NaCl溶液pH大,故C错误;‎ D项、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B。‎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硅晶体和二氧化硅晶体中都含共价键 B. 冰和干冰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均为分子间作用力 C. 硫晶体和硫酸钠晶体均属于离子晶体 D. 氯气和四氯化碳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形成了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硅晶体和二氧化硅晶体都是原子晶体;‎ B、冰和干冰都是分子晶体;‎ C、硫晶体为分子晶体,硫酸钠晶体为离子晶体;‎ D、氯气的电子式为,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 ‎【详解】A项、硅晶体和二氧化硅晶体都是原子晶体,微粒间作用力都是共价键,故A正确;‎ B项、冰和干冰都是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均为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 C项、硫晶体为分子晶体,硫酸钠晶体为离子晶体,故C错误;‎ D项、氯气的电子式为,两个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形成了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碳原子和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形成了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晶体的性质,明确典型晶体类型是解本题关键。‎ ‎20.反应N2(g)+O2(g)=2NO(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开1mol N2(g)中化学键需吸收946kJ能量,断开1mol O2(g)中化学键需吸收498kJ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2(g)+O2(g)=2NO(g) △H=-180‎ B. NO(g)=1/2N2(g)+1/2O2(g) △H=+90‎ C. 断开1mol NO(g)中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 D. 形成1 mol NO(g)中化学键可释放90kJ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H>0。‎ ‎【详解】A项、该反应为吸热反应,N2(g)+O2(g)=2NO(g) △H=+180kJ/mol,故A错误;‎ B项、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应该为放热反应,则NO(g)=1/2N2(g)+1/2O2(g) △H=-90,故B错误;‎ C项、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之和,△H=‎ ‎[(946kJ/mol+498kJ/mol))- 2×E(N—O)]= +180kJ/mol,E(N—O)=632 kJ/mol,则断开1mol NO(g)中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故C正确;‎ D项、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之和,△H=[(946kJ/mol+498kJ/mol))- 2×E(N—O)]= +180kJ/mol,E(N—O)=632 kJ/mol,则形成1 mol NO(g)中化学键可释放632kJ能量,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理解键能与焓变关系是解答关键。‎ ‎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2和CO的混合物共0.5 mol,其中的原子数目为NA B. 1 L0.5 mol·Lˉ1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5NA C. 6 g石墨晶体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3NA D. 标准状况下,1.12L C2H4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25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无法计算0.5 mol混合物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 B、1 L0.5 mol·Lˉ1的NaOH溶液中含有0.5 molNa+和0.5 molOH-;‎ C、1 molC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6mol;‎ D、1mol C2H4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为6 mol。‎ ‎【详解】A项、没有明确CO2和CO的物质的量比,无法计算0.5 mol混合物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原子个数,故A错误;‎ B项、1 L0.5 mol·Lˉ1的NaOH溶液中含有0.5 molNa+和0.5 molOH-,离子总数为1mol,故B错误;‎ C项、6 g石墨晶体中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6g÷12g/mol=0.5mol,1 molC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6mol,则0.5mol C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3mol,故C正确;‎ D项、标准状况下,1.12L C2H4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0.05mol,1mol C2H4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为6 mol,0.05mol C2H4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为0.3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22.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刚好达到平衡状态时 A. t=6min B. c(NH3)=0.4mol·Lˉ1‎ C. 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数N(N2):N(H2):N(NH3)=1:3:2‎ D. H2的正反应速率等于N2的逆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给数据,依据化学方程式可得下列表格:‎ c(N2)‎ c(H2)‎ c(NH3)‎ ‎0‎ ‎1.0‎ ‎3.0‎ ‎0‎ ‎3‎ ‎0.875‎ ‎2.625‎ ‎0.25‎ ‎6‎ ‎0.8‎ ‎2.4‎ ‎0.4‎ ‎9‎ ‎0.8‎ ‎2.4‎ ‎0.4‎ 由表格数据可知6min和9min时,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A项、6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但不能判断6min时反应刚好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项、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刚好达到平衡状态时c(NH3)=0.4 mol·Lˉ1,故B正确;‎ C项、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数N(N2):N(H2):N(NH3)= 0.8V:2.4V:0.4V=2:6:1,故C错误;‎ D项、反应刚好达到平衡状态时,H2的正反应速率等于N2的逆反应速率的三倍,故D错误。‎ 故选B。‎ ‎23.配制500mL 0.100 mol·Lˉ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天平、25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 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C. 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D.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配制500mL 0.100 mol·Lˉ1NaCl溶液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用托盘天平(用到药匙)称量氯化钠,在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恢复到室温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 ‎【详解】A项、配制500mL 0.100 mol·Lˉ1NaCl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A错误;‎ B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④③,故B错误;‎ C项、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所以不必干燥,故C错误;‎ D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加蒸馏水偏多,溶液的体积V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及误差分析,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 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解题关键,注意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24.为将含有的FeCl3、FeCl2、CuCl2的废液中的Cu2+还原回收,某同学在含有ag铁粉的容器中加入废液,探究了加入废液体积与完全反应后体系中固体质量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废液中c(Cu2+)=0.7 mol·Lˉ1;废液体积大于0.5L,充分反应后才能检测出Cu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铁粉与0.25L废液反应完全后,固体成分为Fe与Cu B. 当铁粉与1L废液反应完全后,再加入废液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 +2Fe3+=3Fe2+‎ C. 废液中c(Fe3+)=0.2 mol·Lˉ1‎ D. 要将1L废液中的Cu2+全部还原,则至少需要铁粉44.8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给数据可知,当废液体积≤0.5L时,固体质量不变,说明溶液中发生反应2Fe3++Fe=3Fe2+,Fe+Cu2+=Cu+Fe2+,且Fe3+消耗Fe的质量等于Cu2+与Fe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设溶液体积为VL,则有56g/mol×Vc(Fe3+)/2=0.7V×8,解得c(Fe3+)=0.2 mol/L;当废液体积大于等于4L时,固体质量为0,说明ag铁粉只与Fe3+反应,则ag铁粉物质的量为(0.2mol/L×4L)×1/2=0.4mol,a=(0.2mol/L×4L)×1/2×56g/mol=22.4g。‎ ‎【详解】A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当废液体积为0.25L废液时,固体质量不变,说明溶液中发生反应2Fe3++Fe=3Fe2+,Fe+Cu2+=Cu+Fe2+,则所得固体为Fe与Cu,故A正确;‎ B项、1L废液中n(Fe3+)为0.2mol、n(Cu2+)为0.7mol,Fe3+完全反应消耗0.1molFe,余下0.3 molFe与Cu2+完全反应,得到固体为Cu,再加入废液时,Cu与废液中Fe3+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Fe3++Cu=2 Fe2++ Cu2+,故B错误;‎ C项、废液中c(Fe3+)=0.2 mol/L,故C正确;‎ D项、1L废液中n(Fe3+)为0.2mol、n(Cu2+)为0.7mol,Fe3+完全反应消耗0.1molFe,Cu2+完全反应消耗0.7molFe,共消耗0.8molFe,质量为44.8g,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溶液中的计算,注意分析反应物的相对用量,正确判断随着废液体积增大,固体成分的变化是解答关键。‎ ‎25.为确定试样xNa2CO3·yNaHCO3的组成,某同学将质量为a g的试样加水溶解后,所得试样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注:NaHCO3溶液pH约为8.3,饱和H2CO3溶液pH约为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pH=8.3时,溶液中只存在Na+、H+、HCO3-、Cl-、OH-‎ B. 溶液pH由8.3变为4.0过程中,发生反应:CO32- +2H+ =CO2↑+H2O C. 若V2=2V1,则x=y D. 试样中,NaHCO3的质量分数=[(8.4×10-3V2)/a]×1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试样溶液中加入0.1mol/LHClV1mL,溶液pH=8.3时,Na2CO3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 NaHCO3+ NaCl;继续加入0.1mol/LHClV2mL,溶液pH=4.0时,NaHCO3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 CO2↑+H2O。‎ ‎【详解】A项、当pH=8.3时,Na2CO3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NaHCO3在溶液中既有电离平衡也有水解平衡,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HCO3-、Cl-、OH-和CO32-,故A错误;‎ B项、溶液pH由8.3变为4.0过程中,NaHCO3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 +H+=CO2↑+H2O,故B错误;‎ C项、由方程式Na2CO3+HCl= NaHCO3+ NaCl可知,试样溶液中n(Na2CO3)=n(HCl)=V1×10—4mol,由方程式NaHCO3+HCl= NaCl+ CO2↑+H2O可知,试样溶液中n(NaHCO3)=n(HCl)=(V2—V1)×10—4mol,若V2=2V1,则n(Na2CO3)=n(NaHCO3),x=y,故C正确;‎ D项、试样溶液中n(NaHCO3)=n(HCl)=(V2—V1)×10—4mol,NaHCO3的质量分数=[(8.4×10-3(V2—V1))/a]×100%,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与化学反应有关的计算,依据物质的性质和题给信息书写方程式,明确反应所得的产物,依据产物的性质分析和计算是解答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26.(1)①写出Na2O的名称:_______;②写出葡萄糖的分子式:_________。‎ ‎(2)写出氯气与溴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氧化钠 (2). C6H12O6 (3). Cl2+2KBr=Br2+2KCl ‎【解析】‎ ‎【详解】(1) ①Na2O的名称为氧化钠,故答案为:氧化钠;‎ ‎②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故答案为:C6H12O6;‎ ‎(2)氯气与溴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溴单质和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KBr=Br2+2KCl,故答案为:Cl2+2KBr=Br2+2KCl。‎ ‎27.已知:X为具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食醋中约含有3%-5%的D,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X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A+D→X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除去X中少量D杂质可用饱和Na2CO3溶液 C.A与金属钠反应比水与金属钠反应要剧烈得多 D.等物质的量的A、B、D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依次减小 ‎【答案】 (1). CH3COOCH2CH3 (2).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 C ‎【解析】‎ ‎【分析】‎ 由题给信息食醋中约含有3%-5%的D可知,D为乙酸,由X为具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可知,X为酯类,由X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A和D,且A催化氧化可以生成乙酸可知,A为乙醇、X为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钠和乙醇,则C为乙酸钠;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催化氧化生成乙酸,则B为乙醛。‎ ‎【详解】(1)X为乙酸乙酯,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故答案为:CH3COOCH2CH3;‎ ‎(2)A→B的反应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 CH3CHO+2H2O,故答案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A、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正确;‎ B、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分液,正确;‎ C、A为乙醇,水与金属钠反应比乙醇与金属钠反应要剧烈,错误;‎ D、1molCH3CH2OH、CH3CHO、CH3COOH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依次为3mol、2.5mol、2mol,正确;‎ 故选C,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把握有机物的组成和性质、有机反应来推断有机物为解答的关键。‎ ‎28.为了探究某固体化合物X(仅含3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0)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其中X、A、B、C、D均为常见化合物。‎ 请回答:‎ ‎(1)黄色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 ‎(2)固体A→白色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Fe3+ (2). SO3+Ba2++ H2O=BaSO4↓+2H+ (3). FeSO4‎ ‎【解析】‎ ‎【分析】‎ 由黄色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可知,黄色溶液为氯化铁溶液,则D为氧化铁;由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知,C为二氧化硫,固体A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说明A为三氧化硫、B为硫酸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A)=30.4g-‎ ‎(16.0g+0.1mol×64g/mol)=8.0g,则n(Fe2O3)= 0.1mol ,n(SO2)= 0.1mol ,n(SO3)=0.1mol,由铁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个数守恒可知X中n(Fe):n(S):n(O)=0.2:0.2:(0.3+0.2+0.3)‎ ‎=1:1:4,X为硫酸亚铁。‎ ‎【详解】(1)黄色溶液为氯化铁溶液,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Fe3+,故答案为:Fe3+;‎ ‎(2)固体A→白色沉淀B的反应为三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3+Ba2++ H2O=BaSO4↓+2H+,故答案为:SO3+Ba2++ H2O=BaSO4↓+2H+;‎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A)=30.4g-(16.0g+0.1mol×64g/mol)=8.0g,则n(Fe2O3)= 0.1mol ,n(SO2)= 0.1mol ,n(SO3)=0.1mol,由铁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个数守恒可知X中n(Fe):n(S):n(O)=0.2:0.2:(0.3+0.2+0.3)=1:1:4,X为硫酸亚铁,故答案为:FeSO4。‎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主要考查化学式的确定和离子方程式书写,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由特征现象突破是解题关键。‎ ‎29.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与氯气相关的实验。‎ ‎(1)装置④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取装置③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Cl3·6H2O晶体。在蒸发浓缩操作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 A.蒸发皿 B.漏斗 C.玻璃棒 D.酒精灯 ‎(3)装置②中出现白色沉淀,据此现象能否推测装置①中生成Cl2___________________,请 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吸收氯气 (2). B (3). 否 (4). 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也能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 ‎【分析】‎ 装置①为氯气制备装置,装置②中氯气和挥发出的氯化氢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装置③氯气能够将氯化亚铁氧化生成氯化铁,装置④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有毒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详解】(1)装置④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吸收氯气;‎ ‎(2)在蒸发浓缩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不需要漏斗,故答案为:B;‎ ‎(3)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氯气中混有的挥发出的氯化氢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不能依据装置②中出现白色沉淀推测装置①中生成Cl2,故答案为:否;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也能出现白色沉淀。‎ ‎【点睛】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明确氯气的性质,依据实验装置分析解答是关键。‎ ‎30.为探究某铜的硫化物的组成,取一定量的硫化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的H2O2和BaCl2的混合液中,得到白色沉淀11.65g;将灼烧后的固体(仅含铜与氧2种元素)溶于过量的H2SO4中,过滤,得到1.60g红色固体,将滤液稀释至150mL,测得c(Cu2+)=0.50 mol·Lˉ1。‎ 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 请计算:‎ ‎(1)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2)该铜的硫化物中铜与硫的原子个数比N(Cu):N(S)=______________。‎ ‎【答案】 (1). 0.05 mol (2). 2:1‎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一定量的硫化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仅含铜、氧两种元素的固体,二氧化硫通入盛有足量的H2O2和BaCl2的混合液中,得到硫酸钡白色沉淀,仅含 铜、氧两种元素的固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 ‎【详解】(1)二氧化硫通入盛有足量的H2O2和BaCl2的混合液中,得到11.65g硫酸钡白色沉淀,n(BaSO4)= 11.65g÷233g/mol=0.05 mol,故答案为:0.05 mol;‎ ‎(2)由S原子个数守恒可知硫化物中n(S)= 0.05 mol,由Cu原子个数守恒可知n(Cu)= 1.60g÷64g/mol+0.50 mol•Lˉ1×0.15L=0.025 mol+0.075 mol=0.1mol,则N(Cu):N(S)=n(Cu):n(S)=2:1,故答案为:2:1。‎ ‎【点睛】本题考查与化学反应有关的计算,依据物质的性质和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得到的生成物,再依据原子个数守恒计算化学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