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组4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练习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专用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组4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练习含解析

题组4 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正确的是(  )‎ A.《咏石灰》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指氢氧化钙 B.《咏煤炭》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木炭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的“碱”是一种盐溶液 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丝”“麻”‎ ‎“裘”主要成分均属于多糖 答案 C A项,《咏石灰》中“要留清白在人间”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CaCO3↓+H2O,其中的“清白”指CaCO3;B项,《咏煤炭》描述的是煤炭的开采,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C项,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的“碱”是碳酸钾,K2CO3为盐;D项,丝、裘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2.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显色反应 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A项,由“蒸令气上”可知与混合物沸点有关,则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B项,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则说明合金硬度大于各成分金属的硬度;C项,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D项,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过程中,有单质(水银)生成,且单质(水银)重新生成化合物,故该过程包含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 ‎3.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硝(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4 -‎ A.“色赤”物质是Fe(OH)3‎ B.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 C.可以通过焰色反应区分绿矾和朴硝 D.绿矾分解过程中硫元素部分被还原 答案 A 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Fe(OH)3受热易分解,与题述反应条件不符,Fe的氧化物只有氧化铁为红色,则“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故A项错误;FeSO4·7H2O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三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硫酸,则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故B项正确;绿矾和朴硝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不同,可以通过焰色反应区分,故C项正确;绿矾分解过程中铁元素被氧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硫元素会部分被还原,故D项正确。‎ ‎4.历史文物本身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合金 B.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所用纸张为宣纸,其主要成分是碳纤维 C.秦朝兵马俑用陶土烧制而成,属硅酸盐产品 D.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分析,其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答案 B 碳纤维指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用腈纶和黏胶纤维作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而宣纸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故B错误。‎ ‎5.《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溶解 B.萃取 C.过滤 D.蒸馏 答案 D 文中涉及萃取、溶解、过滤,没有涉及蒸馏。‎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着自然界碳、氮的循环 B.《周礼》中“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为CaCO3‎ C.《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这种方法是蒸馏 D.《天工开物》中“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 4 -‎ 答案 B A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骸之所以没有堆积如山,是因为大部分微生物使动植物遗骸不断地腐烂、分解,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B项,“煤饼烧蛎房成灰”是煤燃烧产生的高温使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留下生石灰CaO,所以“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C项,“蒸令气上”是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D项,KNO3研磨易发生爆炸,则“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二、不定项选择题 ‎7.《本草纲目》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藏器曰: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铜生绿,取收晒干货之。后者的反应原理为(  )‎ A.析氢腐蚀 B.吸氧腐蚀 C.化学腐蚀 D.置换反应 答案 B ‎8.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C.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D.蔡伦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等为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蔡侯纸”的制作工艺中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 答案 B A项,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B项,高粱中不含乙醇,用高粱酿酒是高粱中的淀粉在酒曲作用下反应产生乙醇,然后用蒸馏方法将乙醇分离出来;C项,明矾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H+与铜锈[Cu2(OH)2CO3]发生反应,达到除锈目的;D项,蔡伦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体现了化学的物理和化学分离方法,因此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 ‎9.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成语“刀耕火耨”,其化学原理是以灰肥田,并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酸度 B.东汉蔡伦用树皮、破渔网、碎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较低成本的书写纸,史称“蔡侯纸”,“蔡侯纸”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天然纤维 C.《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蒸馏 D.《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和芒硝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是碳酸钾 - 4 -‎ 答案 D 硝石的化学成分为KNO3,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灼烧硝酸钾符合题给现象,故D项错误。‎ ‎10.《本草纲目》中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取碱浣衣”与酯的水解有关 B.取该“碱”溶于水可得到一种碱溶液 C.“以灰淋汁”所涉及的操作有溶解、分液 D.“薪柴之灰”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可降低肥效 答案 AD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可洗衣服,使衣服中的油脂水解,A项正确;取该“碱”溶于水可得到一种盐溶液——碳酸钾溶液,B项错误;“以灰淋汁”所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C项错误;“薪柴之灰”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可降低肥效,D项正确。‎ - 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