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Ba—137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测量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为12.35g B.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20.00mL C. 用pH 试纸测量次氯酸钠溶液的pH为11 D.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aOH溶液应该稍过量 【答案】D 【解析】 A. 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故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2.35g的食盐,故A错误; B. 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故B错误; C. 因为次氯酸钠溶液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会使pH试纸褪色,故不能用pH试纸测次氯酸钠溶液的pH值,故C错误; D.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 NaOH溶液稍过量,可以保证盐酸溶液完全被中和,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2.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 CO32-+H2OHCO3-+OH- 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B. Al3++3H2OAl(OH)3+3H+ 明矾净水 C. TiCl4+(x+2)H2O(过量) TiO2·xH2O↓+4HCl 用TiCl4制备TiO2 D. SnCl2+H2OSn(OH)Cl↓+HCl 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分析】 A项,加热使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碱性增强;B项,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 可以做净水剂;C. TiCl4属于强酸弱碱盐,能够发生水解;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了盐酸,平衡右移,促进SnCl2的水解。 【详解】A项,加热使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碱性增强,有利于除油污,A正确; B项,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做净水剂,B正确;C项,TiCl4属于强酸弱碱盐,水解可以生成TiO2·xH2O,加热失水可得TiO2,C正确;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了盐酸,平衡向氯化亚锡水解的方向进行,所以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应加入盐酸,D错误;正确选项D。 3.以下自发反应可以用熵判据来解释的是 A. 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1 B. CaO(s)+CO2(g)===CaCO3(s) ΔH=-175.7 kJ·mol-1 C. (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 kJ·mol-1 D. 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反应的△H>0,△S<0,难以自发进行,故错误; B. △H<0,△S<0,焓变为主要因素,不能用熵判据解释,故错误; C.反应的△H>0,反应能自发进行,原因是△S>0,可以满足△H-T△S<0,能自发进行,可用熵判据解释,故正确;D. △H<0,△S<0,焓变为主要因素,不能用熵判据解释,故错误。故选C。 【点睛】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可用熵判据来解释的一般情况下反应为吸热反应。 4.已知反应:2NO(g)+Br2(g)2NOBr(g) △H=-a kJ·mol-1(a>0),其反应机理是 ① NO(g)+Br2 (g)NOBr2 (g) 快 ② NOBr2(g)+NO(g)2NOBr(g) 慢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的快慢 B. NOBr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增大Br2 (g)的浓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 D. 总反应中生成物的总键能比反应物的总键能大a kJ·mol-1 【答案】C 【解析】 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的一步,所以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②的快慢,A错误;B.NOBr2是中间产物,而不是催化剂,B错误;C .正反应放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a kJ•mol-1,C正确;D.增大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D错误,答案选C。 5.下列关于0.10 mol·L-1 KHS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5℃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B. 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KHSO3 = K++H++SO32− C. 温度升高,c(HSO3−)增大 D. 离子浓度关系:c(K+)+c(H+)=c(OH-)+c(HSO3−)+c(SO32−) 【答案】A 【解析】 【分析】 A.加水稀释后,促进HCO3-水解,但Kw不变;B.碳酸氢根离子不可拆分;C.HCO3-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D.溶液遵循电荷守恒。 【详解】A.25℃时,加水稀释后,促进HSO3-水解,n(OH-)增大,c(OH-)减小,由Kw不变,可知c(H+)增大,则n(H+)增大,则n(H+)与n(OH-)的乘积变大,选项A正确;B.NaHSO3为强电解质,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3═Na++HSO3-,选项B错误;C.HSO3-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则c(HSO3-)减小,选项C错误;D.由电荷守恒可知,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SO3-)+2c(SO32-),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稀释促进水解时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变化不同,明确电荷守恒、盐的水解原理的影响因素为解答关键。 6.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H<0。利用该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加Ni的量可提高CO的转化率,Ni的转化率降低 B. 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右移,△H减小 C. 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降低 D. 当4v[Ni(CO)4]=v(CO)时或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都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Ni是固体,浓度为常数,改变用量对平衡无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A错误;B.一定温度下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的△H不会随着平衡移动而改变,只与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B错误;C.因外界条件为恒温恒容、Ni是固体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相当于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达平衡后又加压,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提高,平衡后其体积分数降低,C正确;D.速率关系未说明正、逆,不能判断是否已达平衡;因该反应气体质量增加而容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密度是一个变量,当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平衡,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建立 7.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①N2O5(g) N2O3(g)+O2(g),②N2O3(g)N2O(g)+O2(g)。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8mol N2O5,加热到t℃,达到平衡状态后O2为9mol,N2O3为3.4mol,则t℃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 4.25 B. 8.5 C. 17 D. 22.5 【答案】B 【解析】 在反应①中N2O3与O2 按物质的量之比1∶1生成,如果不发生反应②,则两者一样多。发生反应②,平衡后,O2比N2O3多(9-3.4)=5.6mol;反应②中每减少1mol N2O3,O2会增加1mol,即O2会比N2O3多2mol;O2比N2O3多(9-3.4)=5.6mol,则共分解了2.8mol N2O3;所以反应①中N2O5分解生成N2O3(3.4+2.8)=6.2mol,有6.2mol N2O5发生分解,所以平衡后N2O5为(8-6.2)=1.8mol。容器体积为2L,则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故选B。 8.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乙烯和水蒸气反应制备乙醇。反应原CH2=CH2(g)+H2O(g)=CH3CH2OH(g )△H。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如下: 化学键 C-H C=C H-O C-C C-O 键能/kJ·mol-1 413 615 463 348 35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上述合成乙醇的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B. 相同时间段内,用该反应中三种物质表示的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C. 碳碳双键的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但碳碳单键更稳定 D. 上述反应式中,△H=+34kJ·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水化制乙醇的反应是加成反应,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A正确; B.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同,所以相同时间段内,反应中用三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相等,B正确; C.由题中数据可知,碳碳双键的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所以碳碳单键比碳碳双键更稳定,C正确; D.上述反应式中,△H=(615kJ·mol-1)+( 413 kJ·mol-1) +( 463 kJ·mol-1) -(348 kJ·mol-1)-( 413 kJ·mol-1)-(463 kJ·mol-1)-( 351 kJ·mol-1)=-34kJ·mol-1,D错误; 正确选项D。 【点睛】反应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如果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9.对水样中M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浓度[c(M)]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 B. 水样中添加Cu2+,能加快M的分解速率 C. 由②③得,反应物浓度越大,M的分解速率越快 D. 在0~20 min内,②中M的分解速率为0.015 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像,A项,由①②得,c(M)起始相同时,pH越小,M的分解速率越快;B项,由③④得,在pH和c(M)起始都相同时,加入Cu2+,M的分解速率加快;C项,由①③得,pH相同时,c(M)越大,M的分解速率越快;D项,根据公式υ=计算。 详解:根据图像,A项,由①②得,c(M)起始相同时,pH越小,M的分解速率越快,即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A项正确;B项,由③④得,在pH和c(M)起始都相同时,加入Cu2+,M的分解速率加快,B项正确;C项,②③的pH和c(M)都不相同,应由①③得,pH相同时,c(M)越大,M的分解速率越快,C项错误;D项,在0~20min内,②中M的分解速率υ===0.015mol/(L·min),D项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浓度与时间的图像分析,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10.现有常温下的四份溶液:①0.01mol/LCH3COOH;②0.01mol/L盐酸;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③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 将②、③混合,若有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 将四份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D. 将①、④混合,混合溶液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④>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醋酸为弱酸不完全电离氢离子浓度比氨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还小,①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选项A错误;B、②③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是氨水和NH4Cl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若pH=7,则盐酸的体积比氨水的体积大,选项B正确;C、将四份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选项C错误;D、将①④混合,当消耗溶液的体积:④=①时,得到CH3COONa溶液,溶液显碱性pH>7,此时c(Na+)>c(CH3COO-)>c(OH-)>c(H+),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1.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aq)H+(aq)+CH3COO-(aq) ΔH>0。25℃时,0.1mol/L醋酸溶液中存在下述关系:Ka=c(H+).c(CH3COO-)/c(CH3COOH)=1.75×10-5,其中的数值是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 B. 向该溶液中加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C. 该温度下0.01mol/L醋酸溶液Ka<1.75×10-5 D. 升高温度,c(H+)增大,Ka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后c(H+)增大,A错误; B. 向该溶液中加少量CH3COONa固体,醋酸根增大,平衡逆向移动,B错误; C. 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该温度下0.01mol/L醋酸溶液Ka=1.75×10-5,C错误; D. 电离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Ka变大,D正确。 答案选D。 1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2X2O5 (g) 4XO2(g) +O2(g) △H>0,T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 t/s 0 50 100 150 c(X2O5) mol/L 4.00 2.50 2.00 2.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温度下的平衡数为K=64 (mol/L)3,100s时转化率为50% B. 50s 内 X2O5分解速率为 0.03 mol/ (L•s) C. 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l>K2 D. 若只将恒容改为恒压,其它条件都不变,则平衡时X2O5的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100s时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时c(X2O5)=2mol/L,则: 2X2O5(g)═4XO2(g)+O2(g) 起始浓度(mol/L):4 0 0 变化浓度(mol/L):2 4 1 平衡浓度(mol/L):2 4 1 T温度下平衡常数K===64(mol/L)3,100s时转化率为 ×100%=50%,故A正确;B.50s内X2O5浓度变化量为(4-2.5)mol/L=1.5mol/L,50s内X2O5分解速率==0.03mol/(L·s),故B正确;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温度T1>T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则K1>K2,故C正确;D.恒容条件下,随反应进行容器内压强增大,若只将恒容改为恒压,其它条件都不变,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X2O5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D。 1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和一定量的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 COS(g)+H2(g) K=1,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H2S的转化率之比为1:1 B. 达平衡后H2S的体积分数为4% C. 升高温度,COS浓度减小,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 恒温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CO.H2S.COS.H2各1 mol,平衡不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前CO的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设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n,则: CO(g)+H2S(g) COS(g)+H2(g) 起始(mol):10 n 0 0 变化(mol):2 2 2 2 平衡(mol):8 n-2 2 2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K=1,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出n,根据计算结果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 【详解】反应前CO的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设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n,则: CO(g)+H2S(g) COS(g)+H2(g) 起始(mol):10 n 0 0 变化(mol):2 2 2 2 平衡(mol):8 n-2 2 2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K=1,设容器容积为V,则平衡常数K= , 解得:n=2.5,即反应前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为2.5mol; A.由于反应前CO、H2S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mol、2.5mol,而二者化学计量数相等,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二者的转化率一定不相等,故A错误; B.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则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仍然为10mol+2.5mol=12.5mol,平衡后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为(2.5-2)mol=0.5mol,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0.5mol/12.5mol×100%=4.0%,故B正确; C.升高温度,COS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恒温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CO、H2S、COS、H2各1 mol,则此时该反应的浓度商<1,说明平衡会向着正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解题关键:正确计算硫化氢的初始物质的量,难点D,掌握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浓度商分析能力。 14.常温下,将100 mL 1 mol·L-1的氨水与100 mL a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忽略反应放热和体积变化,下列有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A. 若混合后溶液pH=7,则c(NH4+)=c(Cl-) B. 若a=2,则c(Cl-)>c(NH4+)>c(H+)>c(OH-) C. 若a=0.5,则c(NH4+)>c(Cl-)>c(OH-)>c(H+) D. 若混合后溶液满足c(H+)=c(OH-)+c(NH3·H2O),则可推出a=1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和等量关系。 若混合后溶液pH=7,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H)=c(Cl-),所以A正确。 若a=2,等体积混合后,氨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盐酸还剩余一半,c(Cl- )最大,溶液显酸性,c(H+)>c(OH-),若不考虑铵根水解,c(NH)=c(H+),但是铵根肯定会水解,使得c(NH)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