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出的答案标号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S-32 Fe-56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山东舰”上的拦阻索是一种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玉兔二号”月球车的帆板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硅 C. 天然橡胶是难降解材料,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 D. 铝锂合金,强度大,密度小,用于制造飞机可减轻机身重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钢缆,属于合金,金属材料,A错误; B.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成分是硅,B正确; C.天然橡胶是难降解材料,主要成分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聚异戊二烯,C正确; D.铝锂合金,强度大,密度小,用于制造飞机可减轻机身重量,D正确; 答案选A。 2.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将海带灼烧成灰 B. 过滤得含I-的溶液 C. 萃取后下面放出碘的苯溶液 D. 分离碘并回收苯 【答案】D 【解析】 【详解】A.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A错误; B.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B错误; C.苯的密度比水小,碘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错误; D.苯沸点低,易挥发,分离碘并回收苯用蒸馏,D正确。 答案选D。 3. 下列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和 B. 和 C. 乙炔和苯 D. 葡萄糖和果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和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不选; B. 和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不选; C. 乙炔和苯的最简式均是CH,二者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C选; D. 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不选;答案选C。 4.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苯中所含碳碳双键数 B. 标准状况下,含有分子数为 C. 常温常压下,与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氢原子数为 D. 含有个胶粒的氢氧化铁胶体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是固体,含有分子数不是,B错误; C. C2H4和C3H6的最简式均是CH2,常温常压下,与的混合气体中所含CH2的物质的量是2mol,则所含氢原子数为,C正确; D. 含有个胶粒的氢氧化铁胶体中铁原子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铁元素的质量大于,D错误; 答案选C。 5.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的结构示意图: B. 乙烯空间充填模型: C.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D. 的电子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的质子数是11,结构示意图:,A错误; B.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为平面构型,其空间充填模型:,B正确;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可表示为:,C错误; D.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 答案选B。 6. 关于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相对较低,密度比水小 B. 与反应,作还原剂 C. 和都能由金属钠和氧气化合生成,但和中O的价态不同 D.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置于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钾离子,可能含有钠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相对较低,密度比水小,A正确; B. 与反应,不作还原剂,也不是氧化剂,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B错误; C. 和都能由金属钠和氧气化合生成,但和中O的价态不同,分别是-2价和-1价,C正确; D.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置于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钾离子,由于黄光能被滤去,所以也可能含有钠离子,D正确;答案选B。 7. 糖类、油脂、蛋白质是基本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 可以用的溶液鉴别动物油和植物油 C. 醋酸铅溶液、乙醇、溶液、甲醛等化学试剂会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D. 糖类、油脂、蛋白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淀粉和纤维素均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二者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 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Br2的CCl4溶液因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可以用的溶液鉴别动物油和植物油,B正确; C. 醋酸铅溶液、乙醇、甲醛等化学试剂会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即发生变性,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的是盐析,C错误; D. 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反应,D错误;答案选B。 8. 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溶液中:、、、 B.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 C.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D. 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溶液中、均能被氧化,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 B.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 C.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选; D. 溶液中转化为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不选;答案选C。 9. 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 用氨水和硫酸铝溶液制备: B. 与反应制备: C. 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氨水是弱碱,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拆分,A错误; B.与反应制备:,未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错误; C.次氯酸酸是弱酸,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拆分,C错误;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D正确; 答案选D。 10.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①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不满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没有指明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②正反应体积增大,则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是变化的,容器容积不变,则密度是变量,所以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④反应中氨气和二氧化碳均是生成物,且只有这两种气体,所以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是定值,不能据此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选B。 11. 下列图示箭头方向表示与某种常见试剂在通常条件下发生转化,其中6步转化均能一步实 现的一组物质是( ) 选项 W X Y Z A B C D S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一步不能生成生成Cu(OH)2,所以W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故A不选; B.氢氧化钠一步不能生成生成氧化钠,所以Y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故B不选; C.Al与硫酸反应生成X,Al与HCl反应生成Y,Al与NaOH反应生成Z,Z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X,X与BaCl2反应生成Y,Y与NaOH反应生成Z,反应均可进行,故C选; D.硫不能一步变为三氧化硫,D不选; 答案选C。 12.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原子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Y)<r(X)<r(W)<r(Z) B. 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C.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D. 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ⅠA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是氧元素,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所以X是6号碳元素;Z 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为钠元素;W原子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W是硅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r(Y)<r(X)<r(W)<r(Z),故A正确; B.X是碳,Y是氧,氧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即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弱,故B错误; C.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所以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故C错误; D.Z为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ⅠA族,故D错误; 故选A。 13. 中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该催化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B. 反应Ⅰ中涉及到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 C. 反应Ⅱ为: 2H2O2 H2O+O2↑ D. 该过程中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过程是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所以该反应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反应Ⅰ是水反应生成氢气与过氧化氢,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形成,故B错误; C.反应Ⅱ是过氧化氢转化为水与氧气,反应过程可表示为:2H2O2H2O+O2↑,故 C正确; D.该过程中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4.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测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预测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A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立即有气体逸出 B 将浓硫酸滴加到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并将蘸有品红溶液的试纸置于试管口 品红试纸褪色 具有漂白性 C 将点燃的镁条置于盛有的集气瓶中 瓶内壁有黑色固体生成 镁与发生置换反应 D 向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悬浊液并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饱和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会生成气体,故A错误; B.将浓硫酸滴加到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热,然后将蘸有品红溶液的试纸置于试管口,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够使品红试纸褪色,不加热铜与浓硫酸不反应,故B错误; C.将点燃的镁条置于盛有的集气瓶中二者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所以瓶内壁有黑色固体生成,故C正确; D.向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再滴入少量新制悬浊液并加热,否则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影响了实验结果,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5. 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反应的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 试剂 钠 溴水 溶液 现象 放出气体 褪色 有气体放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有机物能与钠反应放出气体,说明含有羟基或羧基;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或醛基等;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说明含有羧基,因此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能为。答案选A。 16. LED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一种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处通入氧气,b处通氢气 B. 通入的电极发生反应: C. 电池放电后,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 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电子流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氢气,正极上 发生还原反应,通入的是氧气,即a处通入氢气,b处通氧气,故A错误; B.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的电极发生反应:H2-2e-+2OH-=2H2O,故B错误; C. 电池放电后溶剂水增加,因此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故C正确; D. 燃料电池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产品中电能转化为光能,所以该装置的能量转换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光能,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为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IUPAC等向世界介绍118位优秀青年化学家,并形成一张“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中国学者雷晓光、姜雪峰、刘庄分别成为“N、S、”元素的代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汞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 (2)、、分别为氮、氧、硫3种元素对应的氢化物,其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_______。 a.酸性: b.非金属性: c.碱性: d.热稳定性: (4)硒()与硫位于同一主族,均是生命必需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硒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价 b.二氧化硒()具有还原性 c.硒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属于强酸 (5)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R、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Y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①Y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 ②X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答案】 (1). 六 (2). (3). bc (4). ab (5). (6). 【解析】 【详解】(1)对于原子来讲,电子层数=周期序数,由于Hg原子的核外有6个电子层,故其处于第六周期,故答案为:六;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N、O、S的非金属性为O>N>S,故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2O,故答案为:H2O; (3)a.非金属性强弱和氢化物酸性没有关系,则酸性: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正确; 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正确; d.热稳定性: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错误; 答案选bc; (4)a. 硒(Se)与硫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均有6个电子,且均为非金属元素,故最高价均为+6价,最低价均为-2价,故a正确; b. 硒(Se)的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故SeO2的+4价处于中间价态,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b正确; c. 由于Se为非金属元素,故硒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属于酸,但非金属性弱于硫,因此硒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属于强酸,故c错误; 答案选ab; (5)R、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根据图知,Y能形成4个共价键、Z能形成1 个共价键,则Y位于第ⅣA族、Z位于第ⅦA族,且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Y核外电子数的一半,Z最外层7个电子,则Y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Y为Si元素,Z为Cl元素,该阴离子中Cl元素为-1价、Y元素为+4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1价可知,X为-3价,所以X为P元素,根据阳离子所带电荷知,R为Na元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R、X、Y、Z分别是Na、P、Si、Cl元素,所以 ①Y的元素符号为Si; ②X的氢化物为PH3,其电子式为。 18. 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1)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为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如图三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铁与稀硫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2)现有纯铁片、纯铜片、的硫酸溶液、导线和量筒设计实验,证明形成原电池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所用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量筒中已充满了水。 ①若a、b极不用导线相连,则b极材料为_____(填“纯铁片”或“纯铜片”)。当收集到(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且溶液体积不变)气体时,用时,则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 ②将a、b极(a极为“纯铁片”,b极为“纯铜片”)用导线相连,则电子在导线上的流动方向为从_____到(填“a极”或“b极”,下同)_____;此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当收集到 (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气体时,用时。 ③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为________。 【答案】 (1). 放热 (2). Ⅲ (3). 纯铁片 (4). 0.04 (5). a极 (6). b极 (7). (8). 形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 【解析】 【详解】(1)①根据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装置Ⅰ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铁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Ⅱ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铁与稀硫酸的反应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Ⅲ只是一个铁与稀硫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Ⅲ; (2)①若a、b极不用导线相连,右侧应该产生氢气,则b极材料为纯铁片。当收集到(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且溶液体积不变)气体时,用时,其中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896L÷22.4L/mol=0.04mol,因此消耗0.04mol硫酸,则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②将a、b极(a极为“纯铁片”,b极为“纯铜片”)用导线相连,构成原电池,铁是负极,则电子在导线上的流动方向为从a极流向b极;此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由于②中当收集到(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气体时,用时,这说明反应速率加快了,因此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为形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 19. A、B、E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A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可生成B,D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E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名称是_______;高分子材料E的链节是______;产物B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操作⑦的名称为_____。 (2)反应①~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用A、B制备物质C时,除去C中含有的杂质,选择的试剂及操作分别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2-二溴乙烷 (2). (3). 羧基 (4). 裂解 (5). ①② (6). (7). 饱和碳酸钠溶液 (8). 分液 【解析】 【分析】 D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则D为CH2=CH2,A、B、E是家庭中常见的有机物,D通过加聚反应得到常见的高分子材料E为聚乙烯;D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C2H5OH,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B为CH3COOH,乙酸与乙醇发生转化反应生成C为CH3COOCH2CH3,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F为CH3CHO,由操作⑧可知,为石油分馏,重油裂解得到乙烯,以此来解答。 【详解】(1)G是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其名称是1,2-二溴乙烷;高分子材料E是聚乙烯,其链节是;产物B为CH3COOH,官能团名称为羧基;操作⑦得到乙烯,名称为裂解。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①~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②。 (3)反应④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乙醇、乙酸制备乙酸乙酯时,含有蒸发出的乙酸、乙醇,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再通过分液可以得到较纯的乙酸乙酯。 20. 近几年来关于氮污染的治理倍受关注。 (1)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 c.还原过程中生成,转移电子数为 d.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三种成分的净化 (2)利用氧化氮氧化物反应过程如下:。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加入过量次氯酸钠可使废水中完全转化为,而本身被还原为。 ①检验废水中是否存在的方法是______。 ②若处理废水产生了(标准状况),则需消耗浓度为的次氯酸钠的体积为_______L。 【答案】 (1). cd (2). (3). 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溶液,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证明废水 中有,若试纸不变蓝,证明废水中无 (4). 0.12 【解析】 【详解】(1)a.在转化过程的储存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错误; b.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催化剂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b错误; c.还原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则生成,转移电子为0.1mol×5×2=1.0mol,c正确; d.根据示意图可判断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三种成分的净化,d正确; 答案选cd; (2)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二者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①铵盐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氨气,则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溶液,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证明废水中有,若试纸不变蓝,证明废水中无; ②因为次氯酸钠氧化废水中使之转化为N2,而本身被还原为Na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3ClO-=N2↑+3Cl-+2H++3H2O,根据方程式可知,处理废水产生了0.448L即0.02mol N2(标准状况),则需消耗浓度为0.5mol•L-1的次氯酸钠的体积为0.06mol÷0.5mol•L-1=0.12L。 21.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Ⅰ.(1)电子工业常用30%的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来制造印刷电路板。写出溶液与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获得氯化铁晶体,准备采用下列步骤: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剂a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操作Ⅰ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 ②上述流程中操作Ⅲ包括蒸发浓缩、_______、过滤、洗涤。 Ⅱ.市售某种补铁口服液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酸亚铁。根据名称认为该糖浆中含有,设计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 试剂X 方案ⅰ 酸性溶液 方案ⅱ 依次加入5滴溶液、氯水 (3)方案ⅰ中预期现象与实验现象相同,并不能证明补铁口服液中一定含有,猜想理由是_______。 (4)方案ⅱ中预期现象是_____;若方案ⅱ实际操作中自始至终无明显现象,说明符合方案ⅰ猜想理由。为验证猜想,在方案ⅱ的基础上可进行操作:________,即可得到预期的现象。 【答案】 (1). (2). (3). 漏斗 (4). 冷却结晶 (5). 高锰酸钾褪色说明被还原,补铁口服液中除了有外还有其他还原剂,因此褪色不一定证明是高锰酸钾与反应 (6). 加入后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后溶液变血红色 (7). 继续加入过量的氯水 【解析】 【详解】(1)氯化铁溶液与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①要回收腐蚀废液中的铜,得加入还原剂,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故试剂a是铁Fe;固液分离采用过滤操作,操作Ⅰ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②上述流程中操作Ⅲ为从溶液中得到晶体,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3)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铁离子等一些还原性的粒子;方案ⅰ中预期现象与实验现象相同,并不能证明补铁口服液中一定含有,猜想理由是:高锰酸钾褪色说明被还原,补铁口服液中除了有外还有其他还原剂,因此褪色不一定证明是高锰酸钾与反应; (4)根据名称认为该糖浆中含有,则方案ⅱ中预期现象是:加入后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后溶液变血红色;若方案ⅱ实际操作中自始至终无明显现象,说明符合方案ⅰ猜想理由。为验证猜想,在方案ⅱ的基础上可进行操作:继续加入过量的氯水,即可得到预期的现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