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9届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试题(解析版)
峨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 (理)化学试题 1. 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 尼龙绳 B. 宣纸 C. 羊绒衫 D. 棉衬衣 【答案】A 【解析】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它以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聚酰胺等。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答案选A。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 【解析】A.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n(H2O)m,故称为碳水化合物,故A正确;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正确;C.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中元素,故仅由碳、氢、氧元素不正确,故C错误;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故D正确,故选C。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 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C. 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 水可以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 【答案】B 4.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 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C.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答案】D 【解析】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戊烷,故A错误;B、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4个碳原子的:CH3CH2CH2CH2Cl;CH3CH2CHClCH3;主链有3个碳原子的:CH3CH(CH3)CH2Cl;CH3CCl(CH3)2,根据分析可知共有4种情况,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故D正确。故选D。 5.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乙烯 C. 乙酸和溴乙烷 D. 丙烯和丙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醇不能,A错误;B.苯和氯乙烯均能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C.乙酸和溴乙烷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D.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聚丙烯不能,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 6. 分子式为C4HCl9的有机物共有 ( ) A. 4种 B. 5种 C. 6种 D. 7种 【答案】A 【解析】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4个碳原子的:CH3CH2CH2CH2Cl;CH3CH2CHClCH3;主链有3个碳原子的:CH3CH(CH3)CH2Cl;CH3CCl(CH3)2,根据分析可知共有4种情况,C4HCl9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与C4H9Cl相同,即C4HCl9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试题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解题技巧:做题时要注意思考的角度,找出等效氢原子种类。 7. 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烃的是( ) A. 汽油 B. 甘油 C. 煤焦油 D. 柴油 【答案】B 【解析】A、汽油为碳原子数在不同范围内的烃类混合物,多为烷烃,故A不符;B、甘油为丙三醇,是醇类,不是烃,故B符合;C、煤焦油是一种高芳香度的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绝大部分为带侧链或不带侧链的多环、稠环化合物和含氧、硫、氮的杂环化合物,并含有少量脂肪烃、环烷烃和不饱和烃,还夹带有煤尘、焦尘和热解炭。故C不符;D、柴油为碳原子数在不同范围内的烃类混合物,多为烷烃,故D不符。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分类,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解题关键:把握常见烃以及烃的衍生物的种类。易错点:C,学生对煤焦油不熟悉。 8. 如图该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 A. 4-甲基-3-丙基戊烷 B. 3-丙基己烷 C. 2-甲基-3-丙基戊烷 D. 2-甲基-3-乙基己烷 【答案】D 【解析】选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并从离支链较近的一端给主链的碳原子编号,该物质的名称是2-甲基-3-乙基己烷,故D正确,故选D。 点睛:烷烃命名要抓住五个“最”:①最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最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最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最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两端等距又同基,支链编号之和最小);⑤最简-两不同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 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 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聚氯乙烯是乙烯的加聚产物,所以不含碳碳双键,错误;B、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可得到乙醇,乙醇被氧化最终得到乙酸,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正确;C、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正确;D、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判断 10. 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其放电时的原电池反应如下: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Pb是正极 B. PbO2得电子,被氧化 C. 负极反应是Pb+SO-2e-===PbSO4 D. 电池放电时,溶液的酸性增强 【答案】C 【解析】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反应式可知,铅失去电子,二氧化铅得到电子,所以铅是负极,二氧化铅是正极。选项C是错误的,答案选C。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 B. 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 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 D. 葡萄糖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变色,所以新制的氢氧化铜可检验糖尿病 【答案】B 【解析】A、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同分异构体,结构不同,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故A正确;B、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会变性,氨基酸没有这个性质,故B错误;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油脂发生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故C正确;D、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变色,所以新制的氢氧化铜可检验糖尿病,故D正确;故选B。 12. 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可以是银或石墨 B. Y是硫酸铜溶液 C. 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D. 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方程式可知,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原电池的负极。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因此根据装置图可知,X是正极,金属性弱于铜的,或用石墨做电极,电解质溶液是硝酸银,A、C、D正确,B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3. 已知反应Cl2(g)+3F2(g)===2ClF3(g) ΔH=-313 kJ·mol-1,F—F键的键能为159 kJ/mol,Cl—Cl键的键能为242 kJ·mol-1,则ClF3中Cl—F键的键能为( ) A. 357 kJ·mol-1 B. 516 kJ·mol-1 C. 172 kJ·mol-1 344 kJ·mol-1 【答案】C 【解析】△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设Cl-F键的平均键能为QkJ·mol-1,则242kJ·mol-1+159kJ·mol-1×3-2×3×QkJ·mol-1=-313kJ·mol-1,解得Q=172;故选C。 14. 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C. 1 molCO(g)和1mol 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 molCO2(g)和1 molH2(g)具有的总能量 D. 1 molCO2(g)和1 molH2(g)反应生成1 molCO(g)和1mol H2O(g)要放出41 kJ热量 【答案】C 【解析】A、从图示可知,反应物能量高生成物能量低,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发生,如铝热反应,故B错误;C、从图示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生成物能量低,CO(g)与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CO2(g)与H2(g)所具有的总能量,故C正确;D、1 molCO(g)和1mol H2O(g)反应生成1 molCO2(g)和1 molH2(g)要放出41 kJ热量,故D错误;故选C。 15.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I2(g)+H2(g) 2HI(g) ΔH=-9.48 kJ·mol-1 (Ⅱ)I2(s)+H2(g) 2HI(g) ΔH=26.48 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54 g I2(g)中通入2 g H2(g),反应放热9.48 kJ B. 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 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能量高 D. 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不能进行完全,放热小于9.48kJ,故A错误;B.由盖斯定律知(1)-(2)得,I2(g)=I2(S)△H=-35.96KJ/mol,故B错误;C.都是HI的气态一样稳定;故C错误;D.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物质的能量比气态物质能量低;因此反应(2)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1)的反应物总能量低;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反应热和焓变 16. 已知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热ΔH=(a-b) kJ·mol-1 B. 每生成2 mol AB(g)吸收b kJ能量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答案】A 17. Zn+H2SO4(aq)=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B. 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 C. 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B 【解析】A、确定反应的焓变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有关,系数不变焓变数值不同,与物质的用量无关,故A正确;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能量,生成物形成新键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后,物质的总能量降低,故B错误;C、该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故C正确;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正确;故选C。 18. 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放热反应 B. 白磷比红磷稳定 C. 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 则ΔH1<ΔH2 D. CO(g)+H2O(g)====CO2(g)+H2(g) ΔH1>0 【答案】C 【解析】A、图象1分析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图象2分析白磷能量高于红磷,能量越低越稳定,白磷比红磷稳定性差,故B错误;C、依据图象3分析固体硫变化为气态硫需要吸收能量,故ΔH1<ΔH2,故C正确;D、图象4分析反应物CO(g)+H2O(g)的能量总和高于生成物CO2(g)+H2(g)的能量总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19. 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电池不能在高温下工作 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C. 放电过程中,质子(H+)从正极区向极负区迁移 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 L 【答案】C 【解析】A、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体内蛋白质会变性,该电池不能够在高温下工作,故A正确;B、葡萄糖是还原剂,负极是葡萄糖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故B正确;C、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应向正极移动,即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电池右侧迁移,故C错误;D、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联系负极反应,消耗1mol氧气生成1mol二氧化碳,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 L,故D正确;故选C。 20.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Δ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Sn(s,灰) Sn(s,白) ΔH3=+2.1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1>Δ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答案】D 【解析】由②-①得③,即ΔH3=ΔH2-ΔH1=+2.1kJ·mol-1可知ΔH1<ΔH2;灰锡在13.2℃转化为白锡,则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灰锡转变为白锡是吸热反应;锡制器皿(白锡)长期处于低于13.2℃时,由白锡转变为灰锡时,因体积骤然膨胀,锡器碎裂成粉末,也叫“锡疫”。 21. 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改铁片为铁粉 B.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 C.升高温度 (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________(填“正”或“负”)极。铜片上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铜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电路中电流由________极(填“铜”或“铁”下同)向______极移动。 【答案】 (1). 放热 (2). AC (3). 正 (4). 产生无色气泡 (5). 2H++2e-===H2↑ (6). 铜 (7). 铁 【解析】(1)从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A.改铁片为铁粉,增大了接触面积,增大反应物接触的机会,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发生反应,故B错误;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故选AC;(3)铜、铁、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铁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铜电极上有氢气生成,所以看到的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4)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故外电路中电流由由铜流向铁。 22.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桥中______(选填“阳离子”或“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方向移动。 【答案】 (1). 铜 (2). 硝酸银溶液 (3). 正 (4). Ag++e-===Ag (5). Cu –2e-=Cu2+ (6). 阴离子 【解析】(1)由反应“2Ag+(aq)+Cu(s)═Cu2+(aq)+2Ag(s)”可知,在反应中,Cu是还原剂,被氧化,失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Ag+是氧化剂,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解质溶液Y为AgNO3;(2)正极为活泼性较Cu弱的Ag,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Ag++e=Ag,负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3)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盐桥中向CuSO4溶液中迁移的离子应是阴离子。 23. (1)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ΔH= −99 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②25℃、101 kPa下测得,2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________198 kJ(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出241.8 kJ热量(25℃、101 kPa下测得)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1 mol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45kJ,则反应H2(g)+O2(g)H2O( l )的ΔH =________________kJ/mol。 【答案】 (1). 反应物的总能量 (2). 生成物的总能量 (3). 无 (4). 小于 (5). H2 ( g ) +O2 ( g )H2O ( g ) ΔH =−241.8 kJ/mol(或2H2 (g) +O2(g)2H2O(g) ΔH =−483.6 kJ/mol) (6). −286.8 【解析】(1)①图中A、C分别表示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为活化能,反应热可表示为A、C活化能的大小之差,加入催化剂,活化能减小,反应反应热不变,活化能的大小与反应热无关。②25℃、101 kPa下测得,2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放出热量小于198 kJ;(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出241.8 kJ热量(25℃、101 kPa下测得),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 ( g ) +O2 ( g )H2O ( g ) ΔH =−241.8 kJ/mol(或2H2 (g) +O2(g)2H2O(g) ΔH =−483.6 kJ/mol) ;②若1mol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45kJ,即H2O(g)=H2O(l)△H=-45kJ·mol-1,A.H2(g)+1/2O2(g)═H2O(g)△H=-241.8kJ·mol-1,B.H2O(g)=H2O(l)△H=-45kJ·mol-1,A+B得:H2(g)+1/2O2(g)═H2O(l)△H=-286.8kJ·mol-1,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其燃烧热,所以其燃烧热为-286.8kJ·mol-1。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解题关键:明确基本概念、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盖斯定律,难点:(2)②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盖斯定律,注意水的状态。 24. 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填字母) (2)电池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a (3). MnO2+e-+Li+=LiMnO2 (4). 否 (5). 电极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 【解析】(1)Li为负极,MnO2为正极,原电池工作时,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从正极到负极,即从b极流向a极,故答案为:b;a; (2)MnO2为正极,被还原,电极方程式为MnO2+e-+Li+=LiMnO2,故答案为:MnO2+e-+Li+=LiMnO2; (3)因负极材料为Li,可与水反应,则不能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故答案为:否;电极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 点睛:本题侧重于电化学知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全面考查。形成原电池反应时,Li为负极,被氧化,电极方程式为Li-e-=Li+,MnO2为正极,被还原,电极方程式为MnO2+e-+Li+=LiMnO2。 25. 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 kJ的热量。 (1)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已知H2O(g)===H2O(l) ΔH=-44 kJ·mol-1则16 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射卫星可用气态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1 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气态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2H2+O22H2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拆开1 mol H2、1 molO2和1 mol H—O中的化学键分别需要消耗436 kJ、496 kJ和463 kJ的能量。则反应过程(Ⅱ)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kJ。 【答案】 (1). N2H4(l) + 2H2O2(l)=N2(g) + 4H2O(g) ΔH=-640 kJ·mol-1 (2). 408 (3). 不产生污染性物质 (4). 2N2H4(g) +2NO2(g)== 3N2(g)+4H2O(g) ΔH=-1000.3 kJ·mol-1 (5). 放出 (6). 1852 【解析】(1)反应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0.4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 kJ的热量,则1mol液态肼放出的热量为256kJ/0.4mol=640kJ·mol-1,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2H2O2(l)═N2(g)+4H2O(g)△H=-640kJ·mol-1;(2)①N2H4(l)+2H2O2(l)═N2(g)+4H2O(g)△H=-640kJ·mol-1;②H2O(g)===H2O(l) ΔH=-44 kJ·mol-1;依据盖斯定律①+②×4得到N2H4(l)+2H2O2(l)═N2(g)+4H2O(l)△H=-816kJ·mol-1,而16g液态肼物质的量为0.5mol,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0.5mol×816kJ·mol-1=408kJ;(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不产生污染性物质;(4)已知:①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1 , ②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气态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g) +2NO2(g)== 3N2(g)+4H2O(g) ΔH=-1000.3 kJ·mol-1;(4)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过程(Ⅱ)代表形成了2mol水,即4molH-O放出的能量,因此放出能量为4×463kJ=1852kJ。 点睛: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解题关键:盖斯定律的应用,加减消元的技巧,注意掌握,题目难度中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