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硫及其化合物作业(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硫及其化合物作业(1)

硫及其化合物 ‎1.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点燃硫黄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以漂白纸浆 B.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吸水性 C.将H2S气体通入CuSO4溶液生成CuS沉淀,说明H2S为强电解质 D.将Al片加入浓硫酸中,反应剧烈,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 解析:A [硫黄燃烧生成SO2,该气体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纸浆,A正确;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色,此时浓硫酸表现出脱水性,B错误;H2S是弱电解质,之所以能够与CuSO4溶液反应,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酸和的CuS沉淀,C错误;常温下,Al遇浓硫酸发生钝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薄膜,阻止金属与酸的进一步反应,D错误。]‎ ‎2.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再向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是(  )‎ A.HCl   B.NO‎2 ‎  ‎ C.NH3    D.H2S 解析:A [B项,3NO2+H2O===2HNO3+NO,HNO3溶液将SO2(或H2SO3)氧化为SO,有BaSO4沉淀生成;C项,发生反应2NH3+SO2+H2O===(NH4)2SO3,(NH4)2SO3+BaCl2===2NH4Cl+BaSO3↓,有BaSO3沉淀生成;D项,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有沉淀生成。]‎ ‎3.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解析:B [SO2的水溶液呈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能漂白石蕊试液;SO2能漂白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为无色;SO2的饱和溶液加入Ba(NO3)2溶液中,SO2被NO氧化为SO,SO与Ba2+形成BaSO4沉淀;d试管中:SO2+2NaOH===Na2SO3+H2O,Na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 ‎4.将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①红热的木炭 ②H2S气体 ③Cu ④FeO ⑤NH3 ⑥使木材炭化 ⑦CuSO4·5H2O ⑧对铁、铝的钝化 A.③④ B.①②⑤⑧‎ C.①②③④⑦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解析:A [与木炭、H2S反应及Fe、Al钝化时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浓硫酸与NH3反应时只表现酸性,⑥是浓硫酸的脱水性;⑦是吸水性。③和④满足题意,故选A。]‎ ‎5.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SSO3‎H2SO4‎ 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 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O2+2CaSO4‎ D.土壤中的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 解析:C [A选项,S与氧气反应生成SO2,不能生成SO3,错误;B选项,硫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错误;D选项,CuS中S元素为-2价,具有还原性,错误。]‎ ‎6.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H2SO3、NH)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SO ‎ C.H2SO3 D.NH 解析:B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因H2SO3不稳定,分解产生的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加热后,产生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有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③加入氯水时溶液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Br-,再加BaCl2有白色不溶于HNO3的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SO,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产生的,故不能确定其在原溶液中存在的为SO。]‎ ‎7.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与途径①、③相比,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生成等量的硫酸铜,三个途径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①=②<③‎ D.利用途径②制备‎16 g硫酸铜,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解析:D [3Cu+8H++2NO===3Cu2++2NO↑+4H2O,H+和NO的个数比为8∶2,所以混酸中H2SO4与HNO3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3∶2,A正确;途径②中不产生有毒气体,B正确;浓硫酸和Cu反应生成CuSO4和SO2,三个途径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①=②<③,C正确;利用途径②制备CuSO4,硫酸没有被还原,D错误。]‎ ‎8.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品红试纸、蘸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 D.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解析:C [由于SO2溶于水生成H2SO3,只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而不能使其褪色,A项错误;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B项错误;除去多余的SO2应用NaOH溶液而非NaCl溶液,D项错误;湿润的淀粉KI试纸未变蓝,即无I2生成,故SO2的氧化性弱于I2的氧化性,C项正确。]‎ ‎9.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密的是(  )‎ A.检验试液中的SO: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的SO: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深黄色溶液深黄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的CO: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解析:B [A项中若原溶液含SO,则会被HNO3氧化为SO,进而与BaCl2产生沉淀,故A错;B项排除了各种干扰离子,设计最严密;C项最后应出现变蓝色现象才符合I2的性质,故不能说明原溶液中I-的存在;D中SO也有此现象,故设计不严密。]‎ ‎10.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 解析:D [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说明Fe3+被还原为Fe2+,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说明Fe2+又被氧化为Fe3+,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SO2被氧化为SO,反应过程可以理解为,Fe3+被SO2还原为Fe2+:2Fe3++SO2+2H2O===2Fe2++SO+4H+,生成的H+使溶液呈酸性,NO在酸性条件下将Fe2+又氧化为Fe3+,故最终被还原的是NO,A项正确;氧化性的关系是HNO3>Fe3+>H2SO4,B项正确;第二步反应中HNO3被还原为无色难溶于水的NO,C项正确;SO2→SO,转移2e-,HNO3→NO,转移3e-,同温同压下,SO2与NO的体积比为3∶2,D项错误。]‎ ‎11.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它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1)SO2气体还原Fe3+的产物是 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参加反应的SO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__ 。‎ ‎(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 ________ 。‎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热浓H2SO4‎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 ________ (填序号)。‎ A.蒸发皿   B.石棉网  C.漏斗  D.烧杯 E.玻璃棒   F.坩埚 ‎(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SO2和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2+H2O===2Fe2++SO+2H+,由此可知SO2还原Fe3+的产物是Fe2+和SO,参加反应的SO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A项,Na2SO3溶液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2SO3被氧化为Na2SO4,得不到SO2;B项,Na2SO3与浓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2SO4、H2O和SO2;C项;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的SO2中含有氧气;D项;铜与热的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SO4、H2O和SO2。(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4)蒸发时用到蒸发皿和玻璃棒,过滤时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该过程中用不到石棉网和坩埚。(5)验证SO2和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只需检验其反应产物Fe2+和SO即可,过量的SO2和生成的Fe2+均具有还原性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方案①不合理,方案②可检验生成的Fe2+,合理,方案③可检验生成的SO,合理。‎ 答案:(1)Fe2+和SO 1∶2 (2)BD (3)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BF (5)方案① 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溶液等药品。‎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D、E两容器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容器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随着反应的进行,三颈烧瓶下有白色沉淀生成,你认为该沉淀物是 ________ ,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A容器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容器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排尽各容器中的SO2,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SO2通入碱溶液中易发生倒吸,但SO2在CCl4中溶解度小,所以CCl4的作用是防止倒吸。(2)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可推知,可能为无水硫酸铜。这是由于浓硫酸浓度较大,含水量少,再加上浓硫酸的吸水作用,硫酸铜无法带结晶水析出,只能生成无水硫酸铜。 (3)要从SO2易溶于水,产生气体的速度和澄清石灰水中Ca(OH)2的含量低,易生成Ca(HSO3)2的角度来考虑。 (4)注意观察A容器的结构特点,通入空气将A容器中的SO2赶到最后的石灰水或NaOH溶液中。还要注意,排空气法不能完全赶走B瓶中的SO2,需要另外加入NaOH溶液来除去。‎ 答案:(1)防止倒吸 ‎(2)CuSO4 浓硫酸中含水少,生成的硫酸铜较多,浓硫酸的吸水作用使无水CuSO4析出 ‎(3)由于SO2的溶解度较大,澄清石灰水中Ca(OH)2的含量低,生成了Ca(HSO3)2溶液 取样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或加热、加盐酸检验SO2气体等方法)‎ ‎(4)打开A容器上的弹簧夹,用注射器向里通入空气,最后再在B中加入NaOH溶液,塞上塞子,振荡即可 ‎13.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探究SO2的性质,并制取一种常用食品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Na2S2O5)。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前已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其中的液体不能流下,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2)关闭K2、K3,打开K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 ‎(3)装置D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K1、K3,打开K2。一段时间后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0.00 mL,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 ______ g·L-1。‎ 若实验中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润洗,则测定结果 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6)设计实验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使用分液漏斗时应取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保证液体顺利流下。(2)装置A中生成SO2,装置B中FeCl3溶液与SO2发生反应,Fe3+被还原为Fe2+,SO2被氧化为S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装置C中发生反应:H2O+SO2+Na2S===H2S+Na2SO3、SO2+2H2S===3S↓+2H2O,现象是有淡黄色沉淀生成。(3)装置D和F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4)‎ 装置E中Na2SO3与SO2反应生成Na2S2O5。(5)根据反应SO2+I2+2H2O===H2SO4+2HI进行计算,则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 ‎=‎0.128 g·L-1。若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未润冼,则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高,测定结果偏高。(6)若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则生成Na2SO4,可以利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 答案:(1)拔掉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瓶颈处的小孔)‎ ‎(2)2Fe3++SO2+2H2O===2Fe2++SO+4H+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4)SO2+Na2SO3===Na2S2O5‎ ‎(5)0.128 偏高 ‎(6)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