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作业
化学实验基础 1.(2019浙江嘉兴一中期末)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 2.(2019四川资阳第二次诊断)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蜡油是石油减压蒸馏的产物 B.碎瓷片加快了石蜡油的分解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乙烯 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3.(2019安徽江南十校联考)用CuCl2·2H2O晶体制取无水CuCl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入HCl可以抑制CuCl2的水解 B.先滴入浓硫酸,再点燃c处酒精灯 C.硬质玻璃管内部右侧会出现白雾 D.装置d中上层为苯,下层为NaOH溶液 4.(2019河北衡水月考)氧化铅(PbO)是黄色固体。实验室用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制备CO,其原理为H2C2O4CO↑+CO2↑+H2O。某课题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O还原氧化铅并检验氧化产物(已知CO能使银氨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处酒精灯,当装置⑤中产生连续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再点燃装置③处酒精灯 B.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 C.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依次为碱石灰、银氨溶液、澄清石灰水 D.尾气处理可选用点燃、气袋收集、NaOH溶液吸收等方法 5.(2019辽宁大连质检)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 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C.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 D.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 6.(2019北京海淀一模)某实验小组同学把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迅速投入装热的浓硝酸的试剂瓶中,发生剧烈反应,同时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经查阅资料可知 浓硝酸分解产生NO2和O2。为了探究“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原因,该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序号 实验Ⅰ 实验Ⅱ 集气瓶中所盛气体 O2 加热浓硝酸产生的气体 现象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分解产生的V(NO2)∶V(O2)=1∶1 B.红棕色气体的产生表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能使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主要气体是氧气 D.以上实验不能确定使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主要气体一定是NO2 7.(2019北师大附中期中)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8.(2019重庆西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F2、I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氟、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 测定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3溶液的pH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32- 9.(2019浙江温州质检)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反应生成了乙烯 B 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加热,取加热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后,加热至沸腾,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水解 C 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CO32-或HCO3- D 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H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蛋白质发生盐析 10.(2019天津三校联考)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得出的实验结论或实验目的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结论或实验目的 A 向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中加适量浓盐酸,加热 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MnO2 B 向2支盛有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0.01 mol·L-1和2 mL 0.02 mol·L-1 H2C2O4溶液 根据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 用洁净的铁丝蘸取某溶液在煤气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有Na+,可能有K+ D 将苯、液溴和铁粉混合后,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CCl4,再通入水中,所得水溶液的pH<7 证明苯与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11.(2019安徽安庆五校联盟一模)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2 mL 0.1 mol·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几滴0.1 mol·L-1 KCl溶液,再滴加0.1 mol·L-1 KI溶液。试管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淡黄色沉淀 Ksp(AgCl)> Ksp(AgI) B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溶液颜色基本不变 Fe(NO3)2与 H2SO4不反应 C 在KI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再加入CCl4,充分振荡,液体分层,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D 用pH试纸测定同浓度的NaClO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pH(NaClO)>pH(CH3COONa) 弱酸的酸性:HClO< CH3COOH 12.(2019河南周口一模)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 氯气具有漂白性 B 将铜粉加入1.0 mol·L-1的 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Fe比Cu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比较低 D 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片大小相同的铜片 浓硝酸中铜片很快开始溶解,并放出红棕色气体;稀硝酸中过一会铜片表面才出现无色气体,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13.(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盐酸中滴加Na2SO3溶液 产生使品红溶 液褪色的气体 非金属性:Cl>S B 向废FeCl3蚀刻液X中加入少量的铁粉,振荡 未出现 红色固体 X中一定不含Cu2+ C 用c(Fe3+)相同的Fe2(SO4)3和FeCl3溶液,分别清洗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 FeCl3溶液清 洗得较干净 Fe3++AgFe2++Ag+是可逆反应,且AgCl更难溶于水 D 用3 mL稀硫酸与纯锌粒反应,再加入几滴Cu(NO3)2浓溶液 迅速产生 无色气体 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了制取H2的速率 参考答案 题型特训5 第4题 化学实验基础(一) 1.C 解析 C中仪器名称为泥三角,故C错误。 2.C 解析 石油在常温下分馏得煤油、柴油、重油等馏分,然后以重油为原料经减压蒸馏可得到石蜡油,A正确;碎瓷片作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石蜡油分解的速率,B正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烯烃,C错误;石蜡油分解得到烯烃和烷烃,其中烯烃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3.D 解析 通入HCl可抑制Cu2+水解,故A正确;先滴入浓硫酸,促使HCl挥发出来,再点燃c处酒精灯进行反应,故B正确;硬质玻璃管内部HCl遇水蒸气形成白雾,故C正确;若上层为苯,下层为NaOH溶液,装置d中会发生倒吸,应该上层为NaOH溶液,下层为CCl4,故D错误。 4.A 解析 先点燃装置①处酒精灯,当装置⑤中产生连续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经排除干净,然后再点燃装置③处酒精灯,故A正确;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故B错误;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依次为碱石灰、澄清石灰水、银氨溶液,故C错误;NaOH溶液不与CO反应,不能吸收CO,故D错误。 5.D 解析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A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碱,酚酞遇碱溶液变成红色,故B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溶液褪色,故C正确;生成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因此产生大量气泡,故D错误。 6.D 解析 浓硝酸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O2↑+2H2O,则V(NO2)∶V(O2)=4∶1,故A错误;红棕色气体为NO2,它的产生不能表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浓硝酸分解产生的,故B错误;实验Ⅱ中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氮和氧气,木炭在此混合气体中能迅速燃烧发出亮光,可能是氧气助燃的作用,也可能是二氧化氮助燃的作用,故C错误;根据C的分析,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氮和氧气,木炭在此混合气体中能迅速燃烧发出亮光,可能是氧气助燃的作用,也可能是二氧化氮助燃的作用,以上实验不能确定使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主要气体一定是NO2,故D正确。 7.C 解析 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A错误;制取NaHCO3时,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CO2气体,B错误;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固体用过滤的方法,C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不能用题给装置干燥碳酸氢钠,D错误。 8.A 解析 F2、I2分别与H2反应,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程度即可判断出氟、碘的非金属性强弱,A项正确;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MgCl2与NH3·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AlCl3与NH3·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无法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B项错误;测定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3溶液的pH,只能说明H2CO3的酸性比H2SO3的弱,而比较非金属性强弱要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Na2SO3中的硫不是最高价,不能比较,C项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气体可能为SO2或Cl2,若气体为SO2,该溶液可能含有SO32-或HSO3-,因此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32-,D项错误。 9.C 解析 因乙醇可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先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除去乙醇,防止乙醇干扰实验,再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乙烯,故A错误;要检验淀粉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必须先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催化剂硫酸,故B错误;无色无味气体为二氧化碳,可说明含CO32-或HCO3-,故C正确;HgCl2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结论不合理,故D错误。 10.B 解析 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与MnO2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MnCl2,故A正确;根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1 mol高锰酸钾可以与2.5 mol草酸反应,显然两支试管中高锰酸钾都是过量的,两溶液都不会褪色,故达不到实验目的,B错误;由于K元素的焰色反应是紫色,容易被黄色覆盖,难以观察,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所以观察到火焰颜色是黄色说明一定含有Na元素,可能含有K元素,故C正确;产生的气体通入四氯化碳是为了吸收挥发出来的Br2,再通入水中,所得溶液显酸性,说明生成了HBr气体,即发生了取代反应,故D正确。 11.C 解析 反应中硝酸银过量,分别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黄色沉淀碘化银,不能证明Ksp(AgCl)与Ksp(AgI)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酸性条件下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颜色基本不变是由于Fe3+的量较少的原因,故B错误;在KI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氯气将碘离子置换出来,再加入CCl4,充分振荡,发生萃取,液体分层,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能够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故C正确;次氯酸钠溶液具有漂白性,无法用pH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pH,故D错误。 12.D 解析 品红褪色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的原因,氯气不具有漂白性,A错误;铜和铁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没有黑色固体生成,现象描述错误,B错误;加热打磨过的铝箔时由于在表面生成熔点更高的氧化铝,内部的铝熔化但不滴落,现象描述错误,C错误;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实验现象、结论描述正确,D正确。 13.C 解析 盐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酸性为HCl>亚硫酸,不能利用无氧酸和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A错误;由于氧化性Fe3+>Cu2+,加少量Fe,先发生反应2Fe3++Fe3Fe2+,因此不能确定X中是否含Cu2+,B错误;氯化银的溶解度比硫酸银的小,Fe3++AgFe2++Ag+,FeCl3溶液中的氯离子能使平衡向右移动,FeCl3溶液清洗得干净,C正确;加Cu(NO3)2浓溶液,在酸性条件下,H+、NO3-起硝酸的作用,表现强的氧化性,将Zn氧化为Zn2+,HNO3被还原为无色的NO气体,因而可加快反应速率,故不能证明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了制取H2的速率,D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