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9届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7
辛集市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Al:27 Fe:56 S :32 Ag: 108 O:16 N:14 Na :23 一、选择题 1.外界条件相同的理想气体,决定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分子直径的大小 B. 分子数目的多少 C. 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 D. 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2.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CO32-+2H+=H2O+CO2↑ B. 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6H+=2Fe3++3H2↑ C. 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2H+=H2O+CO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H++OH-=H2O 3.若m g密度为ρ g·cm-3的Al2(SO4)3溶液中含SO42— n g,则该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B. C. D. 4.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 A. 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 硫酸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 D. 盐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5.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 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 A. 肯定有KNO3和Na2CO3,没有Ba(NO3)2 B. 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可能还有Na2CO3 C. 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可能有KNO3 D. 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6.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一组离子是( ) A. H+、Cl﹣、PO43﹣、Na+ B. H+、Fe2+、SO42﹣、NO3﹣ C. K+、H+、NO3﹣、Na+ D. OH﹣、Br﹣、SO42﹣、NH4+ 7.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 B. Fe(OH)3胶体带正电 C. 往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有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D. 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8.标准状况下V L的HCl气体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c=1000Vρ/(36.5V+22400) B. ω=36.5V/(36.5V+22400) C. ω=36.5c/(1000ρ) D. ρ=(36.5V+22400)/(22.4+22.4V) 9.关于a g 氢气 和b g氦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氢气和氦气的体积比是a:2b B. 同温、同压下,若a=b,则氢气 和氦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 体积相同时,氦气的质量一定大于氢气的质量 D. 同温同压下,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其所含原子数也相同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B. 0.2mol SO2和0.l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0.2NA C. 常温下,3.2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原子数为0.1NA D. 1mol/L Na2CO3溶液中含有CO32-的数目一定小于NA 11.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 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由大到小的为: A. p(Ne) >p(H2) > p(O2) B. p(H2) >p(Ne) > p(O2) C. p(H2) >p(O2) > p(Ne) D. p(O2) >p(Ne) > p(H2) 1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0.5mol. L-1AlCl3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为1.5NA C. 1molNO与11.2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原子总数为3NA D. 密闭容器中2mol SO2与10molO2充分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少于2NA 13.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 C. 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14.把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a 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b mol NaOH的溶液并加热,恰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 mol BaCl2才能使SO42﹣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 15.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5:3 B. 5:4 C. 1:1 D. 3:5 16.为探究氯气和氯水的性质,向一个带刻度的针筒(容积为50mL)里吸入40mL氯气后再吸入10mL的水,密封后在光照条件下放置(针筒内压强保持不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吸入水后,黄绿色气体体积缩小; ②针筒内溶液为浅黄绿色,光照一段时间后颜色变浅; ③针筒内最后得到无色液体和无色气体,其气体的体积约为20mL。 A. 仅①② B. 仅②③ C. 仅①③ D. ①②③ 1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灼热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集气瓶内产生棕黄色烟雾 B.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酚酞,再加入过氧化钠,最终溶液呈红色 C.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集气瓶口有白雾 D. 将一小块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18.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为H2O2,B为MnO2,C中盛有Na2S溶液, C中溶液变浑浊 B. 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有KI淀粉溶液,C中溶液变蓝色 C. 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 3溶液, 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 若A为浓H2SO4 ,B为CaCO3,C中盛有Na2SiO3 溶液,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非金属性S>C>Si 19.下列反应当反应物用量不同时,产物可能不同的是( ) A.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 B.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C. 单质硫与氧气反应 D. 铁粉与氯气反应 20.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A. A B. B C. C D. D 21.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 选项 A B C D X SO2 Cl2 NH3 SO2 Y NO2 NH3 CO2 Cl2 22.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方法、除杂的试剂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及其杂质 检验方法 除杂 A Cl2(HCl) 通入AgNO3溶液中 饱和食盐水 B FeCl2溶液(FeCl3) 滴入KSCN溶液 通入过量氯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滴入NaHCO3溶液 KOH溶液 D KNO3晶体(NaCl) 焰色反应 重结晶 23.如图所示,将Ⅰ阀关闭,Ⅱ阀打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硫酸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NaOH溶液 ④饱和碳酸钠溶液 ⑤水 A. ①③ B. ②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2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纸浆的漂白 B. Cl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 C. SiO2能与强碱反应,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D. MnO2具有氧化性,可与H2O2反应制O2 25.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 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 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 打开止水夹,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 D. 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26.已知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但如果在铜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种盐,就能使铜溶解,且有气体产生,则该盐是:( ) A. Na2CO3 B. KNO3 C. CuCl2 D. BaCl2 27.下列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 NO2 B. NH3 C. NO D. HCl 2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可用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 B. 焰色反应时,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然后再进行实验 C. 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 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 29.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图甲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 B. 用图乙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C. 图丙可除去CO2种混有的HCl气体 D. 图丁可制得并分离出乙酸乙酯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O2、NO2、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B. SO3、Na2O、BaSO4都属于电解质 C. SiO2既能和HF溶液反应,也能和NaOH溶液反应,但不是两性氧化物 D. 焰色反应、血液透析、卤水点豆腐都属于化学变化 31.“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这段中国古代炼丹家对“伏火方”的记载被认为是黑火药配方的雏形。下列对后来发展成熟的黑火药配方中主要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硝石、木炭粉 B. 硫磺、芒硝、马兜铃粉 C. 硫磺、销石、木炭粉 D. 硫磺、硝酸、马铃薯粉 32.下列试剂贮存方法错误的是( ) A. 浓硫酸密封保存 B. 氢氟酸保存在玻璃瓶中 C. 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D. 烧碱溶液可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暂时保存 3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化合反应的方法制得的是( ) ①SiO2 ②H2SiO3 ③Fe(OH)3 ④Al(OH)3 ⑤FeCl2 ⑥CaSiO3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⑥ 34.下列关于物质应用和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2O5可用于干燥Cl2和NH3 B. 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 C. CCl4可用于鉴别溴水和碘水 D. Si和SiO2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35.向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A. 变成无色 B. 变成深绿色 C. 没有改变 D. 变成棕黄色 二、非选择题 36.常温下,将20.0g质量分数为14.0%的KNO3溶液跟30.0g质量分数为24.0%的KNO3溶液混合,得到的密度为1.15g·cm-3的混合溶液。计算: (1)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2)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在1000g水中需溶解多少摩尔KNO3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后溶液的浓度相等? 37.下面是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成0.5mol/L的稀H2SO4 500mL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1)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____ (用下一小题的仪器量取)。 (2)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_______mL量筒最好。 (3)将量取的浓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100mL水的烧杯里,并不断搅拌。 (4)将冷却至室温的上述溶液沿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中,并用5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要注入上述仪器中,并摇匀。 (5)加水至距刻度___________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 (6)误差分析:请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进行填空 ①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_____________。 ②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没有再加水:_____________。 ③ 取浓H2SO4时,倒出浓H2SO4后的量筒中还残留少量液体未处理:_____________。 38.A一J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去。A、B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且均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C、F、G均为非金属单质,常温下C、F为无色气体,G可用于制取“84”消毒液;D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J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显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在空气中点燃F,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G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B和G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G和I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39.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1)写出单质B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由沉淀J生成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E中加入氨水时,先生成白色沉淀L,白色沉淀L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G,写出L变为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K是一种集消毒与净水为一体的新型净水剂,试写出G→K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 36. 37. (1) __________ (用下一小题的仪器量取)。(2) 应选用_______mL量筒最好。 (4)将冷却至室温的上述溶液沿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中,并用5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要注入上述仪器中,并摇匀。 (5)加水至距刻度___________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 (6)①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_____________。 ②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没有再加水:_____________。 ③ 取浓H2SO4时,倒出浓H2SO4后的量筒中还残留少量液体未处理:_____________。 38.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在空气中点燃F,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G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B和G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G和I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39. (1)写出单质B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由沉淀J生成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E中加入氨水时,先生成白色沉淀L,白色沉淀L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G,写出L变为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K是一种集消毒与净水为一体的新型净水剂,试写出G→K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气体分子数,故当外界条件相同时(即分子间距离相同),决定理想气体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分子数目的多少,B正确。 2.A 【解析】B. 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6H+=2Fe3++3H2↑,应生成Fe2+,B错误;C. 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2H+=H2O+CO2↑,碳酸钙是难溶物,在离子反应中不拆,C错误;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2H++2OH-+Ba2++SO42—=2H2O+BaSO4↓,D错误。 3.D 【解析】试题分析:A12(SO4)3溶液mg密度为pg ·cm-3,则溶液的体积是V="mg÷pg" ·cm-3="m/p" mL;其中含有SO42-ng,则SO42-的物质的量是n(SO42-)=n/96mol,根据电解质化学式与其电离产生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关系可知A12(SO4)3的物质的量是n[A12(SO4)3]= n/96mol÷3=n/288mol,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式可得该A1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A12(SO4)3]=n/288mol÷m/1000pL=,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的计算的知识。 4.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不断减小,灯泡亮度不断降低,直到熄灭,当氢氧化钡过量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灯泡亮度升高,故B项正确;C项,硫酸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未发生变化,灯泡不会变暗,故C项正确;A项,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未发生变化,灯泡不会变暗,故A项错误;D项,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发生变化,灯泡不会变暗,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离子反应对溶液离子浓度的影响 5.B 【解析】试题分析:取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则不可能含有Ba(NO3)2,因为碳酸钡不溶于水,再加入氯化钙能产生4.5g沉淀,为碳酸钙的质量,假设6.9g全部为K2CO3,则生成沉淀为6.9/138g/mol *100g/mol=5g>4.5g,则杂质中含有碳酸根的质量分数应小于K2CO3 中碳酸根的质量分数,故一定有KNO3,可能还有Na2CO3,综上分析可以知道,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可能还有Na2CO3,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6.C 【解析】A、H+和PO43-不能大量共存,生成弱电解质H3PO4,故A错误;B、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NH4+和OH-不能大量共存,生成NH3·H2O,故D错误。 7.B 【解析】根据胶体定义,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故A正确;Fe(OH)3胶体不带电,Fe(OH)3胶粒带正电荷,故B错误;往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硫酸溶液,先胶体聚沉,后氢氧化铁沉淀与硫酸反应,沉淀溶解,故C正确;胶体表面积大有吸附性,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故D正确;选B。 8.D 【解析】试题分析: 标准状况下VL HC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V/22.4)×36.5+1000]g,因此所得溶液的体积为{[(V/22.4)×36.5+1000]/ ρ}mL="{[(V/22.4)×36.5+1000]/1000" ρ}L,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V/22.4)" mol,则所得溶液的物质浓度为(V/22.4)/{[ (V/22.4) ×36.5+1000]/ 1000ρ}=1000Vρ/(36.5V+22400);A正确;B、标准状况下VLHC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V/22.4)×36.5 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V/22.4)×36.5]/[" [(V/22.4) ×36.5+1L×1000×1g/mL] =36.5V/(36.5V+22400);B正确;C、标准状况下VLHC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1L×c" mol/L×36.5g/mol="36.5c" g,所得溶液的质量="1L×1000×ρ" g/mL="1000ρ" g,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6.5c/1000ρ;C正确;D、标准状况下VLHC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V/22.4)×36.5+1L×1000×1g/mL=[(V/22.4)×36.5+1000]g,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1000mL,则所得溶液的密度ρ="[" (V/22.4) ×36.5+1000]/1000=(36.5V+22400)/22400;D不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9.B 【解析】A错,同温同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之比,a g 氢气 和b g氦气体积比为2a:b;B正确,由A项解析可得;C错,体积相同,压强不知是否相同,即两者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所以氦气的质量不一定大于氢气的质量;D错,氢气为双原子分子,氦气为单原子分子,两者所含原子数不同; 10.C 【解析】A. CCl4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无法计算22.4L CCl4的物质的量,所以无法计算含有的共价键数,A不正确;B. 0.2mol SO2和0.l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由于化学平衡2SO2+O2⇌2 SO3的存在,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混合物的分子数大于0.2NA,B不正确;C. S2、S4、S8都只含有一种原子即S原子,所以3.2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原子数为0.1NA,C正确;D. 因为不知道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所以无法计算1mol/L Na2CO3溶液中含有CO32-的数目,D不正确。本题选C。 11.B 【解析】由PV=nRT=mRT/M可得PM= RTm/V=ρRT,所以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Ne的摩尔质量为20g/mol,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摩尔质量越大,压强越小,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Ne)>P(O2),答案选B。 12.D 【解析】A. 标准状况下,CCl4为非气态,所以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大于NA,故A错误;B. 0.5mol. L-1AlCl3溶液的体积不定,含有的Cl-数目无从确定,故B错误;C. 温度、压强条件未定,11.2LO2的物质的量无从确定,所以反应产物的原子总数也不确定,故C错误;D. 由于发生可逆反应,所以生成的SO3分子数少于2NA,故D正确。故选D。 13.C 【解析】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无色气体不一定是CO2,因此不能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A错误;B.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等,因此该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B错误;C. 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C正确;D. 先加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不能证明含Cl-,D错误,答案选C。 14.B 【解析】bmolNaOH恰好将NH3全部赶出,根据NH4++OH-NH3↑+H2O可知,每份中含有bmol NH4+;与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 mol BaCl2才能使SO42﹣完全沉淀,根据Ba2+ +SO42-=BaSO4↓可知每份含有SO42﹣cmol,设每份中含有NO3﹣的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溶液呈现电中性,则bmol×1=cmol×2+xmol×1,得x=(b-2c)mol,因将a L混合液分成两等份,则每份的体积是0.5aL,所以每份溶液中NO3﹣的浓度是c(NO3﹣)= = mol/L,即原溶液中NO3﹣的浓度是mol/L,故选B。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多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考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等相关物理量的转化关系,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计算,同时还可以融入多种化学解题思想,比如极值法、差量法、守恒法、讨论法、特殊值法等,是历来高考的重点内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一定要准确找出相关物质之间的计量数关系,如果有一种反应物过量,则应根据量少的反应物来进行计算;如果涉及多步反应,可以根据几个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进行计算,使计算简化;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利用电子转移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15.D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5mol的NH4NO3中含有5mol的NH4+和5mol NO3-,NH4+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N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所以5mol的NH4+共失去3×5=15mol电子,作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N22.5mol;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其中2mol NO3-生成2HNO3化合价未变,3mol NO3-作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N21.5mol,共得到5×3=15mol电子,所以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5:2.5=3:5,答案选D。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价态的变化规律中有两点:①相互靠拢,不发生交叉,②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是逐级变化,在具体应用中体现出来的是归中和歧化反应,所以这两类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 16.D 【解析】吸入水后,氯气溶于水且部分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黄绿色气体体积缩小,①正确;由于氯水中含氯气分子,针筒内溶液为浅黄绿色,光照一段时间,发生反应2HClO2HCl+O2↑,由于c(HClO)减小,Cl2与H2O的反应正向移动,光照一段时间后颜色变浅,②正确;最终Cl2完全反应,HClO全部分解,变成无色的稀盐酸,根据方程式写出关系式2Cl2~2HClO~O2,在相同条件下最终为20mL无色的O2,③正确;答案选D。 17.C 【解析】A项,灼热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集气瓶内产生棕黄色烟,错误;B项,向盛水的烧杯中滴加酚酞,加入过氧化钠,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溶液会变红,但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最终溶液呈无色,错误;C项,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HCl遇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出现白雾,正确;D项,Na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错误;答案选C。 点睛:烟与雾的区别:固体小颗粒分散形成烟,液体小液滴分散形成雾。 18.A 【解析】A.若A为H2O2,B为MnO2,生成的气体为氧气,能氧化Na2S生成S,则 C中溶液变浑浊,故A正确;B.若A为浓盐酸,B为MnO2,但无加热装置,无氯气生成,故B错误;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滴入后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和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但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所以C中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故C错误;D.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碳酸钙表面,则浓H2SO4 和CaCO3几乎不反应,无CO2生成,C中不会出现白色沉淀,无法证明非金属性S>C>Si,故D错误;答案为A。 点睛: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实验装置的作用及实验技能等为解答的关键,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任何实验方案都必须科学可行,评价时,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①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②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 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 19.A 【解析】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若氢氧化钠少量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氢钠,若氢氧化钠过量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钠,故A正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只能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故B错误;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C错误;铁粉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故D错误。 20.B 【解析】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中的导管应改为短进长出,故A错误;B.浓硫酸可以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SO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应,所以吸收装置中要防倒吸,图示收集装置和完全吸收装置都合理,故B正确;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产物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氧化钠不能吸收一氧化氮气体,故C错误;D.用MnO2 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时需要加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原理(气体的制备)、实验装置、仪器的使用。注意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收集方法及尾气吸收方法,该考点是高考的热点。本题的易错点是D,注意二氧化锰制备氯气需要加热。 21.B 【解析】A.弱酸不能制强酸,则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再通入二氧化氮,能氧化亚硫酸生成硫酸,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开始没有沉淀后来有沉淀生成,故A不选;B.氯气、氨气均不与氯化钡反应,则一直没有沉淀生成,故B选;C.氨气与氯化钡不反应,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铵,则开始没有沉淀后来有沉淀生成,故C不选;D.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但二氧化硫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然后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开始没有沉淀后来有沉淀生成,故D不选;答案为B。 22.D 【解析】A.二者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故A错误;B.氯气可氧化亚铁离子,应加入铁粉除杂,故B错误;C.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钾也能够反应而溶解,应该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除杂,故C错误;D.检验钠离子,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检验,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可以通过重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杂质,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鉴别要有明显现象、除杂不能引入新杂质等。本题的易错点为A,氯气与水能够反应生成盐酸,因此氯气与硝酸银溶液也会生成白色沉淀。 23.D 【解析】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可知甲中液体可干燥氯气与吸收氯气,则:①浓硫酸干燥氯气,故①不选;②饱和氯化钠溶液抑制氯气的溶解,排出的仍为潮湿的氯气,干燥布条会褪色,不符合,故②选;③NaOH溶液与氯气发生反应,能吸收氯气,无氯气排出,则干燥布条不褪色,故③不选;④饱和碳酸钠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吸收氯气,无氯气排出,则干燥布条不褪色,故④不选;⑤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小,排出的仍为潮湿的氯气,干燥布条会褪色,不符合,故⑤选;故答案为B。 点睛: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可知甲中液体可干燥氯气与吸收氯气,由此结合选项的性质来判断即可。 24.B 【解析】A.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纸浆的漂白,故A错误;B.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用于水的杀菌消毒,故B正确;C.SiO2传输光的能力强,可用于制光导纤维,故C错误;D.H2O2反应制O2,添加MnO2,是其作催化剂的缘故,故D错误;答案为B。 25.B 【解析】A、氯气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中,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故A不选;B、氢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会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瓶中的气体压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形成喷泉,故B选;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导致锥形瓶中液体进入烧瓶中,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D、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的,这样使得浓氨水受热分解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故D不选;故选B。 26.B 【解析】A、稀硫酸与Na2CO3 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但铜不溶解,故A错误;B、铜与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铜粉溶解,故B正确;C、Cu与稀硫酸、CuCl2均不反应,不能溶解,故C错误;D、稀硫酸与 BaCl2生成沉淀,不产生气体,铜也不溶解,故D错误;故选B。 27.C 【解析】A项,NO2能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项,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项,NO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能用排水法收集;D项,HCl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选C。 点睛:凡是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下与水反应或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8.A 【解析】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如果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会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所以配制溶液浓度偏低,则要重新配制,故A错误;B.用盐酸洗涤,再灼烧至跟酒精灯火焰颜色相同后再使用,去除了其它离子的干扰,且HCl受热以后会挥发,无残留,故B正确;C.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导致溶液呈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C正确; D.加入的浓NaOH溶液能和NH4+反应生成NH3,故向样品中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有氨气生成,则晶体中含有NH4+,故D正确;故选A。 点睛: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物质性质方面进行评价。本题的易错点为A,只要配制过程中有操作错误,造成了浓度的偏差,都需要重新配制。 29.B 【解析】A.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而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挤压胶头滴管,二氧化硫与NaOH反应可使瓶内气体减少,从而产生压强差,引发喷泉实验,故B正确;C.二者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试剂应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D.乙酸乙酯与KOH能够反应,不能分离出乙酸乙酯,小试管中应为饱和碳酸钠,且导管在液面上防止倒吸,故D错误;故选B。 30.C 【解析】A、NO2和碱反应生成盐、水和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 Na2O、BaSO4属于电解质,SO3与水反应生成的硫酸能够电离,使得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离子不是三氧化硫本身电离产生的,因此三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了盐和水,SiO2能与HF反应:SiO2+4HF═SiF4↑+2H2O,生成了没有盐,所以二氧化硅不是两性氧化物,故C正确;D、焰色反应、血液透析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氧化物类型的判断。以酸性氧化物为例,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像NO2和碱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NO,因此NO2不是酸性氧化物。同样的道理,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31.C 【解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中的硫、硝、马兜铃分别指硫磺、销石、木炭粉,故选C。 32.B 【解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密封保存,故A正确;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故B错误;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所以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正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硅反应,所以烧碱溶液可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暂时保存,故D正确。 33.B 【解析】化合反应的定义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的物质。①SiO2可以通过单质硅与氧气反应制得:Si+O2SiO2,故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得;②H2SiO3,因SiO2不能与水反应,所以H2SiO3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③Fe(OH)3,可以用4Fe(OH)2+O2+2H2O=4Fe(OH)3制得,故Fe(OH)3可以用化合反应制得;④Al(OH)3,因氧化铝不能与水反应,所以Al(OH)3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⑤FeCl2,可以用2FeCl3+Fe=3FeCl2制得,所以FeCl2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得;⑥CaSiO3可以用CaO+SiO2CaSiO3制取,所以CaSiO3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综上所述,不能用化合反应的方法制得的是②④,所以答案选B。 34.C 【解析】A. P2O5是酸性干燥剂,不用于氨气的干燥,A错误;B. 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混合物,B错误;C. 用CCl4萃取溴水和碘水,溴与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可用此法鉴别溴水和碘水,C正确;D. Si可作计算机芯片等物质的材料而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错误。 35.D 【解析】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具有还原性的Fe2+,同时有大量的NO3-,当加入稀盐酸时,溶液中相当于存在了具有强氧化性的稀硝酸,于是将Fe2+氧化成Fe3+。原Fe2+溶液为浅绿色,逐渐反应后将变为Fe3+溶液的颜色,即变成棕黄色。答案选D。 37. (1)20%;(2)2.28mol·L-1;(3)2.48mol; 【解析】 试题分析:(1)混合后溶液中的质量为:20.0g+30.0g=50.0g,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20.0g × 14% + 30.0g × 24%=10.0g,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100%=20%,答: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2)混合溶液的体积为:=43.48mL=0.04348L,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 0.099mol,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8mol/L,答: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8mol/L; (3)设需要硝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mol,硝酸钾的质量为101x,根据(1)可知,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20%,则ω=20%==×100%,解得:x≈2.48mol,答:在1 000g水中需溶解2.48molKNO3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后溶液的浓度相等。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注意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7. 13.6mL 15 玻璃棒 500ml容量瓶 1-2cm 偏高 无 偏低 【解析】(1)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成0.5mol/L的稀H2SO4 500m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V×1.84g/cm3×98%/98g/mol==0.5mol×0.5mol/L,V=13.59mL,用量筒量取时因其精确到0.1mL且尽可能减小量取次数,故应选用15mL的量筒量取13.6mL的浓硫酸; (4)为了减少实验操作造成的误差,应将冷却至室温的上述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5)定容时,加水至距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 (6)① 定容时,液面俯视,所加水体积低于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②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就因为溶液残留在刻度线上方的玻璃上,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再加水,所以没有再加水是正确的;③ 取浓H2SO4时,倒出浓H2SO4后的量筒中还残留少量液体未处理,溶质减少,浓度偏低。 38. H2O2 磁性氧化铁 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有白雾生成 Cl2+H2O=H++Cl-+HClO 【解析】A、B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且均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A生成B和C,C为气体,一般为H2O2生成H2O的反应,则A为H2O2,B为H2O,C为O2,G可用于制取“84”消毒液,G为Cl2,D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D为Fe,由转化关系可知F为H2,H为 HCl,E为Fe3O4,J为FeCl3,I为FeCl2。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2O2,E为Fe3O4,E的俗称为磁性氧化铁,故答案为:H2O2;磁性氧化铁;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有白雾生成,故答案为: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有白雾生成; (3)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4)氯气和氯化亚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 + Cl2 = 2FeCl3,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以表示为或,故答案为:或。 39. 2Al+2OH-+2H2O=2AlO2-+3H2↑ Al(OH)3+OH-=AlO2-+2H2O 4Fe(OH)2+O2+2H2O=4Fe(OH)3 4KOH+2Fe(OH)3+3KClO=2K2FeO4+3KCl+5H2O Na+、Al3+ 【解析】金属单质B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F和偏铝酸钠H,说明B是铝,溶液E中加入氨水时,先生成白色沉淀L,白色沉淀L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G,说明E中含有亚铁离子,单质C为铁,则红棕色A为氧化铁。(1)单质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由沉淀J(氢氧化铝)生成偏铝酸钠H,应与强碱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2)白色沉淀L(氢氧化亚铁)在空气被氮气最终氧化为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其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3)K是一种集消毒与净水为一体的新型净水剂,则K为高铁酸盐,由三价铁在碱性环境下被次氯根离子氧化,方程式为:4KOH+2Fe(OH)3+3KClO=2K2FeO4+3KCl+5H2O; (4)溶液I中所含金属离子由加入NaOH中的钠离子和反应生成的铝离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