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八单元 物质结构及性质 B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八单元 物质结构及性质 B卷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B) 第十八单元 物质结构及性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如图是第三周期 11~17 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y 轴表示的可能是第一电离能 B.y 轴表示的可能是电负性 C.y 轴表示的可能是原子半径 D.y 轴表示的可能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 p 区 B.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元素都分布在 s 区 C.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 族到第ⅡB 族 10 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3.(2018 年吉林梅河口五中期末)某物质的化学式为 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 AgNO3 溶液不产生沉淀,加入强碱也没有 NH3 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 6 B.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Cl-和 NH3 分子均与中心原子(离子)形成配位键 D.配合物中心原子(离子)与 Cl-形成配位键,而与 NH3 分子不形成配位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键长 B.若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σ键 C.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D.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5.N2 的结构可以表示为 ,CO 的结构可以表示为 ,其中椭圆框表示π键,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A.N2 分子与 CO 分子中都含有三键 B.CO 分子中有一个π键是配位键 C.N2 与 CO 互为等电子体 D.N2 与 CO 的化学性质相同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 6 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7.下列晶体分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A NaOH Ar SO2 B H2SO4 石墨 S C CH3COONa 水晶 D Ba(OH)2 金刚石 玻璃 8.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 6 个碳原子 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 Na+周围距离相等的 Na+共有 6 个 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 Cs+周围紧邻 8 个 Cl- D.干冰晶体中,每个 CO2 分子周围紧邻 12 个 CO2 分子 9.已知 X、Y 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 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电离能:Y 一定小于 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 小于 HnX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 对应的酸性强于 Y 对应的酸性 D.X 和 Y 形成化合物时,X 显负价,Y 显正价 10.X、Y、Z、W 是短周期元素,X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工业上通过分 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Y 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 s、p 电子数相等;Z 元素+2 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 排布与氖原子相同;W 元素原子的 M 层有 1 个未成对的 p 电子。下列有关这些元素性质的说法一定 正确的是 A.X 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B.Z 元素的离子半径小于 W 元素的离子半径 C.Z 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 X 元素的单质反应 D.Y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1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可以预测许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有时也能用来推测键 角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SO2、CS2、HI 都是直线形的分子 B.BF3 键角为 120°,SnBr2 键角大于 120° C.CH2O、BF3、SO3 都是平面三角形的分子 D.PCl3、NH3、PCl5 都是三角锥形的分子 12.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AB2,A 属ⅥA 族元素,B 属ⅦA 族元素,A 和 B 在同一周期,它们的 电负性值分别为 3.44 和 3.98,已知 AB2 分子的键角为 103.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AB2 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V 形 B.A—B 键为极性共价键,AB2 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C.AB2 与 H2O 相比,AB2 的熔点、沸点比 H2O 的低 D.AB2 分子中无氢原子,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而 H2O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3.通常状况下,NCl3 是一种油状液体,其分子立体构型与氨分子相似,下列对 NCl3 的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A.NCl3 分子中 N—Cl 键的键长比 CCl4 分子中 C—Cl 键的键长长 B.NCl3 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C.NCl3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 D.NBr3 比 NCl3 易挥发 14.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 BCl3 Al2O3 Na2O NaCl AlF3 AlCl3 干冰 SiO2 -107 2 073 920 801 1 291 190 -57 1 723 据此做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是离子晶体 B.表中只有 BCl3 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15.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 MxFey(CN)6],经 X 射线研究发现,它的结构特征是 Fe3+和 Fe2+ 互相占据立方体互不相邻的顶点,而 CN-位于立方体的棱上。其晶体中阴离子的最小结构单元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MFe2(CN)6 B.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M 呈+1 价 C.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M 呈+2 价 D.晶体中与每个 Fe3+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 CN-为 6 个 16.有四种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简单立方堆积,②为六方最密堆积,③为体心立方堆积,④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B.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1 个,②2 个,③2 个,④4 个 C.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①6,②8,③8,④12 D.空间利用率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铁氮化合物(FexNy)在磁记录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某 FexNy 的制备需铁、氮气、丙 酮和乙醇参与。 (1)Fe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丙酮 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1 mol 丙酮分子中含有 σ键的数目为 。 (3)C、H、O 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4)乙醇的沸点高于丙酮,这是因为 。 (5)某 FexNy 的晶胞如图 1 所示,Cu 可以完全替代该晶体中 a 位置 Fe 或者 b 位置 Fe,形成 Cu 替代型产物 Fe(x-n)CunNy。FexNy 转化为两种 Cu 替代型产物的能量变化如图 2 所示,其中更稳定的 Cu 替代型产物的化学式为 。 18.(1)Na+与 Ne 互为等电子体,电离能 I2(Na) I1(Ne)(填“<”“=”或“>”)。 (2)第四周期中,与 Al 原子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金属元素有 种。气态氯化铝的分子组成 为(AlCl3)2,分子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 ,Al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3)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具有笼形结构如图 A(表面的小球是水分子,内部的大球是甲烷分 子)。水分子成笼的作用力是 ,图 A 中最小的环中连接的原子总数是 。可燃冰晶体具有多种 笼状结构,其中一种由 1 个图 A 所示笼分别用 2 个面与另外两个相同的笼共面而成,则中间笼实际 占有 个水分子。 (4)金属镁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如图 B 所示),晶胞可用图 C 表示。设金属 镁的原子半径为 a cm,晶胞的高为 b cm,则该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为 (写出计算式);设晶胞中 A 点原子的坐标为(0,0,0),C 点原子的坐标为(2a,0,0),D 点原子的坐标为(0,0,b),则 B 点原 子的坐标为 。 19.(2018 届湖北黄冈质检)铁氧体是一种磁性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 (1)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 (2)工业制备铁氧体常使用水解法,制备时常加入尿素[CO(NH2)2 ]、醋酸钠等碱性物质。尿素 分子中四种不同元素的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醋酸钠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 (3)工业制备铁氧体也可使用沉淀法,制备时常加入氨(NH3)、联氨(N2H4)等弱碱。比较下表中 氨(NH3)、联氨(N2H4)的熔沸点,解释其高低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N2H4 NH3 熔点/℃ 2 -77.8 沸点/℃ 113.5 -33.5 (4)下图是从铁氧体离子晶体 Fe3O4 中,取出的能体现其晶体结构的一个立方体,则晶体中的 氧离子是否构成了面心立方最密堆积________(填“是”或“否”),该立方体是不是 Fe3O4 的晶胞 ________(填“是”或“否”),立方体中三价铁离子处于氧离子围成的________空隙(填空间结构)。 (5)解释该 Fe3O4 晶体能导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图计算 Fe3O4 晶 体的密度________g·cm-3。 (图中 a=0.42 n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2018 年安徽安庆二模)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1)铜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其核外能级能量的高低 3d________4s(填 “>”“<”或“=”) (2)Cu 与元素 A 能形成如下图所示的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元素 A 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A 的 常见氢化物常温下为液态,其熔沸点比同主族其他元素的氢化物高。 甲 乙 ①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②热稳定性甲______乙(填“>”“<”或“=”),试从原子结构上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离子形成的某种配合物阳离子具有轴向狭长的八面体结构(如下图)。 已知两种配体都是 10 电子的中性分子,且都含氢元素。 ①两种配体分子的配位原子电负性大小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热稳定性较弱的配体为 (用电子式表示)__________。 ②该配合物阳离子与 SO 2- 4 形成的配合物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Cu 单质的晶体为面心立方堆积,其晶胞立方体的边长为 a cm, Cu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3.5, 单质 Cu 的密度为ρ 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________mol-1(含 a、ρ的代数式表示)。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B) 第十八单元 物质结构及性质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答案】B 【解析】对于第三周期 11~17 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 势,但 Mg、P 特殊,A 项错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 项错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依次为 Na 为 1,Mg 为 2,Al 为 3,Si 不易形成离子,P 为 3,S 为 2,Cl 为 1,D 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非金属元素中氢在 s 区,其余非金属元素均分布在 p 区,A 项错误;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元素可能在 s 区(如 Mg)、p 区(如 He)或 d 区(如 Ti、Fe)等,B 项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 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属递变性质而不是周期性变化,D 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化学式为 PtCl4·2NH3 的物质,其水溶液不导电说明它不是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不能 电离出阴、阳离子,加入 AgNO3 不产生沉淀,用强碱处理没有 NH3 放出,说明不存在游离的 Cl-和 NH3,所以该物质的配位化学式为[PtCl4(NH3)2]。 4.【答案】B 【解析】键长是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A 错;单键一定是σ键,双键由 1 个σ键 和 1 个π键构成,三键由 1 个σ键和 2 个π键构成,故若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 1 个σ键,B 正 确;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 H2O2,C 错;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则分子越稳 定,D 错。 5.【答案】D 【解析】N2 化学性质相对稳定,CO 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6.【答案】D 【解析】A 项,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不一定吸引 6 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如 CsCl 晶体中每 个 Cs+吸引 8 个 Cl-;B 项,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不是因为外电场作用产生的;C 项,分子晶体不 一定是液态或气态,可能为固态,如 I2、S8 等。 7.【答案】C 【解析】A 项中固态 Ar 为分子晶体;B 项中 H2SO4 为分子晶体、石墨是混合型晶体;D 项中玻 璃是非晶体。 8.【答案】B 【解析】氯化钠晶体中,每个 Na+周围距离相等的 Na+共 12 个,每个 Na+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 的 Cl-共有 6 个。 9.【答案】A 【解析】若 Y 为氮元素,X 为氧元素,则第一电离能:Y>X;由于电负性:X>Y,则非金属性: X>Y,故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mYY;得电子能力:X>Y,X 和 Y 形成化合物时,X 显负价,Y 显正价。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Z 元素为 Mg,Y 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排布为 ns2np2,是 C 或 Si,X 为 N 或 O,W 为 Al 或 Cl。N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但 O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中性或弱酸性,A 错误;Al3+的半径比 Mg2+小,B 错误;氮气、氧气均能与镁反应,C 正确;CO2 形成的晶体熔沸点 低,D 错误。 11.【答案】C 【解析】A.SO2 是 V 形分子,CS2、HI 是直线形的分子,错误;B.BF3 键角为 120°,是平面 三角形结构;而 Sn 原子价电子数是 4,在 SnBr2 中两个价电子与 Br 形成共价键,还有一对孤电子对, 对成键电子有排斥作用,使键角小于 120°,错误;C.CH2O、BF3、SO3 都是平面三角形的分子,正 确;D.PCl3、NH3 都是三角锥形的分子,而 PCl5 是三角双锥形分子,错误。 12.【答案】B 【解析】根据 A、B 的电负性值及所处位置关系,可判断 A 元素为 O,B 元素为 F,该分子为 OF2。O—F 键为极性共价键。因为 OF2 分子的键角为 103.3°,OF2 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抵消,所以为 极性分子。 13.【答案】C 【解析】因碳原子半径比氮原子的大,故 N—Cl 键的键长比 C—Cl 键的键长短;NCl3 分子立体 构型类似 NH3,故 NCl3 是极性分子;NBr3 与 NCl3 二者结构相似,由于 NBr3 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所以 NBr3 的沸点比 NCl3 高,因此 NBr3 比 NCl3 难挥发。 14.【答案】B 【解析】A 项,氧化铝的熔点高,属于离子晶体,则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是离子晶体,正确; B 项,表中只有 BCl3、AlCl3 和干冰是分子晶体,错误;C 项,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 晶体,如 CO2 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正确。 15.【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推出晶体中阴离子的最小结构单元中含 Fe2+个数:4×1 8 =1 2 ,同样可推出含 Fe3 +个数也为1 2 ,CN-为 12×1 4 =3,因此阴离子为[Fe2(CN)6]-,则该晶体的化学式只能为 MFe2(CN)6,由 阴、阳离子形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M 的化合价为+1 价,故 A、B 两项正确,C 项错误。由图可看 出与每个 Fe3+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 CN-为 6 个,故 D 项正确。 16.【答案】B 【解析】①为简单立方堆积,②为体心立方堆积,③为六方最密堆积,④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②与③判断有误,A 错误;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8×1 8 =1,②8×1 8 +1=2,③8×1 8 +1=2, ④8×1 8 +6×1 2 =4,B 正确;晶胞③中原子的配位数应为 12,其他判断正确,C 错误;四种晶体的空间 利用率分别为 52%、68%、74%、74%,D 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答案】(1)[Ar]3d5 或 1s22s22p63s23p63d5 (2)sp2 和 sp3 9NA (3)H<C<O (4)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 (5)Fe3CuN 【解析】(1)Fe 为 26 号元素,Fe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 或 1s22s22p63s23p63d5。(2)甲 基上的碳原子为 sp3 杂化,羰基上的碳原子为 sp2 杂化。单键全为σ键,1 个双键中含有 1 个π键和 1 个σ键,故 1 mol 丙酮中含有 9 mol σ键。(3)非金属性:H<C<O,则电负性:H<C<O。(4)乙醇 中的羟基之间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故沸点高于丙酮。(5)能量越低越稳定,从图 2 知,Cu 替代 a 位置 Fe 型会更稳定,其晶胞中 Cu 位于 8 个顶点,N(Cu)=8×1 8 =1,Fe 位于面心,N(Fe)=6×1 2 =3, N 位于体心,N(N)=1,其化学式为 Fe3CuN。 18.【答案】(1)> (2)4 共价键、配位键 sp3 (3)氢键 10 15 (4) 4πa 3 3b ×100% (a,3a 3 ,b 2) 【解析】(1)由于钠离子的正电性较强,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比氖更强,想失去电子需要更多 的能量,因此钠的第二电离能比氖的高,即电离能 I2(Na)>I1(Ne);(2)第四周期中,与 Al 原子未成 对电子数相同的金属元素有 4 种。气态氯化铝的分子组成为(AlCl3)2,分子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共 价键、配位键,Al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 杂化;(3)水分子成笼的作用力是氢键,图 A 中最小的环 中连接的原子总数是 10;可燃冰晶体具有多种笼状结构,其中一种由 1 个图 A 所示笼分别用 2 个面 与另外两个相同的笼共面而成,则中间笼有 10 个水分子不分摊,两个面与另外笼共面,面为正五边 形,有 5 个水分子,则实际占有 10+5×2×1 2 =15 个水分子;(4)六方最密堆积的晶胞不再是立方结 构。晶胞上、下两个底面为紧密堆积的四个原子中心连成的菱形,边长为 2a,夹角分别为 60°、120°, 底面积 s=(2a)2×sin 60°=2 3a2 cm2,晶胞的体积为 2 3a2b cm3,晶胞中镁原子的总体积为 2×4 3πa3= 8 3πa3,空间利用率= 8 3πa3 2 3a2b ×100%= 4πa 3 3b ×100%。 19.【答案】(1)3d64s2 (2)O>N>C>H sp3、sp2 (3)联氨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多于氨分 子间形成的氢键数 (4)是 是 正八面体 (5)电子可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间快速发生转 移 5.2 【解析】(1)铁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26,则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 。(2)尿 素[CO(NH2)2 ]所含四种元素分别为 N、H、C、O,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四种元素 的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 O>N>C>H;CH3COONa 中甲基中的 C 原子 sp3 杂化,羧基中的 C 原子 sp2 杂化。(3)氨和联氨分子间均存在氢键,但联氨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多于氨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 故联氨的沸点明显高于氨。(4)由图示可知晶体中的氧离子构成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该立方体中氧 离子数目为 12×1 2 +1=4,Fe3+的数目为 4×1 2 +3×1 2 =2,Fe2+的数目为 1,则 Fe 和 O 的原子数目为 3∶ 4,是 Fe3O4 的晶胞;立方体中三价铁离子周围有 6 个氧离子围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中心。(5)晶体中 电子可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间快速发生转移,则 Fe3O4 晶体能导电;晶体的体积为 a3=(0.42×10 -7cm)3,每摩尔晶胞的质量为(56×3+16×4) g=232 g,则 Fe3O4 晶体的密度= 232 g NA×0.42×10-7cm3 =5.2 g·cm-3。 20.【答案】(1)3d104s1 > (2)①CuO Cu2O ②< Cu2O 中 Cu 的 d 轨道为全充满状态, 较稳定 (3)①O>N ②[Cu(H2O)2(NH3)4]SO4 (4)254 ρa3 【解析】(1)铜原子核电荷数为 29,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则价电子排布式为 3d104s1,根据能级图可知其核外能级能量的高低 3d>4s。(2)元素 A 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A 的常 见氢化物常温下为液态,其熔沸点比同主族其他元素的氢化物高,可知 A 为氧元素。①甲中氧原子 数目为 8×1 8 +4×1 4 +2×1 2 +1=4,Cu 原子数为 4,则甲的化学式为 CuO;乙中氧原子数目为 8×1 8 +1 =2,Cu 原子数为 4,则乙的化学式为 Cu2O;② 因 Cu2O 中 Cu+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而 CuO 中 Cu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9,明显 Cu+的 d 轨道为全充满状态,较稳定,故热稳定性 CuO<Cu2O。 (3)两种配体都是 10 电子的中性分子,且都含氢元素,可知两配体分别为 H2O 和 NH3。①两种配 体分子中 N 和 O 均有孤对电子,可与中心原子间形成配位键,O 的非金属性比 N 强,即电负性 O>N, 且 NH3 的稳定性小于 H2O,NH3 的电子式为 ;②由该配合物阳离子的结构可知含有 4 个 NH3 和 2 个 H2O,则与 SO 2- 4 形成的配合物 X 的化学式为 [Cu(H2O)2(NH3)4]SO4 。(4)由晶胞结构示意图 可知,晶体的堆积模型为面心立方密堆积,晶胞中原子数目为 6×1 2 +8×1 8 =4,晶胞质量为 4×63.5 g÷NA, 晶胞体积为(a cm)3,则 4×63.5 g÷NA=ρ g·cm-3×(a cm)3,故 NA=254 ρa3 mol-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