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52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26题,共计52分)‎ ‎1. 实验室配制250mL 0.5mo1•L﹣1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 A. 玻璃棒 B. 酒精灯 C. 胶头滴管 D. 容量瓶 ‎【答案】B ‎【解析】配制250mL 0.5mo1•L-1NaCl溶液的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在烧杯中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滴加至溶液凹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配制过程不需要加热,所以不需要的仪器是酒精灯,答案选B。‎ ‎2. 2001年1月,某地发生了导致四人死亡、一百多人中毒的食用熟牛肉中毒事件,经过对该牛肉的检测,发现某盐的含量比国家允许标准高800多倍,该盐可能是(  )‎ A. NaCl B. NaNO3‎ C. NaNO2 D. BaSO4‎ ‎【答案】C ‎【解析】亚硝酸钠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但它可使血液中的低价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功能,人若食用亚硝酸钠(NaNO2)严重超标的牛肉后,轻者嘴唇、手指甲发紫,重者中毒,直至窒息死亡,某地发生了导致四人死亡、一百多人中毒的食用熟牛肉中毒事件,应该为NaNO2超标,答案选C。‎ ‎3.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碳作用所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与H2S反应的是(  )‎ - 17 -‎ A. 二氧化硅 B. 浓硫酸 C. 浓硝酸 D. 水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硅可以和碳单质反应得到硅单质和CO,CO和硫化氢之间不会反应,A错误;B、浓硫酸可以和碳单质反应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水,无色气体二氧化硫可以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B正确;C、浓硝酸可以和碳单质反应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以及水,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碳和硫化氢不反应,C错误;D、水和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二者与硫化氢均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浓硫酸、浓硝酸、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硅的性质,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易错选项是C,错因在于审题不清。二氧化氮具有强氧化性,能与硫化氢反应,但不是无色气体,不符合题意,因此搞清楚题意非常关键,平时注意答题、审题的规范化训练。‎ ‎4. 由甲酸甲酯、葡萄糖、乙醛、丙酸四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54% B. 63% C. 9% D. 1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甲酸甲酯为C2H4O2,葡萄糖为C6H12O6,乙醛为C2H4O,丙酸为C3H6O3,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数目之比为1:2,故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2=6:1,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7%,则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37%=63%,故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63%×=9%。‎ 考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5. 下列不能与浓H2SO4反应的物质是(  )‎ A. Cu B. C C. Na2CO3 D. SiO2‎ ‎【答案】D ‎【解析】A、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A不符合题意;B、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硅与浓硫酸不反应,D符合题意,答案选D。‎ ‎6. 正长石是一种天然的硅酸盐矿,其组成可看作SiO2中部分Si原子被Al、K原子取代而成.当有25%的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不足的价数由K原子补充)时,正长石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   )‎ - 17 -‎ A. KAlSi3O6 B. KAlSi3O8 C. K2AlSi3O10 D. KAl2Si6O1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如果假设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为nmol,若二氧化硅中有25%的硅原子被铝原子取代,不足的由钾原子补充,则Al原子的物质的量=nmol×25%=0.25nmol,剩余Si原子的物质的量=0.75nmol,不足的价数由钾原子补充,则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硅原子的总正价和铝原子的总正价和钾原子的总正价三者之和与氧原子的总负价代数和为零,即n(K)+3n(Al)+4n(Si)=2n(O),解得n(K)=0.25nmol,所以正长石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K):n(Al):n(Si):n(O)=0.25nmol:0.25nmol:0.75nmol:2nmol=1:1:3:8,因此对应的化学式为KAlSi3O8,答案选B。‎ 考点:考查正长石的化学式的计算 ‎7. 下列有关0.2mol•L﹣1 BaCl2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500 mL溶液中Cl﹣浓度为0.2 mol•L﹣1‎ B. 500 mL溶液中Ba2+浓度为0.2 mol•L﹣1‎ C. 500 mL溶液中Cl﹣总数为0.2 NA D. 500 mL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0.3NA ‎【答案】A ‎【考点定位】考查溶质浓度和离子浓度的关系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溶质浓度和离子浓度的关系分析判断。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同一化学式中各微粒的浓度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如50mL 1mol•L-1Mg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n(Cl-)=1mol/L×2=2mol/L。‎ ‎8. 关于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钠在自然界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 17 -‎ ‎②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救火 ‎③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④Na﹣K合金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⑤钠比铜活泼,因而钠可以从CuCl2溶液中置换出铜 ‎⑥钠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Na2O2.‎ A. ①③④⑤⑥ B. ③④⑥ C. ③④ D. 全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钠性质活泼,能够与空气中水、氧气反应,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故①错误;②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金属钠着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救火,故②错误;③钠放置在煤油中沉在底部,密度大于煤油,故③正确;④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Na-K合金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故④正确;⑤根据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然后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故⑤错误;⑥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故⑥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钠的性质 ‎【名师点晴】把握性质与用途、保存方法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易错点是⑤,注意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这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水中一般是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即金属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和钠直接接触,所以钠先与水反应,然后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例如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 ‎9. 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质量 D. 电子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体积相等的不同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A.根据N=nNA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与分子数成正比,物质的量相等则其分子数相等,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相等,所以其原子总数相等,故A正确;B.根据N=nNA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与分子数成正比,物质的量相等则其分子数相等,故B正确;C.根据m=nM知,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二者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质量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H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两容器内含有电子总数相等,但H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1:1,故两容器内电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AB。‎ - 17 -‎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注意氢气与氯气物质的量相等时可以相当于为HCl。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HCl、H2和Cl2都是双原子分子,当分子数相等时,原子数一定相等;H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HCl,两个容器内的密度、质量和质子数相等,但H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1:1,质子总数不一定相等,质量也不一定相等。‎ ‎10. 一只盛有CO、O2、N2混合气体的气球放在空气(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29g/mol)中静止不动,则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是 A. 75% B. 25% C. 50% D. 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放在空气中静止不动,说明混合气体的密度和空气的相等,根据阿伏加德罗推论,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因为CO、N2的摩尔质量相等,看成一种物质,利用十字交叉法,‎ 氧气占总体积的1/4×100%=25%,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 ‎【名师点晴】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又叫四同定律,也叫五同定律(五同指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个数、同物质的量)。其推论有(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时,M1/M2=ρ1/ρ2。‎ ‎11. 下列实验装置错误的是 - 17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溶于水,能够与氧气反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正确;B.加入分解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备氨气,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又会化合生成氯化铵,错误;C.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长进短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用碱液可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正确;D.铜绿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相关知识。‎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O2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B. 将80gNaOH固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C. 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D. 在标况下,20mLNH3与60mLO2所含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D - 17 -‎ ‎..................‎ 点睛:‎ 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条件下,同体积的气体一定有相同的分子数。‎ ‎13. 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序号 甲 乙 丙 ‎①‎ CO2‎ SO2‎ 石灰水 ‎②‎ HCl CO2‎ 石灰水 ‎③‎ CO2‎ SO2‎ Ba(NO3)2‎ ‎④‎ CO2‎ NH3‎ BaCl2‎ ‎⑤‎ NO2‎ SO2‎ BaCl2‎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①由于石灰水过量,因此必有CaCO3和CaSO3沉淀生成,故①选;②同样由于石灰水过量,因此必有CaCO3沉淀生成,故②选;③CO2气体与Ba(N03)2不反应,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后,由于溶液酸性增强,SO2将被NO3-氧化生成SO42-,因此有BaSO4沉淀生成,故③选;④当NH3过量时溶液中BaCO3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BaCl2+H2O═BaCO3 ↓+2NH4C1;当NH3不足时,最终无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2CO2+VaCl2+2H2O═Ba(HCO3)2+2NH4C1,故④不选;⑤NO2和SO2混合后,SO2将被NO2氧化成SO3,通入BaCl2溶液后有BaSO4沉淀生成,故⑤选;故选C。‎ ‎14.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 17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①氯化铵分解产生NH3和HCl,气体在试管口降温后又化合生成NH4Cl甚至会堵塞试管发生危险,所以方案①错误。②浓氨水遇到氧化钙后,溶液中的水与CaO反应生成Ca(OH)2而消耗,反应同时放热使混合物温度升高,得到的Ca(OH)2可以降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这些都会促使氨水挥发生成氨气,因此方案②正确。③2NH4Cl+Ca(OH)2CaCl2+2NH3↑+2H2O,但是制备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因此方案③错误。④浓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可以得到氨气,方案④正确。综上所述,不能制取氨气的是①③,应当选D。‎ 点睛:与②相似,利用NaOH固体或碱石灰也可以制备NH3。‎ ‎15.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0.7gNH4C1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NA B. 0.5mol·L-1CH3COONa溶液中含有CH3COO-的数目少于0.5 NA C. 22gN2O和22gCO2所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1NA D. 足量的镁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充分反应,放出2.24LSO2和H2混合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0.2NA ‎【答案】C ‎【解析】A.10.7gNH4C1的物质的量为0.2mol,NH4C1中只有NH4+中含有4对共用电子对,则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8NA,故A错误;B.CH3COO-在水溶液中要水解,则没有提供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CH3COO-数目,故B错误;C.N2O和CO2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分子内含有的质子数均为22,则0.5molN2O和0.5molCO2所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1NA,故B正确;D.没有指明气体的状态,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答案为C。‎ ‎16. 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①金属钠熔化 - 17 -‎ ‎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紫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④⑤‎ ‎【答案】D ‎【解析】①由于钠的熔点较低,先熔化,故①正确;②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燃烧时火焰为黄色,故②错误;③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故③错误;④钠与氧气反应生成发出黄色火焰,故④正确;⑤钠在加热条件下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故⑤正确;即只有①④⑤正确,答案为D。‎ ‎17.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 铝的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物薄膜,故铝制器皿耐腐蚀 B. 聚氯乙烯塑料可做食品包装袋等薄膜制品 C. SiO2常用作半导体材料 D. 明矾常用于水的净化和消毒 ‎【答案】A ‎【解析】A. 铝的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物薄膜,故铝制器皿耐腐蚀,A正确;B. 聚氯乙烯塑料不能做食品包装袋,B错误;C. Si常用作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C错误;‎ D. 明矾常用于水的净化,不能消毒,D错误,答案选A。‎ ‎18. 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ρ=(17V+22 400)/(22.4+22.4V)‎ B. w=17c/(1 000ρ)‎ C. w=17V/(17V+22 400)‎ D. c=1 000Vρ/(17V+22 400)‎ ‎【答案】A ‎【解析】氨气的物质的量是,溶液的质量是g,溶液的体积不是(V+1)L,所以选项A不正确,其余得失正确的,答案选A。‎ ‎19. 通常情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 SO2、Cl2、H2S B. O2、H2、SO2‎ - 17 -‎ C. NH3、H2、HCl D. CO、NH3、O2‎ ‎【答案】B ‎【解析】A项,SO2、Cl2、H2S三种气体,Cl2和H2S能发生反应,且H2S能被浓硫酸氧化,不能用浓硫酸干燥,A错误;B项,H2、O2、SO2三种气体之间不反应,且这三种气体和浓硫酸不反应,所以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B正确;C项,NH3、H2、HCl三种气体,NH3和HCl能发生反应,而且NH3是碱性气体,能和浓硫酸反应,所以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C错误;D项,CO、NH3、O2三种气体之间通常情况下不发生反应,但氨气是碱性气体,能和浓硫酸反应,所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共存与干燥,注意浓硫酸是酸能和碱性气体发生反应,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能与强还原性的气体反应,所以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强还原性的气体,能干燥酸性气体或中性气体。‎ ‎20. 向27.2 g 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 mol/L的NaOH溶液1.0 L,此时溶液呈中性,铜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 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l B.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 mol/L C. 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 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 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最后得到的沉淀是Cu(OH)2,质量是39.2 g,则n[Cu(OH)2]="0.4" mol,n(Cu)="0.4" mol,即原化合物中的n(Cu)等于0.4 mol,设原化合物中的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则有x+2y="0.4" mol,64x+144y="27.2" g,解得x="0.2" mol,y="0.1" mol,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1,A项正确;反应后得到溶质是NaNO3,则表现酸性的硝酸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等,即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是1 mol,0.2 mol Cu和0.1 mol Cu2O被硝酸氧化时共失去(0.4+0.2)mole-,则有0.2 mol的硝酸被还原为NO,所以硝酸的总物质的量是1.2 mol,浓度是2.4 mol/L,B项错误;产生的NO为0.2 mol,标准状况下体积是4.48 L,C项正确;D.原混合物与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Cu)="0.4" mol,所以n(NO3-)="0.8" mol,被还原的硝酸是0.2 mol,硝酸的总物质的量是1.2 mol,所以剩余硝酸0.2 mol,D项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硝酸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等知识。‎ - 17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硝酸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等知识。根据题意可知最后得到的沉淀是Cu(OH)2,质量是39.2 g,则n[Cu(OH)2]="0.4" mol,n(Cu)="0.4" mol,即原化合物中的n(Cu)等于0.4 mol,设原化合物中的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则有x+2y="0.4" mol,64x+144y="27.2" g,解得x="0.2" mol,y="0.1" mol,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解答即可。‎ 视频 ‎21. 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 A. 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B. 都占22.4 L C. 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D. 具有相同的质量 ‎【答案】C ‎【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所以选项C正确,其余都是错误的,答案选C。‎ ‎22.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蒸发时,蒸发皿必须垫石棉网 B. 在蒸馏过程中,发现蒸馏烧瓶中未加沸石或碎瓷片,可以立即加入 C. 分液时,放出分液漏斗下层液体后,再继续放出上层液体 D. 制备Fe(OH)3胶体时,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答案】D ‎【解析】A项,蒸发皿为陶瓷仪器,不必垫石棉网加热,错误;B项,在蒸馏过程中,发现蒸馏烧瓶中未加沸石或碎瓷片,应停止加热待蒸馏烧瓶冷却后补加沸石或碎瓷片,不能立即补加,错误;C项,分液时,放出分液漏斗下层液体后,应从上口倾倒出上层液体,错误;D项,制备Fe(OH)3胶体时,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正确;答案选D。‎ ‎23. 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17 -‎ A. 1:1 B. 5:7 C. 7:5 D. 4: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通入氧气分别发生: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解答.‎ 解:两只试管中分别发生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则试管体积相同,则生成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同,且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两试管的硝酸的浓度相同,‎ 故选A.‎ ‎24. 工业制取ClO2的化学反应:2NaClO3+ SO2+ H2SO4= 2ClO2+ 2NaH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SO2在反应中被还原 B. Na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C. H2SO4在反应中做氧化剂 D. 1 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 ‎【答案】D ‎【解析】‎ ‎1 mol NaClO3在反应中得到1 mol e-。‎ ‎25. 将一定质量的NaHCO3分为三等份,第一份直接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1,第二份首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2,第三份首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再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3,假若与盐酸都完全反应,则n1、n2、n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n1>n2>n3 B. n2>n1>n3 C. n1=n2=n3 D. n1>n3>n2‎ ‎【答案】C ‎【解析】三份溶液中最终生成的都是氯化钠,所以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消耗的盐酸是相等的,答案选C。‎ ‎26. 向含有0.2 mol NaOH和0.1 mol B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为8.96 L(0 ℃,1.01×105Pa)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图像正确的是(气体的溶解和离子的水解忽略不计)( )。‎ - 17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n(CO2)==0.4mol,通入含有0.2molNaOH和0.1molBa(OH)2的溶液中,相当于首先发生:Ba2++2OH-+CO2=BaCO3↓,0.1molBa(OH)2完全反应消耗0.1molCO2,剩余0.2molOH-,生成0.1molBaCO3,然后发生2OH-+CO2=CO32-+H2O,消耗0.1molCO2,生成0.1molCO32-,上述两阶段共消耗0.2molCO2,剩余0.2molCO2,再发生CO32-+CO2+H2O=2HCO3-,消耗0.1molCO2,最后发生BaCO3+CO2+H2O=Ba2++2HCO3-,碳酸钡与二氧化碳恰好反应,据此计算解答.‎ 解答:解:含有0.2mol NaOH和0.1mol Ba(OH)2的溶液中离子总的物质的量为0.2mol×2+0.1mol×3=0.7mol,‎ n(CO2)==0.4mol,‎ 通入含有0.2molNaOH和0.1molBa(OH)2的溶液中,相当于首先发生:Ba2++2OH-+CO2=BaCO3↓,该阶段0.1molBa(OH)2完全反应消耗0.1molCO2,体积为2.24L,离子物质的量减少0.3mol,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为0.7mol-0.3mol=0.4mol,其中含有0.2molOH-、生成0.1molBaCO3;‎ 然后发生2OH-+CO2=CO32-+H2O,0.2molOH-完全反应消耗0.1molCO2,体积为2.24L,该阶段离子物质的量减少0.1mol,溶液中剩余离子物质的量为0.4mol-0.1mol=0.3mol,溶液中含有0.2molNa+、0.1molCO32-;‎ 再发生CO32-+CO2+H2O=2HCO3-,消耗0.1molCO2,体积为2.24L,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增大0.1mol,溶液中离子为0.4mol;‎ 最后发生BaCO3+CO2+H2O=Ba2++2HCO3-,碳酸钡与二氧化碳恰好反应,消耗0.1molCO2‎ - 17 -‎ ‎,体积为2.24L,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增大0.3mol,溶液中中离子为0.7mol;故图象C符合,故选C.‎ 考点: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计算 第II卷(选择题48分)‎ 二、简答题 ‎27. 如图,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其中B溶液为浅绿色,I溶液为棕黄色,J为AgCl,请回答:‎ ‎(1)C是(填化学式)_____,F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检验B中阳离子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种方法,用文字表述)‎ ‎(3)写出由G转变成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检验I溶液中阳离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向I溶液中加入单质Cu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l2 (2). KCl (3). FeCl2 (4). 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无现象,再滴加几滴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 (5). 4Fe(OH)2+O2+2H2O=4Fe(OH)3 (6). Fe3++3SCN﹣=Fe(SCN)3 (7). 2Fe3++Cu=2Fe2++Cu2+‎ ‎【解析】J为AgCl,且溶液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说明含有K元素,根据元素守恒知,F为KCl,白色沉淀G在空气中变为红褐色沉淀H,则G为Fe(OH)2、H为Fe(OH)3,H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溶液I,I溶液为棕黄色,I为FeCl3,I和A反应生成B,B溶液为浅绿色,且A为固体单质,所以A为Fe、B为FeCl2,FeCl2和Cl2反应生成FeCl3,则C为Cl2,FeCl2和E反应生成KCl和Fe(OH)2,根据元素守恒得E为KOH。(1)通过以上分析知,C是Cl2,F的化学式为KCl;(2)B的化学式为FeCl2,检验B中阳离子Fe2+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无现象,再滴加几滴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3)Fe(OH)2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由G转变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4)I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铁离子,检验铁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 17 -‎ ‎;向I溶液中加入单质Cu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是2Fe3++Cu=2Fe2++Cu2+。‎ ‎28. 某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图中E为量气装置。‎ 本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稀盐酸、过氧化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 ‎(1)图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装置的字母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支持装置省略:_________。‎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答案】 (1). C B D A E (2). CaCO3 (3). HC1 (4). 吸收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5).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6).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7). a c - 17 -‎ ‎【解析】(1)仪器C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连接3用来除去HCl,4连接6可使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然后连接2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最后连接8测量气体的体积,所以顺序为CBDAE;(2)只有仪器C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根据装置特点可知制气原料应该采用大理石和盐酸;(3)仪器C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此法制得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少量氯化氢,须通过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以除去这些氯化氢,净化后的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来制取氧气,为了除去生成的氧气中混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可以使它们通过仪器A,即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氧气中未反应的二氧化碳,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4)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则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5)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大,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①读数时要调节E中甲、乙的液面使其同一高度;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答案选a、c。‎ ‎29. Ⅰ.(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Na2CO3俗称_______________,制造计算机芯片的半导体材料是_____________,水晶项链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绿柱石(绿宝石)矿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BenAl2Si6O18,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nBeO·Al2O3·6SiO2,其n值为________; 北京奥运金牌“金镶玉”环形玉璧由昆仑玉制成,昆仑玉的成分可简单看成是Ca2Mg5Si8O22(OH)2,将其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 Ⅱ.现有五种溶液,分别含下列离子:①Mg2+ ②Al3+ ③Cu2+ ④Fe2+ ⑤Fe3+。‎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符号:滴加氯水后明显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加铁粉后溶液增重的是_____________;‎ ‎(4)向④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铝(或Al) (2). 苏打 (3). 硅(或单晶硅、或Si) (4). SiO2(或二氧化硅) (5). 3 (6). 2CaO·5MgO·8SiO2·H2O (7). Fe2+ (8). Fe3+ (9). 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10). 4Fe(OH)2 +2H2O+O2=4Fe(OH)3‎ ‎【解析】Ⅰ.(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Na2CO3俗称苏打或纯碱,制造计算机芯片的半导体材料是硅,水晶项链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2)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n=18-3-6×2=3;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a2Mg5Si8O22(OH)2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2CaO·5MgO·8SiO2·H2O。‎ Ⅱ.(3)氯气能氧化亚铁离子,则滴加氯水后明显减少的离子是Fe2+,所给离子中铁离子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溶液质量增加。铜离子与铁反应生成单质铜和亚铁离子,溶液质量减少。其它离子与铁不反应;(4)向④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现象是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H)2 +2H2O+O2=4Fe(OH)3。‎ - 17 -‎ ‎30. 已知A与盐酸反应生成B和氢气,D为单质。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B+D→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B与氨水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现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FeCl3 (2). 2FeCl2+Cl2=2FeCl3 (3). 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4). Fe2++2NH3·H2O=Fe(OH)2↓+2NH4+ (5). 4Fe(OH)2 + O2 + 2H2O=4Fe(OH)3‎ ‎【解析】A与盐酸反应生成B和氢气,A为金属,D为单质,且D与A反应生成C,而D与B反应也得到C,则A为变价金属,D具有强氧化性,可推知A为Fe,B为FeCl2,C为FeCl3,D为Cl2。(1)C的化学式为FeCl3;B+D→C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 + Cl2 = 2FeCl3;(2)FeCl2与氨水反应的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 + 2NH3·H2O = Fe(OH)2↓+2NH4+、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 ‎ - 1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