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 14 C 12 H 1 O 16 Ag 108‎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共44)‎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苯中含有的苯分子数是NA B. 标准状况下,1mol氦气中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 C. 常温常压下,15g乙烷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目为3 NA D. 常温常压下,0.10 mol·L-1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H+数小于0.1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标准状况下,苯为固体,22.4 L 苯中含有的苯分子数大于NA,错误;B、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1mol氦气中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2NA,错误;C、常温常压下,15g乙烷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目为3 NA,正确;D、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10 mol·L-1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H+数,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及相关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2.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淀粉液水解液遇碘水溶液不变蓝,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所得中和液 红色沉淀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 淀粉已完全水解 C. 淀粉没有水解 D. 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取淀粉液在稀硫酸中加热后的水解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碘水,发现不变蓝色,说明无淀粉,另一份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碱性,再加氢氧化铜悬浊液,最后再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有葡萄糖。‎ ‎【详解】淀粉遇碘变蓝色,水解液中加碘水不变蓝,说明淀粉水解完全,故答案为B。‎ ‎【点睛】淀粉在酸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能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以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已发生了水解和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1)如果淀粉还没有水解,其溶液中没有葡萄糖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2)如果淀粉已完全水解,其溶液中没有淀粉遇碘则不能变蓝色;(3)如果淀粉仅部分水解,其溶液中有淀粉还有葡萄糖则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成蓝色。需要注意的是,检验葡萄糖之前,需要中和硫酸。‎ ‎3.最近美国宇航员(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在同一直线上 B. 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 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 D. 全氟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分子的空间结构判断;B、根据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规则判断;C、C3F8与C3H8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的比较看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D、根据极性共价键的定义判断。‎ ‎【详解】A、全氟丙烷可以看作是CF4中的两个F原子被两个CF3取代,CF4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CF4中的任两个F原子和C原子都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全氟丙烷分子中三个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选项A错误;B、F原子的孤对电子没标出,选项B错误;C、C3F8与C3H8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的比较看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所以沸点:C3F8>C3H8,选项C错误;D、全氟丙烷中碳原子之间是非极性共价键,碳和氢之间形成的是极性共价键,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侧重考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利用迁移思想是解A选项的关键。‎ ‎4.已知:①1mol某链烃最多能与1mol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代烷;②1mol该氯代烷能与7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氯的氯代烷。该烃可能是( )‎ A. CH3CH=CH2 B. CH2=CHCH=CH3 C. CH3CH=CHCH3 D. CH2=CH2‎ ‎【答案】A ‎【解析】‎ ‎【分析】‎ ‎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1molHCl发生加成反应,则分子含有1个C=C键;1mol该卤代烷能和7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烃,卤代烃分子中含有7个H原子,其中1个H原子为链烃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引入,所以链烃分子中含有6个H原子,据此结合选项判断。‎ ‎【详解】①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1molHCl发生加成反应,则该烃分子含有1个C=C键;②1mol该卤代烷能和7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烃,卤代烃分子中含有7个H原子,其中1个H原子为链烃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引入,所以链烃分子中含有6个H原子;根据分析可知,该烃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6个H原子,选项中只有CH3CH=CH2符合,故答案为A。‎ ‎5.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天然蛋白质经水解,最终生成α-氨基酸。‎ B.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Na2SO4时则会使蛋白质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C.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乙醇可以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加水又能溶解。‎ D. 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味,可以用来检验毛织品和棉织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α-氨基酸,故A正确; ‎ B.蛋白质遇到浓的硫酸钠溶液会发生盐析现象,故B正确;‎ C.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而从溶液中析出,但蛋白质变性没有可逆性,所以加水不能溶解,故C错误;‎ D.毛是蛋白质,棉是纤维素,利用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味,可用来检验毛织品和棉织品,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6.有两种饱和一元醇的混合物18.8g,与13.8gNa充分反应,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这两种醇分子中相差一个碳原子。则这两种醇是( )‎ A. 甲醇和乙醇 B. 乙醇和1-丙醇 C. 2-丙醇和1-丁醇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饱和一元醇与钠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故需要金属Na的物质的量为0.5mol,参加反应的钠的质量为0.5mol×23g/mol=11.5g<13.8g,故醇完全反应,计算醇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结合两种醇分子中相差一个碳原子计算确定碳原子数目。‎ ‎【详解】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故需要金属Na的物质的量为0.5mol,参加反应的钠的质量为0.5mol×23g/mol=11.5g<13.8g,故醇完全反应,饱和一元醇与钠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则饱和一元醇的总物质的量为0.5mol,故饱和一元醇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37.6g/mol,由于两种醇分子中相差一个碳原子,设醇中碳原子数目分别为n、n+1,则:14n+2+16<37.6且12(n+1)+2(n+1)+2+16>37.6,联立可得n=1,故A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属于计算型推断,理解掌握醇与钠反应,关键是进行过量计算判断醇完全反应,注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应用。‎ ‎7.下列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葡萄糖和果糖 B. 蔗糖和麦芽糖 C. 正丁烷和异丁烷 D. 淀粉和纤维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果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OCH2OH,所以葡萄糖和果糖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都为C12H22O11,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  CH3CH(CH3)CH3,所以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淀粉和纤维丝的分子式为(C6H10O5)n,n不同,分子式不同,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普伐他汀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 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 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中不含酚羟基,则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A错误;‎ B.含碳碳双键、-OH,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错误;‎ C.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OH可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故C正确;‎ D.-COOH、-COOC-可与NaOH反应,则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 NaOH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共0.1 mol ,充分燃烧后得3.584 L(标准状况下)CO2和3.6 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有乙烯 C. 可能有乙烷 D. 无法计算 ‎【答案】A ‎【解析】‎ ‎【分析】‎ n(CO2)==0.16mol,n(H2O)==0.2mol,则混合物的平均化学式为C1.6H4,因是混合物,则肯定含有C原子数小于1.6的烃,因甲烷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另一种烃也含有4个氢原子,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共0.1mol,充分燃烧后得3.58L(标准状况下)CO2和3.6g水,则:n(CO2)==0.16mol,n(H2O)==0.2mol,则混合物的平均化学式为C1.6H4,因是混合物,则肯定含有C原子数小于1.6的烃,即一定含有甲烷;因甲烷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另一种烃也含有4个氢原子,乙烷中H原子数目大于4,不可能含有,可能含有乙烯、丙炔等,故答案为A。‎ ‎10. 某一有机物A可发生下列反应:‎ 已知C为羧酸,且C、E均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可能结构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B ‎【解析】‎ 由A的组成和反应关系可知,A为一元酯;C为羧酸,C、E不发生银镜反应,则C不是甲酸,分子中至少有2个C原子,E是酮,D、E分子中至少有3个C原子,且D中—OH所连碳原子上只有一个氢原子,所以A的结构只能是CH3COOCH(CH3)CH2CH3或CH3CH2COOCH(CH3)2两种,答案为B ‎11. 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A. 纤维素涤纶 B. 麦芽糖胰岛素 C. 聚乙烯酚醛树脂 D. 淀粉聚异戊二烯 ‎【答案】C ‎【解析】‎ A.纤维素是天然存在的,例如棉花中含有纤维素,故A错误;‎ B.胰岛素在人体内存在,可以是天然的,故B错误;‎ C.聚乙烯、酚醛树脂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淀粉是天然存在的,不是合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2.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A B C D 实验 方案 实验 目的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分离乙酸和水 验证溴乙烷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的乙烯 收集乙烯并验证它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装置中导管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因为乙醇和乙酸均是与水互溶的,直接插入会倒吸,A错误;B、乙酸和水互溶,不能直接分液,B错误;C、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首先通过水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防止干扰乙烯的检验,C正确;D、乙烯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应该是短口进,长口出,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3.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用电火花点燃完全燃烧后,容器内气体体积保持不变,若气体体积均在120℃和相同的压强下测定的,这种气态烃是( )‎ A. C2H2 B. C2H6 C. C2H4 D. C3H6‎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该烃的化学式为CxHy,燃烧的方程式为:CxHy+(x+)O2xCO2+H2O;由于燃烧前后容器内(均在120℃)压强保持不变,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即:1+x+y/4=x+,解得:y=4,即烃中含有的H原子数为4,只有B符合,故答案为C。‎ ‎【点睛】气态烃 CxHy与O2混合后燃烧或爆炸,恢复原状态(100℃以上),1mol气态烃反应前后总体积变化情况是:y=4总体积不变,△V=0;y<4总体积减小,△V=1-;y>4总体积增加,△V=-1。‎ ‎14.今有一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完全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为C2H5O2N,丙氨酸为C3H7O2N,苯丙氨酸为C9H11O2N,谷氨酸为C5H9O4N , 问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能得到几个谷氨酸(  )‎ A. 4 B. 5 C. 6 D. 7‎ ‎【答案】A ‎【解析】‎ ‎【详解】分子式为C55H70O19N10水解后只得到4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水解后的每一个氨基酸中只有一个N,说明氨基酸的N只存在于氨基中,又因为化合物中的N来自肽键和最后1个氨基,等于氨基酸数目,所以是10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又因为谷氨酸O为4个,其他为2个,氨基酸含O共19个加上脱水的9个,一共28个,设谷氨酸为X个,则4X+2(10-X)=28,得X=4,所以这种化合物C55H70O19N10水解得到4个谷氨基酸,故答案为A。‎ ‎15.碳酸亚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其结构为,碳酸亚乙酯可由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得,亦可由碳酸与乙二醇反应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环氧乙烷与乙二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B. 碳酸亚乙酯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 C. 碳酸亚乙酯中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 D. 碳酸亚乙酯在保存时应避免与碱接触 ‎【答案】D ‎【解析】‎ 环氧乙烷分子式为C2H4O, 乙二醇分子式为 C2H6O2,二者分子式不同,不可能为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根据碳酸亚乙酯结构可知,两个氯原子取代同一个-CH2-上的两个氢,结构为1种,两个氯原子分别取代两个-CH2-上的各1个氢,结构有1种,所以碳酸亚乙酯的二氯代物有2种,B错误;根据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可知,碳酸亚乙酯中两个亚甲基中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C错误;从结构简式可知,碳酸亚乙酯属于酯类化合物,能与碱反应,所以保存时应避免与碱接触,D正确;正确选项D。‎ ‎16.分子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8种 B. 10种 C. 12种 D. 14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C4H8ClBr可以看成丁烷中的2个H原子分别被1个Cl、1个Br原子取代,丁烷只有2种结构,氯原子与溴原子可以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H原子,可以取代不同碳原子上的H原子,据此书写判断。‎ ‎【详解】先分析碳骨架异构,分别为 C-C-C-C 与2种情况,然后分别对 2 种碳骨架采用“定一移一”的方法分析,其中骨架 C-C-C-C 有、共 8‎ ‎ 种,骨架有和, 4 种,综上所述,分子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种类共8+4=12种, C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书写,难度中等,学会利用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解题是关键。‎ ‎17. 下列有机化合物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 A. ‎ B. CH3CH=CH2‎ C. CH3CH2CH=CHCH2CH3‎ D. CH3CH=C(CH3)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具有顺反异构体的有机物中C=C应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解:A.中没有C=C,不具有顺反异构,故A错误;‎ B.CH3CH=CH2,其中C=C连接相同的H原子,不具有顺反异构,故B错误;‎ C.CH3CH2CH=CHCH2CH3,其中C=C连接不同的H、﹣CH3,具有顺反异构,故C正确;‎ D.CH3CH=C(CH3)2,其中C=C连接相同的﹣CH3,不具有顺反异构,故D错误.‎ 故选C.‎ ‎18. 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 )‎ A. 苯中含有苯酚(浓溴水,过滤)‎ B. 乙酸钠中含有碳酸钠(乙酸、蒸发)‎ C. 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D. 溴乙烷中含有醇(水、分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溴易溶于苯,引入新杂质,则用NaOH、分液来除杂,故A错误;‎ B.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则反应后蒸发即可,故B正确;‎ 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则反应后分液可除杂,故C正确;‎ D.醇与水互溶,但溴乙烷不溶于水,则混合后分液可分离,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②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③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19.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则用Na、NaOH、NaHCO3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恰好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3∶3∶2 B. 3∶2∶1 C. 1∶1∶1 D. 3∶2∶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该有机物中含有三种官能团,即羧基、醛基、醇羟基、酚羟基。根据官能团的性质,与钠反应的有羟基、羧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有羧基和酚羟基,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只有酚羟基,所以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 ‎【名师点晴】明确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醇、酚、羧酸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比较 名称 ‎ 乙醇 ‎ 苯酚 ‎ 乙酸 ‎ 结构简式 ‎ CH3CH2OH ‎ C6H5OH ‎ CH3COOH ‎ 羟基氢的活泼性 ‎ 不电离 ‎ 电离 ‎ 电离 ‎ 酸性 ‎ 中性 ‎ 极弱酸性 ‎ 弱酸性 ‎ 与Na ‎ 反应 ‎ 反应 ‎ 反应 ‎ 与NaOH ‎ 不反应 ‎ 反应 ‎ 反应 ‎ 与Na2CO3 ‎ 不反应 ‎ 反应 ‎ 反应 ‎ 与NaHCO3 ‎ 不反应 ‎ 不反应 ‎ 反应 ‎ ‎20.芳香烃C8H10有四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则该种物质的结构是(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芳香烃C8H10有四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这说明该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只有一类,A、B、C、D中苯环上的氢原子种类分别是1、2、3、3,答案选A。‎ 考点:考查等效氢原子判断 ‎21. 下列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淀粉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B. 蛋白质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氨基酸 C. 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D. 油脂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甘油与高级脂肪酸 ‎【答案】C ‎【解析】‎ 人体内没有能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但能增加肠胃蠕动,选项C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2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 “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 B.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 C. “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 D. 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高中化学阶段,常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二、填空题(共56分)‎ ‎23.(1)2 mol O3和3 mol O2的质量之比为___,同温同压下的密度之比为____,含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 ‎(2)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6.72 L,质量为12 g.此混合物中CO和CO2分子数目之比是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________. ‎ ‎(3)下列几种均属烃的含氧衍生物,请按要求作答:‎ 一定条件下①可转化为④,下列试剂中能实现该转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溶液 B.H2‎ C.银氨溶液/H+ D.氢氧化钠溶液 ‎(4)已知 :如果要合成,所用的起始原料的系统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1 (2). 3:2 (3). 1:1 (4). 1:3 (5). 40 (6). 20 (7). C (8). 2,3-二甲基-l,3-丁二烯和丙炔或2-甲基-l,3-丁二烯和2-丁炔 ‎【解析】‎ ‎【分析】‎ ‎(1)根据m=nM、N=nNA、ρ=、结合每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来分析解答;‎ ‎(2)根据体积结合n==可列方程式组解计算其物质的量之比,再根据M=、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分析。‎ ‎(3)一定条件下①可转化为④,仅是醛基被氧化,可用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等弱氧化剂氧化;‎ ‎(4)根据1,3-丁二烯与乙炔反应知,1,3-丁二烯中的两个碳碳双键断裂,中间形成一个碳碳双键,边上两个半键与乙炔中的两个半键相连构成环状,类比1,3-丁二烯与乙炔的加成反应,采用逆合成分析法可知,要合成,逆向推断 或者是。‎ ‎【详解】(1)臭氧的摩尔质量为48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根据m=nM知,其质量之比=(48g/mol×2):(32g/mol×3)=1:1;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ρ=知,其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48g/mol:32g/mol=3:2;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其分子数之比为2:3,结合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知,其原子个数之比为1:1;‎ ‎(2)设CO为xmol,CO2为ymol,则:x+y=、28x+44y=12,解得:x=0.075,y=0.225;此混合物中CO和CO2的分子数目比是0.075mol:0.225mol=1:3;混合气体的平衡摩尔质量为==40g/mol;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所以该混合气体的密度相对氢气的密度是20。‎ ‎(3)一定条件下①可转化为④,仅是醛基被氧化,可用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等弱氧化剂氧化,题中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还可氧化烃基,则只有C符合,故答案为C;‎ ‎(4)根据1,3-丁二烯与乙炔反应知,1,3-丁二烯中的两个碳碳双键断裂,中间形成一个碳碳双键,边上两个半键与乙炔中的两个半键相连构成环状,类比1,3-丁二烯与乙炔的加成反应,采用逆合成分析法可知,要合成,逆向推断 或者是,若为,根据有机物的命名原则这两种原料分别是2,3-二甲基-l,3-丁二烯和丙炔,若为根据有机物的命名原则这两种原料分别是2-甲基-l,3-丁二烯和2-丁炔。‎ ‎24.分子式为C3H7Br 的有机物甲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发生如下一系列转化:‎ ‎(1)若B能发生银镜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确定有机物甲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过程:甲+ NaOH:___________________B+Ag(NH3)2OH:_________________‎ ‎(2)若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确定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过程:甲+NaOH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C→D: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H3CH2CH2Br (2). CH3CH2CH2Br+NaOHCH3CH2CH2OH+NaBr (3). CH3CH2CHO+2Ag(NH3)2OHCH3CH2COONH4+3NH3+2Ag↓+H2O (4). CH3CHOHCH3 (5). CH3CHBrCH3+NaOHCH3CH=CH2↑+NaBr+H2O (6). 2CH3CHOHCH3+O22+2H2O (7). nCH3CH=CH2‎ ‎【解析】‎ ‎【分析】‎ ‎(1)若B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说明甲的水解产物A中-OH所在的碳原子上有2个氢原子,则A为1-丙醇,即甲为1-溴丙烷,B为丙醛,C为1-丙醇的消去产物,为丙烯,D为聚丙烯;‎ ‎(2)若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甲为CH3CHBrCH3,A为CH3CH(OH)CH3,B为,以此来解答。‎ ‎【详解】(1)若B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说明甲的水解产物A中-OH所在的碳原子上有2个氢原子,则A为1-丙醇,即甲为1-溴丙烷,B为丙醛,C为1-丙醇的消去产物,为丙烯,D为聚丙烯;‎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1-溴丙烷,为CH3CH2CH2Br;‎ ‎②甲转化为A,是1-溴丙烷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故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2Br+NaOHCH3CH2CH2OH+NaBr;B为丙醛,能和银氨溶液Ag(NH3)2OH发生银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O+2Ag(NH3)2OHCH3CH2COONH4+3NH3+2Ag↓ +H2O;‎ ‎(2)若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甲为CH3CHBrCH3,A为CH3CH(OH)CH3,B为;‎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3;②甲+NaOH的反应为CH3CHBrCH3+NaOHCH3CH=CH2↑+NaBr+H2O;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A→B的反应为2CH3CH(OH)CH3+O22+2H2O;C→D的反应为nCH3CH=CH2。‎ ‎【点睛】常见的反应条件与反应类型有:①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②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在浓H2SO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④能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⑤能与H2在Ni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⑥在O2、Cu(或Ag)、加热(或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⑦与O2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的氧化反应。(如果连续两次出现O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⑧在稀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⑨在光照、X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Fe粉、X2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 ‎25. 实验室制备溴苯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填写下列空白:‎ ‎(1)关闭F夹,打开C夹,在装有少量苯的三口烧瓶中由A口加入少量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反应一段时间制的溴苯。溴苯是一种密度比水 (填”小”或”大”)的无色液体,在实验中因为 而显褐色。则三口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和__ _。‎ ‎(2)D、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三口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三口烧瓶中的溴苯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三口烧瓶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10 mL水、8 mL10%的NaOH溶液、10 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 ‎(5)经过上述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答案】⑴ 大 溶有Br2 2Fe+3Br2=2FeBr3‎ ‎⑵ D管石蕊试液变红(1分),E管出现浅黄色沉淀。‎ ‎⑶水倒流进三口烧瓶。‎ ‎⑷吸收HBr和Br2 干燥 (5) 苯 C ‎【解析】‎ 试题分析:(1)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所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Fe+3Br2=2FeBr3 、。溴苯是一种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液体,在实验中因为溶有Br2而显褐色。‎ ‎(2)由于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挥发,溶于水显酸性,则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溴化氢溶于水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溴化银淡黄色长的,即实验现象是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由于溴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待三颈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与F相连的广口瓶中NaOH溶液流入三颈烧瓶。‎ ‎(4)②由于溴苯中溶有溴化氢与单质溴,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Br和Br2。‎ ‎③氯化钙是常用的干燥剂,其干燥作用。‎ ‎(5)苯易溶在溴苯中,且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苯,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即可分离,答案选C。‎ 考点:考查溴苯制备实验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在注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考查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规范的实验设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6.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结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下面是制备一种新型环氧树脂G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烯烃,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由C生成D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4)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5)E的二氯代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能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1。‎ ‎(6)假设化合物D、F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 mol单一聚合度的G,若生成的NaCl和H2O的总质量为765g,则G的n值理论上应等于__________。‎ ‎【答案】 (1). 丙烯 (2). 氯原子 (3). 羟基 (4). 加成反应 (5). 或 (6). (7). (8). (9). 8‎ ‎【解析】‎ ‎【分析】‎ 根据D的分子结构可知A为链状结构,故A为CH3CH=CH2;A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为CH2=CHCH2Cl,B和HO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为 ,C在碱性条件下脱去HCl生成D;由F结构可知苯酚和E发生信息①的反应生成F,则E为 ;D和F聚合生成G,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A为CH3CH=CH2,化学名称为丙烯;C为,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氯原子、羟基,‎ 故答案为:丙烯;氯原子、羟基;‎ ‎(2)B和HO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3)C在碱性条件下脱去HCl生成D,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E的结构简式为。‎ ‎(5)E二氯代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芳香化合物: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1,说明分子中有3种类型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3:2:1。则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6)根据信息②和③,每消耗1molD,反应生成1molNaCl和H2O,若生成的NaCl和H2O的总质量为765g,生成NaCl和H2O的总物质的量为=10mol,由G的结构可知,要生成1 mol单一聚合度的G,需要(n+2)molD,则(n+2)=10,解得n=8,即G的n值理论上应等于8,‎ 故答案为:8。‎ ‎27.1 mol仅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A在稀硫酸中水解生成1 molB和1 molC, B分子中N(C)∶N(H)=4∶5,135<Mr(B)<140;C与B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且Mr(B)=Mr(C)+2‎ ‎(1)C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B的分子具有高度对称性,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B能与金属Na反应但不能与NaOH反应。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芳香族的酯类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种;‎ ‎【答案】 (1). C8H8O2 (2). HOCH2——CH2OH (3). 6‎ ‎【解析】‎ ‎【分析】‎ 有机物A在稀硫酸中水解生成1molB和1molC,且B的分子具有高度对称性,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B的苯环上有1中H原子,则B的取代基应相同,且分子对称,B能与金属Na反应但不能与NaOH反应,说明B中含有-OH,应为醇,则C为酸,则有Mr(B)+Mr(C)=Mr(A)+Mr(H2O)18,B中含有苯环,则C原子数应大于6,设B中含有8个C,则含有10个H,因结构对称,则至少含有2个-OH;如含有2个O,则相对分子质量为8×12+10+2×16=138,则符合135<Mr(B)<140,所以B的分子式为C8H10O2,结构简式为,Mr(B)=Mr(C)+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应比B少2个H,分子式应为C8H8O2,C分子中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说明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其中1个为-COOH,则另一个为-CH3,二者处于苯环的对位,结构简式为,则A应为,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有机物A在稀硫酸中水解生成1molB和1molC,且B的分子具有高度对称性,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B的苯环上有1中H原子,则B的取代基应相同,且分子对称,B能与金属Na反应但不能与NaOH反应,说明B中含有-OH,应为醇,则C为酸,B中含有苯环,则C原子数应大于6,设B中含有8个C,则含有10个H,因结构对称,则至少含有2个-OH;如含有2个O,则相对分子质量为8×12+10+2×16=138,则符合135<Mr(B)<140,所以B的分子式为C8H10O2,结构简式为,Mr(B)=Mr(C)+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应比B少2个H,分子式应为C8H8O2,结构简式为;‎ ‎(1)由以上分析可知,C的分子式为C8H8O2;‎ ‎(2)由以上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 ‎(3)C为,属于芳香酯类的同分异构体有、(邻、间、对)以及,乙酸苯酯(),共6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