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同步练习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化学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同步练习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3课时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及其主要性质和应用。‎ ‎2.利用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会设计实验检验淀粉水解的产物和蛋白质的存在。‎ ‎3.结合实例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通过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分析,体验有机化合物在能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及有机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 糖 类 ‎1.糖类的组成、分类及用途 ‎(1)组成 糖类是由 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 Cn(H2O)m表示,因此曾把它们称为碳水化合物。‎ ‎(2)分类及用途 类别 单糖 低聚糖 ‎(以双糖为例)‎ 多糖 特点 不能再水解成更小的糖分子 ‎1 mol双糖能水解成 2 mol单糖 ‎1 mol多糖能水解成n(n>10) mol单糖 化学式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常见 物质 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蔗糖 淀粉、纤维素 用途 可用于制造药品、糖果等 可用作甜味剂 淀粉可用于制造葡萄糖和酒精;纤维素可用于制造无烟火药、电影胶片的片基、纸张等 ‎2.葡萄糖 ‎(1)物理性质及存在 颜色 状态 水溶性 存在 白色 固体 易溶于水 葡萄和其他有甜味的水果中 ‎(2)分子结构与性质 - 14 -‎ ‎(3)化学性质及应用 ‎①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发生氧化反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6H12O6+6O2―→6CO2+6H2O ‎②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使新制的Cu(OH)2转化为砖红色沉淀,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3.淀粉和纤维素 ‎(1)淀粉在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逐步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淀粉遇I2变蓝,这是淀粉的特征反应,可用于检验是否含有淀粉。‎ 由于淀粉能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而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能转化为乙醇,因此工业上常以富含淀粉的农作物为原料酿酒。‎ 化学方程式:‎ ‎(C6H10O5)n+nH2OnC6H12O6,‎ C6H12O62C2H5OH+2CO2↑。‎ ‎(2)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水解生成葡萄糖。不过,人体内不含纤维素水解所需要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然而,食物中的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刺激肠道蠕动并分泌消化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排泄。因此,我们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 ‎1.葡萄糖 ‎(1)结构特点 ‎(2)化学性质 - 14 -‎ ‎2.麦芽糖与蔗糖 麦芽糖与蔗糖都是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3.淀粉与纤维素 物质 淀粉 纤维素 相同点 都是多糖,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不同点 虽然化学式都是(C6H10O5)n,但n值不同,所以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遇I2变蓝 主要 用途 为人体提供能量:‎ 淀粉葡萄糖CO2+H2O+能量 刺激人体肠道蠕动并分泌消化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排泄 ‎1.判断正误 ‎(1)分子式为CH2O的物质属于糖类物质。(  )‎ ‎(2)糖类物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 ‎(3)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 ‎(4)糖类物质充分燃烧均生成CO2和H2O。(  )‎ ‎(5)纤维素遇I2变蓝。(  )‎ 答案:(1)× (2)× (3)× (4)√ (5)×‎ ‎2.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淀粉和葡萄糖 B.蔗糖和纤维素 C.淀粉和纤维素 D.果糖和葡萄糖 解析:选D。互为同分异构体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分子式相同;②结构不同。选项A、B中两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不同,而选项C中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虽然都是(C6H10O5)n,但n值不同,故都不符合要求,只有选项D中葡萄糖和果糖满足条件,互为同分异构体。‎ ‎3.将下列糖类物质与其相应的性质或用途连线。‎ - 14 -‎ ‎(1)葡萄糖      a.遇碘水变蓝 ‎(2)蔗糖 b.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淀粉 c.在人体内不水解 ‎(4)纤维素 d.常做甜味剂的双糖 答案:(1)-b (2)-d (3)-a (4)-c ‎ 油 脂 ‎1.组成特点及分类 油脂 ‎2.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3.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油脂在小肠内受酶的催化作用而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作为人体的营养成分被肠壁吸收,同时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高级脂肪酸对人类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些高级脂肪酸如亚油酸(C17H31COOH)是人体所必需的。‎ ‎(3)用于生产肥皂和油漆等。‎ 油脂的分类、结构与性质 物质 油 脂肪 区 别 状态 常温下呈液态 常温下呈固态 结构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稳定性 不太稳定 较稳定 来源 由植物种子所得的油脂 由动物体所得的油脂 联系 都属于酯类,都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油经加氢后可转化为脂肪 ‎1.判断正误 ‎(1)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2)植物油脂的沸点高于动物油脂的沸点。(  )‎ - 14 -‎ ‎(3)植物油脂能使溴水褪色。(  )‎ ‎(4)油脂能发生水解反应。(  )‎ 答案:(1)× (2)× (3)√ (4)√‎ ‎2.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属于酯类 B.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D.油脂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选D。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但自然界中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因此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油脂分为油和脂肪,其中形成油的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的共同产物是(  )‎ A.饱和高级脂肪酸 B.不饱和高级脂肪酸 C.乙醇 D.甘油 解析:选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 蛋白质 ‎1.组成特点 组成元素 代表物质 分子组成 C、H、O、N、S等 动物的肌肉、‎ 皮肤、毛发等 氨基酸连接 成的高分子 ‎2.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 ‎(2)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盐[如(NH4)2SO4、NaCl]的浓溶液,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使其从溶液中析出,这样析出的蛋白质在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生理活性。‎ ‎(3)变性:在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某些有机化合物(如乙醇、甲醛等)以及酸、碱、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等)的情况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失去生理活性。‎ ‎(4)特征反应 - 14 -‎ ‎3.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蛋白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羊毛、蚕丝、牛皮和鱼鳔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羊毛和蚕丝是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牛皮经加工后可制成柔软坚韧的皮革,鱼鳔经过熬制提取的蛋白质可制成黏合剂。‎ ‎1.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转化关系 蛋白质多肽二肽α氨基酸 ‎2.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和渗析 盐析 变性 渗析 含义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盐的浓溶液,会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使其从溶液中析出 蛋白质在紫外线照射、强酸、强碱、加热、重金属盐等条件下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利用半透膜分离蛋白质胶体和溶液 条件 碱金属、镁、铝等轻金属盐及铵盐的浓溶液 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重金属盐、甲醛、酒精等 水和半透膜 特点 可逆,蛋白质仍然保持原有的性质 不可逆,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可逆,须多次换水或采用流动的水 实质 物理变化(溶解度降低)‎ 化学变化(结构、性质改变)‎ 胶体微粒直径大于离子直径 用途 分离、提纯蛋白质 杀菌、消毒,缓解重金属盐中毒等 精制蛋白质 ‎3.常见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 ‎(2) ‎(3) ‎1.判断正误 ‎(1)蛋白质和氨基酸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 14 -‎ ‎(2)蛋白质和葡萄糖充分燃烧,二者产物相同。(  )‎ ‎(3)缬氨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  )‎ ‎(4)“卤水点豆腐”属于蛋白质的变性过程。(  )‎ ‎(5)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 答案:(1)× (2)× (3)× (4)× (5)√‎ ‎2.下列物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①福尔马林 ②酒精 ‎③KMnO4溶液 ④硫酸钠 ‎⑤硫酸铜 ⑥硝酸 A.除④⑥外 B.除③外 C.①②⑤ D.除④外 解析:选D。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重金属盐、强氧化剂、酸、碱、乙醇、甲醛等物质。‎ ‎3.请将下列应用或操作与蛋白质的相应性质连线。‎ 答案:(1)-b (2)-e (3)-d (4)-c (5)-a 课堂小结 ‎1.葡萄糖的结构记忆口诀:单糖六碳葡萄糖,一个醛基五个羟。‎ ‎2.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蔗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其分子组成均为(C6H10O5)n,但由于n值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的特征反应是遇碘变蓝色。‎ ‎3.蔗糖、淀粉、纤维素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4.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 14 -‎ ‎5.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蛋白质能发生显色反应,即浓硝酸可以使分子中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合格考训练 ‎1.(2019·高考江苏卷)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 A.氢 B.碳 C.氮 D.氧 解析:选C。淀粉的组成通式为(C6H10O5)n,不含N元素,C项符合题意。‎ ‎2.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解析:选A。尼龙绳是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制成的,属于合成纤维,A项正确;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纤维,B项错误;羊绒衫的主要原料是羊毛,羊毛属于蛋白质,C项错误;棉衬衣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属于天然纤维,D项错误。‎ ‎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解 B.盐析 C.变性 D.显色反应 解析:选B。盐析是蛋白质在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而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4.(2018·高考全国卷Ⅰ改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绝大多数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解析:选A。果糖为单糖,A项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具有较高活性和选择性,B项正确;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之褪色,‎ - 14 -‎ C项正确;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项正确。‎ ‎5.现有四种试剂: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②浓硝酸;③硝酸银溶液;④碘水。为了鉴别葡萄糖、淀粉、食盐、鸡蛋清四瓶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一一鉴别出来,对应正确的选用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解析:选D。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水变蓝;食盐溶液中的氯离子与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鸡蛋清溶液中含有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显黄色,故对应选用顺序为①④③②。‎ ‎6.大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由大豆配制出来的菜肴很多,它是人体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补品之一,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食用豆制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所吃的豆腐是一种________。‎ A.蛋白质凝胶 B.纯蛋白质 C.脂肪 D.淀粉 ‎(2)我们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A.氨基酸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 ‎(3)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4)豆油不能保存较长时间,因此须将豆油进行硬化,油脂的硬化就是对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进行________;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1)豆腐是一种蛋白质凝胶。(3)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4)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或丙三醇。‎ 答案:(1)A (2)A (3)氨基酸 (4)催化加氢 高级脂肪酸 甘油(或丙三醇)‎ 等级性测试 ‎1.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点是(  )‎ A.遇浓硝酸显黄色 B.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 解析:选D。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二者共同的性质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蛋白质燃烧不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生成含氮的物质、硫的氧化物等。‎ ‎2.“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下面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灼烧时的特殊气味来鉴别蛋白质 B.部分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 14 -‎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选C。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为蛋白质的显色反应,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缩合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故A、B、D均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故C错误。‎ ‎3.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葡萄糖 B.纤维素 C.淀粉 D.蔗糖 解析:选A。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纤维素)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而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4.以下现象中,不属于蛋白质变性的是(  )‎ A.用波尔多液对果树杀菌 B.用福尔马林对种子消毒 C.鸡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变浑浊 D.用氯化汞消毒医疗器械 解析:选C。A.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B.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是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C.鸡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变浑浊是盐析,不是变性;D.氯化汞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5.下列物质转化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淀粉水解→葡萄糖 B.纤维素水解→葡萄糖 C.蛋白质水解→氨基酸 D.石油分馏→甘油 解析:选D。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多种烃(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得到的产物仍然是多种烃的混合物,而甘油即丙三醇(分子式为C3H8O3)不属于烃,D不正确。‎ ‎6.(2019·高考全国卷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解析:选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蜡炬成灰”指蜡烛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7.(2019·衡水高一测试)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可依次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 14 -‎ A.碘水,变蓝;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 B.浓硝酸,变黄;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 C.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浓硝酸,变黄 D.碘水,变蓝;浓硝酸,变黄;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解析:选D。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用碘水鉴别淀粉溶液;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用浓硝酸鉴别蛋白质溶液;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葡萄糖溶液。‎ ‎8.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解析:选D。混合液呈碱性,加碘水不变蓝,不能说明不含淀粉,因为I2能与NaOH溶液反应;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葡萄糖。故结论应为淀粉已水解,但不能判断是否完全水解。‎ ‎9.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则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H2O分子 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葡萄糖与麦芽糖都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D.淀粉与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A。葡萄糖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表示葡萄糖分子中含有H、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当于6个H2O的组成,但这两种元素都与C原子结合,没有水分子存在,A错误;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含有醛基,故都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C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看似相同,均为(C6H10O5)n,但n值不同,纤维素的n值更大一些,故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10.某期刊封面上有如图所示的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中“棍”代表单键、双键或三键。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模型图可代表的物质是(  )‎ - 14 -‎ A.葡萄糖 B.酯 C.氨基酸 D.乙醇钠 解析:选C。由分子的球棍模型图,结合原子结构可知,白球代表H,蓝球代表N,绿球代表C,红球代表O。故该模型图表示的分子是H2NCH2COOH,是一种氨基酸。‎ ‎11.(2019·咸宁高一质检)为了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和丙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可在水解液中直接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解析:选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根据砖红色沉淀的产生判断产物的还原性。‎ ‎1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聚酯纤维,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为高分子化合物 B.通过灼烧闻气味可以区别该物质与羊毛 C.该物质属于多糖 D.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解析:选C。该物质属于合成纤维,是高分子化合物,不是多糖,A项正确,C项错误。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该物质与羊毛,B项正确。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D项正确。‎ - 14 -‎ ‎13.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 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解析:选A。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会变性,氨基酸与重金属离子反应,不属于变性,B项错误;两种氨基酸可以自身脱水形成二肽,也可以相互之间脱水形成二肽,故可以生成4种二肽,C项错误;氨基酸中存在羧基,与OH-反应生成羧酸根阴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正极移动,D项错误。‎ ‎14.某学生做淀粉水解实验,步骤如下:‎ ‎(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砖红色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填写所加试剂名称及其作用:‎ A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淀粉水解的条件:稀硫酸做催化剂。为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应先加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淀粉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nH2OnC6H12O6。‎ 答案:(1)(C6H10O5)n+nH2OnC6H12O6‎ ‎(2)Cu2O ‎(3)稀硫酸 做淀粉水解的催化剂 氢氧化钠溶液 中和稀硫酸,提供碱性环境 ‎15.现有四种物质:A.乙烯;B.葡萄糖;C.油脂;D.蛋白质。试按要求填写有关物质的序号:‎ ‎(1)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有________。‎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能与H2O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 14 -‎ 解析:(1)乙烯只含C、H两种元素;葡萄糖和油脂只含C、H、O三种元素;蛋白质除含C、H、O元素外,还含有N、S等元素。‎ ‎(2)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其余三种物质均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3)乙烯能与H2O加成,油脂和蛋白质均能水解。‎ ‎(4)乙烯和葡萄糖不能水解;油脂既能水解又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蛋白质能水解但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1)BC (2)B (3)ACD (4)C ‎16.A是面粉的主要成分,C与E反应可生成F,D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下图是A、B、C、D、E、F等几种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在稀硫酸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中能与新制Cu(OH)2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物质除D外还有________(填字母)。‎ ‎(5)钠与C的反应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现象有哪些不同?为何会产生这些差异?‎ 解析: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C6H10O5)n],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H2OH(CHOH)4CHO],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CH3CH2OH),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CH3CHO),乙醛氧化生成乙酸(CH3COOH),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OOCH2CH3)。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催化下可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部分盐反应。凡是含醛基(—CHO)的有机物都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 答案:(1)(C6H10O5)n CH2OH(CHOH)4CHO ‎(2)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3)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4)B (5)①反应剧烈程度不同,乙醇<水,原因是水中的H比乙醇—OH中的H活泼;②钠浮在水面上,而在乙醇中沉入底部,原因是密度:水>Na>乙醇。‎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